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发病原因,由此探讨其预防及治疗的措施。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21例进行分型、手术治疗和随访,并对发病原因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好发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多次发作者,多有外伤、不合理治疗等诱因。术后恢复优5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多次发作者其马尾神经损伤比例增加,对此类病人应避免腰部损伤,避免做重手法推拿、大重量牵引等加重腰部损伤的治疗,发现有马尾神经损伤者应作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曹瑞治  李钰  郑仰林 《中国骨伤》2000,13(11):653-65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特点、鉴别诊断及损伤机理,并总结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经验。方法 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彻底摘除髓核的术式治疗。结果 随诊1~7年,其中4例完全恢复,6例不完全恢复,1例无恢复。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与间盘突出大小、病程长短及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密切相关,一切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仅症状侧入路通道下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影像学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症状侧入路通道下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影像学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3.8岁。在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3、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即刻以及术后3、6个月、末次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分为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22/23)。切口均达到Ⅰ级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感染、大血管损伤、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2例术后1年复查CT植骨融合欠佳,但内固定无松动,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影像学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要定位准确,采取症状侧可扩张通道下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也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的机理及预防;方法:对10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诊断,并进行手术探查进一步确诊,同时进行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腰椎管及或神经根管狭窄,以及治疗的错误加重了发病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并马尾综合征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综合征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 2年 2个月 ,术后恢复优良率 76 .7%。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诱因及表现多变 ,早期手术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固定、自体骨及人工骨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术后1年时X线片复查植骨均牢固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术前原有腰腿疼痛消失。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彻底,效果确切,内固定后植骨愈合良好,可作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目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无改善或缓解一段时间后复发需再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或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8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27例(其中23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2例同时行椎间cage置入融合);经左前外侧入路腹膜外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1例。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0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7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8例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8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6个月~5年7个月,其中3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优良率为79.5%。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8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25.6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率为80.2%。23例行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70%,1例行椎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等,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例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asato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Masato神经损伤评分明显改善,无加重病例发生,磁共振检查:椎管无明显狭窄。结论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诊断明确后都应及早地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后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充分彻底的骶管探查减压并修复损伤的马尾神经,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均给予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以上,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4.42±18.98) min,引流量(86.33±7.01) ml,术中出血量(183.23±7.23) ml;随访24~40个月,术后7 d、6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Cobb角、椎管侵占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7d时Cobb角增加,伤椎前缘高度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1例浅表切口感染,1例腰部慢性疼痛,无内固定松动、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A3型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神经减压及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术后ODI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融合节段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内cage位置正常,内固定物无断裂及滑脱。结论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及脊柱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Wiltse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6-06经Wiltse入路TLIF治疗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36.5(6~60)个月。1例神经根损伤,再次手术治疗。5例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积极治疗后痊愈。2例脑脊液漏经过换药后治愈。1例术后5 d椎间融合器移位,更换椎间融合器重新固定。1例马尾神经损伤,半年后恢复。1例术后5个月椎弓根钉松动断裂。3例术后2年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其中2例椎间融合者取出内固定,1例椎间未融合者重新固定并横突间植骨。4例术后2~5年出现邻近椎间盘退变,予以再次减压固定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TLIF术前要仔细分析病变局部解剖结构,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严格按手术流程细致操作,精确置入内置物并有效植骨固定,术后要适时适当功能锻炼,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431-1434
[目的]研究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颈椎间盘微创消融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本院脊柱微创中心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变患者96例,根据手术适应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随访。[结果]9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术后ASIA、VAS和JO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椎间盘微创消融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减少了融合节段,降低了相邻节段间盘的退变率及不稳率,临床效果好,术后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后路环形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3—2011-10收治单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均接受后路环形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20~21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350~1 500 ml,平均650 ml。术中出现硬膜损伤脑脊液漏1例,常压引流+局部加压后痊愈。13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JOA评分分别为(7.2±0.6)、(10.7±2.3)分,术后1年时VAS、JOA评分分别为(2.1±0.8)、(24.7±1.3)分,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植骨不融合,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经后路环形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51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无明显侧隐窝狭窄且离断骨块较小者17例,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摘除骨块与髓核;伴有明显侧隐窝狭窄者10例,在扩大开窗、摘除骨块与髓核的同时切除关节突内缘、扩大神经根管;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或部分合并有椎管狭窄者)21例,采用双侧开窗切除突出椎间盘和离断骨块;离断骨块较大、累及椎管前方大部分或黄韧带增厚伴明显椎管狭窄者3例,采用全椎板切除骨块与髓核、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9年6个月,平均3年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4.5分,改善率为95.2%;优良率为94.1%。3例伴有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大部分消失;其中1例有排尿排便障碍患者,大小便功能明显改善。行PLF的3例患者X线检查显示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摘除突出椎间盘及后缘骨块,彻底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腔狭窄症伴马尾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7年1月~2005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395例。发现马尾综合征18例,其中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8例,不完全性马尾神经损伤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4~80岁,平均53岁。马尾综合征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13例,单节段L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优化剂量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27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经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BMD检查T值均小于-2.5,均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有患者均注1.5 m 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low back pain score,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X线和CT检查评价螺钉稳定性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00 min,出血量200~500 m 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及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未发现明显的骨水泥渗漏、螺钉松动、融合器下沉;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间融合率为88.9%。患者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JOA、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末次随访和术后6个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注射1.5 m 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条件下脊柱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该方法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间植骨不融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及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原位固定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结果 43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7年,植骨块均愈合。根据JOA评分:优3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达97.7%。结论使用后路原位固定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是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发腰腿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2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手术时间110~160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发生。结论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力  黄爱娥 《中国骨伤》2019,32(3):220-224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18例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在Quadrant通道(可扩张管道系统)下摘除脱出髓核、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28岁,平均22.5岁。对术前,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分别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按术后好转率、椎间融合率来评价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4个月,平均24.3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腰椎功能显著改善,术后好转率优10例,良6例,可2例。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