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83-985
目的分析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鉴别中采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诊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胆管癌组),同期接诊的经活检、典型影像学确诊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0例(肝占位病变组)与正常体检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皆采取DWI诊断,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胆管癌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ADC值与肝恶性病变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并且序列速度快,图像特点与ADC值准确,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2010-03—2015-10收治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78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临床影像学资料,计算肝脏良恶性病变及正常肝实质ADC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占位性病变ADC值/肝实质ADC值均显著低于肝良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占位性病变ADC值/肝实质ADC值均显著低于肝转移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肝恶性肿瘤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特别是小病灶检出价值较高,可作为常规肝脏磁共振检查辅助手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5例局灶性肝脏病变患者,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观察病变检出情况及不同类型病变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化数(e ADC)值。结果:肝血管瘤检出率为88.24%,肝囊肿检出率为100.00%,肝癌检出率为85.71%,肝转移瘤检出率为84.62%;与正常肝组织者对比,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较高,肝血管瘤e ADC值较高,肝囊肿e ADC值较低,肝癌及肝转移瘤患者ADC值较低、e ADC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对局灶性肝脏病变作出定性鉴别诊断,病变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包括原发性肝癌18例,肝血管瘤25例,肝转移瘤10例,肝囊肿7例。所有患者行DWI检查(b值分别取0、500、1 000 s/mm2),对比各组患者局灶性病灶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四种肝脏病变中,肝囊肿各b值下ADC平均值最高,肝血管瘤次之,肝转移瘤和肝细胞癌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各b值下ADC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鉴别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和病灶不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和灶肝比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肝脏占位病变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恶性病变31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20例),良性病变20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8例),测量低b值(50、150 s/mm2)、中b值(400、500 s/mm2)、高b值(750、1 000 s/mm2)肝占位病变的ADC值、eADC值,并根据低b值和高b值的ADC值和eADC差值计算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根据不同b值测量的整体ADC值计算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ADC值和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即灶肝比值。分析肝占位病变在不同b值、不同区域各个测量参数之间以及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DC灶肝比值和eADC灶肝比值的差异。结果低b值时,肝脏各种占位病变的ADC值与e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整体、中心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灌注ADC值与e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时,肝癌与肝转移瘤的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b值DWI检查是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比较有效的方法。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能作为肝癌与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康培元  向锦艳  陈静 《临床医学》2015,35(2):118-1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的rADC值与ADC值。结果DWI对6h以内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优于MRI;超急性期与急性期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边缘rADC值和ADC值显著高于病灶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r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32例急性期脑梗死死区与健侧对应区的FA平均值分别为(0.24±0.13)与(0.5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变的进展,脑梗死不同时期rADC值与ADC值呈上升趋势,DWI与MRI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病灶给予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DWI、弥散张量成像、MRS三者应用可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进行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结果及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共116个病灶,其中肝脏占位性恶性病变73个(原发性肝癌53个,转移瘤20个),良性病变43个(血管瘤30个,肝脓肿9个,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4个);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检出恶性病变50个,良性病变37个,漏诊20个,误诊9个;MRI增强扫描结果:恶性病变52个,良性病变38个,漏诊18个,误诊8个;联合扫描结果:恶性病变72个,良性病变43个,漏诊1个,误诊0个。转移瘤、肝脓肿、血管瘤在b=800 s/mm2下的ADC值均高于原发性肝癌,血管瘤和肝脓肿ADC值高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ADC值低于血管瘤和肝脓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肿瘤边界确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例2017年2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且被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实施常规性病灶扫描,分别测量乳腺肿瘤、肿瘤附近组织的ADC值,且做对照分析。结果:乳腺癌ADC值显著低于周围组织(P0.05);相同方向不同层面上,与肿瘤最近层的ADC值显著低于其他层(P0.05);相同层面不同方向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时,ADC值表现出一定敏感性、特异性,恶性病变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WI成像在肝脏囊肿、血管瘤及实性结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8月~2019年08月收治的8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及20例正常肝脏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对象均于3.0T核磁下行DWI序列成像,分析各种占位性病变肝脏组织的图像特征、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并通过与病理诊断比对计算DWI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肝囊肿DWI图像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原发性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内部信号混杂度明显强于其他良性占位病变组(P0.05)。随着b值增大,所有病变肝组织ADC值均显著下降,肝内各占位性病变ADC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观察组治疗后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SF-36评分则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图像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97.5%(3/120),特异度为98.18%(54/55),灵敏度为96.92%(63/65)。良性占位病变组ADC值显著高于恶性占位病变组(t=6.247,P=0.000)。