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市14个县(市)区抽取的5 759名45 ~64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按WHO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44.0%、12.3%、56.3%,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1.3%和45.5%、50.0%和59.7%、8.7%和14.2%,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1);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24.8%、68.1%、73.5%,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4.6%和42.5%、18.6%和28.2%、63.2%和70.7%、65.2%和77.9%,男性居民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00),男性和女性居民超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中心性肥胖率为54.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48.1%,低于女性居民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9,P=0.000);按WHO成人BMI分类标准,不同年龄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中国母乳喂养与儿童体质指数(BMI)、超重及肥胖关系,判定母乳喂养能否预防儿童肥胖,为制订儿童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 388名>5岁儿童的相关资料,对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二分为有与没有、≥6个月与<6个月、≥8个月与<8个月和≥12个月与<12个月;对每一种二分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倾向评分,比较BMI与母乳喂养状况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较高BMI百分位的儿童中结合分位数回归进行判断。结果 在调整倾向得分后,并未发现母乳喂养对减少体重有任何显著的影响,相反,长时间的母乳喂养可以增加肥胖的风险(OR=1.42,95% CI=1.07~1.89,P=0.02);分位数回归显示,母乳喂养在拥有极端BMI的儿童中未发挥有益作用。结论 母乳喂养在降低BMI或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方面未发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杏  黄茜  魏沙 《中国公共卫生》2019,31(10):1410-1412
  目的  了解湖北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湖北省17个市(州、区)5 866名60~69岁老年人体质状况相关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湖北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湖北省5 866名60~69岁老年人中,超重2 259人,超重率为38.5 %;肥胖613人,肥胖率为10.5 %;中心性肥胖3 618人,中心性肥胖率为61.7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居住在城镇均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肥胖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职业类型为动态职业活动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  结论  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流行现状不容乐观,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居住地和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17 144名(男性8 057人,女性9 087人)15~69岁人群的身高、体重值进行描述性分析。超重及肥胖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肥胖粗率分别为31.0%和8.9%,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5.8%和6.9%。男性超重粗率(33.9%)高于女性(28.4%),非中心城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肥胖粗率(9.4%)高于非中心城区(8.4%),女性(10.1%)高于男性(7.6%)。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吸烟、饮酒与身体锻炼(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上海市居民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与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的一种流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沂市≥18岁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特征,为防控超重和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抽取并调查≥18岁居民4 296人,通过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获得调查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调查人群BMI均值为(25.80±3.93) kg/m2。随着年龄增长,居民BMI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成年居民超重率为40.01%,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成年居民的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成年居民超重率呈现上升趋势,50~60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学历较低的居民超重率高于学历较高的居民;成年居民肥胖率为26.33%,不同年龄组居民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7,P<0.01),居民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成年居民向心性肥胖率为72.84%,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P<0.01)。结论:临沂市≥18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居民家庭年收入与超重和肥胖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居民家庭年收入与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的3个城区和2个乡村、年满35周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常住人员。结果超重和肥胖占调查总人数的44.8%,其中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分别为33.0%和11.8%;且在地区和年龄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性别差异。经多因素调整后,家庭年收入与超重、肥胖的风险之间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城区居民、女性、50~64岁年龄组、高收入者罹患超重、肥胖的风险越大。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收入)与南京地区超重、肥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江苏省11 833名成人,采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与体重。结果成人超重肥胖率为33.9%,其中超重率29.3%,肥胖率4.6%;体重正常的占62.0%,低体重者占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高龄、低文化程度、高收入、居住城市、苏北地区为成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健康干预,促进江苏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君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18-220
目的 了解抚顺市18~75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辽宁省抚顺市4个区抽取的4 752名18~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t检验、方差分析、 χ2检验。结果 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9.1%,9.3%,38.4%,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27.9%和30.3%,9.5%和9.0%,37.4%和39.3%,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2),男性和女性居民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抚顺市城乡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9.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19.1%,低于女性居民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02);不同年龄女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超重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略高,女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苏州市慢性病中期评估资料,计算30578名35岁及以上居民的体质指数(BMI),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超重及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5.6%,肥胖率为8.1%。男性超重率(37.8%)高于女性(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9,P〈0.01)。