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剂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和治愈率,需掌握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的规律,其重点在于以气味配伍理论来指导临床如何运用药对,并达到配方与病证相对应。因此要加强方剂气味配伍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张元素气味配伍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素 ,字洁古 ,金代易州 (今河北易县 )人 ,约生于公元 1 2~ 1 3世纪 ,著作甚丰。其中《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以中药气味作为配伍用药的基础理论 ,实为创见 ,很有贡献。今试作探讨如下。一《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被明代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其他医著也多有收录。其主要成功之处 ,在于对所用药物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将五脏六腑各分标本、寒热、虚实、补泻诸条 ,而阐述诸药都无不涉及药物气味及据气味的配伍 ,形成了独特的用药体系 ,对指导临床用药极有价值。二张元素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强调“一阴一阳谓之道 ,偏阴偏阳之谓疾 … 相似文献
4.
气味配伍理论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研究气味配伍的方法学要求1.1格局式的多层次研究方法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三要素”包括:哲学思维、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而对偶统一格局式多层次研究,是中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对于方剂研究尤其如此。任何一个医家都有着与别的医家不同的学术思想和风格,这些学术思想和风格都反映在其对偶统一的格局之中。如张仲景为什么用药仅87味,制方不过113方,却形成了六经辨证的格局;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不过60味,使用频率却达13598次之多。这些是采用药物性能、归经、气味等作为组合耦连而形成的格局,反映了他们的学术风格。也… 相似文献
5.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有志采撷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体,名曰温病条辨".<温病条辨>问世之后,后世医家谓其为总结叶、薛诸家温病学说的集大成者.该书既倡寒温水火辨,又立清热养阴大法,尤其强化三焦辨证,并于方剂下注明五味组方之规律,如白虎加桂枝汤下注明:"辛凉苦甘复辛温法",四气与五味组方之规亦彰然于书,释方时亦常从气味配伍理论加以详细说明.本文就吴鞠通气味配伍理论及实践意义,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和治愈率,需掌握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的规律,其重点在于以气味配伍理论来指导临床如何运用多味中药组成复方,并达到配方与病证相对应而产生应有的疗效。因此要加强方剂气味配伍的理论研究,用气味配伍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7)
血尿为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严重者可累及肾脏。中医认为血尿本质病因以热为主,病程中又常夹湿、瘀、虚等兼证或变证。气味配伍理论经历史发展较为成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础。该理论是运用药物的气味偏性来调节阴阳五行,达到恢复脏腑平衡的目的,可从根本上辨治儿童血尿。笔者根据气味配伍理论归纳出苦寒甘淡清下焦、苦寒甘酸降虚火、苦辛甘酸固脾肾、辛苦甘润通血络4个主要治法,以辨治临床常见的血尿证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源于《伤寒论》,方由甘草12g(四两,炙)、生姜9g(三两,切)、桂枝9g(三两,去皮)、人参6g(二两)、生地黄50g(一升)、阿胶6g(二两)、麦冬10g(半升,去心)、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马钱子配伍减毒增效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系统梳理,运用中药药性之气味配伍理论,阐释探讨其配伍减毒增效的规律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20,(13)
木郁达之强调通过升发调达、宣吐疏泄等法以达到气机调畅、木郁得解的目的。该理论源自《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对其进行实践应用,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充实完善。木郁达之是指以疏肝行血、清肝泻火、扶土抑木、疏利肝胆、平肝息风等法解除木郁,以此为指导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文章从其内涵、沿革、治则治法以及临床运用等方面对木郁达之进行论述,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所遇大多是多重病机、多样病因、病情复杂之人,处方以寒温并用多见。本文针对寒温并用的配伍方法,从气味配伍理论和煎煮法作为切入点,论述了寒温并用的配伍机理,并突出了气味配伍理论在药物配伍中的重要性,以及煎煮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为煎煮法的推广使用作铺垫。 相似文献
13.
方剂是运用药物治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药物通过有机配伍成为方剂。其目的,首先在于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以提高原有疗效。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调其偏胜,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来的功用,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药性的群药结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更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适应比较复杂的病证需要。为此,学习《方剂学》不仅要了解一首方剂具有什么功用,适应于哪些病情,由哪些药物组成,更重要的是理解它为何能治此病,为何如此遣药组方,这样才能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病和疑难病,中医药治疗哮喘历史久远,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有效方剂,下面浅析在哮喘方剂中药对的气味配伍。1寒热配伍1.1麻黄配桑白皮麻黄性温味辛,去节蜜炙更易发挥宣 相似文献
17.
18.
道教医学是传统中华医学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道教医学相关理论文献的梳理,将道教医学病因理论进行归纳、整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道教医学病因理论进行总结探讨:第一,精气理论对人体疾病产生的影响;第二,“脏腑之神”对人体疾病产生的重要规律;第三,“奇经八脉”理论在道教得以发展,是道教病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道教医学中对于“邪气”认识不仅包括六淫邪气,也包括自然界中无形的不正之气,如“精灵鬼怪”“三尸九虫”等具有宗教色彩的理论学说;第五,自然因果规律致病因素为道教病因理论根本因素。以上五方面致病因素,既有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相似之处,又有典型宗教色彩因素,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传统道教医学病因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