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94例(恶性组)和同期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100例(良性组),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血清TSH、Tg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超声特征参数、Adler血流分级、TSH和T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超声及血清TSH/Tg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恶性组的甲状腺结节不规则形态、结节边界不清晰、结节纵横径>1、Adler血流分级(2级+3级)比例均大于良性组(P<0.05);良性组的钙化灶比率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甲状腺结节形态分别为63.83%和58.00%,甲状腺结节边界分别为71.28%和67.00%;甲状腺结节钙化灶分别为68.09%和55.00%;甲状腺结节纵横径指标分别为24.47%和93.00%;甲状腺结节低回声分别为80.85%和30.00%;甲状腺结节Adler血流分级分别为82.98%和59.00%;恶性组的血清TSH、TSH/Tg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Tg值低于良性组(P<0.05);血清TSH/Tg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69.45%、特异度为70.2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46。结果表明,超声特征结合血清TSH/Tg水平对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环状钙化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合并环状钙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良性、恶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环状钙化的超声表现及其鉴别价值。甲状腺良性结节连续钙化环发生率为64.62%,高于甲状腺恶性结节(28.89%);甲状腺良性结节周围钙化软组织发生率为30.77%,低于甲状腺恶性结节(62.22%);甲状腺良性结节纵向生长出现率为3.08%,低于甲状腺恶性结节(31.11%);甲状腺良性结节低回声出现率为50.77%,低于甲状腺恶性结节(8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边缘完整、后方回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环状钙化结节峰值强度为(2.32±0.65),低于恶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环状钙化(5.64±0.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环状钙化病灶最大直径[(13.6±1.8)mm]低于恶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环状钙化[(15.5±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状钙化连续性、周围钙化软组织、生长方式、内部回声、结节峰值强度以及病灶最大直径等超声特征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术前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5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9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7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213例。PTC患者术前的血清TSH水平高于良性结节患者[(2.32±1.65)mU/L比(1.76±1.20)mU/L,P0.001],并随TSH水平上升,PTC的患病风险增加。术前TSH水平与PTC肿瘤直径、病灶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SH水平是PT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15,95%CI为(1.171,1.477),P0.001]。TSH诊断PTC的最佳临界值为1.575 mU/L,此时灵敏度为62.0%,特异度为53.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02(P0.001)。结论术前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随TSH水平的上升PTC的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2月手术治疗的34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组10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组237例,收集并比较各组临床实验资料。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患者在年龄、结节直径、TSH浓度、淋巴结转移与TSH关系比较使用t检验;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发生率与TSH的关系采用χ2趋势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组患者结节直径平均为(1.92±1.13)cm,低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患者的(2.82±1.44)cm(t=-5.654,P0.0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组患者TSH平均为(3.01±1.51)μIU/ml,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患者的(1.90±1.32)μIU/ml(t=6.8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TSH水平分为0.34μIU/ml、0.34~1.00μIU/ml、1.01~2.00μIU/ml、2.01~5.60μIU/ml和5.60μIU/ml,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组发生比例分别为11.76%、14.29%、23.94%、39.06%和53.33%,检验结果显示TSH水平越高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发生率越高(χ2=28.783,P0.0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TSH为(5.07±1.31)μIU/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83±1.55)μIU/ml,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844,P0.05)。结论 TSH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风险的指标之一,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我科收治的6170 例符合条件的各类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术前血清TSH 水平并与术后病理组织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170 例手术患者中389 例术后病理证实为DTC(6.3%).5781 例良性组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TSH 浓度为(1.1 ± 0.5)mU/L,389 例恶性组患者为(2.8 ± 0.3)mU/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高于TSH 参考值范围与低于此范围的患者中患DTC 的比例分别为9.1%、4.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并随血清中TSH 水平的增高,患甲状腺癌的机会增加.DTC 患者中颈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平均TSH 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 〈 0.05).结论 随着血清中TSH 水平的增高,甲状腺结节患者患DTC 的概率增加,血清TSH 水平与DTC 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2月因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单侧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不同分为中青年组(60岁69例和老年组(≥60岁29例;根据患者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为TSH较高组(TSH2.5 u IU/m L34例和TSH较低组(TSH≤2.5 u IU/m L64例;根据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分为TPOAb阴性组75例和TPOAb阳性组23例。各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TSH。老年组患者术前的TSH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术后FT3、FT4较术前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P0.05。TSH较高组患者术后FT3、FT4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P0.05。TPOAb阳性组患者术前的TSH水平明显高于TPOAb阴性组(P0.05;术后FT3、FT4较术前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P0.05。