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外来女工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知识的现状与需求,探索提高外来人口生殖健康水平的策略与方法。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整群抽样调查,对马陆镇2个公寓内外来女工2846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的生殖避孕知识、影响因素及保健服务需求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避孕知识水平不高,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她们希望得到正确的生殖保健知识、医生提供咨询和提供避孕药具等服务。希望得到服务的方式依次为发放资料、面对面咨询、举办讲座及开通热线电话等。结论:外来女工作为特殊人群,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提供安全有效、可及性强的生殖保健服务,减少意外妊娠,避免生殖道感染,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态度及避孕行为,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间,参与北京海淀区“早孕终止妊娠后避孕干预效果分析”项目的1098例早孕重复人工流产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6个月时进行随访,了解其避孕行为.结果 对于是否避孕及避孕方法的选择,仅65.0%的已婚者及57...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流动人口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9月-12月儋州市流动人口育龄女性950例为调查对象,调查育龄期女性人口学特征、避孕节育知识、态度、行为及卫生服务需求和潜在影响育龄女性避孕节育行为的因素。结果避孕节育知识得分平均(7.20±2.80)分,赞同每次性生活都需采取避孕措施的占79.79%,赞同避孕仅为女性责任的占23.37%,赞同未婚同居的占37.05%;希望进一步了解避孕或流产知识的占84.74%,面对面向专业人士咨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占86.63%;人群分类、文化程度、收入、避孕节育知识、免费提供避孕节育知识场所、计生服务政策、免费提供健康检查场所是影响流动人口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因素。结论本地区流动人口育龄女性存在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低、避孕方法单一的问题,渴望接受避孕节育知识态度、行为积极。根据影响流动人口育龄女性避孕节育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本地区流动人口育龄女性意外妊娠率和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高恩  王海鸣  周勤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56-4857
目的:了解妇女有关避孕知识的需求、态度和行为,探讨如何提高避孕知识,为减少避孕失败提出可行性干预措施。方法: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术后问卷调查,最后收集汇总。结果:326名妇女中,外地人工流产为168名,占51.53%,其中未婚91人,占54.17%,已婚77人,占45.83%;本区人工流产为158人,占48.47%,其中未婚54人,占34.18%,已婚104人,占65.82%。结论:必须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避孕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妇女掌握避孕节育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应反复强化宣传,使她们充分认识到避孕节育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及非意愿妊娠妇女避孕知识的态度与行为,为减少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和提供流产后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在北京市西城区4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疗机构中自愿要求流产的非意愿妊娠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户籍对选择避孕方法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在选择避孕方法时,仅在“避孕药具的价钱”的选择上有统计学意义(x2=20.400,P<0.05).不同户籍人群,本市能正确回答“多次人工流产可以增加不孕症的几率”、“安全期避孕最适合青少年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正确服用方法”、“紧急避孕药在房事前服用”、“如避孕失败可用紧急避孕药作为后备方法”这几个问题的比例均高于外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5.326、8.105、10.877、8.643、7.268,均P<0.05).结论 有效减少城市流动人口和未婚人群的非意愿妊娠,才能减少人工流产;避孕效果与能否正确计算安全期、避孕套使用技巧及方法密切相关;促进避孕药具有效使用,从而减少流动人口和未婚人群的非意愿妊娠,减少育龄妇女重复流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大学本科生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紧急避孕节育的利用和需求情况,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法对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有89.3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有73.1%的大学生对西方流行的性解放观念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有55.10%的学生认为选择避孕药具应最先考虑效果。结论高校应开设避孕节育教育和服务,教学内容为性行为相关的生理与心理,及避孕节育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当前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态度及行为现状,以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该院2008—2011年3年间400例重复人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从避孕责任、丈夫或男友对避孕态度、本次意外妊娠原因及流产心态4个方面分析影响当前重复人工流产的主要因素。结果重复人工流产群体存在对避孕的认识度和重视度不高,避孕技巧不足,男性参与度低等问题。结论在加强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在社会范围内普及避孕知识和避孕技巧,并强调和推动男性参与,是当前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WHO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年施行人工流产者约4 800万人,而我国则达到1 300万人[1],提示我国女性意外怀孕的发生情况异常严重。目前行人工流产术者有以下特点:(1)年龄逐渐年轻化,大多数是未婚先孕,其中24岁以下者占50%;(2)重复流产的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9.
