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研究江西省2013年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掌握江西省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流行特点。方法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培养麻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3年江西省分离的15株麻疹病毒株均为H1a基因亚型,与H1基因的同源性为97.3%~98.1%;与中国疫苗株Shanghai-191株的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7%~94.7%。结论 H1a基因亚型为江西省本土流行病毒株的优势亚型,近年来江西省流行的麻疹病毒无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2003~2005年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95a、Vero/Slam细胞从疑似麻疹爆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22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2005年从6个市(自治州,下同)分离的22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除2株为H1b基因亚型外,其余均为H1a基因亚型。22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3%~100.0%。四川省11株麻疹病毒代表株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6.7%~91.6%。结论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以H1a为绝对优势基因亚型,H1b为弱势基因亚型,未发现H1c基因亚型。其中以H1a基因亚型为主的病毒株引起的多个传播链造成四川省各市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3年-2014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特征和变异趋势,为开展麻疹分子生物学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多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麻疹病毒核酸鉴定,鉴定阳性标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基因型流行特征,并同WHO麻疹病毒基因型代表株、我国H1基因型代表株、疫苗株构建基因进化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1 347株麻疹病毒基因型分别为1 303株H1a基因型,37株为D8基因型,5株为A基因型,1株D9基因型,1株B3基因型。H1a基因型麻疹病毒在全市16个县区均有流行。1 303株H1a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9.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3%~100.0%。结论 2013年-2014年北京流行的麻疹病毒主要为H1基因型,以H1a为优势亚型,发现3种新的基因型输入。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或亚型的特征,为制定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年和2003~2005年分离的26株麻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6株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26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1994年在河北省分离到的2株麻疹病毒为H1c亚型,但在2003~2005年未监测到;2003年的1株为H1a亚型;2004年1株为H1a亚型,另1株为H1b亚型;2005年19株为H1a亚型,2株为H1b亚型。2003~2005年的24株麻疹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5.6%~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平均变异0%~1.6%。结论河北省近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a亚型占绝对优势,其次为H1b亚型,H1c亚型可能已经被阻断。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基因变异校大,河北省与其它省之间存在相同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播链,不同年份也存在相同麻疹病毒的持续循环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6~2009年广西麻疹野病毒基因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6~2009年广西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33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麻疹病毒13株,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结果 13株麻疹病毒均属H1基因型H1a亚型。结论 2006~2009年广西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均为H1基因型,H1a为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4年鞍山地区麻疹暴发疫情的优势基因型别,并分析其与H1a亚型参考株Chin9322平均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方法采集2014年鞍山市暴发的疑似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使用WHO推荐的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分离株的N基因羧基末端450 bp片段。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WHO各基因型参考株基于N基因构建的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分析麻疹病毒基因型。结果150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26株麻疹病毒毒株,经对分离株的核蛋白(N)碳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和亲缘性关系比较,26株麻疹病毒均属于H1基因型的H1a亚型,其中核苷酸和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8.2%~100.0%和98.0%~100.0%。结论 2014年鞍山地区麻疹暴发疫情是由麻疹病毒H1基因型的H1a亚型引起的流行,本次流行期内的麻疹病毒几乎是同源的,在病毒的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发生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或亚型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4年用健康产婴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的麻疹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COOH)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通过分析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2003年和2004年各分离麻疹病毒3株(XJ03-26、XJ03-27、XJ03-74;XJ04-146、XJ04-150、XJ04-152),除XJ03-26株与沪191株核苷酸差异<1%,属疫苗相关株A基因型外,其余5株均为H1基因型。其中XJ03-27、XJ03-74、XJ04-150、XJ04-152与H1a参考株China9322的核苷酸差异为0.5%~1.6%,同属于H1a亚型;XJ04-146与H1b参考株China947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7%,属于H1b亚型。4株H1a毒株分属两组(即XJ03-27与XJ04-150,XJ03-74与XJ04-152),每组内毒株N基因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几近相同或无差异。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2004年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a亚型为主,亦存在H1b亚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间存在较大基因变异,不同年份存在相同麻疹病毒的持续循环传播,需加强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及病毒学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5年黔东南地区麻疹病毒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 采集疑似麻疹病例临床咽拭子标本,经Real - time RT - PCR初筛为麻疹病毒核酸阳性,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阳性分离物提取病毒RNA,采用RT - 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编码的634个核苷酸片段,并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 35例疑似麻疹病例中检测到4例麻疹病毒阳性核酸,经分离得到2株麻疹病毒。基因亲缘关系显示2株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2株麻疹病毒株与H1基因型参考株MVi/Hunan.CHN/0.93/7(AF045212)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和98.0%;与H1a基因亚型参考株Chin9322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9.3%;2株H1a基因亚型与往年及本省流行的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2%~100%和98.0%~100%。结论 黔东南地区2015年分离到的麻疹病毒为H1a基因亚型,与贵州省本土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一致。  相似文献   

10.
