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5例多形性腺瘤、18例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85例多形性腺瘤全部单发,男女比例接近,绝大多数位于腮腺非后下象限,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呈缓慢延迟强化,约一半病灶出现强化范围扩大、实性成分强化不同步的特点;18例腺淋巴瘤几乎全部发生于老年男性,绝大多数位于腮腺后下象限,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呈快进快退模式。2在瘤体最大径、左右侧分布、深浅叶分布、边界是否清晰、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有无包膜外结节、有无下颌后静脉移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多发、肿瘤形态、象限分布、有无贴边血管征、有无胸锁乳突肌受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及双期增强CT值、各期CT值增加幅度及强化范围有无扩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可有效将二者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65例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设为多形性腺瘤组;选取同期65例疑似腺淋巴瘤患者,设为腺淋巴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结果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23%、91.67%、3.77%、8.33%。CT诊断腺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30%、90.91%、3.70%、9.09%。两组的部位、扫描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组的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均低于腺淋巴瘤组(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虽具有较多相似特征、影像特点,但也有各自较为明显、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临床需结合CT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7~65(平均37.6)岁。结果:35例中,19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团块,8例密度低于肌肉而高于腮腺组织密度团块,3例均匀囊性低密度团块,5例囊实性团块;病例中。5例见高密度钙化;1例见高密度出血;7例见低密度囊变或坏死。强化检查,瘤体实质部分强化,坏死囊变处不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结合临床及CT表现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增强CT联合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PA)的价值。方法 对37例Warthin瘤(Warthin瘤组)及28例PA(PA组)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平扫及增强CT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病灶CT值,记录其强化方式及双期增强净强化值,计算增强CT相关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最小值(Min)、最大值(Max)、中位数(Median)、偏度(Skew)及峰度(Kurt)。比较组间各参数值差异,绘制各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PA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各期CT值、AP净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anAP、MinAP、MaxAP、MedianAP、SkewAP、MeanVP、StdDevVP、MinVP、MedianVP及Skew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方式、AP净强化值、MeanAP、MinAP、MaxAP、MedianAP及SkewAP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VP直方图参数,其中SkewAP的约登指数最高(0.71),AUC为0.88;强化方式+SkewAP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约登指数、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0.80、83.58%及96.43%。结论 增强CT联合AP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两者的术前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腮腺淋巴瘤、30例多形性腺瘤,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并对两者对比分析。结果:42例腺淋巴瘤共81个病灶,14例多发共53个病灶,69个病灶位于浅叶后下极,30个病灶结节样强化,19个病灶呈多囊分隔样强化,31个病灶见微囊或裂隙样变,58个病灶肿瘤边缘见血管贴边征,76个病灶快进快退强化。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发病灶,28例位于非浅叶后下极,13例跨叶,18例实性结节强化,12例大囊环状强化,1例见肿瘤血管贴边征,30例渐进、延迟强化。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肿瘤发生部位、数量、微囊变特点、强化模式、血管贴边征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而多囊分隔样强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具有一定的CT特征,综合肿瘤数量、位置、囊变特点、血管贴边及强化模式,再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吸烟史能提高对两者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沃辛瘤(Warthin tumor,W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5例PA与20例W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87岁.发现左侧面颊部包块2周,无疼痛,咀嚼食物时略感不适.体格检查:肿块位于咀嚼肌前缘,质地软,境界欠清晰,按压无疼痛.超声检查:左侧面颊部可见一大小3.0cm×2.6 cm×1.8 cm的团块状低、弱回声,形态不规则,可见包膜,境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条状高回声分隔,肿块周边见少许中等回声,与同侧腮腺实质回声类似,且相连续(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其内少许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测及高速高阻动脉频谱(图2);左侧腮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左侧面颊部团块,考虑左侧副腮腺占位(混合瘤?).在局麻下行口内切口,完整摘除肿瘤及副腮腺,肿瘤同周围组织轻度粘连.术后病理诊断:"副腮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此瘤易复发、恶变,请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分析探讨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及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二者的临床认识及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与阳春市中医院2015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腮腺肿物患者87例,选择其中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率)及CT征象(包括病灶数量、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清晰度、平扫密度及增强类型、囊变、血管贴边征、患侧颈外静脉致密征),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Warthin瘤39例(男37例),多形性腺瘤20例(男11例)。两组发病率及性别、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35例(53个病灶)Warthin瘤及18例(19个病灶)多形性腺瘤患者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检查,两组病灶的数量、位置、最大纵横径比、囊变率、增强类型、血管贴边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灶大小、平扫密度及边缘清晰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有8例(8/35)Warthin瘤及1例(1/18)多形性腺瘤可见患侧"颈外静脉致密征",虽然X^2检验P>0.05,但此征象在Warthin瘤中明显多见。结论:阳春地区Warthin瘤为腮腺第一常见良性肿瘤;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与CT影像均具有一定特征性,紧密结合临床及CT资料可以提高二者的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腮腺Warthin瘤和多形性腺瘤(P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Warthin瘤和16例多形性腺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结果与多形性腺瘤组相比,Warthin瘤组表现为快进、均匀性、高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显示:Warthin瘤平均渡越时间(MTT)、最大增强强度(IMAX%)、曲线下面积(TIC-AUC)与多形性腺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T20.05、IMAX%255.6、TIC-AUC603.10为诊断Warthin瘤的最佳截断值。结论超声造影可为Warthin瘤和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提供更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47-364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与手术治疗,将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80例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判定,其中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者68例,占85.00%(68/80),腺淋巴瘤12例,占15.00%(12/80);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的特异度为75.00%(9/12)、敏感度为89.71%(61/68)、准确性为87.50%(70/80);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多形性腮腺瘤主要分布在上极浅叶部,且数量上呈单发性,形状不规则,肿块以≤3cm较多,边界清晰,囊变率较高。结论 MRI具有快速、无创、便捷等优势,且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男,40岁,主因左侧颌面部肿胀3个月来诊.查体:左侧腮腺区触及一3.5 cm×3.0 cm肿物,质韧,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活动度较小.左侧颈部触及散在肿大淋巴结,有轻微压痛,无其他异常发现.B超示:(探头频率7.5 MHz)左侧腮腺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其近下颌角处探及一大小为3.8 cm×2.9 cm实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回声,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左侧颈部探及两个肿大淋巴结回声,L/S>2,髓质均匀性扩大.CDFI示肿块周围探及包绕其动脉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速度46cm/s,RI:0.61.超声诊断:①左腮腺实性肿瘤(考虑多形性腺瘤);②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手术所见:腮腺内肿物3.6 cm×2.9 cm,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完整切除肿物及左侧颈部肿大淋巴结,肿物切面呈淡黄色,有软骨样组织.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2.
