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孟凡珍  王凡  陈慧素 《中成药》2010,32(12):2195-2196
探索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00首,中药143味,共1 753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以补虚扶正、平肝息风为主,兼顾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近10年全国各大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发表的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1215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型排序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气郁结证〉脾肾两虚证;各地区证型分布皆以肝火亢盛证最多;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地区其次最多见的证型为痰湿壅盛证,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其次以阴虚阳亢证最多见。314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药使用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止血药〉泻下药〉开窍药〉温里药〉化湿药;各地区中药使用频数以补虚药为首,华北、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其次使用频数较高的为平肝息风药,东北、华东、华中地区其次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活血化瘀药。结论:近10年全国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多见于肝火亢盛证,中药治疗以补虚药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收录的历代名医治疗中风疗效确切的处方,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树状图展示结果。结果共纳入36位名医治疗中风的处方112首,涉及药物204味,用药频次1169次,其中高频药物(10次)有白芍、牛膝、当归、法半夏、茯苓等。高频药物类别有补虚药(22.58%)、平肝息风药(12.31%)、活血化瘀药(11.89%)、清热药(11.46%)及化痰止咳平喘药(8.72%)等。聚类分析表明高频药物(10次)可聚为6类。结论《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以补虚药为主,配以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等治疗中风,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组方规律。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中筛选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中药频数分析,应用R 4.0.1进行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挖掘,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439个,涉及处方165首,中药209味,药物频数累计1 052次。功效分类占比位居前2位的处方类别是益气活血类及化瘀通脉类。频数排列在前7位的中药依次是丹参、川芎、三七、黄芪、红花、冰片、赤芍。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5%,置信度>65%,得出2阶关联规则13条,3阶关联规则25条,4阶关联规则4条。支持度最高的4味药组合是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支持度较高的组合为活血化瘀药与清热药、或补虚药、或平肝息风药配伍,以及开窍药配伍平肝息风药。聚类分析得到9组药物组合。结论?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以丹参、川芎、红花和赤芍为核心药物组方,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兼以配伍补虚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治疗中风的中成药组方的用药特色及配伍规律。方法:搜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现行本和增补本中载录的治疗中风的中成药,通过Excel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提取纳入中成药的证候类型、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单味药物等信息,并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研究。结果:数据库纳入中成药62种,辨证类型分类:实证以瘀血阻络、气滞血瘀为主;虚实夹杂证为气虚血瘀证;虚证的主要类型是肾元亏虚。使用频数居前五位的单味药物分别为川芎、红花、丹参、赤芍、冰片;按药物功效对频次在5次以上的高频中药进行归类统计,共计涉及14种中药类别,以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及补虚药为主;关联分析得到强关联配对方式48种(置信度>0.80、支持度> 0.15),聚类分析得到聚类组5类。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治疗中风的中成药用药较为集中,以活血通络、平肝息风为主要治则,兼以醒脑开窍、补气血、强肝肾、理气、安神而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调查湖南省5家中医院2008~2010年期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1诊断的住院病历,按照所制定的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将所收集的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R×C列表X2检验等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共调查分析1045例,其中443例采用了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使用中药共89味、3891味次,按功效分活血化瘀药21味、补虚药18味、祛风湿药14味、解表药7味、平肝息风药7味;药味苦、辛、甘者出现频率达49.26%;药性温、平者出现频率达40.14%;药物归经肝、肾、脾者出现频率达60.12%;聚类分析结果:89味中药药物功效类型聚为第1类的为补虚类、活血化瘀类;聚为第2类的为祛风湿类,其他类药物归为第3类。结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LDH的基本配伍,同时根据辨证情况辅以清热药、解表药、息风平肝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的性味分别为辛、苦、甘和温、平;常用中药归经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仇湘中教授运用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方法:收集仇教授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的门诊临证处方,对符合KOA诊断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进行药物频数、药物组合等统计。结果:共纳入432例病例,涉及中药49味,在KOA中使用频率>1%者有16味;其中25.50%为补虚药,15.31%为活血化瘀药,13.77%为平肝息风药;68.75%的药物入肝经;药性上以温(频率49.95%)、平(频率37.50%)为重,辅以寒性(频率25.01%)佐制;药味上多以苦、甘、酸为主,分别占比43.75%、41.62%和31.25%。结论:仇教授治疗KOA用药遵《金匮要略》之法,强调补肝通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脑缺血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脑缺血和中药治疗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收集方剂治疗,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脑缺血方剂共40首,涉及药物93种,使用频次共348次。其中频次≥3的药物有34种,使用频次共270次。高频率药物为川芎、黄芪、地龙、丹参、水蛭,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归肝经药的数量最多,其次为脾经、心经、肺经。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代临床治疗脑缺血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以平肝息风药物为辅,为临床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异病同治的脑心同治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药智网数据库收集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处方,运用Excel 2010、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3.0等统计软件进行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7首中成药处方,涉及中药133味,累计频数335次,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前6味中药分别是丹参、川芎、当归、黄芪、地龙、红花;药性主要为温性、平性、寒性;药味主要集中在甘味、苦味、辛味;归经以肝经、脾经、心经最为常见;分类多以活血化瘀类药、补虚类药、息风止痉药、清热药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4对,如丹参-川芎等。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益气活血类与行气活血类两类,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和通瘀煎。此外,37首中成药主治中医证候共12种,如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等。