开展全社会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保健意识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 ,提高避孕措施 ,减少生殖道感染率 ,对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该院做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的 3 664 3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未婚先孕的患者数逐年增加 ,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而患者的年龄却逐渐减小 ,尤其是 2 2岁以下做人工流产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多 ,而带环怀孕率则明显减少。提示 :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性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用科学健康的知识取代黄色淫秽的东西的必要性 ;同时阐述了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重要性 ;并指出多次人工流产可增加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导致不孕症发生的危险性 ;强调了加强育龄妇女在生殖健康方面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性 ,以推动生殖健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收入青年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知识、态度、行为(KAP)及需求状况,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上海、长春、成都、广州、武汉、重庆等7大城市选取21个高收入青年集中的社区,抽取1 47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收入青年对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的认知水平较低,尤其对口服避孕药和紧急避孕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最差,仅10%的对象正确回答相关问题;91.9%的未婚和87.4%的已婚高收入青年认为自已有必要了解相关知识;高收入青年的性观念及性行为较开放,男性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接近60%,其中有33.3%未采取避孕措施,意外妊娠的发生率高达40%;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形式的前3位是通过专业网站(31.8%)、发放科普或视频材料(24.9%)和专题讲座(22.3%)。结论:高收入青年对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服务需求强烈,我国应在今后的生殖健康干预工程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咨询、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婚育状况女性人工流产现状,探讨按照婚育状况制定女性计划生育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就诊于两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妇女695例,根据婚育状况将对象分未婚未育组、已婚未育组和已婚已育组.对各组女性及其性伴侣的一般情况和避孕、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未婚未育组首次性生活年龄和首次人工流产年龄均小于其他两组(P<0.01).已婚已育组总流产次数和1年内≥2次人工流产人数最高(P<0.01),对避孕知识和人工流产危害知晓率最高,未婚未育组最低.其性伴侣对避孕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未婚未育组,最低的是已婚已育组.3组本次非意愿妊娠原因权重最高的均为无避孕措施.结论:不同婚育状况女性人工流产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对不同女性及其性伴侣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宣教工作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三城市未婚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少年人工流产者中重复人工流产发生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5年7—9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北京、上海和郑州市的27所医院,共调查了2295名〈25岁未婚人工流产妇女。在分析时,把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的736人作为病例组,把以前无流产史的1559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应答者平均年龄为21.92岁,最小为15.25岁。20岁以下占17.2%。重复人工流产发生比例为32.1%。在736名重复人工流产者中,以前有1次流产者占75.3%,2次者占18.1%,3次者占4.2%,4次者有13人,5次者有4人,最高是8次(1人)。与对照组相比,在重复人工流产组中,初次同房〈18岁的比例较高(16.2%:9.4%,P〈0.01),暴露于性生活已3年及以上的比例较高(33.6%:6、6%,P〈0、01),已同居1年以上的比例较高(64.6%:23、9%,P〈0.01),有规律性生活的比例较高(48.5%:37.1%,P〈0.05),多性伴的比例较高(36.0%:15.0%,P〈0.01),被迫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6.0%:3.9%,P〈0.05),本次怀孕是避孕失败所致的比例较高(39.3%:31.6%,P〈0.01)和有高危流产史的比例较高(30.8%:3.1%,P〈0.01)。与对照组比.重复人工流产组在男性不支持流产,男性不参与决定及男性没有陪伴来做流产方面都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0.3%:5.9%,P〈0.01;30.3%:24.0%及27.5%:23.5%,P〈0.01)。结论 未婚重复人工流产比例较高,影响重复人工流产的因素主要有:初次同房年龄小、暴露于性生活的期限长、同居、规律性生活以及多性伴、被迫性行为、避孕失败和高危流产。重复流产与男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少年对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和生殖健康保健的需求。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2月分别选择深圳市、南宁市、北京市、郑州市的市级医院妇产科,对2002名年龄<2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进行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填写自填式问卷,应用SPSS/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2±1 7岁,流动人口占61 .0%;生殖健康知识平均总分为4.2±2 .3分,全部答对者仅占1 .2%,均未答对者占5 .4%;技术人员、非流动人口、高年龄组和教育程度高者得分较高;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依次为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危害、性生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等;希望获得上述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院咨询门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希望获得避孕药具的机构依次是药店、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所/站、自动售货机、百货商场及私人诊所。结论:未婚女青少年有关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建立安全性行为,加强对未婚女青年的生殖保健服务,改善生殖健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策略。方法:对在上海市提供常规人工流产服务的3家不同等级医院内自愿要求人工流产、<25岁的429例未婚女性进行描述性问卷调查。结果: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发生比例为33.10%;其中曾有过1次人工流产者占79.29%;在20岁前进行首次人工流产的比例为27.66%;11.68%的对象距上次人工流产时间不到半年。