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合合 《华夏医药》2009,(4):300-300
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kg,超过者为不正常。2.体温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摄氏度,超过1摄氏度者为不正常。  相似文献   

2.
巍巍 《华夏医药》2009,(3):228-228
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kg,超过者为不正常。 2.体温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摄氏度,超过1摄氏度者为不正常。 3.脉搏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否则为不正常。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术后体温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亚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26-1327
目的:观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其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监护仪肛温探头对体外循环心胸手术患者术后持续测量体温,并采取相应的复温或降温措施。结果:287例体外循环术后体温发生异常57例,占19.86%,经合理的复温或降温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体温。结论:维持体温稳定是确保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的关键,使用暖风毯复温,安全、有效、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4.
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腹部手术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234-1235
中心体温(核心体温)的稳定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及各种生理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因各种调节机能减退更易发生低体温。为了避免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减少低温相关并发症,我们对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干预,有效预防了围手术期低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每个小儿一天中体温都会发生些许变化,但平均正常体温(腋下温度)一般在37℃左右。小儿体温高于正常体温,即为发烧。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的体温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而新生儿尤高危儿出生后体温变化可影响其预后。近年来,新生儿尤其高危儿体温的维持与监测引起围产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最近,我院产科、新生儿科采用广州市千秀有限公司提供的微电脑体温监测仪对50例高危新生儿的体温进了监测,并对其预后进行了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水杨酸类药物仅降低处于高热状态的体温而不影响正常体温。但本文实验表明,大剂量阿斯匹林(ASP)(200mg·kg-1,ip)使雄性ICR小鼠的正常体温明显下降,且该作用呈昼夜节律性变化。ASP用药后血浆水杨酸浓度也呈昼夜变化,但与药物的体温降低作用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示ASP用药后的体温降低作用的昼夜节律主要与动物体温的昼夜节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总结保持术中体温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腹部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将手术过程中输注液体和冲洗液体加温至37℃;对照组液体不采用加温措施。观察指标包括:术中体温变化幅度、术中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杰中体温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加温术中液体的方式可保持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平稳,安全可靠,为成功完成手术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莫易 《华夏医药》2008,3(3):181
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k0,超过者为不正常。2.体温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摄氏度,超过P摄氏度者为不正常。3.脉搏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否则为不正常。4.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ml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ml,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ml为不正常。  相似文献   

10.
中枢N受体对M受体介导体温降低作用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清醒大鼠上,可进中枢的N受体拮抗剂美加明可对抗N受体激动剂烟碱降低体温的作用,增强M受体激动剂氧化震颤素降低体温的作用;不进中枢的外周N受体拮抗剂六甲溴铵不影响烟碱和氧化震颤素的上述作用.每天3次sc烟碱2.5mg·kg-1,连续7d,大鼠对烟碱降低体温的作用产生慢性耐受后,氧化震颤素降低体温的作用无显著变化.提示以体温变化为指标,美加明封闭中枢N受体功能后,中枢M受体对其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强;反复给予烟碱诱导中枢N受体功能失敏后,中枢M受体对其激动剂的敏感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布洛芬颗粒剂在大鼠体内的时辰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生物节律中,体温的昼夜节律是发现得较早、研究得较为深入的一种。与睡眠一觉醒及其他一些生理节律相比,体温昼夜节律的周期和相位都较为稳定,所以常以体温及其昼夜节律作为机体机能状态、疾病状态、治疗效应等的时问生物学指标”。布洛芬是一种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临床应用广泛。至今尚未见有关布洛芬的时间药理学研究报道。本文初步研究了布洛芬颗粒剂对大鼠正常体温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体液出入量大,术中易出现体温变化。体温异常变化常会影响病人的生命体征、心脏功能及基础代谢,给机体带来损害。本研究观察开胸手术持续时间不同对患者鼻咽温及肛温的影响,旨在保证开胸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为术者早醒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维持体内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使体温恒定在正常范围之内。我们观察不同年龄手术病人术日晨及术后半小时内的体温变化,分析手术患体温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头孢菌素致热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明 《儿科药学》2002,8(3):24-26
目的:观察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致热作用。方法:对20例感染患儿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记录用药前后的体温变化。结果:13例平均体温和最高体温都升高,体温平均升高0.335℃,可出现40.3℃的高热,体温开始升高最早在用药的当天,多数在用药后的次日,持续多为3天,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加速革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释放,造成病人在用药早期出现发热等中毒症状加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减少子宫切除手术低体温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116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温护理)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体温干预),评判标准:围手术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的体温指标差异性不明显,P> 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体温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加强体温干预可有效稳定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体温指标,并将降低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低体温是经皮肾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起经皮肾镜手术体温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麻醉方式,环境温度造成的热量丢失对体温下降起了一定作用,最主要是经皮肾镜手术需要向肾盂内灌注大量的低温液体,带走较多热量,加速体温下降。临床上将中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低体温。本文研究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手术术中体温的影响,主要目的是减少经皮肾镜手术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发生,同时也能减少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剖腹术后患昔的体温变化及护理对策的有关问题。方法以84例妇科刮腹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制体温观察表,记录患者手术当天和术后3天体温,每天测量体温3次,38℃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每天利用早上查房后的5分钟时间,对观察对象进行二级护理查房,提出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84例患者中有10例于手术日出现体温低于36℃,7例于术后第1天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术后2天内体温升高明显,术后第3天有73例体温逐渐降至37.5℃以下。结论妇科剖腹术后低体温与使用麻醉剂、大量输液输血、低温环境、体腔开放以及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等有关;发热的程度与手术范围的大小和是否在腹腔内放置抗肿瘤药物有关,加强剖腹术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阿同古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77-2277
巴州博湖县医院妇产科2002年1月-2003年10月施行剖宫产术208例,术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将体温变化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苏丽娜 《家庭用药》2012,(10):62-63
基础体温,又称静息体温,是指女性经过6~8小时的睡眠以后,体温尚未受到运动、饮食或情绪变化等因素影响所测出的值,是人体一昼夜中的最低体温。测量基础体温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经济费用低、简便易行无痛苦。测量几个周期的基础体温,不仅能有效提高求治效率,也是了解自身基本状况、把握“孕”气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体温变化现象,探讨出血与体温变化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体温变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变化发生率73.2%,主要为发热,均为不规则热,出血后第3~5天体温最高,一般不超过38.5℃,发生率、热程、平均体温与出血程度呈正相关,发热与出血原因无明显关系,对于此类发热若体温不超过38.5℃可严密观察不作特殊处理,体温超过38.5℃可予物理降温;少部分体温可不升高,反而降至正常值以下,预后不佳,应积极采取复温措施。结论排除原发病、感染等所致发热后,体温变化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