老年患者、术前TSH水平高、TPOAb阳性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人群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不同,老年患者、术前TSH水平高、TPOAb阳性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对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微波消融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微波消融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以及机体应激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后12小时的CRP、IL-6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在术后3个月的TS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FT3、FT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上述指标与同期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微波消融术可有效保留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开放手术,凸显了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学价值。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恶性组)和9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良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点和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恶性组和良性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强化边界、强化形态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良性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强化面积、增强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良性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72.22%、特异度为84.44%、漏诊率为27.78%、误诊率为15.56%。结果表明,超声造影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102例,共计141个甲状腺结节,分析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141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28.37%,恶性71.63%;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钙化率为58.42%,良性结节钙化率为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钙化结节中恶性比例为91.49%,明显高于粗钙化(64.29%)和周边钙化结节(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钙化和周边钙化结节的恶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微小钙化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2.57%、90.00%、91.49%和38.30%,要好于粗钙化和周边钙化。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较良性病变更易出现钙化,不同类型的钙化均存在一定恶性风险,其中微小钙化的恶性风险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间收治的42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47例,甲状腺癌74例。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TSH浓度差异,并分析TSH浓度与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以及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与血清TSH浓度的关系。 结果: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浓度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57±3.32)mIU/L vs. (1.67±2.90)mIU/L](P<0.05);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随血清TSH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当TSH>5 mIU/L时,恶性率为50.0%;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间血清TSH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随血清TSH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术前血清TSH测定可以作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一个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探测到的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5年间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186例,对比甲状腺结节术前彩色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微小钙化和非微小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中的发生率(P<0.05).微小钙化对于预测甲状腺癌更有意义(P<0.01),它在≥45岁和<45岁组问比例分别为2.4%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在不同性别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钙化的恶性结节在单发与多发组间比例为70.7%和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探测到微小钙化病灶对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高,特别是对乳头状甲状腺癌.微小钙化对诊断微小乳头状癌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56例术前行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和临床病理结果,探讨微小钙化、粗大钙化、孤立性钙化、边缘环状钙化和弧形钙化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结节钙化率为48.4%,良性结节钙化率为1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小钙化和粗大钙化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结节中发生率分别为20.8%、14.1%和3与%、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孤立钙化及环状钙化、弧形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钙化是甲状腺癌结节伴钙化最主要的形式(43.3%),粗大钙化位居第二;在良性结节中,不同钙化类型各项比例分布相似。结论:钙化尤其是微小钙化和粗大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这100例患者进行检查,观察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比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血流信号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结果 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82例、甲状腺恶性结节1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78例、恶性结节22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测的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16/18),诊断特异度为92.68%(76/82),诊断符合率为92.00%(92/100)。甲状腺恶性结节低回声、微小钙化、血管信号丰富、Ⅲ级血流比例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良性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实质比例均高于恶性结节,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可详细了解甲状腺边界、形态、回声、钙化、血流信号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SPECT联合血清脂联素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815例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均接受甲状腺SPECT显像及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PECT、血清脂联素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 815枚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777枚(良性组),恶性结节38枚(恶性组),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12.65±1.45)ng/ml及(6.28±0.94)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CT正确诊断恶性结节30枚、良性结节582枚,其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以8.95 ng/ml为血清脂联素的截断点,正确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27例、良性544例,其AUC为0.723。SPECT联合血清脂联素正确诊断26例恶性、653例良性甲状腺结节, AUC为0.901。结论 SPECT联合血清脂联素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5.
