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探讨红核对内脏感觉传入有否调制作用。实验在清醒制动的大鼠上进行。电刺激红核对丘脑前核、束旁核中的大部分内脏痛相关单位的自发放电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抑制部分单位的内脏痛反应。表明红核可以影响内脏感觉传入冲动在中枢的传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研究电刺激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的影响。结果: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可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及持续抑制,纳洛酮可拮抗中央中核的抑制作用。结论: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中央中核的抑制作用强于中央外侧核的抑制作用。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中央中核对该内脏痛的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束旁核、中央中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结果:束旁核、中央中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可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及持续抑制。纳洛酮可拮抗中央中核的抑制作用。结论:束旁核、中央中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参与中央中核对该内脏痛的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刺激杏仁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和条件-检验刺激技术,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结果 杏仁外侧核对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 杏仁外侧核的越位能作用可能与杏仁中央核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强电流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丘脑后核单位放电为内脏痛的指标,观察电刺激腹后外侧核对内脏痛的影响。本研究看到两种抑制效应:一种为腹后外侧核刺激后20~50毫秒内立即出现的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放电的抑制称为即时抑制,另一种为腹后外侧核刺激后几分到几十分钟内发生的长时程的后抑制。提示,腹后外侧核有抑制内脏痛的作用。本实验通过静脉注入印防己毒素拮抗腹后外侧核对丘脑后核的抑制作用,提示此种抑制是突触前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束旁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电刺激猫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民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结果 束旁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的影响主要表面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和持续抑制。结论 束旁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  相似文献   

7.
以猫丘脑后核群内脏大神经单位诱发放电为内脏痛指标,研究杏仁中央核在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杏仁中央核与丘脑后核间存在一条多突触神经通路。电刺激杏仁中央核对内脏痛放电的抑制作用,是经由该通路的竞争抑制及其某些体液性因素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束旁核、中央外侧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在丘脑后核群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应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及条件-检验刺激技术,研究电刺激束旁核、中央外侧核对丘脑后核群内脏痛放电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形式分为即时抑制、延迟抑制及持续抑制。结论:束旁核、中央外侧核参与内脏痛的调制,主要为抑制内脏痛;束旁核的抑制作用强于中央外侧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32只大鼠的中缝大核内共记录到225个神经元自发放电,其中,痛相关神经元占58%。观察了刺激红核对160个中缝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其中,起兴奋作用的占59%,特别是对痛兴奋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的就占68%,刺激红核对中缝大核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 、频率和持续时间呈正变关系。结果表明,红核除有调节躯体运动的机能外,还可能通过缝大核对感觉传入起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32只大鼠的中缝大核内共记录到225个神经元自发放电。其中,痛相关神经元占58%。观察了剌激红核对160个中缝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其中,起兴奋作用的占59%。特别是对痛兴奋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的就占68%。刺激红核对中缝大核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剌激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呈正变关系。结果表明,红核除有调节躯体运动的机能外,还可能通过中缝大核对感觉传入起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凤臣  郭华  高晓群 《现代医学》2007,35(4):261-264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延髓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内脏运动核的神经联系。方法将顺、逆行神经示踪剂WGA-HRP注入一侧巨细胞网状核,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核团与一般内脏运动核(迷走神经背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的纤维联系。结果在一般内脏运动核、双侧迷走神经背核、下泌涎核均可看到少量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末梢,但上泌涎核未发现任何标记,在特殊内脏运动核的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团双侧均见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终支。结论巨细胞网状核与大多数脑干内脏运动核有双向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报道电刺激胸脊髓和孤束核对PVH单位的效应。用大鼠105只,尿酯麻醉,以玻璃微电极记录PVH单位放电,电刺激脊髓和孤束核观察其对PVH单位的效应。实验共记录了1365个PVH单位,其中对电刺激脊髓反应单位67个,对电刺澈孤束核反应的单位42个。电刺激脊髓可使PVH单位出现易化反应、兴奋反应、先兴奋后抑制和先抑制后兴奋反应以及抑制反应。本文就上述结果讨论了以下的可能性。(1)脊髓向PVH投射多数是多突触的,少数是少突触甚至是单突触的。并且脊髓向上投射可能存在快、慢两个途径。(2)孤束核头端到PVH的上传有多突触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的方法,记录家兔尾核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并测试其对微电泳吗啡类物质羟戊甲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的反应,从161个单位的测试中,观察到有61个被羟戊甲吗啡所抑制,这种抑制可被纳洛酮所阻断(59/61)。对羟戊甲吗啡敏感的单位大多数分布在尾核头部背侧和边缘部分,与感觉调制的部位一致。纳洛酮可使部分处于安静状态的单位活动(7/34)。在46个单位中,观察到有24个对电针和羟戊甲吗啡的反应一致,其中16个均表现为自发活动的抑制。电针的抑制作用也可被纳洛酮所阻断(4/8)。支持电针作用部分与尾核内阿片肽系统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刺激内脏大神经中枢端模拟内脏痛刺激,刺激腓神经模拟躯体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外侧缰核单细胞放电变化作为指标,观察41只大白鼠的91个与内脏痛刺激有关的单位放电(46个内脏痛兴奋单位;45个内脏痛抑制单位)。结果表明:外侧缰核存在着对内脏痛刺激发生兴奋和抑制反应的两类神经元,内脏和躯体伤害性刺激可以同时会聚到同一外侧缰核神经元,提示该核是一个能接受各种痛觉信号的中枢核团之一,在处理痛觉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较强的单脉冲刺激下齿槽神经(AI),用微电极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TCN)记录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以单脉冲分别刺激红核和颊车穴均可抑制STCN中的痛诱发放电。连续剌激红核可明显加强电针对STCN痛诱发放电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红核与针剌镇痛有关。  相似文献   

16.
观察侧脑室注射芬太尼对家兔尾核头部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完整记录22只神经元,其中3只作为对照,19只给药单位中的16只有明显的激活或抑制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乌拉坦麻醉并用三碘季铵酚麻痹的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区(HVM)及邻近脑区(室旁核,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前内侧核)的自发单位活动。在HVM区82个单位中有8个表现短周期性活动的单位。其中又可分为两类:(1)由活动相和沉默相相互交替的周期性活动;(2)逐渐作缓慢变化的周期性活动。每个周期的时间由1~5分钟不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后,周期性消失,,且平均放电率有所提高。这一结果提示HVM区神经元的周期性活动的抑制相不是该神经元固有的活动特征,而可能由神经元回路中的抑制作用所致。印防己毒素的效应很不一致。邻近HVM的其他脑区47个单位未发现周期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