赵闯绩  陈纲 《磁共振成像》2016,7(11):870-871
正患者男,51岁,右侧耳前无痛性肿物渐进增大10年余,右侧颌下出现肿物3个月余。专科查体:右侧耳前腮腺区域可触及一约4.0 cm×3.5 cm大小类圆形肿物,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尚可,边界尚清,无明显触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下颌角下方可触及一约3.5 cm×3.0 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颈部上份斜方肌前缘区域可触及浅表散在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13.
涎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发病率最高,病程较长.复发以后可出现恶变,恶变时可称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或称为恶性多形性腺瘤。恶变的细胞常为多形性腺瘤中某种成分。日常活检组织学诊断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往往依据小灶状和核的异型性程度N/C比宵无病理性核分裂相.核仁是否清楚,血管内有无肿瘤细胞等。  相似文献   

14.
涎腺肿瘤发生在腮腺组织中占80%以上 ,腮腺肿瘤中良性占70 % ,而腮腺良性肿瘤中绝大多数是多形性腺瘤 ,我们对近10年本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4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9~1999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腮腺多形性腺瘤142例 ,均经病理切片证实。男性83例、女性59例 ,男女比例1.4:1 ;年龄16~82岁 ,平均年龄42.7岁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22年 ,平均4.2年。临床症状 :一般为无痛性肿快 ,生长缓慢 ,无自觉症状 ,肿瘤大小不等 ,常呈球状和分叶状或不规则状 ,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5.
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是涎腺最常见的两大良性肿瘤,两者多见于腮腺[1-2].多形性腺瘤可复发或恶变,其治疗以包括肿瘤的腺体切除为主.腺淋巴瘤少有恶变倾向及复发情况,常行肿瘤切除术,但其有多灶性生长的特性,术后可能在剩余或对侧腺体内再次出现肿瘤.鉴于两者病变转归不同,手术处理方式有异,因此提供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及简便的术后随访非常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声像图特点,以期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人体的涎腺主要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涎腺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并以良性肿瘤多见,种类繁杂,临床表现相似,临床鉴别非常困难。由于生物学特性差别很大,某些涎腺良性肿瘤易复发,某些涎腺良性肿瘤具有恶变倾向,因此明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1]。涎腺良性肿瘤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低。涎腺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最为常见,单形性腺瘤少见,基底细胞瘤属单形性腺瘤,1967年基底细胞瘤被作为涎腺肿瘤的一个类型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医师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及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为多形性腺瘤组,34例腺淋巴瘤患者为腺淋巴瘤组,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2组造影特征;对2组肿块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获得定量分析参数包括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半降...  相似文献   

18.
冒符荣  代敏  李意俊  曹炜  胡小华 《新医学》2021,52(9):713-716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然而超过1 kg的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则极为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71岁男性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诊治经过,该例患者因左侧耳下区渐大包块35年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包块探查切除术。术中见一大小约160 mm×130mm×140 mm的肿物,术后肿物称重1.55 kg,病理回示符合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术后随访6月,患者左侧颌面部外观明显改善,无神经损伤症状。该例的诊治过程提示,腮腺多形性腺瘤瘤体巨大,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邻近神经血管,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升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腮腺MR增强图像全瘤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6例Warthin瘤与8例多形性腺瘤患者治疗前MR资料。所有患者均在GE1.5T下行腮腺MR平扫及增强扫描,利用Omni-Kinetics软件后处理得到肿瘤区域增强纹理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MR增强图像直方图参数中Warthin瘤的偏度、峰度、能量、熵、正像素一致性分别为0.678±0.751、2.234±1.478、0.012±0.002、6.723±0.215、0.012±0.002,多形性腺瘤各值分别为-0.340±0.671、0.618±0.883、0.009±0.003、7.075±0.353、0.009±0.00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6、0.844、0.820、0.211、0.820,其中以峰度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基于腮腺MR增强图像全瘤直方图分析参数可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58岁。20年前发现于右耳下无明显诱因肿块,约蚕豆大小,未行任何特殊诊疗,病程中肿块增至20 cm×10 cm大小,为进一步治疗入院。超声检查:右侧腮腺区域至右侧颈部中上段见一巨大外生性肿块,上界至耳垂水平,下界达甲状软骨水平,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内部为混合性回声,分布不均质,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无变化;CDFI:肿块实质部分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腮腺区域至右侧颈部中上段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