结论: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核心,辅以补虚类药、息风止痉药、清热药等,为脑心同治法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据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卒中后癫痫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从建库到2022年3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文献,并对文献中的有效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139项,涉及处方139首、中药138味,高频药物包括石菖蒲、半夏、陈皮、僵蚕等29味药物,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居多,常见归经包括肝、心、脾经,药物功效以平肝息风、活血化瘀、开窍为主,常用药对包括石菖蒲-半夏、陈皮-半夏-石菖蒲、半夏-陈皮等,高频药物聚为5类。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用药以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为主,常配伍药性温、平、寒,药味辛、苦、甘,归肝、心、脾经的药物,治以平肝息风、豁痰化浊、开窍宁神、祛瘀通络兼以补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挖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处方用药,探讨辨证用药规律特点,以期为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中药处方,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及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方剂1 124首,使用中药149味,总用药频次8 992次,药物出现频率≥100次的共24味,涵盖方剂736首,占比65.48%;使用频率最高药物为川芎,共出现893次。余依次为牛膝、地龙、丹参、红花、赤芍、桃仁、当归、半夏、天南星、石菖蒲、大黄、天麻等。上述药物以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为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主要以瘀痰体质为主,活血化瘀、化痰开窍、平肝息风、补虚等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沈敏鹤主任医师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整理。结果:用药频数最多者为茯苓,药物分类累积频数最高的是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药物性味频数最多的为"温"、"甘"、"辛"。结论:沈老师认为"虚"、"寒"、"瘀"为卵巢癌的三大基本病机,临证善于运用"温"、"甘"、"辛"进行配伍,以"温"、"通"、"补"三法治疗卵巢癌。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41-2243
目的:调查痉病临床用药特点,探讨痉病临床常见证候。方法:多中心收集痉病患者病例资料,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18例痉病病例,提示痉病临床用药注重阴虚病机,用药注重补气、养血、化痰、活血化瘀及平肝息风,常见证型有:气血亏虚证、痰湿阻滞证、肝肾阴虚证、血瘀风动证、邪壅经络证及肝风内动证。结论:痉病中医临床诊治以气阴亏虚为本,痰湿、血瘀、风动为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73首方剂,涉及122味中药。方中补虚药出现频次最高(30.4%),其次是活血化瘀药(21.7%)、平肝息风药(17.4%);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是丹参(32.0%),药对是丹参-钩藤(23.3%)。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中,常用平肝息风-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首。结论 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组方以补肾、平肝、活血、利水化痰为主,以本病继发病同治,心肝肾并治,邪正兼顾,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治用药规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文献研究,探索EMs的病因病机及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根据相关标准纳入文献86篇,对其所用中药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治疗EMs使用率最高的药物是当归、丹参、白术、柴胡、香附;使用率最高的中药类别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以及清热药.结论认为:EMs患者病程较长,患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多与肝、肾、脾功能失调有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活血药与补虚药的结合使用才能取得更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整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20年间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统计分析痛风病证型及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点。方法:筛选符合分析标准的文献,统计证型、方剂、用药频次及构成比,总结常见证型、方剂和药物。结果:统计得证型55个,其中湿热蕴结、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痰瘀痹阻、湿热瘀毒等10个证型最常见;方剂92首,成方31首,自拟方61首;中药201味,累计频次2676次,其中黄柏、苍术、牛膝等20味中药累计1103次,按功能分17大类,37小类,其中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累计出现2160次,占比约80.72%。结论:痛风病病因病机与湿、热、痰、瘀及肝、脾、肾不足密切相关,证候有虚实之分,治疗亦有祛邪和补虚两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现代科研思路与方法对孟昭阳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进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收集,总结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孟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剂,从药物使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相关内治中药。运用PASW 18. 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物及药类,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频次在80次以上的为以下13味药即当归、黄芪、川芎、黄连、白芍、生地黄、酸枣仁、麦冬、肉桂、五味子、人参、寄生与水蛭;药类频次多集中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孟教授治疗冠心病有其独特的用药规律,体现出其注重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辨证思路,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近3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出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再用统计软件SPSS 18.0整理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统计结果做深层次的阐述。结果:高脂血症常见证型34个,其中肝肾阴虚、痰浊内阻、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脾虚痰阻、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瘀血内结、肝胆湿热、肝阳上亢累计频率达81.44%;用药共322味,按功能分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19类,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理气药、平肝息风药、泻下药出现频率累计达到90.80%;此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得出一些聚类方。结论: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根据中医辨证对高脂血症的分型、以及治疗所用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等与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发现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58—2019年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录的中医诊治荨麻疹的临床病例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资料,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分析荨麻疹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8篇,涉及荨麻疹中医证型17种,其中湿热内蕴证、风寒证、风热犯表证、气血两虚证、风邪袭表证、卫气不固证、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为主要证型;涉及风邪、热邪、气虚、湿邪、血虚、寒邪、燥邪、血热、阴虚、阳虚、瘀血、痰邪12个病机要素和脾、肺、肝、肾、胃5个脏腑病位;共得方剂333首,其中成方101首,以补益剂、解表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43味20大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5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治疗湿热内蕴、风寒证、风热犯表、气血两虚、风邪袭表证型的荨麻疹。结论:中医学对荨麻疹证候要素、辨证分型、遣方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