结论:DWI成像可较好地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在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临床预后的判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方法以及早期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诊断的77例患者,其中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良性组,32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腺癌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T2WI、DWI以及动态增强T1WI扫描。观察显示结果,并设定兴趣区,测量并统计分析其ADC值。结果在腺癌组中,恶性组织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组中,增生组织中央区的平均ADC值与外周带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腺癌组中正常组织的平均ADC值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ADC值有助于早期前列腺癌的发现诊断,尤其对于前列腺中央区和前列腺尖部发生的前列腺癌诊断更为明显,且临床诊断中结合T2WI能有效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疑似前列腺癌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经病理检查确诊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24例前列腺癌患者,26例为前列腺增生。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特点,并比较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ADC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恶性组织平均ADC值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正常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区和外周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可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特别是发生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尖部早期前列腺癌,与T2WI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 (b=100、300、500、800、1000 s/mm2) 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 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 b=800 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采用1.5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检查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136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MR DWI检查。分析DWI对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ADC值、eADC值及其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DWI半定量分级分布情况。结果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DWI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5.16%、98.65%、97.06%,Kappa值为0.941;恶性病变患者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 < 0.05);ROC曲线显示,ADC值、eADC值及两指标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ADC值分别为0.902、0.967、0.990;恶性病变患者DWI半定量分级主要为4~5级,良性病变患者DWI半定量分级主要为1~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5 T MR DWI用于评估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价值优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肝脏占位病变行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和DWI,观察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类型。结果本组27例(87.1%)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型,22例(84.6%)肝转移瘤呈边缘环形强化,10例(90.9%)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呈渐进性强化,10例肝囊肿动态增强病变未见强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脏转移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肝脏海绵状瘤、肝囊肿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与肝囊肿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结合DWI检查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6.8%,96.1%,90.9%和100%。结论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各种肝脏病变的基础,DWI对诊断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例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扫描,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分组,缓解组(n=30),未缓解组(n=15);有无复发分组,复发组(n=9),未复发组(n=36)。比较缓解与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食管癌病变长度及复发与未复发患者ADC值、食管癌病变长度。结果:两组治疗前ADC值与食管癌病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缓解组相比,缓解组治疗后ADC值较高,食管癌病变长度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ADC值较低,食管癌病变长度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可由ADC值及病变长度评估食管癌患者放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4例良性乳腺病变(良性病变组)、44例恶性乳腺病变(恶性病变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妇科健康检查的44例乳腺健康人为对照组。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人员均接受MR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三组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b值下,恶性病变组患者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1000s/mm~2时,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患者ADC值的特异性最高,可信区间最准确。当b=600s/mm~2时,良恶性乳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最高(P0.05)。结论: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乳腺疾病的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值得在诊断医学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例病人的89个肝脏局灶病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8处肝转移瘤,32处原发性肝癌,8个血管瘤,17个肝囊肿,胆源性肝脓肿2处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1处,胆管腺癌1处。行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后,计测并比较肝内各种病变的ADC值;对部分病人行全身多部位大范围扫描,查找远隔病变。结果:①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P<0.05),以1.6×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②原发性肝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③血管瘤、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与肝脏的比值依次递增(P<0.05)。④对部分病人行大范围扫描后可以查找出原发灶或远隔器官病变。结论: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21例,病灶143个,均行常规MRI、DCE-MRI、DWI扫描,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病理诊断,恶性病变84个,良性病变59个;常规成像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9.05%、62.71%、66.43%;DCE-MRI分别为82.14%、64.41%、76.67%。恶性病变ADC值为(1.061±0.122)×103s/mm2,明显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1.2×103s/mm2为标准,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43%、88.13%、93.01%。结论相比于MRI和DCE-MRI,DWI诊断乳腺癌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肝内囊性占位病变患者(10例肝囊肿、5例肝脓肿、8例肝血管瘤及6例囊变或坏死的肝肿瘤)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多点测量并计算取得综合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综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囊性占位病变通过多点测量并运算取得的综合ADC值可作为鉴别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及肝肿瘤囊变或坏死的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