女性肥胖率(8.4%)高于男性(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25,P〈0.05)。城市人群肥胖率(8.6%)显著高于农村人群(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1)。城市人群超重率(36.0%)与农村人群(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饮酒、爱喝浓茶及口味偏成等,其OR值(95%CI)分别为1.068(1.002—1.038)、1.01(1.00—1.03)、1.47(1.35~1.60)、1131(1.20~1.43)、1.25(1.16-1.34)。结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沈阳市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七城研究项目:中国境内烟草使用与控制和生活方式的研究中沈阳市中学生健康行为调查和身体测量资料,依据体重指数(BMI)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判定标准筛查超重、肥胖。结果超重与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3.5%,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乡、经济状况、喜可乐饮料、喜甜食、兄妹多和运动少是超重/月巴胖有显著意义的因素,OR值分别为0.8、1.1、0.8、1.1、0.5、1.2。结论沈阳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运动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中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学生严重缺乏超重与肥胖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四川省20~69岁人群BMI时间纵向变化,分析体重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方法 取2000年和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老年84 838人的BMI指数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0年BMI的均值在全体、男子、女子上高于2000年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00年和2010年男子BMI均值高于女子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分类统计,男子超重、肥胖比例2010年为33.77%、7.31%,比2000年增长5.24%、2.3%;女子超重、肥胖比例2010年为26.39%、6.82%,比2000年增长0.57%、1.3%.按2010年人口基数推算,样本人群体重超重者达到1 746万人,年增长16万人,肥胖者达到409万人,年增长10万人.结论 四川地区已进入体重超重和肥胖的突增阶段,应采取切实有力的肥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南山区随机抽取10个社区共1 265名成人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3.04%,9.01%(标化后分别为31.36%,8.55%).性别、年龄和家庭年均收入是影响超重率的主要因素(P<0.05),年龄和吸烟则是影响肥胖率的主要因素(P<0.05),超重、肥胖人群年龄和吸烟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超重率明显高于女性,而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吸烟人群发生肥胖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深圳居民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防治工作中应以主要危险因素干预为主,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探索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方法  2009-2010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所有农村社区中抽取124 693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53%和10.18%。其中男性超重率(35.56%)高于女性(33.66%),女性肥胖率(11.26%)高于男性(8.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务农、教育程度、规律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和高盐饮食等均为超重/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均有P<0.05)。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02(95%CI:1.93~2.11)和3.83(95%CI:3.57~4.10)倍;女性分别为1.94(95%CI:1.86~2.02)和3.56(95%CI:3.35~3.77)倍。 结论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超重和肥胖可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指数(BMI)等数据。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59 264份。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1.82±2.80)kg/m2,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4.30%和1.83%;女性超重和肥胖(14.83%和2.07%)比例高于男性(13.7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65~岁组超重、肥胖率均最高(24.62%和3.48%),随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及高血压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2日―2019年4月8日对江苏省8个项目点117 691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57.79%,标化后患病率为26.79%。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与既无超重肥胖又无中心性肥胖人群相比,单纯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90.7%(OR=1.907,95% CI: 1.849~1.968),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69.2%(OR=1.692,95% CI: 1.566~1.828),既有超重肥胖又有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2.171倍(OR=3.171,95% CI: 3.075~3.270)。结论  江苏省≥35岁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居民体力活动的现状及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的3个城区和2个乡村、年满35周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常住人员。结果:调查人群中从事不太活动、轻度、中度和重度体力活动的分别占19.0%、40.3%、31.3%和9.4%,在地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职业分布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1)。超重和肥胖占44.8%,现患率分别为33.0%和11.8%;经多因素调整后,与不太活动者相比,中度、重度体力活动者罹患肥胖的风险分别降低44.5%和33.7%(调整优势比分别为:OR=0.555,95%CI=0.423~0.729和OR=0.663,95%CI=0.457~0.960);中度、重度体力活动者中超重的现患率虽然也低于不太活动者,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京地区居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负相关。体力活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都市外来务工人员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况,为维持外来务工人员正常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在成都市共抽取1 690名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超重率为29.53%,肥胖率为9.05%;男性超重率(32.08%)高于女性(26.59%);40~49岁组超重率最高(39.55%),50~59岁组肥胖率最高(16.06%),超重、肥胖率大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文化及以下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39.54%和14.48%),且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减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婚者的超重率最高(37.29%),丧偶者的肥胖率最高(16.00%);从事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36.84%和17.89%)。不同婚姻状态组间、不同职业组间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男性、40~59岁、文化程度较低、离婚丧偶、从事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群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常住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20个街道18~79岁常住居民6 598人,对超重/肥胖及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8.53%和18.84%,标化率分别为34.82%和16.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在婚、饮酒、口味偏咸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女性、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海淀区居民超重、肥胖患病形式严峻,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