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探讨其价值。方法:对23例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CT颅骨内板下方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等密度影,脑室系统,脑中线受压向对侧移位,颅内板下方无脑回、脑沟和脑灰白质界面向内移位。结论:CT对正确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经济、快速无创伤性,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但术后血肿易复发、颅内继发性血肿和积气等[1] 。 1997~ 2 0 0 2年 ,我们采用扩大硬膜切口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30例 ,避免了以上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2 3~ 81岁 ,平均 5 3岁。有明确外伤史 2 4例 ,多为轻微头部外伤。伤后距手术平均 2 5个月。临床表现分别为头昏、头痛、对侧肢体力弱、感觉异常、语言不流利或反应迟钝等。术前头颅CT平扫 ,表现为单侧脑凸面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新月形或双凸镜形占位影 ,最厚层面厚度为 1 …  相似文献   

3.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诊断与治疗方法.CT是一种最基本的诊断方法.颅骨钻孔冲洗负压引流风险小、效果好,早期症状改善显著,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 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CSDH以慢性颅内压增高起病多见 ;CT及MR扫描有助诊断 ;钻孔冲洗引流治疗CSD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38例均行钻孔引流,无死亡及重度残疾。术后复查头CT,血肿消失、症状消失者35例,治愈率为92.1%;血肿消失、遗有精神功能障碍者3例,好转率为7.89%。术后随访1-2年,1例复发,复发率2.6%,二次钻颅手术后痊愈。结论:颅骨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典方法,效果满意。但是在术中需要注意预防脑组织损伤及气颅发生。  相似文献   

6.
侯林生  张锋 《西南军医》2007,9(4):36-36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治疗的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并发硬膜下积气5例,硬膜下积液3例。1个月后再次复查头颅CT显示硬膜下积气、积液均吸收,全部病例临床治愈。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之一,手术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和临床外伤后出现症状的早晚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三型[1]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异常密度区 ,血肿密度可呈高密度、低密度、混杂密度及等密度。前三者CT表现较典型 ,诊断不难。而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不易显示 ,容易漏诊。本文搜集我院 1996~ 2 0 0 1年 9例经手术证实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其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 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2~ 73岁 ,平均 62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在111例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行CT/MRI动态检查,诊断明确后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动态CT和/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TSE向CSDH的早期转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患者,其动态转化的时间不确定,动态CT和/或MRI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手术治疗(包括钻孔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血肿外膜剥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老年硬膜下积液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非外伤性老年硬膜下积液CT资料。结果:11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弧形水样密度影,6例表现为大脑镰旁弧形水样密度影,临床症状较轻。评述:老年非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病史和病程能作出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陈良军  胡占广 《人民军医》2001,44(5):256-256
1997~ 2 0 0 0年 ,我们对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18例行颅骨钻 1孔置双管引流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60~ 78岁 ,平均 67岁。有头部外伤史 16例。起病均缓慢 ,伴头痛、头晕、患侧肢体无力等。头颅CT检查 :多数患侧大脑等密度占位 ,皮质与髓质界面内移 ,侧脑室受压变形 ,中线明显移位 ,增强扫描示血肿内缘点状或线状强化。1 2 手术方法 选择血肿中部钻孔 ,十字形切开硬膜 ,即见陈旧血液流出 ,置直径 0 5cm硅胶引流管至血肿腔的枕部 ,注生理盐水冲洗至清亮 ,再置 1根同型号引流管达血肿腔额部并…  相似文献   

11.
开颅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锥颅引流术被认为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但有少数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该方法不能治愈 ,仍需开颅手术治疗。本院自 1990年至 1998年 ,锥颅引流失败后改开颅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1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64~ 78岁 ,平均 68.4岁。其中 8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病程 2~ 3个月 ,平均 2 .6个月。入院前头颅CT扫描显示 ,单侧颅骨内板下混合密度占位阴影 10例 ,稍低密度 2例 ;血肿内缘呈反“3”形 8例 ,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 4例 ;2例血肿腔内可见线条样高密度影。血肿量60~ 12 0m…  相似文献   

12.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手术和保守治疗证实的资料完整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结果:29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检查出36个血肿灶。单侧24例,双侧5例。左侧15个.右侧21个,病灶分布以额颞顶部为主,其次分布在额顶或顶枕部,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位于大脑凸面,跨越颅缝,密度与脑实质相仿,CT值40-45Hu。同侧脑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双侧血肿时,中线结构向血肿小的一侧偏移。血肿较大时可以产生脑疝。CT增强扫描。脑膜及脑表面小血管强化使血肿轮廓变清晰。结论: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有:(1)脑灰白质界面内移,(2)病灶侧脑沟消失。脑回聚拢、内移,(3)侧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向健侧或血肿灶较小的一侧移位。(4)大脑镰下疝。CT增强扫描及MRI对发现小血肿及脑疝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乐芳 《人民军医》1997,40(2):75-76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发生于老年人,CT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误诊为脑梗死较常见。现就我院1992年12月~1995年10月门诊诊断为脑梗死,但按脑血管病治疗无效,后经CT检查及手术证实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10例,女1例;年龄60~79岁,平均71岁。头外伤距入院时间30~180d,平均67d。1.2临床表现头痛9例,呕吐4例,有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10例,发作性意识障碍1例,偏瘫10例。1.3CT所见11例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其中增强扫描6例。血肿均为单侧,左侧8例,右侧3例;等密度5例,低密度2例,混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颅脑外伤性气颅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外伤性气颅的病例资料,患者男46例,女18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项强等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硬膜外血肿内、脑室、脑池及脑内CT值呈气体密度的过度透光区,分为:(1)单纯性气颅;(2)并存性气颅;(3)张力性气颅。结论: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积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颅内积气部位和骨折部位具有相关性,硬膜下张力性积气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较少见,由于外伤史不明确或仅有轻微的外伤史,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临床上常易误诊或漏诊.笔者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两家医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46例,分析其CT表现与临床关系,以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典型的硬膜下血肿对于专职的CT影像医生和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诊断是容易的,但是不典型或少量或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变化多端,缺少足够认识时可能造成误诊而耽误病人的治疗。为此收集了1992.6-2000.6作过CT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26例不典型硬膜下血肿做一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水平。1资料和方法126例中,73例经手术证实,53例根据其外伤史并结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其中19例通过复查而明确诊断。这53例均经脱水和中药治疗,症状缓解,随访间隔时间最短为2w,最长为6个月,其中3例随访…  相似文献   

17.
孙翔宇 《西南军医》2008,10(2):36-37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达到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均在7天内消失,2周后CT复查血肿消失。结论单孔或双孔钻颅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简易手术.方法:对3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局麻下进行钻孔引流,不进行冲洗.结果:33例患者,1例术后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因术后疗效不佳改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治愈,31例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23例硬膜下血肿完全消失;6例少量残留;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局麻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不冲洗)较传统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减少麻醉及手术并发症,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0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对其CT表现、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以及与外伤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改进慢性硬膜下血肿闭式引流手术方法与常规闭式引流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改进法闭式引流术后1 d和22例常规闭式引流术后3~4 d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头颅CT扫描以及两组术后10 d头颅CT扫描,测量两组患者血肿腔内残留气体和液体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进法闭式引流组仅有微量气体和液体残留,而常规法闭式引流组则有较多气体和液体残留,两组血肿腔积气和液体残留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进法闭式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更好的方法,符合生理,引流彻底,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