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X线及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采用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和CT检查。结果:16例患者,X线和/或CT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其中静脉尿路造影显影14例,CT扫描5例均显示程度不一的肾积水;X线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截断样改变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上移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处可见横贯样充盈缺损2例(其中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各1例),肾旋转异常4例。结论:尿路造影结合CT检查是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病因定性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93-1294
研究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泌尿系疾病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和16层螺旋CT尿路扫描(CTU)检查,其中膀胱癌16例、肾盂源性囊肿及肾盂旁囊肿9例、肾输尿管结石70例、双侧巨输尿管症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畸形5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2例。比较IVP、CTU检查的准确率、检查时间。CTU检查的准确率高于IVP、检查所用时间短于IVP。应用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泌尿系统病变和尿路空间关系、解剖结构、双肾功能。检查过程、后期处理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尿路成像完整清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直观、准确、丰富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采用常规剂量和双倍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显影欠佳的泌尿系梗阻患者,行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进行比较。结果50例泌尿系梗阻患者中,46例清楚显示狭窄和梗阻的位置及梗阻以上扩张的肾盂肾盏及输尿管,4例3h后肾盂肾盏显影浅淡。结论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能提高造影的质量及泌尿系梗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SCTU检查结果,并与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P)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47例中,输尿管结石2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例,膀胱癌累及输尿管开口4例,输尿管肿瘤4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腹腔内病变累及输尿管3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2例,肾输尿管结核2例,前列腺癌1例。结果:MSCTU对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B超的诊断准确率为78.7%,IVU诊断准确率为75%,RGP诊断准确率为66.7%。MSCTU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结论:MSCTU可以多角度三维重建尿路,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和静脉尿路造影(IVP),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尿路狭窄(外压性、术后及感染等)患者7例,肿瘤4例,泌尿系统结石23例,输尿管畸形4例,MSCTU检查无论从定位、定性及周边情况均能全部直接或间接做出诊断。IVP技术仅能部分和(或)间接显示。结论:MSCT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上较IVP具有显著优势,应用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在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中,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尿路成像(CTU)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08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前让患者均接受IVP和CTU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具体疾病检出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IVP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48.15%,CTU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2.5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IVP诊断,34例显示正常,22例未达到诊断要求。经CTU诊断后,8例显示诊断正常,检出输尿管结石57例,输尿管肿瘤13例,输尿管狭窄24例,外源性压迫或侵犯6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CTU诊断后的患者满意率高于经IVP诊断的患者。结果:与静脉肾盂造影相比,CT尿路成像技术对于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诊断率及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肾绞痛患者螺旋CT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花费等。材料和方法对50例临床所见急性肾绞痛伴有镜下血尿患者,均行B超、螺旋CT、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包括有无结石,结石大小和位置,输尿管扩张以及输尿管梗阻继发症状。结果所有患者中16例无结石,余患者经自行排石,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或手术均证实有结石。螺旋CT显示了34例结石,静脉尿路造影仅显示22例结石。而结石所致输尿管梗阻螺旋CT和静脉尿路造影有同样的临床意义。结论螺旋CT平扫是急诊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安全快捷的方法,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可将其作为急诊情况下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统的胚胎发育过程较为复杂,任何阶段发生失常均会导致先天畸形,该疾病在临床上常见.以往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对病变的显示及功能评价存在较大的限度,随着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三维重建功能软件的完善,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CT urography,MSCTU)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研究34例确诊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资料,以探讨MS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方面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雷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641-264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在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多种后处理同步显示技术对可疑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最终临床、手术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清楚的显示40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形态、特征和分类,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其中18例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2例为肾旋转不良,4例为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为输尿管开口异位,4例为马蹄肾。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能够全方位、多平面并立体的成像,大大提高了诊断正确率和临床检出率,可作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静脉肾盂造影(IVP)一直是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特别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更是有赖于静脉尿路造影检查[1]。传统压迫性静脉肾盂造影(IVP)技术因腹部加压而痛苦异常,且常不能区分是否为过敏所致、体胖者加压不准确而致效果不佳、输尿管显示不全等而影响检查、诊断[2]。近年来,本科采用非压迫性双倍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其显影优良率、阳性检出率均优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加延迟摄片在中、重度肾积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单侧中、重度肾积水的132例患者行无压式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并在透视监视下实时点片,对显影欠佳者行延迟摄片,延迟时间1~12h。