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价值。2017年1月—2018年12月,8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16个结节)超声造影,分析良恶性结节特点。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116个,良性结节64个,恶性结节52个,良性结节长径3.9~42.9 mm,平均(21.4±13.5)mm,恶性结节长径4.0~40.2 mm,平均(13.1±6.7)mm,结节大小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k内部中,良性高于恶性;TP外缘中,恶性低于良性;Sharpness外缘中,良性高于恶性(P<0.05)。恶性结节在增强均匀性、环形增强、结节大小、内部回声与良性结节均存在差异(P<0.05)。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可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意义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回顾2011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治疗的74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彩色超声以及术后病理结果。 结果:743例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137例(18.44%);甲状腺结节伴微钙化168例,其中恶性结节81例(48.2%);甲状腺结节伴微钙化者恶性结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微钙化者(P<0.05)。微钙化患者中,微钙化密集分布、以实性为主的结节、结节内血流丰富以及伴有淋巴结钙化者甲状腺癌发生率增高(均P<0.05)。PTC伴微钙化的癌结节直径大、甲状腺包膜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增高(均P<0.05)。 结论:超声下微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其他超声特征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PTC合并微钙化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甲状腺手术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68个甲状腺结节。均在术前同时行SWE检查和RTE检查,并且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SWE检查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杨氏模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E与RTE两种诊断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E诊断直径≤1 c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显著高于SW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E技术诊断直径≥3 c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R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与RTE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SWE对于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而直径≤1 cm的甲状腺结节宜采用RTE技术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声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9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所有患者经过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予以证实,对比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声像特征及超声的鉴别诊断价值。统计分析采用SAS10.0软件,良恶性结节的声像特征对比采用χ2检验;P值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检出147个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52个(35.37%)、恶性95个(64.63%);恶性结节的不均质回声率、边界不清楚率、点状钙化灶发生率、Ⅲ级血流分布率、阻力指数≥0.7患者所占比率均显著的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70.53%、特异度为78.85%、漏诊率为29.47%、误诊率为21.15%。结论根据声像特征进行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具有无创、方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病灶大小对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15枚结节,良性93枚、恶性122枚,根据结节最大径分为小结节组(最大径1.00 cm, 85枚)、中结节组(1.00 cm≤最大径1.50 cm, 67枚)及大结节组(最大径≥1.50 cm, 63枚);对比良、恶性结节及各组结节最大弹性模量(E_(max))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E_(max)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结节横径、前后径及最大径与E_(max)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E_(max)大于良性结节(P0.01)。各组恶性结节E_(max)均大于良性(P均0.01)。各组间恶性结节E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大结节组大于小结节及中结节组(P均0.05),小结节与中结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良性结节E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_(max)鉴别全部甲状腺结节、小结节组、中结节组及大结节组良、恶性病变的截断值分别为30.65、29.40、30.70及52.65 kPa, AUC分别为0.82、0.79、0.76及0.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对大结节组将截断值调整为52.65 kPa时,诊断特异度达100%。E_(max)与结节横径、前后径及最大径线均呈正相关(r=0.29、0.29、0.55,P均0.05)。结论以SWE参数E_(max)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存在尺度效应;针对最大径≥1.50 cm的甲状腺结节,适当提高E_(max)截断值有助于改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对于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18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年龄45岁病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和TC组分别占26.23%和51.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和TC组分别占比16.82%和20.1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家族史病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和TC组分别占2.93%和3.7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病灶病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和TC组分别占40.42%和47.9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AB技术推广应用后,所有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人中TC占比升高4.83%(P0.05),结节病理肿块直径大小增大0.46 cm(P0.01)。结论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比较,TC具有发病年龄偏早、男性病人比例高、单发病灶常见的特点。TC甲状腺相关疾病家族史与甲状腺良性结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AB技术的应用避免了部分甲状腺良性结节尤其是病理肿块直径较小的结节病人的过度手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术前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