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发病2~72h内临床考虑脑梗塞患者行MR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检查。结果 30例脑梗塞患者T1WI、T2WI共检出病灶110个,其中51个超急性、急性期梗塞病灶在DWI上显示呈高信号,ADC上呈低信号,梗塞部分均对应相应临床症状,阳性率为100%,51个病灶中T1WI及T2WI显示40个,阳性率为78%。结论 DWI技术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分期方面,较常规MRI优越,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肝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肝内小病灶能力.方法对103例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均≤2 cm)的患者行DWI、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分别计数DWI与常规MRI检出≤2 cm肿瘤结节的个数.计算在DWI与T2WI上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并予以比较.结果 DWI共显示肝内小病变425个,T2WI显示217个,增强MRI显示211个,T1WI显示155个,DWI显示的小病灶的数目明显多于T2WI、增强与T1WI (P<0.05).在DWI及T2WI序列,小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CNR分别为10.45±3.16和7.58±2.60(P<0.05).结论与常规MRI比较,DWI能更敏感地检测肝内小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MRI不同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出现脑炎早期临床表现的患儿行轴位常规序列(T2WI、T1WI)和T2FLAIR、DWI序列扫描,其中56例有MRI阳性表现,56例中30例首次MRI检查后分别于第2周(13例)、第3周(17例)行MRI复查,扫描序列同上。比较4种成像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病变的检出率。结果:56例患儿显示病灶共147个,病灶多为对称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的片状、斑点状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于T2FLAIR或DWI序列上显示更清楚。T1WI显示病灶50个(50/147),T2WI显示病灶65个(65/147),T2FLAIR显示病灶120个(120/147),DWI显示病灶109个(109/147)。DWI和T2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P<0.05;T2FLAIR与DWI、T1WI与T2WI相比,P>0.05。30例复查病例显示病灶共73个,T1WI显示病灶55个(55/73),T2WI显示病灶57个(57/73),T2FLAIR显示病灶68个(68/73),DWI显示病灶15个(15/73)。T2FLAIR与DWI相比,P<0.05;DWI分别与T1WI、T2WI相比,P<0.05;T2WI与T2FLAIR、T1WI与T2WI相比,P>0.05。结论:T2FLAIR、DWI序列相结合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恢复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DWI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检查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s)在不同MR序列的表现及其与伴发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DVAs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分析MRI不同序列DVAs及其伴发病变的影像表现及特征。结果 1例多发DVAs合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例多发DVAs合并右侧侧脑室出血,3例多发DVAs未合并其他疾病。8例单发DVAs合并单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合并星形细胞瘤,1例合并颅内血肿,19例为单纯单发DVAs。16例DVAs病灶在T1WI呈点、条或小斑片状低信号,15例病灶在T1WI上未见显示;T2WI上16例病灶呈点、条或小斑片状低信号,5例病灶呈条状、片絮样高信号,10例在T2WI上未见显示;19例病灶DWI序列呈斑片状、条状低信号,8例呈等信号;10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患者中8例呈树枝状低信号,可见典型海蛇头征,2例未显示DVAs病灶;30例行3D-T1WI增强扫描的患者DVAs病灶均可清晰显示,19例显示典型海蛇头征及粗大引流静脉。结论 常规MR序列可显示部分DVAs存在的伴发病变,DWI显示DVAs病变优于常规序列,SWI和3D-T1WI增强扫描可准确诊断DVAs并显示引流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腔MRI平扫、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盆腔脓肿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拟诊为盆腔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以活检或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评估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诊断盆腔脓肿的结果,并比较各检查方法的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检查方法诊断曲线下面积,观察盆腔脓肿的MRI表现。结果增强扫描、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与MRI平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扫描与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WI和增强扫描ROC曲线下面积高于MRI平扫(P < 0.05),增强扫描与DWI的曲线下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RI平扫准确诊断39例,多数为囊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包膜、有明显分隔;T1WI序列显示包块总体呈低信号,T2WI序列显示包块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和稍高信号。DWI检查显示多数病灶呈高信号,低ADC值,扩散明显受限。增强扫描显示多数病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部分病灶分隔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盆腔MRI、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DWI诊断盆腔脓肿均效能良好,其中增强扫描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海绵状血管瘤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0例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序列、SWI、DWI序列检查,统计常规MRI(T_1WI、T_2WI、T_2Flair)、SWI、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序列、SWI、DWI序列扫描图像的特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经SWI序列均检查出脑海绵状血管瘤,其中44例单发,6例多发,共检出103例病灶数,81例位于幕上,22例位于幕下。