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相比,重复人工流产组中首次性行为<19岁的比例较高(23.51%,31.91%,P<0.05),暴露于性生活≥1.2年的比例较高(37.63%,76.06%,P<0.01),多性伴的比例较高(27.14%,60.87%,P<0.01),同居的比例较高(40.91%,55.32%,P<0.01),过去半年内从未使用过避孕措施的比例较低(23.51%,11.97%,P<0.05);本次避孕失败比例较高(27.18%,37.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暴露于性生活时间长、同居、多性伴、本次避孕失败均为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与不安全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避孕药具的正确使用率,在医院内推广和实施规范化的流产后咨询与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的措施。方法:在成都市3类不同等级医院选择人工流产的18~24岁未婚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合格对象416人,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史者158人,占38.00%;重复人工流产对象中,有3次及以上者高达37.40%。38.00%的对象在20岁前做了首次人工流产;调查对象的妊娠与避孕知识得分低(55.77分);重复人工流产组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比较有较高比例的多性伴(57.00%,30.20%,P<0.001)和与异性同居(60.80%,48.10%,P<0.05)。最近半年及本次妊娠前调查对象使用避孕措施情况差,且较多使用低效避孕措施。结论:多性伴、与异性同居、不使用或不当使用避孕措施是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未婚青年的教育,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正确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对于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婚人工流产(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分析1629例被调查者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地区、月收入、独生子女、职业与健康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年龄、地区、籍贯、月收入、独生子女、职业与生殖健康态度密切相关,年龄、地区、籍贯、月收入、职业与生殖健康行为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非独生子女成为健康知识一般独立危险因素,年龄〈18岁成为生殖健康态度1〉30分独立危险因素,年龄〈18岁、城市户籍成为生殖健康行为不及格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注未成年与学生群体,加强教育与重点场所监管;对健康知识水平不高者,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对态度消极、经济条件不足者可免费提供计生用品;对行为不健康者,注重心理辅导、观念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3~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三所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确诊并要求终止妊娠的734名未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人群平均年龄为23.61岁,主要是公司职员、学生和无业者,文化程度较高;大部分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不多,74.8%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91.3%的女性采取过避孕措施,但仅有8.5%能每次坚持,主要措施是避孕套、体外排精和安全期避孕;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更换工作的次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学校或社区对生殖健康的宣传等多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有影响。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不深,性观念开放且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学校、家庭应相互配合,为未婚女性提供更多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需求,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9月对金湖县268名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进行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殖健康需求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8.6%)和紧急避孕方式(28.4%)的知晓率较低。32.5%的调查对象接受婚前性行为,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女性身心影响大、79.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以后妊娠有影响,4.5%的调查对象接受多性伴。52.6%的调查对象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以往性行为的避孕方式主要是安全套(72.1%)、安全期避孕(44.4%)和体外射精(36.9%)。51.2%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8)、文化程度(OR=1.353)、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OR=2.027)和有无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OR=1.814)是安全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较低,对生殖健康知识普遍有需求,需要采取系统的、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人工流产青少年避孕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产青少年的避孕知识、态度、行为及避孕知识、态度与行为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年7~9月,在北京市10家医院以封闭式问卷对寻求流产的25岁以下青少年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008名调查对象中,85.3%和61.4%不知道口服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正确服用方法;27.7%不知道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时间。29.8%的调查对象本次妊娠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避孕方法,60.2%是由于未采用任何避孕方法而造成本次妊娠。既往使用过避孕措施的708名调查对象中,576人次使用过避孕套,占81.4%;有306人次使用过紧急避孕方法,占43.2%。安全期和体外排精分别占40.3%和41.0%,口服避孕药占13.4%,0.7%使用过宫内节育器。以避孕套为唯一避孕方法的154人中,能坚持每次都用的占22.9%;分析发现,知识态度水平高,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高。结论;调查对象的避孕知识不全面,对避孕方法存有不正确态度,避孕方法使用率及坚持使用率不高,其避孕知识水平影响避孕措施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人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在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行人流231例,按人流次数分为单次人流组和重复人流组两组,分析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和避孕方法等在两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与重复人流的相关性。结果:231例人流病例中,有重复人流112例,占48.48%,年龄、婚姻状态、分娩方式和所采用避孕措施均与重复人流不相关,已生育女性和无避孕中未坚持使用避孕套者与重复人流相关。结论:加强育龄女性中已生育人群的避孕宣传教育及提高选择避孕套作为避孕方式人群坚持使用避孕套的主动意识,对降低育龄女性重复人流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