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评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性,为术前供区选择双侧中的优势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高频彩超对30例健康志愿者及13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患者的双侧穿支血管数目、管径、起点位置、走行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平均流速进行检测,并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血管数据及Dopplar超声探测数据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健康人及13例患者共检测到穿支动脉192条,其中肌皮穿支型占79.3%;肌间隙皮支型18.6%,直接皮血管型2.1%。穿支管径(外径)(1.02±0.41) mm;平均血流速度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Dopplar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显示:收缩期正向波,舒张期流速极低或没有血流,呈低速高阻单相频谱。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较粗大穿支的数量、管径、管壁结构、走行方向、分布区域、血流动力学性状,评价血管质量以及进行体表定位。13例手术患者中检测到的穿支结果与手术中所见的穿支数量、位置、管径基本吻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精确地了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血管穿支的情况,为临床选择优势侧皮瓣供区提供了较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穿支皮瓣认识的逐渐深入,股前外侧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身体其他部位皮肤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多为1~3支,穿支血管的口径、位置及走行方式均存在较大个体差异[1],如术中发现穿支血管管径过细,或血管在肌肉中曲折走行过长,均会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影响皮瓣成功切取。为了使股前外侧皮瓣更容易被解剖和游离,本组通过术前运用高频超声对皮瓣的穿支血管检测、定位,  相似文献   

3.
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较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最常用皮瓣之一。以往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旋股外侧动脉和穿支动脉定位、分布及内径测量取得满意效果,为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提供了主要参考信息,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前导航中的作用。 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37例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红外热像仪检查,参照术中探查所见,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以及两者联合在限定范围内对有效穿支、最具活力穿支检出的准确率,以及两者联合设计的优势共干穿支皮瓣与术中采用皮瓣的符合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方法有效穿支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37例患者术中探查有效穿支99支,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以及两者联合分别检出91支(91.9%)、90支(90.9%)、98支(99.0%),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有效穿支的检出准确率高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出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测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17;χ2=5.164,P=0.009)。对最具活力穿支的检出,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失败1例,准确率为97.3%(36/37),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为100%。按两者联合设计的分叶皮瓣均在术中被采用。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能提高股前外侧穿支血管定位的准确率,为分叶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设计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临床收治的32例拟行LCFA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应用CDFI检测LCFA降支起点位置、穿支血管(管径≥0.5 mm)的数量、内径、穿深筋膜位置及峰值流速并进行体表标记,选用管径粗、峰值流速快、肌间走行短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将术前检测结果与术中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共检测到穿支动脉72支,管径0.5~1.5 mm,其中肌皮穿支57支,肌间隙穿支15支。术中证实穿支血管69支,准确率为95.8%。皮瓣范围内仅探及1条穿支血管2例,2支12例,3支16例,3支以上2例。结论 :CDFI在术前LCFA穿支皮瓣设计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拟行旋股外侧皮瓣手术患者,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数量、走行、内径以及穿支血管穿出点进行探测并体表标记,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 21例患者中,CDFI检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41条,内径为0.8~1.6 mm。血管频谱表现为明显收缩期正向波及较低舒张期波形,CDFI所探测血管走行与术中符合率100%。除1例因血管不符合手术条件,1例术者判断失误外,其余19例皮瓣设计成功,移植后均存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穿支动脉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高频彩超评估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50例拟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手术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使用高频彩超探查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的数目、走行、分布、内径、长度、皮瓣脂肪层厚度及旋股外侧动脉(LFCA)降支血流参数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左右侧间的差异。结果 穿支血管主要分布于髂髌线中段(P0.05);穿支血管长度受年龄、身高及肢体侧别影响,中青年者、身材高者及右侧肢体穿支较长(P0.05);皮瓣脂肪层厚度受性别及BMI影响,女性及BMI超重者较厚(P0.05);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受性别、年龄及BMI影响,在男性、中青年者及BMI正常或偏轻者较快(P0.05);穿支血管数目、走行及内径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频彩超可对旋股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准确定位标记,穿支血管的长度、皮瓣脂肪层厚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PSV受性别、年龄、身高、BMI及肢体侧别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对患者整体疗效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仁济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开展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例术前均采用手持多普勒进行穿支血管定位,研究组40例术前均采取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设计皮瓣,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皮瓣修复效果、预后功能恢复、皮瓣坏死程度及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麻醉复苏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皮瓣修复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功能整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皮瓣坏死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中利于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皮瓣成活,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肌肉骨骼超声联合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s flaps,ALTP)移植术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面修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肌肉骨骼超声联合ALTP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ALTP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t=20.941,P0.001)、术中出血量(t=58.588,P0.001)、住院时间(t=2.556,P=0.01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皮瓣切取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5.00%)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P=0.023);两组供区变更、皮瓣并发症、供区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面修复中采用肌肉骨骼超声联合ALTP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吻合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感觉重建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应用吻合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5例,其中端端吻合27例,端侧吻合8例;神经外膜缝合9例,神经外膜加神经束膜吻合26例。