SWI序列扫描脑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较DWI序列、T_1WI、T_2WI、T_2Flai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T_1WI、T_2WI、T_2Flair上呈类圆形或圆形混杂信号,病灶内表现为"爆米花状"、"网格状"高信号,部分病灶在T_2WI周围可见特征性环状低信号(铁环征),病灶周围无占位及水肿征象。SWI及DWI可显示病变周围含铁血黄素区域及瘤体,病变信号为低信号或低信号中伴有稍高信号,且在显示病变数目及范围均优于常规序列,且SWI优于DWI。结论:SWI及DWI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更利于脑海绵状血管瘤微小病灶的检出,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 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 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机对3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MS病例进行T1WI、T2加权扫描(T2WI)检查及DWI检查;并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结果①T2WI像共发现病灶455个,T1WI发现病灶378个,DWI检见病灶295个;②T1WI所显示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在慢性期可显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常规磁共振的MS病灶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评定MS病灶是否为急性期,是诊断MS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接受3.0T MRI DWI、T_2加权成像抑脂(T_2WI FS)及T_1加权成像抑脂(T_1WI FS)增强序列检查,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比较3组扫描序列显示肛瘘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共有48个内口和63个瘘管;DWI序列显示43个内口(89.6%),57个瘘管(90.5%);T_2WI FS序列显示37个内口(77.1%),51个瘘管(81.0%);T_1WI FS增强序列显示45个内口(93.8%),59个瘘管(93.7%)。T_2WI FS与T_1WI FS增强序列在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_2WI FS联合DWI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与T_2WI FS联合T_1WI FS增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入MR DWI序列使MRI平扫序列诊断肛瘘的准确性与增强序列相仿,DWI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合理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检查适用性,可作为肛瘘MRI检查的常规诊断序列。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人76个病变椎体,行常规T1WI、T2WI、STIR、DWI和T1WI增强扫描(部分病人)检查。椎体良性病变10例18个病灶(n=18),其中血管瘤8例12个病灶,结核性病变2例6个病灶;椎体恶性病变20例共58个病灶:其中肺癌转移12例35个病灶,肠癌转移4例13病灶,乳癌转移4例10个病灶。分析病变椎体的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DWI信号改变,并定量测定病变椎体感兴趣区(ROI)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恶性病灶在DWI序列上的信号多数为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椎体良性病变ADC值为(2.029±0.814)×10-4mm2/s,椎体恶性病变病灶ADC值为(1.129±0.725)×10-4mm2/s,两者ADC值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良恶性病变在DWI上的信号变化对鉴别诊断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较高,ADC值的测定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共47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29例,前列腺癌18例。检查方法包括常规T1WI、T2WI、DWI和脂肪抑制成像。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情况,对DWI、ADC数据行定量分析。结果 MRI显示1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于外周带13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结节状、片状异常低信号区;8例位于中央带或移行带。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为81.07%、特异度为78.01%、准确率为80.11%。结论联合应用DWI成像方法可以提高M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常规MRI不同序列与DWI在DAI诊断和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诊断为DAI的患者行常规SE-T1WI、FSE-T2WI、FLAIR-T2WI、平面回波弥散加权(DWI)成像和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2WI/FFE扫描,比较各系列脑内病变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34例患者总计检出246个病灶,其中出血性病灶89个。在DWI上检出182个病灶,包括高信号病灶161个;15个高信号灶和21个低信号灶为出血性病灶。67.1%的高信号病灶ADC值降低,21.2%的ADC值增高,11.7%的ADC值正常;12.6%病灶在其它序列上未能检出。FLAIR-T2WI检出153个病灶,FSE-T2WI检出131个病灶;T2WI/FFE检出112个病灶,89个为出血灶;其中53个在其它序列上未显示。对DAI病灶以DWI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FLAIR-T2WI。对出血性病灶以T2WI/FFE为最高,但该序列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很低,与其它3个序列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DAI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WI检出DAI病灶的总敏感性最高,T2WI/FFE在检出出血性DAI病灶上具有优势。DWI、FLAIR/FSE-T2WI和T2WI/FFE结合应用能够较全面的对DAI作出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3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MR图像,对比其平扫、DW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选取同期15例临床上有低血糖症但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与32例低血糖脑损伤研究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28例患儿平扫呈现异常信号,T_1WI上低信号,T_2WI上稍高信号,病变部位分布在顶枕叶、双侧侧脑室旁、顶叶、枕颞叶及胼胝体、额叶,以顶枕叶为主,相应部位DWI上均发现异常高信号,28例中有10例DWI上发现了比平扫(T_1WI、T_2WI、T_2 FLAIR)更多的病灶分布;4例平扫无异常发现,DWI上双侧顶枕叶及胼胝体压部呈高信号。