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对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沈阳市、哈尔滨市、济南市、郑州市、长沙市、南宁市等9个城市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7天记录法收集预包装食品消费资料。结果调查人群中,预包装食品提供的能量摄入量中位数为628.8 k J/d,蛋白质5.0 g/d,脂肪6.7 g/d和碳水化合物17.0 g/d。消费人群中,成年居民能量摄入量中位数为745.3 k J/d,蛋白质6.0 g/d,脂肪7.7g/d,碳水化合物20.7 g/d。结论我国城市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来源的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处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卫生研究》2016,(3)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选取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一年级学生1834人。通过称重记账法和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体的能量摄入满足能量需要量(EER)比例为41.7%,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摄入量满足ERR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0%和46.7%(P0.05),其各自11~和14~岁年龄组摄入量均值占EER分别为93.4%和81.05%(P0.05)、102.1%和87.1%(P0.05)。调查对象总体的蛋白质摄入满足推荐摄入量(RNI)的人数比例为44.8%,其中男生和女生摄入量满足平均需要量(EAR)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7.7%和61.4%(P0.05),其各自11~和14~岁年龄组摄入量均值占EAR分别为124.8%和107.3%(P0.05)、134.8%和112.1%(P0.05)。调查对象总体的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满足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的比例为16.0%,男生和女生的摄入量满足EAR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5.0%和77.5%(P0.05),其各自11~和14~岁年龄组摄入量均值占EAR分别为202.0%和240.0%(P0.05)、180.1%和205.4%(P0.05)。调查对象总体的总脂肪摄入量满足AMDR的比例为23.7%。男生和女生总脂肪摄入量满足AMDR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5.4%和22.0%(P0.05),其各自11~和14~岁年龄组总脂肪摄入量满足AMDR的比例分别为21.8%和30.5%(P0.05)、20.2%和25.5%(P0.05)。结论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中可能存在学生营养的双重负担。需要通过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以及促进学校供餐的营养合理搭配以及学生自身的营养认识,改善该类人群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卫生研究》2019,(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老年人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年)"16 612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食用油及调味品称重数据,按照2004年和2009年《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老年人每日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及供能比,根据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对老年人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国老年人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分别为(1840. 9±636. 7) kcal/d、(255. 9±106. 8) g/d、(55. 6±22. 7) g/d和(66. 8±35. 0) g/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5. 7%±12. 1%)、(12. 3%±3. 4%)和(32. 5%±11. 7%)。城市老年人能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均低于农村,而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均高于农村。无论城乡、地区和性别,能量及各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 01)。蛋白质摄入不足率男性和女性分别达57. 0%和53. 8%,脂肪供能比高于30%者分别占56. 7%和56. 8%。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入不足率分别为51. 0%、61. 2%和68. 6%,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比例分别为56. 9%、56. 3%和57. 1%。结论 2010—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宏量营养素摄入模式不合理,蛋白质摄入水平低,脂肪摄入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膳食宏量营养素与血脂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期妊娠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47例(GDM组),正常孕妇58例(正常妊娠组)为调查对象,进行24 h回顾性膳食调查,并比较2组孕妇膳食结构中宏量营养素每日摄入量及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孕妇每日摄入总热卡,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以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妊娠组。结论 孕前体重指数高、孕妇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过多,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上升,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卫生研究》2016,(4)
目的以东莞市孕中期妇女为对象,研究其膳食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之关联。方法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2014年纳入东莞市某医院队列研究的孕中期妇女膳食进行调查,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膳食指南推荐食物摄入量进行比较,并分析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营养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890名孕中期妇女,年龄(26.21±3.15)岁,孕前BMI 19.83±2.45。日均能量摄入为2042 kcal,蛋白质摄入量74.0 g,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5.20%和30.63%,基本符合推荐摄入量;而膳食纤维、钙、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量分别为12.0 g/d、558.7 g/d,236.7μgRE/d、1.0 mg/d、1.1 mg/d,均低于推荐摄入量;磷、锌和铜日均摄入量分别为1114.8 mg、12.5 mg和2.2 mg,超过推荐摄入量。蔬菜和水果日均摄入量分别为302.3 g和412.3 g,蔬菜在推荐摄入量的下限,水果比推荐摄入上限略高;鱼禽蛋肉日均摄入量合计为254.7 g/d,达到推荐摄入量;而奶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仅为156.6 g,低于推荐摄入量。贫血组孕妇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和钙摄入量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不同出生体重、妊高症与非妊高症组间营养素摄入量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东莞市孕中期妇女大部分营养素和食物的摄入量达到了推荐摄入量,但维生素B_1、维生素B_2、膳食纤维、钙、铁和视黄醇当量、蔬菜、奶制品等仍存在摄入不足,贫血孕妇有不同程度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和钙的摄入量不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影响孕中期妇女碘摄入量的营养和其他方面的因素。方法:选择3-6个月的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来寻找孕中期妇女碘营养状况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影响碘摄入量的主要因素有:总蛋白摄入量(β=0.456)、人均月收入(β=0.141)、常吃富含碘食物(β=-0.123)和经常偏食(β=-0.115)。