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南省贫困地区营养包干预与未干预6~ 23月龄婴幼儿营养及健康状况.方法 2019年9-11月,在河南省51个贫困县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23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同时对看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12个营养包覆盖县的婴幼儿为干预组,按照1∶1匹配的原则,从营养包即将覆盖的39个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山西、湖北和云南三省六县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贫血改善效果.方法 在山西、湖北和云南3省6个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抽取乡/镇和村,采用随机等距离抽取6~23月龄婴幼儿为监测对象.2012年完成基线调查,2013年发放营养包,2014和2015年分别完成干预效果监测.通过聚类分组为营养包服用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山西、湖北和云南6个县干预项目监测,观察营养包对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和生长迟缓的改善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贫困地区儿童改善项目为6~23月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并监测婴幼儿生长迟缓及贫血状况,运用微观经济学PROFILING模型进行分析,评估儿童服用营养包的经济效益。结果 监测干预对象6~23月龄婴幼儿10 672名,项目监测成本总计257.09万元。2012—2020年营养包项目通过改善生长迟缓和贫血带来的经济效益总计为1492.13万元,平均成本效益比为1∶5.8。敏感性分析表明,营养包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成本-效益比具有稳定性。结论 山西、湖北和云南三省六县6~23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项目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并评价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营养干预前、干预1年后及干预2年后抽取有代表性的3 859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和末梢血血红蛋白检测,评价营养干预效果。结果营养干预2年后婴幼儿体重平均值增加0.33 kg,身长平均值增加0.94 cm,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平均值增加0.11,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平均值增加0.13;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由项目实施前的114.86 g/L提高到118.13 g/L,贫血检出率由29.04%下降至19.71%。6~11月龄婴儿贫血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营养干预2年后由41.81%下降为33.07%,仍高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结论通过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对6~24个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12个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奉节县6~24个月龄婴幼儿900名,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450名。对照组儿童不进行营养干预,干预组儿童在保持原有的膳食结构基础上每天补充一包富含高密度营养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干预时间为12个月。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测定两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Hb)水平,分析两组婴幼儿在营养干预12个月后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身长别体重(WHZ)、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Hb值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营养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各月龄段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WHZ、WAZ、HAZ和Hb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高0.26、0.24、0.59和11.3 g/L,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贫血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6~24个月龄婴幼儿补充富含高密度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12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可以显著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改善广西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有效途径,为有针对性实施改善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随机选择广西国家级贫困县平果县、融水县、天等县开展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将平果县作为营养教育组、融水县为营养包补充剂组、天等县为营养教育+营养包组,同时对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营养干预。【结果】三组婴幼儿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贫血患病率均分别较基线分别下降了49.0%、61.4%、81.6%、75.4%,其中营养教育+营养包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在贫困农村地区采取婴幼儿营养教育及实施营养包补充剂等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6个月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每天补充1包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共抽取634名婴幼儿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营养包干预6个月后,婴幼儿平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提高7.4 g/L、3.3 cm、1.2 kg、0.6分、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干预后比干预前贫血患病率下降25.1%(P<0.01),生长迟缓率下降1.0%,低体重率下降5.4%(P<0.01),消瘦率下降4.0%(P<0.01)。 【结论】 给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营养包6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开展及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选取1 224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3.3%,贫血率为2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看护人类型、配方奶喂养、添加肉类食物、膳食频次及有效服用营养包是营养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超重肥胖问题需引起关注,贫血问题严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营养包对四川理县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改善效果。方法在理县为全县所有6~23月龄婴幼儿,每天补充一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营养包,干预15个月,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共抽取有代表性的510名6~29月龄婴幼儿测定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分析干预前后不同月龄(分为6~11、12~17、18~23、24~29月龄)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血红蛋白值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营养包干预15个月后,理县6~11、18~23月龄HAZ分别较基线增加0.51和0.44,差异有显著性(P<0.05)。18~23月龄婴幼儿的生长迟缓率与基线差异有显著性(χ2=6.897,P<0.05)。4个年龄段的婴幼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别增加12.7、11.4、16.7和15.7g/L,每个年龄段的贫血率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863、24.302、37.365、25.990,P<0.001)。结论通过给6~23月龄婴幼儿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豆粉包15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生长迟缓率和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7个贫困(县)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和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及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26.4%、12.5%及4.1%;男性生长迟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6~11月龄组、12~17月龄组及18~24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辅食及时添加率为55.9%,首次添加辅食最多的为谷类泥糊状食物占66.6%。结论宁夏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突出,辅食喂养不合理,需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和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5个贫困县976名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儿童各类食物的首次添加时间、调查前24h各类食物添加频次和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976名6—24月龄婴幼儿中低体重发生率为2.3%,生长迟缓发生率为3.3%,贫血发生率41.2%。