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据悉,世界上有将近8300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原。高原以其特殊的低压、低氧、高寒等因素威胁人类的健康。急慢性高原暴露下的血压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对世居于高原、外来旅游及工作人群的血压防治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产MPG1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进驻海拔4800m高原施工、平原医学体检为正常血压的36例男性高原高血压患者,进行标准化动态血压检测。结果:高原高血压以白昼血压和舒张压(DBP)升高为主,DBP均值在全天、白昼均达高血压标准而收缩压(SBP)只在白昼达到标准,夜间二者均下降到正常范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P<0·01),其昼夜节律仍呈杓形变化曲线但夜间下降百分率仍<10%,心率与DBP、SBP、平均压及心率×血压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高原高血压的动态变化节律主要受机体耗氧程度的影响,即与低氧性增压反应有关,其防治重点仍应放在减少氧耗、改善低氧这一核心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原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51例高原高血压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进行 2 4 h血压检测 ,分析两组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结果 高原高血压患者中 82 .4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少 ;其中高血压 2级为 6 9% ,高血压 3级为 96 % ;而正常人仅 8%血压昼夜节律减弱 ( P<0 .0 5)。结论 高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原高寒地区短期驻训对罹患高血压Ⅰ级青年官兵血压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测定13名高血压Ⅰ级青年官兵基础血压和高原驻训期间血压和心率(驻训10 ,30,60 d),并采集相应时间点血样检测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进驻高原10 d后官兵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5),此后驻训30 d和驻训60 d患者收缩、舒张压数值均高于基线水平(P<0.05)。比较驻训高原前后全天平均心率未见组间明显差异。分析机制发现,高原驻训10 d起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驻训前显著升高(P<0.05),且此后持续高于驻训前水平(P<0.05),而血清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在驻训60 d时较驻训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高原高寒环境作为应激刺激会导致高血压1级青年官兵血压出现持续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应激激素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着广阔的高原地区,居住着众多的高原人群。随着高原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驻高原从事地区建设、国防发展、资源开发、商业贸易、高原旅游等活动。但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类急慢性高原病时有发生,限制和阻碍了高原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心血管系统是机体对高原暴露的主要响应系统之一。我们团队前期系统研究了进驻高原人群心血管系统变化特征、临床意义以及相关高原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策略。本文结合我们团队前期的工作和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心率、血压、左心功能、肺循环、右心功能等层面就急慢性高原暴露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与相关高原心血管疾病进行系统性探讨,并对高原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高原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平原体检正常者进入海拔5 000 m高原(1~3)月期间,在高原暴露时间、劳动强度及生活条件相同的施工群体中随机抽样127人.依血压变化将其分为高原高血压(Ⅰ~Ⅲ级)组78人(进一步分为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与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高原正常血压组49人,采取肘静脉血,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H2S浓度,Griess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高原高血压组、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的血清H2S与NO平均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正常血压组高34.5%, 36.9%, 31.7%(均P<0.001)与28.4%, 33.1%, 39.7%, (均P<0.05),尤以H2S更为突出;随着血压分级程度的升高H2S与NO血清含量相应增高,也以H2S更显著(R2=0.918);H2S与NO、舒张压间均有密切正相关关系及良好的拟和优度、与氧饱和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拟和优度(R2=0.374,P=0.001).结论 H2S与NO的代谢失常可能参与了高原高血压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高原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平原体检正常者进入海拔5000m高原(1~3)月期间,在高原暴露时间、劳动强度及生活条件相同的施工群体中随机抽样127人。依血压变化将其分为高原高血压(Ⅰ~Ⅲ级)组78人(进一步分为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与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高原正常血压组49人,采取肘静脉血,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H2S浓度,Griess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高原高血压组、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的血清H2S与NO平均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正常血压组高34·5%,36·9%,31·7%(均P<0·001)与28·4%,33·1%,39·7%,(均P<0·05),尤以H2S更为突出;随着血压分级程度的升高H2S与NO血清含量相应增高,也以H2S更显著(R2=0·918);H2S与NO、舒张压间均有密切正相关关系及良好的拟和优度、与氧饱和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拟和优度(R2=0·374,P=0·001)。结论H2S与NO的代谢失常可能参与了高原高血压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于短期进驻高原地区驻训的高血压Ⅰ级青年官兵血压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试验组测定9名高血压Ⅰ级并发OSAHS青年官兵的基础血压和高原驻训期间(10,30和60 d)血压、心率,并采集相应时间点外周血氧饱和度(SO2)、睡眠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神经内分泌激素[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皮质醇];对照组测定4名高血压Ⅰ级无OSAHS青年官兵的基础血压和高原驻训期间(10,30和60 d)血压、心率,并采集相应时间点SO2、睡眠时间、AHI、神经内分泌激素(RAAS、皮质醇)。结果试验组官兵进驻高原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舒张压升高为主。SO2下降显著(P0.05),睡眠时间显著缩短(P0.05),AHI显著增加(P0.05),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RAAS及皮质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官兵进驻高原前后血压、外周血SO2、睡眠时间、AHI及神经内分泌激素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地区可导致高血压Ⅰ级的青年患者短时间血压持续升高,其机制可能与OSAHS引起血SO2下降、睡眠时间缩短、AHI增加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表明,在影响高原人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低氧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2006年5月~2007年10月,我们通过检测不同海拔高度健康男性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探讨高原慢性缺氧对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高原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平原体检正常者进入海拔5000m高原(1~3)月期间,在高原暴露时间、劳动强度及生活条件相同的施工群体中随机抽样127人。依血压变化将其分为高原高血压(Ⅰ~Ⅲ级)组78人(进一步分为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与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高原正常血压组49人,采取肘静脉血,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H2S浓度,Griess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高原高血压组、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的血清H2S与NO平均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正常血压组高34.5%,36.9%,31.7%(均P〈0.001)与28.4%,33.1%,39.7%,(均P〈0.05),尤以H2S更为突出;随着血压分级程度的升高H2S与NO血清含量相应增高,也以H2S更显著(R^2=0.918);H2S与NO、舒张压间均有密切正相关关系及良好的拟和优度、与氧饱和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拟和优度(R^2=0.374,P=0.001)。结论 H2S与NO的代谢失常可能参与了高原高血压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