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真菌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采用上颌窦根治.鼻内窥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及鼻内窥镜手术3种不同方式治疗19例。结果19例随诊6个月-2年。行上颌窦根治4例:冠复发,行鼻内窥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5例,均无复发;行鼻内窥镜手术10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1)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手段,关键是彻底消除病变,通畅引流。术式选择应根据病情,手术方式不影响治愈率。(2)必须重视术后处理,术腔局部引流不畅可能是复发的原因。(3)鼻内窥镜手术在清除蝶窦及筛窦病变。保留功能等方面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9月~2006年10月间31例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治愈率96.8%.结论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鼻腔及鼻窦真菌病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使用,鼻腔和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我科从1987年1月~1999年8月共收治78例鼻腔及鼻窦真菌病,本文就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大量应用,致真菌感染所造成的鼻和鼻窦真菌疾病的发病率大为升高,但通过早期手术及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收集1993年1月~2 0 0 1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鼻腔、鼻窦真菌病6 0例,其中女2 5例,男3 5例;年龄4~72岁。在6 0例中,鼻涕带血2 1例次,头痛等症状2 2例次,鼻分泌物多而臭8例次,鼻塞和/或嗅觉减退18例次,头剧痛2例次。入院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2 护理配合2 .1 心理护理:鼻真菌病由于容易复发,病程中可有痰和…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真菌病的X线及CT表现:附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真菌病的X线及CT表现,初步认为单侧上颌窦内粘膜增厚伴有或不伴有边缘欠清晰或密度不均匀的团块为鼻腔鼻窦真菌病极有价值的X线表现,本文还对鼻腔鼻窦真菌病诊断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谢慧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5)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及CT检查的普及,国内有关鼻宴真菌病的病例报道日渐增多.自1998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了56例鼻窦真菌病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及窦腔冲洗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6例鼻腔鼻窦真菌病患者,2例行鼻内窥镜和Callwell-Luc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14例行鼻内窥镜手术,全部术后窦腔抗真菌药物冲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主要症状消失,经5个月~6年的随访,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窦腔抗真菌药物冲洗为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感染性疾病,误诊率较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总结1998年1月-2004年6月收住的鼻窦真菌病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96例次,其中11例由真菌感染引起,经诊治基本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临床护理。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本院耳鼻喉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与临床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临床护理干预,可促使手术成功完成,提高安全性,保障预后及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46例肝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手术治疗5例(10.86%),均治愈;手术治疗41例(89.13%),死亡3例(6.52%)。结论 早期准确诊断和正确及时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非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仍是肝外伤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36例开放性胸部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本组36例,在确诊为开放性胸部损伤后采用即刻全麻下剖胸探查,术中发现肋间血管及胸廓内动脉破裂者10例,予以缝扎止血;肺裂伤者14例(其中2例合并肋间血管破坏),行肺裂伤修补13例,肺叶切除1例;单纯心包裂伤2例,心脏破裂5例,膈肌破裂及合并肝、脾、肾破裂7例,均行缝合修补术。结果本组34例经急诊剖胸手术治疗痊愈,2例因心脏破裂口较大,来时已有重度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开放性胸部损伤往往是由锐器造成,极易导致心、肺等重要脏器和/或腹腔脏器损伤,病情变化快。早期行剖胸探查、控制出血、修补受损脏器是抢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16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腹部外伤史,右上腹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右上腹有明确的固定压痛,腹腔穿刺阳性,B超、X线检查和血清淀粉酶升高等有助于明确诊断;依据十二指肠损伤情况,行十二指肠缝合修补术8例、带蒂肠片修补术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十二指肠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2例,痊愈15例,死亡1例。结论 熟悉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选择适当的术式,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及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1年12月,13例Ⅰa1~Ⅰb1期宫颈癌患者,8例施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5例Ⅰa1期实施宫颈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及生育情况。结果宫颈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3.5±0.7)h(3~5h),术中平均出血量(419±80)mL(300~550mL),宫颈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20±0.19)h,术中平均出血量(80±27)mL。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月经,术后5例发生淋巴囊肿;术后平均随访34.3个月(16~50个月),13例患者生存至今,其中1例成功受孕并生育。结论对Ⅰa1~Ⅰb1期年轻宫颈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可行的;对Ⅰb2期及以上患者,应视为宫颈根治术的相对禁忌证;Ⅰa1期宫颈癌患者可施行宫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t gas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后痊愈.治愈时间3周14例(53.85%),4周8例(30.77%),5~7周4例(15.38%).结论 腹部手术后PG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Ⅰ、Ⅱ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及FAC方案化疗,部分患者加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死亡2例,皮瓣下积液6例,部分皮瓣或皮缘坏死2例,5年生存率92.9%,10例患者半年后出现胸肌萎缩及上肢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应对胸大肌血液供应血管及支配其运动的神经加强保护,以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源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对近40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胆源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4%,5例肠节段性坏死行肠切除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例,其中再手术1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例,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胆囊切除6例.结论 应对胆源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应注意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低位切口及五钳法术式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对外科手术治疗的33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223例采用低位切口及五钳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式;经典组114例采用经典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式。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比较:改进组(66.33±25.11)min,经典组(121.27±42.35)min(t=12.75,P<0.01);术中术后失血量比较:改进组(125±40)ml,经典组(170±45)ml(t=9.01,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位切口较美观,五钳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容易掌握保留腺体量,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