术后4、8、16和24周监测皮瓣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5例皮瓣均成活,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良好,供区伤口I期愈合。随访1~6个月,术后4周时皮瓣痛觉、触觉及两点辨别觉等有所恢复;术后24周皮瓣感觉功能均在S2以上,已达到皮瓣的保护性感觉,感觉恢复优良率为657.%;且皮瓣的色泽、质地、弹性良好。【结论】供区股外侧皮神经具有走形规律、表浅,皮瓣设计灵活方便,手术简便易行等特点;而受区面颈部感觉神经丰富,通过吻合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可恢复皮瓣的感觉功能,对头颈部缺损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术前CT血管成像(CTA)穿支动脉设计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ALTPF)移植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32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患者的手术和CTA资料。按照是否应用术前CTA穿支动脉设计分为设计组(n=16)和对照组(n=16),对比手术中供区位置改变情况、移植皮瓣并发症、供区发病率、再次手术率等指标。结果:设计组发生移植皮瓣并发症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改变供区位置和供区发病率,再次手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皮瓣存活率为96.88%(31/32)。结论:依靠CTA提供术前穿支动脉设计对ALTPF移植是一个可靠实用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探测胸背动脉穿支移植皮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拟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31例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记录胸背动脉及其穿支的走行、内径、距体表的距离,并将其标志于体表。结果 31例胸背动脉均可探及,显示率为100%,其中30例胸背动脉可探及穿支血管,1例因血管内径细窄、走行迂曲、变异,改行其他部位的皮瓣移植。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胸背动脉可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经济、可靠、无创并能够体表定位胸背动脉及其穿支皮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研究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规律、体表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LCFA穿支皮瓣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观察60例患者左侧LCFA穿支(管径≥0.5mm)数目、管径、起点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峰值流速,并据血管走行分为Ⅰ~Ⅲ型。结果 60例患者共检测到穿支动脉132支,平均2.2支。其中Ⅰ型96支(72.7%),Ⅱ型34支(25.8%),Ⅲ型2支(1.5%)。最粗大穿支动脉分布于以髂髌连线中点为圆心5 cm为半径的圆内。LCFA降支外径和最粗大穿刺动脉的外径、PSV男性高于女性(P0.05),而在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结论 CDFI可直观地显示股外侧LCFA穿支血管走行分布,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对股外侧LCFA穿支皮瓣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检查中的应用。方法:以术中所见为标准,采用单盲的方法比较手持式声学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数目、位置、血管直径检查及判断血管走行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移植8例皮瓣,共计24支穿支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声学多普勒超声分别确诊22支及17支,误诊为2支和6支,漏诊为2支和7支,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血管直径与术中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支血管主干分叉点16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术中所见一致,二者吻合率为100%。8例皮瓣存活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检测和皮瓣设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高皮瓣移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临床应用介绍,进一步的了解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结合病人推广使用。方法:自2003年6月以来,我科共收治了6例软组织缺损、骨关节及肌腱外露的病人,其中2例足背及踝部软组织缺损肌腱及关节外露,利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血管与胫前动静脉吻合;2例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利用此皮瓣,血管与胫后动静脉吻合;1例膝关节外露利用对侧皮瓣与受区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分别吻合;1例臀部褥疮利用对侧皮瓣与受区的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血管吻合,所有病人均微创,显微镜下吻合血管,术后常规三抗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血运好,质地满意,供受区一期修复,获得一定的功能。结论: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运可靠,是在软组织修复中值得推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96例,甲状腺腺瘤92例,甲状腺癌32例患者的二维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相结合,对结节部位、结节个数、边界、肿块回声、有无钙化、囊性变、血流分布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在结节部位、结节个数、血流分布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良性结节与甲状腺癌相比,在结节部位、结节个数、边界、肿块回声、有无钙化、血流分布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微创化的标志,目前四肢创面及头颈面部缺损常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再造。胸背动脉为背阔肌的主要营养血管,亦为背阔肌皮瓣的主要供养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是以穿过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供血,因其是仅含皮肤和浅筋膜的轴型皮瓣,从而避免以往背阔肌肌皮瓣术后造成背部塌陷畸形,背阔肌功能减低或丧失的风险~([1])。本组旨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胸背动脉穿支内径、走行及距体表的距离,并在穿支点(出肌点)及走行做体表标志,为临床行穿  相似文献   

19.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徐达传等[1]首先报道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以来,股前外侧目前已成为整形、显微外科最常选用皮瓣供区之一.但临床应用中供区损伤产生的不适和并发症时有发生[2].穿支皮瓣是在传统皮瓣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演变而来的仅有皮肤和脂肪的皮瓣,最大优点是保留了供区的筋膜和肌肉完整,减少了供区的创伤[3].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我们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组织缺损2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在探索穿支皮瓣血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检查并定位穿支皮瓣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对32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检查,并行超声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与主干的关系以及穿支在皮瓣内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 31例(97%)穿支皮瓣血管经CEUS能更清晰地显示和定位,26例(81%)获得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术中证实超声所见,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 CEUS能更加清晰、准确地显示和定位穿支血管,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维超声能直观地为临床手术提供穿支血管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