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0例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文艺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1):66-66,68
脑膜瘤较为常见,脑膜瘤起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发生在蛛网膜颗粒,为一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一般具有典型的CT表现,但也有些缺乏典型的CT表现,而与其他颅内病变相混淆,现将本人近期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脑膜瘤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18.6%,除恶性变外,一般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典型的脑膜瘤在CT检查时很易判断,定位正确率高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囊性脑膜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11例中,肿瘤发生于大脑凸面4例,上矢状窦、大脑镰旁4例,鞍区、蝶骨嵴及小脑凸面各1例.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7例,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有壁结节囊性肿块3例,增强时壁结节强化明显;囊性肿块1例呈环状强化.瘤周水肿8例,其中重度水肿2例;邻近颅骨增生硬化3例;出现脑膜尾征2例.结论 CT对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一般资料本文共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表1)。 表110例囊性脑膜瘤 序号性别年龄cl,表现 、术前口, 诊断手术、病理结果 l男46 2女35 3女59 4男60 5男16 6男35 7女23 8女32 9女63 10女24右硕区一7.ox4.scm之肿块,其边界清晰,内有一大班,班壁可见,囊壁与肿瘤实际密度相同,囊内为水样密度,肿瘤实休集中于一端,与右预骨相邻.可见脑组织挤压征象。右顶区见一5.ox月.scm之肿块,其边界清晰.内有一大囊,班壁可见.盛壁与肿瘤实体密度相同,班内为水样密度,肿瘤实体集中于一端与大脑旅相邻。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侧脑室内脑膜瘤不常见。本文报道的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两例病理上均为纤维型。CT平扫显示两肿块均与正常脑组织等密度。一例位于右侧脑室体部,其内见一钙化。另一例位于右例脑室三角区,显示周围脑水肿。后一例行CT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CT可显示肿块效应、中线结构的移位、肿瘤内的钙化、脑积水、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密度。总之,CT是显示此类病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例 1男 ,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活动受限并眼球突出 ,行CT检查。平扫示 :左眶内卵圆形高密度肿块 ,大小约 4 .3cm× 3.2cm ,其边缘光滑清晰 ,内部密度均匀一致 ,未见钙化及囊变。肿块位于视神经内前方 ,二者分界不清 ,眶尖部仅见一小段视神经显示。眼球受推挤向前外侧移位 ,眶壁骨质无破坏及增生改变。视神经孔无扩大 (图 1)。CT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或脑膜瘤。手术病理 :视神经脑膜瘤。  例 2男 ,8岁。左眼胀痛眼球突出伴失明 10余天。CT平扫 :左眶内哑铃状高密度肿块 ,其内密度均匀一致 ,未见钙化及囊变 ,边缘光滑清晰。肿块沿视神经向后…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4岁,因"鼻面部变形,右眼突出3年余"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鼻腔充满淡红色、半透明、荔枝肉样新生物,鼻中隔受压明显向左偏曲,左侧鼻腔狭窄,鼻中隔与下鼻甲接触.CT检查:右侧鼻腔见巨大骨性肿块,其内低密度区,CT值约200 HU,内见分隔,病变境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累及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鼻咽腔,邻近结构呈推压改变.CT诊断:右侧副鼻窦及鼻腔内占位,考虑良性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或骨化性纤维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巨大瘤体表面为薄层骨壳,质地较脆,呈软骨样,骨壳内为暗红色实质性瘤体,血供丰富,肿瘤侵犯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后达后鼻孔,上达额窦.病理诊断:(鼻腔鼻窦)脑膜瘤(砂砾体型).  相似文献   

8.
