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 CT)评估宫颈癌根治术后转移或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可疑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60例,均为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且有明确病理结果,均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与病理及随访结果对照,评定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术后转移、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18F-FDG PET/CT显像检出宫颈癌根治术后转移或复发阳性47例,阴性13例,其中30例肿瘤转移,17例肿瘤局部复发,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83%、85.71%、95.0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90.31%;②18F-FDG PET/CT与病理及随访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P=0.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价值高,有其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5-3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术后疑诊复发转移患者48例,均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与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计算18F-FDG PET/CT诊断复发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48例患者CA15-3水平,并依据检测结果分为增高组(CA15-3≥25μg/L)26例和正常组(CA15-325μg/L)22例,比较2组18 F-FDG PET/CT复发转移检出率。结果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复发转移34例;18F-FDG PET/CT发现阳性病灶35例(其中假阳性2例),未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13例(其中假阴性1例),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3.8%,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92.3%;增高组18F-FDG PET/CT复发转移检出率为76.9%,正常组为5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并适用于CA15-3水平正常者。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综合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3例妇科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例为初诊患者,64例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结果 ①19例初诊患者中,PET/CT显像均为阳性,其中1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性为94.74%(18/19);64例治疗后患者中,PET/CT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24%(20/21)、100%(43/43)和98.44%(63/64);②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98.78%,盆腔淋巴结97.56%、腹股沟淋巴结98.78%;③11例接受2次及2次以上PET/CT检查的患者中,6例根据PET/CT结果更改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均接受钼靶X线与螺旋CT检查。将两种方式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钼靶X线检查及螺旋CT阳性检出率,均低于病理诊断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同病理学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的准确度及灵敏度略低于螺旋CT检查,二者联合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均较螺旋CT检查或钼靶X线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略高于钼靶X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对钙化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早期采用螺旋CT与钼靶X线诊断均有一定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拟诊为乳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17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52岁.患者均无远隔转移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未接受过肿瘤相关治疗,且均不在妊娠、哺乳期.所有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患者中共发现乳腺癌病灶18个,其中15例16个病灶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低分化腺癌,1例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诊断阳性17个,阴性1个,SUV值1.4~19.6,平均SUV值为6.02.对于区域淋巴结,手术共切除淋巴结209个,其中8例患者共66个淋巴结转移,占31.6%,18F-FDG PET/CT检查中5例患者共27个可疑转移淋巴结,占40.9%.1s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0.10%,特异度为100%,诊断准确度为81.34%,漏诊率为59.9%,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100%、78.57%.结论: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18F-FDG PET/CT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疗前18F-FDG PET/CT对CT或MRI显示阴性的鼻咽癌颈部散在小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0.5 cm但<1 cm、包膜完整、无中央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疗前CT或MRI检查可见颈部散在小淋巴结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头颈部或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在超声引导下对散在小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对比18F-FDG PET/CT显像及穿刺病理结果,计算18F-FDG PET/CT诊断符合率,分析18F-FDG PET/CT检查对N分期的影响.结果 2004年12月至2009年8月共3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CT或MRI诊断N0~3期分别为3例、13例、13例、1例.30例患者颈部共发现散在小淋巴结31枚,最大横断面短径为0.5~0.8 cm(中位0.6 cm);其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15枚,阴性16枚;穿刺病理结果显示,15枚显像阳性的小淋巴结中病理阳性13枚,阴性2枚;16枚显像阴性的小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18F-FDG PET/CT的诊断准确率、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100%和88.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和100%.与基于CT或MRI的N分期比较,18F-FDG PET/CT检查示5例患者N分期升级.结论 疗前18F-FDG PET/CT检查用于诊断CT或MRI显示阴性的鼻咽癌颈部散在小淋巴结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鼻咽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18F-FDG PET/CT与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共选择3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诊断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对30例患者进行PET/CT与MRI检查,并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比较18F-FDG PET/CT与MRI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共27例,良性肿瘤3例,淋巴结转移患者8例,骨转移患者1例。