聊城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和麻疹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麻疹病原毒株的基因分型,为麻疹的预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麻疹疑似病人的血清和病人的咽拭子标本,检测麻疹抗体和分离麻疹病毒.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悬液中的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碳末端的核苷酸450个(bp)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 [结果]从110份麻疹疑似病例中检测出69份麻疹抗体阳性,同时从该69例病人的咽拭子中分离出19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其中H1a亚型14株,H1b亚型5株. [结论]最近几年我市的麻疹流行是由H1基因型麻疹病毒引起,并且流行株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5年上海部分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特性,加强麻疹病毒学监测。方法采集暴发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0 bp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及国内其他地区的麻疹分离株进行基因比较。结果从10例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麻疹病毒4株,均属H基因组H1基因型,型内变异0.7%-1.3%。与H1型代表株China93-7的基因同源性为98%-98.2%;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1的基因差异为6.4%-6.9%。与A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为6.7%- 6.9%;与中国麻疹疫苗株Shanghai191的基因差异为7.6%-8.0%,与国内其他地区麻疹流行株基因差异为0.2%-3.7%。结论2005年上海部分地区麻疹暴发是由H1基因型病毒引起,为中国本土流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特征。方法对2003-2004年用健康产婴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离的麻疹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分析C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2003年和2004年各分离麻疹病毒3株(XJ03-26、XJ03-27、XJ03-74、XJ04-146、XJ04-150、XJ04-152),除XJ03-26株与沪191株核苷酸差异〈1%,属疫苗相关株A基因型外,其余5株均为H1基因型。其中XJ03-27、XJ03-74、XJ04-150和XJ04-152与H1a参考株China9322的核苷酸差异为0.5%~1.6%,同属于H1a亚型;XJ04-146与H1b参考株China947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7%,属于H1b亚型。4株H1a毒株分属两组(即XJ03-27与XJ04-150,XJ03-74与XJ04-152),每组内毒株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几近相同无差异,但两组间毒株却存在较大变异,核苷酸差异达6.1%(27个核苷酸差异)。结论新疆地区2003-2004年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a亚型为主,亦存在H1b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湖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点,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126份,提取病毒核酸,对其中86份核酸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对病毒基因型别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基因测序定型发现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基因型主要为 H1a亚型,仅发现一例 D8亚型,2例麻疹病毒疫苗株 A 基因。结论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主要为H1a基因亚型,首次发现一例麻疹D8基因亚型,存在少数疫苗相关病例。建议进一步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别监测,实时了解全省麻疹病毒基因型别变化特征,为中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和特性。方法对2004~2008年宁波地区分离到的麻疹野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碳末端456个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较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2004~2008年共分离到麻疹病毒22株,均属H1基因型,与H1型参考株China93-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8.5%,与中国疫苗株沪191的核苷酸/氨基酸差异为8.0%~9.5%/9.8%~14.5%;其中16株与H1a参考株China93-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6%,属于H1a亚型;6株与H1b参考株China94-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5%~98.9%,属于H1b亚型。结论宁波地区2004~2008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且以H1a亚型为主,亦存在H1b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宁波市2014年麻疹流行情况以及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2014年宁波市麻疹病例相关资料.