CT诊断鼻腔鼻窦脑膜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发生于颅腔内或椎管内的较多.发生于其他部位的异位脑膜瘤临床上较少见,发生在鼻腔鼻窦的原发异位脑膜瘤则更为少见.本文对我院2006-2007年2例经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原发异位脑膜瘤进行报道,其中1例影像表现在以往文献报道中非常罕见,具有重要的影像学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性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分析其有价值的影像信息,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性脑膜瘤患者23例,男6例,女17例,年龄33~82岁,平均61.5岁。23例全部行CT和MRI常规检查,其中17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23例病例CT脑窗上示病灶呈高密度影;骨窗示病灶密度不均21例,均匀2例;横断位病灶呈圆形的16例。MRI T1WI上14例病灶表现为低等信号,6例为等低信号,3例为不均质稍高信号;T2WI上12例病灶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伴有少许等或稍高信号,6例表现为以等信号为主伴有少许低或稍高信号,5例表现为稍高信号。8例病灶边缘可见薄层环状等T1等T2信号。MRI Gd-DTPA增强后12例病灶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中10例病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5例强化不明显,脑膜强化的11例,5例跨大脑镰生长。结论:CT和MRI对完全钙化性脑膜瘤检查可以互补,两者结合可较客观全面地反映肿瘤的特性,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T和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CT、MRI平扫、MRI增强诊断小脑膜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7.08%、83.33%、97.92%,MRI增强的灵敏度高于CT和MRI平扫(χ2分别=9.52、4.37,P均<0.05),而MRI平扫的灵敏度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结论 CT和MRI均能较好地诊断小脑膜瘤,而MRI增强扫描对小脑膜瘤的诊断敏感性更高,有利于早期明确小脑膜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20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是颅内一种常见肿瘤,CT对脑膜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定位和定性较为准确,现对1995~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脑膜瘤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脑膜瘤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一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分析,总结脑膜瘤的CT表现。并提出以往文献中论述较少的若干征象,籍以对脑膜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材料和方法本文共收集53例(5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其中男性19例(35.85%),女性34例(64.15%),年龄12~64岁(平均42.09) 53例病人中,37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剂使用60%泛影葡胺100ml)。6例仅作平扫,10例仅行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蒋光仲  宾精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44-2645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上少见,是指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和眶内的脑膜瘤,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困难,是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性肿瘤的29%[1-2].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笔者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集的9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膜瘤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疑似脑膜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结果,对比CT、MRI联合诊断与单独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结果:三种诊断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联合诊断灵敏度92.11%(70/76)、准确度90.24%(74/82)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诊断脑膜瘤能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为临床筛查、鉴别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结合MRI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在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诊疗的38例疑似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38例疑似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后,有30例(78.95%)确诊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经CT检查,有26例(68.42%)为阳性,12例(31.58%)为阴性;经CT结合MRI检查,有29例(76.32%)为阳性,9例(23.68%)为阴性;CT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低于CT结合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结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可以科学弥补单独CT检查不足,进一步提升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患者的完整的CT检查资料.结果: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大部分发生在大脑凸面及大脑镰附近,占78.6%;有73.8%-76.2%的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存在肿瘤强化不均及瘤周模糊;此外,瘤周水肿、脑膜尾征出现率较高.结论: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具备较大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在脑膜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患者的CT图像,包括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增强图像,经处理得到虚拟平扫(VNC)图和碘图;对比两组平扫病灶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形态及辐射剂量。应用双能去骨获得颅脑CTA图像,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肿瘤组织CNC平均CT值、SNR及评分均高于VNC(P均<0.05),VNC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平扫显示脑膜瘤的大小、形态、瘤内钙化、坏死及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NC显示脑膜瘤钙化不足;双能量CTA的辐射剂量较CNC加增强扫描降低约1.71mSv(61.07%)。结论通过一次增强扫描,DSCT双能量颅脑CTA可获得VNC图像、碘图及颅脑CTA图,是一种较好的脑膜瘤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CT灌注成像对不同亚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包括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30例经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将患者治疗前的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进行收集对比,进而将CT灌注成像对不同亚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评估。结果:MRI及CT灌注成像对于脑膜瘤患者的诊断率分别为86.7%(26/30)及83.3%(25/30),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亚型的脑膜瘤患者血流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与MRI对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均较为理想。且CT灌注成像对于不同亚型的脑膜瘤患者均显示出一定的特征性信号,可根据影像学检查信号的变化情况来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