婴儿6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仅占到32.0%,24h食物回顾调查发现深色蔬菜水果和红心薯类的添加率为32.1%,动物性食物仅占30.9%。婴幼儿母亲对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等基础营养知识缺乏,以“孩子缺钙会诱发哪种疾病”和“哪类食物是钙的良好来源”知晓率最高(57.1%、57.8%),“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知晓率最低(17.6%)。生长迟缓与贫血儿童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低,分别为(13.4±4.8)和(14.6±4.1)。结论山西省农村贫困地区6~24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合理的辅食添加是减少贫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北省6~35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贫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河北省24个县2506名6~35月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体格测量和家庭问卷调查.结果 6~35月龄儿童贫血共671例,患病率为26.78%,以轻度贫血为主.男孩贫血360例,患病率为27.05%,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农村4月龄内婴儿体格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母乳喂养对体格生长的作用。方法 应用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中国母乳喂养婴儿生长速率监测及标准值研究”中六省农村地区4月龄内婴儿体格发育纵向随访数据,构建年龄别体重、身长和体质指数的多水平模型。结果 婴儿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产次、母亲年龄、父母身高、季节、喂养方式以及年龄和喂养方式的交互效应与体格生长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婴儿一般情况、家庭人口学特征、父母生物学特征、母亲围生期因素这些不可变因素相比,选择母乳喂养是促进农村4月龄内婴儿体格生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西农村婴幼儿的智能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503名1~36个月农村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同时调查其营养状况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结果:调查人群整体智能发育水平偏低,其中大运动相对较好,而语言、精细运动和适应能力较差,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育商逐渐下降。智力水平偏低及落后的发生率分别为24.3%和1.8%,其中24~36月龄组适应能力、语言发育落后分别占13.9%和15.3%。智力水平与营养状况相关,智力偏低的发生率随着营养及体格发育水平的降低而增高,营养不良儿童的智力落后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正常儿童。父亲、母亲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婴幼儿智力发育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42.9%、52.7%。结论:山西农村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比常模低10个分值,智力发育与营养、父母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赵文莉  李慧  杨海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257-258,262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改善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的400名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陇西县和康乐县5岁以下儿童(每天补充1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为干预组,并按照干预组儿童年龄和性别情况随机抽取30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1 a后测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两组儿童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低体重率和贫血率等的差异.结果 营养包干预组1 a后0~2岁婴幼儿身长、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值均<0.01),贫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 ~4岁儿童消瘦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补充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促进体格发育,对低年龄段的婴幼儿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2—7月在沧州市随机抽取3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区/县抽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研究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免疫规划的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指数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喂养指数评分的因素。结果 1 450名婴幼儿中男童835名,占57.59%,女童615名,占42.41 %,顺产827名,占57.03%,剖宫产623名,占42.97%,足月1 009名,占69.59%,早产441例,占30.41%,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均值(8.31±2.0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市(β'=0.233)、月龄12~24月(β'=0.316)、母亲学历为硕士及以上(β'=0.166)的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更高。结论 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加强该地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提高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为婴幼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陕西农村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防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19个自然村336名0~18月龄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该地区0~18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35.12%,0~18个月婴幼儿中0~3月龄组贫血患病率最低,为13.33%,随月龄增大贫血患病率逐渐增高,至13~18月龄组达最高(50.82%)。出生时低体重(<2 500 g)、家庭经济状况差以及母亲的教育程度低均为婴幼儿患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陕西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和大多数省市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母亲的喂养技术,预防和改善婴幼儿贫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不同民族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甘肃省抽取12个项目县,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样本量为3 663名。调查内容包括婴幼儿看护人问卷调查和婴幼儿的体格测量。结果 甘肃省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3%,其中超重、消瘦、低体重和发育迟缓率分别为7.0%、4.0%、3.2%和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因素有民族、性别、贫血状况、是否早产、出生身长和体重、看护人学历和职业、6个月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辅食添加种类以及营养素补充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月龄、是否早产、看护人职业、科学喂养知识水平、辅食添加时间和种类的对营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发育迟缓仍然是主要营养问题,超重率上升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儿童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成都、昆明和贵阳地区3644名6~24月龄健康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母乳、配方奶及辅食添加相关资料,应用辅食添加频率综合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评分和分级;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并计算Z评分以评估生长发育状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不良率的关系。结果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小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城市分别为0.10和0.11(P0.05),农村分别为0.20和0.14(P0.05)。农村婴幼儿消瘦率随辅食添加频率水平升高而降低。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大于等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均不存在相关。结论辅食添加频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影响,西南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可通过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控制婴幼儿人群的消瘦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