采用RT-PCR对85份含漱液样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对所得麻疹分离株核蛋白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对分析.结果 宁波市2014年麻疹确诊病例共176例,0~1岁组发病率最高(58.4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4月份(138例,78.41%).其间象山县发生2起麻疹暴发疫情(第1起20例,第2起16例).85份含漱液样本共分离得到23株麻疹分离株,分为两簇:其中B3基因型11株,均来源于象山县,与当时流行于英国的B3基因型麻疹毒株高度同源;另一簇为H1a亚型12株,来源于其他县市,与中国大陆近年流行株高度同源.B3基因型与中国疫苗株S191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1.1%~93.2%和86.4%~88.6%,H1基因型与S191同源性分别为89.7%~90.6%和84.8%~87.9%.结论 宁波市2014年麻疹病例主要由本土流行株(H1a亚型)引起,B3基因型仅引起局部流行.我国的麻疹疫苗S191株可能对B3基因型及H1a基因型麻疹病毒感染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方法 采集中山市2014-2015年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巢式PCR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测序,分析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麻疹病毒中国疫苗株沪191(Shanghai191,S191)基因的亲缘关系、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 结果 6份样本中,2份未检出核酸,4份检出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示3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与S191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也为100%,属于A基因型;1株病毒与Chin9322-H1a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7.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6.6%,为H1a基因型。 结论 3例病例为疫苗株感染,1例为野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现阶段在宁波市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在2004年和2005年医院住院麻疹病人中采集含漱液分离麻疹病毒,获得8株麻疹野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其中两株麻疹病毒血凝素(H)基凼全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这两株麻疹病毒和Genbank中麻疹病毒的各基因型代表株的同源性。结果:两株宁波麻疹毒株ningbo04-2和ningbo05-2的H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7%,与川基因型代表株China93-7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7.7%。与它们在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最高的毒株分别是zhejiang05-2,china94-7,其同源性分别达到99,7%,99.4%。ningbo04-2在氨基酸240位由丝氨酸(S)突变成天冬酰胺(N),造成一个潜在的N型糖基化位点丢失。结论:宁波市麻疹流行株属于H1型,至少存在H1a,HIb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4年4月中山市一起麻疹家庭聚集性爆发的病原,进行基因型别鉴定与分子特征分析,了解中山市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方法:采集了3份病人的急性期咽拭子,通过RT-PCR和基因测序技术获取麻疹核蛋白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分析基因型别及分子特征,并与WHO建议的参考株及沪191疫苗株进行比对,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麻疹核蛋白核苷酸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3份病例样本的核蛋白碳末端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均为H1型.样本序列与沪疫苗株1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氨基酸同源性为88%;与WHO参考株(Hunan,CH/93/7-AF045212)同源性为97%,氨基酸同源性为95%,且产生6个氨基酸替换,其中第84个位点由丙氨酸替代为丝氨酸,蛋白质极性发生改变.结论:引起此次家庭聚集性爆发的麻疹病毒为同一来源,基因型别为H1型;病毒出现了新的氨基酸位点突变,需进一步监测与跟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流行特征和病原基因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收集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报告病例,描述病例的时间、地区、年龄分布等特征,并对病毒基因型别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湖北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 258例,年平均发病率约为14.063/100万,2014和2015年发病率明显增高。2012-2015年每年麻疹的发病高峰不同。麻疹发病年龄主要以<2岁的婴幼儿和≥15岁的成人为主。麻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其他依次是农民、家政家务、幼托儿童和学生。麻疹病原学监测发现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基因型主要为H1a亚型,仅发现一例D8亚型,存在少数疫苗相关病例。结论 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发病率明显增高,麻疹病毒主要为H1a亚型,发现一例D8亚型。建议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做好适龄儿童和流动务工人员的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