在病灶的显示率上DWI明显高于T_1WI、T_2WI及T_2FLAIR(P=0.000),并且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DWI对病灶显示率上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WI可在平扫基础上检测出更多的病灶及显示更广泛的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平扫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70例患者MRI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SET1WI、FSET2WI压脂序列、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扫描,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1000s/mm2。结果:70例病变中,乳腺癌49例,乳腺腺瘤19例,积乳囊肿2例。MRI平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1.2%(30/49),特异性为19%(4/21),准确性为48.6%(34/70)。以病变信号对乳腺良恶性诊断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恶性病变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203×10-3mm2/s作为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敏感性为87.8%(43/49),特异性为85.7%(18/21),准确性为87.1%(61/70)。MRI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综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3.8%(46/49),特异性为90.5%(19/21),准确性为92.8%(65/70)。结论:DWI及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价值方法;MRI平扫结合DWI成像能明显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MRI多期动态增强中,动脉双期、门静脉期、延长期磁共振T1WI图像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用西门子1.5T Area syngo D13超导型磁共振对32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MRI检查。平扫序列:T1W1采用Flash多次屏气,T2WI采用Haste-fs加多次屏气,动态增强采用T1WI扫描序列。结果:32病例发现肝血管瘤病灶57个,T1WI上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表现。动态增强显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渗透性强化,直至瘤体完全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很好显示肝血管瘤,结合其他成像序列,对肝脏血管瘤诊断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陈威 《浙江临床医学》2014,(10):1527-152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分别对123例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共169个病灶)行MR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DWI(b值为150、300、500s/mm^2)检查,观察各组常规、DWI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绘制及比较TIC曲线,作出诊断,最后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平扫T1WI良性结节呈等或略低信号,恶性结节多呈不均匀稍低或等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周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MRI表现及其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R检查被误漏诊的PCC,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做了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结合手术及病理所见分析其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8例PCC磁共振成像均未显示具体肿块影,肝左叶胆管走向僵直、截断及病灶内胆管扩张。平扫T1WI见低信号灶,T2WI信号改变不明显,弥散加权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其他表现包括肝内小转移灶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5例,均无门静脉癌栓。结论 MRI检查信号改变、强化特征不明显的PCC极易误诊,需仔细观察胆管扩张的形态改变及动态增强特点,结合DWI像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并观察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8例临床明确诊断的小儿急性期病毒性脑炎,分别作轴位DWI和常规T1WI、T2WI成像。观察病毒性脑炎在DWI与常规T2WI的表现,同时测量感兴趣区域和正常同龄段儿童脑白质和脑灰质的ADC值。结果:MRI诊断20例阳性,共发现76个病灶。3个病灶在DWI出现异常高信号而T1WI、T2WI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52个病灶在DWI与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25个病灶DWI显示范围较T2WI更清楚、更广泛,13个病灶在DWI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8个病灶在DWI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复查11例其中7例痊愈,其余4例出现11个软化灶,在T2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在DWI表现为低信号,T1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在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异常信号,也能够反应病毒性脑炎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与常规T2WI相比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疗效评估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梗塞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超急性期脑梗塞,56例行头颅CT平扫;82例行头颅MRI,其中59例为MRI平扫(T1WI、T2WI、FLAIR序列、矢状位T1W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23例为MRI平扫+DWI+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比较不同检查检出情况。结果:头颅CT阳性检出率为10.71%,常规MRI平扫阳性检出率为13.41%,无显著差异;DWI、PWI阳性检出率皆为100%,且异常信号定位与临床症状体征皆一致;DWI、PWI检查的23例中,16例PWI异常信号区域明显大于DWI,7例PWI与DWI大小类似;CT平扫与DWI+PWI检查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方面,CT的优势在于排除脑出血,以及扫描快捷、易于实施;在阳性检出率方面,CT平扫与常规脑MRI平扫皆无优势;MRI弥散加权像、灌注成像具有强大诊断敏感性,能发现其它检查不能发现的阳性征象,其中灌注成像意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弥散加权像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在T2WI及HLAIR加权像可显示的病变中,弥散加权像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能对早期脑缺血做出明确诊断,结合T2WI及HAIR可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