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瑛  许静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35-136
目的 观察用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长期治疗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观察1年。除连续监测血压外,于治疗前后分别利用超声心动检查有关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及肾功能。结果 经1年治疗,两组患者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显著减小(P<0.01),苯那普利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也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显著下降(P<0.01),上述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期服用氨氯地平或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保护靶器官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对3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用苯那普利每日10-20mg治疗3月,测定治疗前后血压,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苯那普利治疗后血压显下降(P<0.001),LVMI和血清PCⅢ、LN、HA均显降低(P<0.05)。结论:苯那普利既可显降低血压,又可减轻心肌细胞肥大及间质纤维化,达逆转左室肥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苯那普利合用氯沙坦为治疗组,单用苯那普利为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和钾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屁著性(P〈0.05),血清钾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酐、尿酸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十咳,治疗组未见干咳。结论苯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要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伴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坟病左室肥厚伴胸痛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高血压伴胸痛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比较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LVH)与无左室肥厚组(NLVH)的CAG阳性率。结果:高血压伴胸痛患者CAG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类患者确诊冠心病尚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高血压病,NIDDM伴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苯那普利对其的干预,方法:正常对照组,NIDDM组,高血压病组及NIDDM伴高血压病组均为30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血糖,血胰岛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服苯那普利10-20mg/d,共6周,6周后重复上述试验,并计算空腹血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结果:NIDDM组,高血压病组,NIDDM伴高血压病组患者血糖,血胰岛素,I/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IDDM组I/G大于高血压病组(P<0.05),NIDDM伴高血压病组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值高于其他两组(P<0.05),苯那普利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糖,血胰岛素,I/G,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均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改善NIDDM,高血压及NIDDM伴高血压的胰岛素抵抗,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6.
张光星  林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72-1573,1587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和β-受体阻滞荆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并与贝那普利比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心功能及左心 室肥厚的影响。方法100例年龄≥65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分级1、2级)合并左室肥厚,随机分 为两组,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组50例,贝那普利对照组50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 检测患者脉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并测算左心室重量 指数,对比治疗前后脉压及左心室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脉压由治疗前的63.34±8.8mmHg缩小为 治疗后的49.04±5.5mmHg,对照组的脉压由治疗前的65.54±5.7mmHg缩小为治疗后的56.94±6.0mmHg, 治疗组脉压缩小更显著(P<0.05)。治疗组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及平均左室周边缩短率均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无显著性改变,但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 组比较均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疗与单用贝那普利治疗均可缩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 脉压,联合应用更显著,改善心功能作用也优于贝那普利单用,研究初步表明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 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叶健烽  刘冬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1):1441-1442,1447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20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刹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70):口服苯那普利20mg/d;B组(n=70):口服苯那普利10mg+缬沙坦80mg/d;C组(n=651:151服缬沙坦80mgm。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3月后,B组有效率略优于A组(P〉0.05),但均优于C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B组比A组略优(P〉0.05).但两组较C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常用剂量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按WHO标准选择非肥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治疗组:每日服氯沙坦50~100mg;苯那普利组:每日服苯那普利10mg,均为每日清晨8时1次口服,疗程12月.治疗前后测血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前各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两组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均能改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且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抗高血压病(EH)的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34例Ⅱ或Ⅲ期EH伴LVH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6个月后血压和LV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达94.1%;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缩小,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并可同时逆转LV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 (HA)含量的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探讨上述参数作为心肌肥厚指标的临床价值。评价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测定64例高血压病患者在用苯那普利前后血清中PC蝮、LN、HA水平的变化,并将左室心肌重指数(LVMI)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较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100例,硝苯地平组100例,福辛普利组口服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5~1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片10~20mg,每日3次.8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辛普利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餐后2h血糖、提高血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用苯那普利(30例)和硝苯地平(32例)治疗62例高血压病人,于治疗前后4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肌重量(LVMW)和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并与33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LVMW及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后左室肥厚有回缩,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前叶E峰至室间隔左室面的距离(EPSS)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二尖瓣前叶EF斜率(MVV)、快速充盈分值(RFF)、心房充盈分值(AFF)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苯那普利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心脏病有良好疗效,且苯那普利优于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6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30)和苯那普利组(N=30),前者给予氯沙坦50mg/d(Losartan默沙东制药公司),后者给予苯那普利(Benazepril,瑞士诺华制药公司)10mg/d,定期两组血压和血,尿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氯沙坦降压效果平稳,与苯那普利组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氯沙坦用药1周后,血尿酸即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伴24h尿尿酸排出量增加,结论:氯沙坦能同时降血压和降尿酸,并能更好地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室肥厚(LVH)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的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138.8+7.6)g/m^2。降至(131.4±6.5)g/m^2,观察组由(137.6±7.5)g/m^2。降至(135.2±6.3)g/m^2,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福辛普利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l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l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1)lvh组与不伴有l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2)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5%,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41%;(3)lvh组lvmi与24hsbv、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r=0.477~0.795,P〈0.1901),与sbpr、dbpf负相关(r=-0.358,-0.289,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洛汀新)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2例,按有无左室肥厚(LVH)分为LVH组及非LVH组,均给予盐酸贝那普利口服20周,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清BNP浓度,并采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心脏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结果:两组用药后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E峰减速时间(DT)显著降低(P〈0.05),E/A值显著增高(P〈0.05),E峰减速度(DC)显著增高(非LVH组P〈0.01,LVH组P〈0.05),血清BNP浓度显著降低(非LVH组P〈0.05,LVH组P〈0.01),左室质量指数(LVMI)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BNP降低与E/A增高具有负相关关系(非LVH组r=-0.409,P〈0.05;LVH组r=-0.483,P〈0.01)。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降低血清BNP浓度,且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越重,血清BNP浓度降低越明显;血清BNP浓度可作为评价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用苯那普利(30例)和硝苯地平(32例)治疗62例高血压病人,于治疗前后4周,应用超产心动图检测左室肌重量(LVMW)和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并与33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LVMW及左室舒张中参数一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苯那普利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硝苯地平组治疗后左室肥厚有回缩,但无显著性差异,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前叶E峰室间隔左室面的距离(EPSS)差异有极显著性,二尖瓣有叶E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功能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包括38例正常人,67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LVH)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LVH),应用声学定量技术观测左室的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AF、PAFR、PER均显著增大(P〈0.05~0.01),RF/AF减小(P〈0.05);与高血压病NLVH组相比,高血压LVH组RF、TF、PRFR均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VH组PRFR/PAFR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充盈异常,舒张早期充盈减低,舒张晚期充盈增强;高血压LVH组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受损重于高血压NLVH组;高血压病的舒张功能障碍在心肌肥厚前已经发生,心肌肥厚发生后,舒张功能障碍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合用与单用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EH-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EH-LVH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合并贝那普利组(A组)29例,单用氨氯地平组(B组)27例,单用贝那普利组(C组)26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的血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ltvasoniC Cardiogram,UCG)检查结果进行同时记录。结果3组均有良好的降压疗效,A、B两组降压幅度没有显著差异,而C组降压幅度明显小于A、B两组(P〈0.05);3组都能逆转EH~LVH,B、C两组逆转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而A组明显大于B、C2组(P〈0.05);3组的舒张功能都得到改善,B、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A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B、C2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EH-LVH和左室舒张功能损害都有良好的治疗反应,优于2药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