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半年来收治的Ⅱ.Ⅳ级破裂动脉瘤10例,均在急性期(3d内)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对于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可根据瘤体的部位,性状采用血管内治疗与综合治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明显降低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创伤微小,适应症更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治疗临床资料.结果74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92枚动脉瘤,其中单发57例,2枚10例,3枚以上7例.72h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微弹簧圈栓塞.92枚动脉瘤中,致密填塞81枚,瘤颈残余4枚,填塞不充分2例,未作栓塞处理(非重要动脉瘤)5枚.结论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小时内行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34枚动脉瘤,其中单发26例,2枚4例。结果 34枚动脉瘤中,100%栓塞24枚,95%栓塞6枚,90%栓塞2枚,80%栓塞2枚。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包括微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术后脑梗死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5例;出现偏瘫4例,后经综合治疗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死亡原因:因口服抗血小板药并发消化道出血。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早期手术和及时术后处理对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09年2月收治10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均在急性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0例按Hunt-Hess分级标准分级: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4例.均于入院后3天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例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例采用3-D"网篮"技术.术中维持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预防血管痉挛.采用支架治疗者术后肝素抗凝3天,继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例术后行腰椎穿刺置换血性脑脊液,常规静脉滴注尼莫地平.4例栓塞术当时动脉瘤腔即完全闭塞,4例栓塞达90%以上,2例栓塞在70%~90%.3个月后随访患者无头痛及肢体活动不利.结论:对于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可根据瘤体的部位、性状采用血管栓塞治疗与综合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疗效可靠,创伤微小,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即刻疗效、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00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72h行手术治疗,其中56例患者行血管内治疗,44例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对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疗效、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内治疗闭塞急性期破裂动脉瘤的即刻效果明显优于外科手术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外科手术组低,但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动脉瘤的复发率较显微外科夹闭组高.还发现患者预后情况与年龄、Hunt-Hess分级、有无合并症及多少等方面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是处理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在术后即刻闭塞效果及并发症方面,血管内治疗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长期疗效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AN)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AN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AN占85%,AN破裂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再出血与急性脑积水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其治疗方法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间,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28例患者,在CT平扫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使用GE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11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3D-CTA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和DSA共同证实发现112例患者有13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1·1~28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111例125个动脉瘤,其中多发12例26个动脉瘤(10例各2个动脉瘤,2例各3个动脉瘤)。在DSA检查的117例中,动脉瘤患者107例(5例未行DSA,3D-CTA后直接手术),DSA发现其中104例122个动脉瘤,显示多发动脉瘤15例(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112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可以完全替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1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12月间,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48例连续病例,在CT平扫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使用GE Nxi双层螺旋CT扫描仪,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期动脉瘤实施夹闭手术对提高生存质量与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对43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急性期显微神经外科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死亡4例,死因分别为肺感染、脑血管痉挛、多发动脉瘤未能完全夹闭再出血,2例致残,37例恢复良好。结论 动脉瘤破裂出血如有条件应尽可能行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但应注意:①有效降低颅内压利于显露;②急性期手术术中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应充分解剖蛛网膜,暴露出血点,夹闭动脉瘤;③术后持续蛛网膜下腔灌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急症,有80%~85%的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急症,有80%~85%的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是动脉瘤破裂 ,发生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即动脉瘤破裂出血[1] ,此时需神经外科急症处理。 1997年 1月至 1999年12月我院收治脑动脉瘤破裂 36例并在 72h内手术治疗 ,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动脉瘤破裂急症手术准备和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 19例 ,女17例 ,2 9~ 6 6岁 ,平均 46 7岁。手术前病情按Hunt和Mess分级 ,Ⅱ级12例 ,Ⅲ级 15例 ,Ⅳ级 6例 ,Ⅴ级 3例。有 2次出血史 11例 ,3次出血史4例。突发剧烈头痛、呕吐 31例 ,继头痛后出现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7例 ,单…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急症,有80%~85%的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 相似文献
15.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及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32个动脉瘤,术后动脉瘤腔100%闭塞者21例,95%闭塞者9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死亡1例.术后26例随访3个月~2年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并选择进行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术后的完全栓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以及栓塞失败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的两组患者,病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方法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57例,按照动脉瘤是否规则分为规则组和不规则组,比较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差异,其中规则组122例,不规则35例。两组术中共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13例,其中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相对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2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患者2例。结果对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7例,侧脑室外引流5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轻度瘫痪5例,重度瘫痪1例,死亡1例。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出血与患者本身和施术者都有密切关,一旦发生术中破裂出血,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继续对动脉瘤进行填塞,如果处理得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良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第1次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可高达60%.由于其具有再次破裂出血及引发血管痉挛的可能,所以在明确为动脉瘤性SAH后,及时有效地针对动脉瘤进行处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因受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动脉瘤部位以及神经外科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患者的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其短期疗效已得到公认.现将我院7年来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破裂性动脉瘤患者中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破裂性动脉瘤患者进行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重点关注Hunt-HessⅢ级以上患者,警惕颅内再出血,加强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因术后并发症死亡6例,病死率7.6%;72例患者获3~96个月随访,8例DIND患者中有5例于术后6个月能生活自理,另3例为永久性偏瘫;栓塞术后动脉瘤均未再破裂。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破裂性动脉瘤患者的病情恢复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方法对50例患者在出血72h内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及疗效观察。护理重点在于适当镇静、防躁动,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50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闭塞36例,大部分闭塞14例(死亡1例)。结论介入治疗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并发症低,恢复快。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