结果132例患者中98例成功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以上扩张的肾盂肾盏及输尿管;27例患者浅淡显影但未能显示梗阻部位,7例未显影,对上述34例进。一步行逆行造影明确梗阻部位。结论对超声诊断中、重度肾积水的患者直接行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加延迟摄片不仅能提高对泌尿系梗阻诊断的准确率,还可以有效减少有创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影像学改变。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5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患者,分别行B超、泌尿系统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患侧逆行肾盂造影、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盂输尿管交界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导致不同程度的梗阻及巨大肾盂积水,肾皮质变薄,肾盂扩大。结论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运用程序,可采取先简后繁的原则,首选行B超检查,后行IVP检查及患侧逆行插管造影检查,有条件可以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和MRI,均可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后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DIVU示单侧尿路显影不良及输尿管梗阻原因不明,行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成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5例患者DIVU后行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18例,炎性狭窄4例,外压性狭窄4例,肿瘤3例,先天性狭窄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双侧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不能确诊1例。结论:DIVU后SCTU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尿路梗阻患者的CT成像方法,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10例患者中,肾盂、输尿管微小结石4例,阴性结石2例,泌尿系结核2例,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肿瘤1例。结论尿路梗阻患者行泌尿系X线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U)、超声未发现异常,均可行CT检查。CT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而且可做后重建,CT尿路造影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一共收录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总计为7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收录分析。对比两种技术对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影像学分析,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例数、在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例数,均高于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数。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和下段阴性结石,通过影像学分析,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分析,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6.
MR泌尿系水成像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其中输尿管肿瘤11例,输尿管结石5例,输尿管炎性纤维性狭窄4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行MRU检查,并与B超、CT、MR平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U能清晰显示输尿管的梗阻部位,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梗阻病因确诊率90%,优于B超和CT检查。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是可以替代创伤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对儿童及不能耐受静脉肾盂造影者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对36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轴位扫描,将原始资料导入到工作站,并应用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36例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形态、周围情况以及病变上方输尿管、肾盂扩张程度,并均作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尿管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在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或膀胱镜证实的输尿管狭窄16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并经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且与手术或膀胱镜结果及静脉尿路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狭窄段输尿管的管壁和管腔内的直接CT征象,并可拉直准确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诊断符合率为95.24%。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结石伴输尿管炎性狭窄2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阴性结百伴输尿管炎性狭窄11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诊断输尿管炎性狭窄10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诊断输尿管癌性狭窄8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在诊断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及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方面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是在其尿路成像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B超或排泄性泌尿系造影拟诊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检查。按动脉期、静脉期、排泄期三期扫描,充分显示肾脏、输尿管、血管情况。根据动脉期、静脉期显影情况及对扩张段输尿管进行单层预扫描,把握输尿管造影的最佳时机,并将原始图像进行多种方法后处理重建。结果12例患者均显影良好,诊断准确,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与输尿管的关系,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结论掌握好输尿管的显影时机,采取合理体位,充分运用工作站的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多层螺旋CT完全可以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作出立体、直观、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SBO)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小肠肠梗阻患者52例。所有手术前均实施腹部X线片及16层螺旋CT检查,且CT检查后对图像数据实施薄层重建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统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判定小肠肠梗阻存在情况、定位诊断情况,并诊断小肠肠梗阻病因。结果:16层螺旋CT检查后重建技术诊断为小肠肠梗阻准确率为100%(52/52),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69.23%(3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09,P0.05);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定位准确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X线平片梗阻定位准确率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02,P0.05);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诊断小肠肠梗阻病因准确率为92.31%(48/52)。结论: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可较准确判定小肠肠梗阻分布位置、梗阻原因,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