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比成为社会争论焦点和营养学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检索近五年来关于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与慢性疾病的最新研究文献,分析三大宏量营养素推荐摄入比例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三者适宜比例和人体健康关系,为科学共识和我国膳食参考摄入量修订提供依据。根据最新研究的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与健康的关系可能并非呈简单的线性趋势,而可能呈现U型或者J型趋势,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可能增加慢病及死亡风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特殊饮食可能只适用于某些疾病人群。目前证据不支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改变传统能量比例分布。[营养学报,2023,45(4):313-319]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地区正常孕妇孕中期母血清产前三联筛查结果,探讨目前采用的唐氏筛查软件内嵌中位数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 384例(14~21+6周)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进行检测,分别按孕龄确定其中位数并与软件内嵌中位数进行比较。结果:该地区正常孕妇血清标志物的中位数与软件给定的中位数有差异(P值:AFP<0.05,uE3<0.01,β-HCG>0.05)。结论:各地区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中位数标准,从而提高产前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经腹选择性减胎术的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1999年12月~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中期因多胎或1胎畸形行减胎术的患者35例,分析中期减胎方法、减胎手术并发症、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并比较减胎后保留单胎或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孕周。结果:35例妊娠中期减胎患者均无术后出血、羊水溢漏、术后早期流产、凝血障碍;术后晚期流产3例(占8.57%),平均分娩孕周为(34.62±4.05)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31±0.64)kg。妊娠中期减灭1胎和减灭2胎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保留单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6.44±2.83)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63±0.57)kg;保留双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4.13±2.77)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1.96±0.53)kg,两组患者相比,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中期减胎术可作为避免多胎妊娠、异常胎儿出生的安全、简便、有效方法;保留单胎者妊娠结局优于保留双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体血清AFP、HCG、uE3 3项指标在中期妊娠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在21三体综合症(唐氏)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法检测3 565例中期妊娠(14~20+6周)母体血清AFP、HCG、uE3水平,并用专门软件对唐氏风险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同孕周的3项指标进行分组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中孕期孕妇血清AFP、uE3随孕周逐步上升,HCG随孕周逐步下降;同孕周中唐氏筛查阳性组血清AFP、uE3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CG同孕周中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方法筛查唐氏的特异性为96.9%,假阳性率为3.1%,阴性预测率100%。结论:正常中孕期孕妇血清AFP、HCG、uE3随孕周而有规律地变化,检测3项指标进行唐氏综合风险度评价,对于筛查唐氏综合征胎儿、降低其出生率是有效的,可以应用于临床大范围高危人群的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514例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产后岀血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撕裂、产后岀血、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岀血的发生率。结果:第二产程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岀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术后病率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第一产程剖宫产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较一般头位急症剖宫产对母婴更为不利,因此,在掌握适当指征,避免不必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孕妇血糖、血脂水平及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就诊符合要求的妊娠晚期孕妇16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80例,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35例(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45例(亚临床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液生化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4、FT3)、血糖(空腹血糖、餐后1h、2h血糖)、血脂(TC、TG、HDL-C及LDL-C)及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80例妊娠晚期孕妇中,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孕妇所占比例分别为56.25%和43.75%,且妊娠晚期甲减(亚临床甲减组及临床甲减组)孕妇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FT4、FT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比较,临床甲减组的空腹血糖、餐后1h、2h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亚临床甲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5.776,均P<0.05),亚临床甲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1、7.049、3.115,均P<0.05);血脂水平比较,亚临床甲减组与临床甲减组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7.962,均P<0.05),且临床甲减组显著高于亚临床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15、2.006、2.509,均P<0.05),三组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68、0.712、0.279,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亚临床甲减组的妊娠高血压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38、5.207,均P<0.05),临床甲减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455、12.121、6.737、6.186,均P<0.05),三组的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和胎儿窘迫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3.046,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发孕妇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增加不良母婴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0家医院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0家医院1893例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妇女,注射与引产间隔中位时间41.5(43.7±14.6)h。