分18F-FDG PET/CT与MRI两种诊断方法准确性分别为93.33%和90.00%,虽然18F-FDG PET/CT偏高,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8F-FDG PET/CT敏感性96.15%偏高于MRI92.00%,特异性66.67%偏低于MRI75.00%。18F-FDG PET/CT诊断出淋巴结转移7例,骨转移1例。结论在乳腺癌诊断中,18F-FDG PET/CT与MRI临床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的明确方面,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宫颈癌诊断、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癌患者60例,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2/35)、92.0%(23/25)、91.7%(55/60)、94.1%(32/34)、88.5%(23/26)。其中7例治疗前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5.7%(6/7);宫颈癌根治术后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27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10/11)、87.5%(14/16)、88.9%(24/27);经宫颈癌根治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的患者26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15/16)、100%(10/10)、96.2%(25/26)。与同期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更高,12例提高临床分期,特异性更高,7例降低临床分期。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残余病灶、复发病灶、转移灶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宫颈癌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可疑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132例。所有患(~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口服40 mg呋塞米并多饮水,多次排尿,服呋塞米后约2 h憋尿充盈膀胱,再进行(~18)F-FDG PET/CT盆腔延迟显像。评价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宫颈癌复发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13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105例肿瘤复发和转移。(~18)F-FDG PET/CT常规显像诊断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42.59%(23/54),特异性为98.72%(77/78),准确性为75.76%(100/132),阳性预测值为95.83%(23/24),阴性预测值为71.30%(77/108);(~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98.15%(53/54),特异性为97.44%(76/78),准确性为97.73%(129/132),阳性预测值为96.36%(53/55),阴性预测值为98.70%(76/77);(~18)F-FDG PET/CT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对诊断复发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复发、转移患者中,因排除复发病灶累及临近器官、发现小于1 cm的淋巴结转移灶及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放疗方案改变,占25.8%;因出现远处转移者放弃原来的治疗方案,采用姑息化疗,占16.2%。结论: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可提高宫颈癌复发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对宫颈癌复发后临床决策、治疗后随访及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怀疑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女性患者58例,年龄32~79岁,平均52.7岁,所有患者乳腺原发病灶均由手术病理确诊,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1例,叶状肿瘤1例,余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7例复发,34例转移,局部复发病灶的SUVmax从3.64到18.70,平均SUVmax为8.04。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88.89%,诊断准确度为94.83%,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94.1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准确诊断乳腺癌复发及转移,能为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是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检查对于乳腺癌诊断和淋巴结转移探查价值。方法3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对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定性诊断,灵敏度为73.1%,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76.7%;26例确诊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80%,准确率为73.8%。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的灵敏度高,特异度好;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探查有很好的价值,可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探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种超声技术与X线钼靶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常规超声初拟诊为乳腺癌的9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常规超声、X线钼靶、超声弹性成像(UE)及超声造影4种技术单一和不同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常规超声+X线钼靶+UE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97%、93%、30.27、0.07及0.9590;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效能与常规超声+X线钼靶+超声造影联合应用相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8.2%,浸润性小叶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分别为77.8%和88.9%,导管内原位癌X线钼靶检出率为85.7%。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的检出率较X线钼靶高;X线钼靶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检出率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高。结论常规超声、UE、X线钼靶及超声造影对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检出率有差异,但常规超声+X线钼靶+UE/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可全面获得病灶信息,为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且常规超声+X线钼靶+UE联合应用更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转移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胃癌患者PET/CT的影像学资料,并与胃镜的细胞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和临床表现做比较,所有病例均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80例胃癌患者中,PET/CT显示43例有淋巴结高摄取(SUV>2.5),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2年证实42例为淋巴结转移;l例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ET/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7.4%,准确性98.8%.80例患者中,PET/CT提示远处器官转移12例(部分患者有多器官转移),其中肝转移5例,胰腺转移1例,腹膜转移4例,肠系膜及子宫附件转移各2例,PET/CT对胃癌远处器官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100%,准确性98.8%.