3d内成功分娩1798例(95.0%),5d内成功分娩1886例(99.6%)。孕周越大(OR=1.28,P0.001)、产次越多(OR=1.13,P=0.007)、依沙吖啶使用剂量越大(OR=1.02,P=0.012),规律宫缩发动越早(OR=0.94,P0.001),则引产间隔时间越短。278例有剖宫产史妇女无子宫破裂发生。结论: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增加瘢痕子宫妇女引产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合肥3家医院产科门诊招募1 875名处于孕中期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25(OH)D、脂代谢指标TC、TG、HDL-C和LDL-C。采用Cubic非线性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率为75.3%,TC、TG、HDL-C和LDL-C均值分别是(233.22±38.87)、(226.24±83.88)、(79.04±12.77)和(109.54±25.95)mg/dl。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以25(OH)D五分位组(Q1~Q5)中Q5为对照组,Q1~Q4组的TC、TG均显著升高,Q1和Q2组的LDL-C显著升高,且在Q1组观察到TC、TG和LDL-C的最高差值(TC:β=16.88,95% CI:10.50~23.26;TG:β=34.92,95% CI:21.32~48.53;LDL-C:β=9.06,95% CI:4.77~13.35)。未观察到5组间HDL-C的显著差异。以维生素D是否缺乏分层后结果显示,当25(OH)D<50 nmol/L时,25(OH)D每增加10 nmol/L,TC、TG和LDL-C分别降低3.53 mg/dl(95% CI:1.30~5.75)、7.42 mg/dl(95% CI:2.41~12.44)和2.08 mg/dl(95% CI:0.60~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当25(OH)D≥50 nmol/L时,未发现25(OH)D与TC、TG和LDL-C间存在显著关联。无论维生素D是否缺乏,均未观察到25(OH)D与HDL-C的显著关系。结论 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仅在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25(OH)D与脂代谢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Rifas-Shiman SL Rich-Edwards JW Willett WC Kleinman KP Oken E Gillman MW 《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2006,20(1):35-42
Maternal diet may influence outcomes of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Diet in the first trimester may be more important to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various organs, whereas diet later in pregnancy may be important for overall fetal growth as well as for brain development. To our knowledge,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individual-level changes in food and nutrient intake from the 1st to 2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changes in dietary intake from the 1st to 2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s part of the ongoing U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roject Viva, we studied 1543 women who completed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s that assessed dietary intakes during the 1st and 2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For both foods and energy-adjusted nutrients, we examined changes in dietary intake from 1st to 2nd trimester. Reported mean energy intake was similar for the 1st (2046 kcal) and 2nd (2137 kcal) trimesters. Foods and energy-adjusted nutrients from foods whose overall mean intakes increased more than 5% from 1st to 2nd trimester were skim or 1% dairy foods (22%), whole-fat dairy foods (15%), red and processed meat (11%), saturated fat (6%) and vitamin D (7%). Intake of caffeinated beverages (-30%) and alcoholic beverages (-88%) decreased more than 5%. Because mean multivitamin intake increased by 35% from the 1st to 2nd trimester, total micronutrient intake increased appreciably more than micronutrient intake from foods only. Correlations across trimesters ranged from 0.32 for vitamin B12 to 0.68 for fruit and vegetables. In conclusion, for many outcomes of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assessing complete diet in both early and late pregnancy may not outweigh the burden to participants and investigators. However, investigators should assess caffeine, alcohol, and vitamin and supplement use in both the 1st and 2nd trimester, and consider doing so for foods and nutrients for which trimester-specific hypotheses are well substantia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影响其风险值的主要因素。方法检测2616例孕中期(14~24周)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其中AFP、β-HCG使用电化学发光法,uE3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T21﹡SOFTw筛查软件评估风险。建议唐氏综合征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神经管缺陷高风险者接受高分辨超声检查。结果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发生率分别为5.73%、0.34%、1.11%;高风险孕妇经产前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1例,神经管缺陷2例,其它染色体异常疾病3例。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是减少患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在筛查软件中应对诸多影响因素予以校正,而孕周的准确与否对筛查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对85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和260例非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应用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的引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到宫缩发动时间、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疼痛分级、软产道损伤、引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的宫缩时间、排胎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产道裂伤、胎盘粘连、中期引产出血、引产感染、流产不全、羊水栓塞等瘢痕组发生率17.64%,非瘢痕组发生率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相对于非瘢痕子宫,瘢痕子宫的引产并发症发生率更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