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胃癌转移灶的诊断及胃癌的分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843-845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情况及对不同类型肺癌的检出情况。结果经检查,-(18)F-FDG PET/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检出率较CT检查高,且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Ⅰb及Ⅱb肺癌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对Ⅰa及Ⅱa肺癌检出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对非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准确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恶性黑色素瘤5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6例及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40例,分别研究PET/CT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及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均异常摄取FDG, SUV 3.52~14.76,其中2例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并经病理确诊.3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经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原发灶检出率18.75%,其中2例示远处多发转移;另2例患者临床体检发现原发灶,18F-FDG PET/CT未见原发征象.40例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残留8例,经病理确诊5例,准确率62.50%;18F-FDG PET/CT示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病理确诊5例,阳性预测价值 71.43%;18F-FDG PET/CT 示远处多发转移14例,远处转移率35.00%(14/40);40例患者中,2例因PET/CT显像降低临床分期,11例提高分期,18例患者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准确分期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但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外科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6%(38/46),84.8%(39/46)和91.3%(42/46)。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钼靶X线单独检查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CT、CT在乳腺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分析肿瘤病灶摄取FDG的程度,并参考近期病理检查及CT结果。结果:27例复发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有局部转移,PET/CT显像和CT检查灵敏度分别为96.30%,62.96%,PET/CT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247,P<0.05)。14例患者行PET/CT双时相检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确诊为转移的9例患者,SUV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定性、定位准确性更高,优于CT,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方法 对68例肿瘤患者肺转移灶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8例CT显示阳性病例中,PET显示阳性18例,部分阳性27例,总阳性率为66.18%;阴性23例,占33.82%.CT发现病灶数目575个,PET显示194个,PET检出率为33.74%.FDG有无摄取以及摄取的程度与转移灶大小有明显关系,与原发肿瘤的来源无关.随着病灶增大,PET阳性率和SUV值均明显增高. 结论 18F-FDG PET对肺转移瘤、尤其是单个转移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超声及X射线钼靶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我院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接受CT、超声和X射线钼靶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超声及X射线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作用。结果 124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测均确诊为乳腺癌。CT扫描显示均为肿块型,多呈不规则、圆形和椭圆形病变,病灶边缘模糊或清晰,多呈分叶状,多为边缘毛刺,肿块密度高于正常组织,浸润性24.19%,伴钙化54.84%,胸壁肌肉受侵10.48%,淋巴结肿大62.90%。超声检测显示多为不规则团块,多实质性弱回声,内部强回声,多呈分叶状,部分回声减弱,无包膜,呈浸润型生长,多发生淋巴结转移,部分血库伯韧带受侵,血流絮状。X射线钼靶扫描多为不规则团块,多伴钙化,边缘模糊,分叶状,毛刺征,部分伴外钙化,皮肤改变,结构絮乱,少部分高密度影,晕环,多发生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CT为87.10%,超声为80.65%,X射线钼靶为83.87%,三者联合检测为96.77%,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用检出率(P0.05)。结论 CT、超声及X射线钼靶均对乳腺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更高,利于乳腺癌及早发生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氟(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X线断层显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39例X线或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肿块的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同时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及手术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9例患者中,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2例为肺癌,4例为良性病变,包括2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瘤及1例肺结节病,另外3例纤支镜检查阴性者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100%及92%.18F-FDG PET/CT显像发现34例肺部影像有异常浓聚显像剂的病灶,平均的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为(7.8±3.6)(5.7~12.1),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1例为结核瘤,余均为肺癌.另外5例18F-FDG PET/CT显像为阴性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例炎性假瘤,1例肺结节病,另外2例分别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和高分化乳突状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5%及9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肺癌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PET/CT显像的敏感性稍高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者特异性低于后者,两者的准确性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