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CSE)与主观幸福感(SWB)之间的关系,为跨文化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3所高校大学生951名,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积极情感(PA)存在显著性别和民族差异,消极情感(NA)存在民族和来源地差异.CSE不同组别在生活满意度(SWL)、PA和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WL和PA方面,CSE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P<0.01);在NA方面,CSE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P<0.01).CSE与SWL和PA显著正相关,与NA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E是SWL,PA和NA的最佳预测变量,其解释变异量分别为24%,18%和15%.结论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可以作为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变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266名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文科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明显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3.4%,5.4%和4.0%.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3.
党峥峥  党静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20-1422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南省周口市2所农村学校927名中学生施测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结果 农村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3,0.562,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值分别为0.422,0.403,P值均<0.01),自我和谐在领悟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0.476,P<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影响农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完美主义与大学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290名进行测试。结果在完美主义的各个维度中,担心出错和对行动的疑虑与自尊、幸福感量表的得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组织性与自尊、幸福感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担心出错、组织性和对行动的疑虑对大学生自尊产生影响,担心出错和组织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顺应良好和顺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分别与自尊和幸福感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结论完美主义与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关系,完美主义对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网络成瘾对抑郁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导致抑郁情况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选取兰州市8所高校一~四年级大学生1807名,应用上网行为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07%,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0.46%;男生网络成瘾率为13.50%,女生网络成瘾率为8.51%;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4.86%,一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最高(13.46%);农科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6.98%;上网目的多为游戏的学生中抑郁检出率最高为53.48%;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及网络未成瘾的大学生的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00%、38.10%和11.99%.结论 网络成瘾状况对兰州市大学生抑郁情况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过度使用网络会对人格产生消极作用,影响人格的适应和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笔者对东北财经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讨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焦虑和抑郁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初一至高三年级共1 2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0.49,P值均<0.01),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0.32,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内化问题行为(β值为-0.56~-0.32,P值均<0.01),还会通过情绪调节效能感间接发挥作用(β值为-0.06~-0.21,P值均<0.05).结论 情绪调节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内化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体育教学活动对藏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获得水平的影响,为教师合理组织藏族大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文理共3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年级选取体育成绩大体相当的240名藏族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体育干预,用"国际大学生量表"进行干预前后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实验组被试在总体主观幸福感(t=7.73,P<0.01)、生活满意度(t=18.28,P<0.01)、积极情感(t=9.77,P<0.01)、消极情感(t=13.39,P<0.01)和总分(t=18.26,P<0.01)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性别是藏族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观幸福感获得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藏族大学生比较熟悉的体育活动动作内容并且难度达到中等时,能最大程度促进其主观幸福感的获得。结论体育干预训练对于藏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是有积极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沈亚  王玲凤 《中国校医》2013,27(2):93-96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雷雳、杨洋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自编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调查浙江省8所大学的320名学生。结果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均分三年级(4.05±0.50)显著高于一年级(3.92±0.49)、二年级(3.82±0.53),城市地区大学生(5.05±0.43)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大学生(3.88±0.54)。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均分三年级(2.35±0.54)显著高于一年级(2.17±0.50)、二年级(2.18±0.48),理科生(2.35±0.55)显著高于文科生(2.14±0.48)和艺术类学生(2.17±0.44)。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8.0%)。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与网络成瘾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经常被作为反映社会个体生活质量的心理学参数[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只要求衣食无忧,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幸福.学者们也更加关注心理行为的积极方面,如身心健康、人生幸福、事业成功、自我实现等,因而SWB成为当今的一大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关于青少年SWB的研究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与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大学生408名,采用隐性逃课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核心自我评价组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较为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并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隐性逃课倾向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产生影响,并通过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自尊量表(SES)、孤独量表(UCLA),对随机选取的合肥工业大学50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除突显性外)与自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强迫性上网、消极后果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是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及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孤独感是强迫性上网和消极后果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自尊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孤独感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强迫性上网和消极后果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江西省某市2所初中、1所高中和入户调查18个自然村共2 335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满意度最低。性别和是否寄宿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大部分维度,且方向不同;独生子女的半数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影响友谊、家庭、学校和环境满意度,家庭结构影响友谊、家庭、学校、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是否留守影响环境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友谊和学业满意度。初中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随年级增长而逐渐下降,高中生恰好相反,初二、高二学生体验到最低的消极情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均逐渐增加,消极情感逐渐减少。结论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在选择措施时,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挫折耐受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挫折耐受力的关系,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挫折耐受力问卷,对湖州市和温州市64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和边缘群体的人数比例为9.7%,初、高中生网络成瘾的人数比例(8.6%和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网络成瘾人数比例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成瘾人数(12.6%)显著大于女生(6.5%)。除理性认知和网络成瘾量表的突显性、社交抚慰和成瘾总均分相关不显著外,其余挫折耐受力维度得分和项目总均分均与网络成瘾各因子得分和成瘾总均分显著负相关(r=-0.084~-0.378)。情绪耐受性和抵御效能感均对网络成瘾总均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44,-0.142)。结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其挫折耐受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熳  潘晓群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689-690,693
目的 探讨中学生受欺侮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江苏省不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南京、苏州、徐州、盐城、宜兴、射阳、昆山、通州8个市(县),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学校,再在每所学校中抽取班级,以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中学生24649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苏省中学生受欺侮检出率为57.1%,网络成瘾率为5.3%,两者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受欺侮频率和种数的增加,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也随之增高;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种欺侮形式均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OR值为1.57 ~2.55).结论 受欺侮行为是发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应高度关注中学生的受欺侮行为,及时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行为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阳城区10所中学3 571名中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1%.单因素分析显示,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者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网吧上网、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P值均<0.05);上网获取信息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家长及教师要注意引导中学生合理控制网络使用时间,远离网络游戏,禁止在网吧上网,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了解北京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现况及其与伤害行为相关性,为提出网络成瘾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2---4月抽取北京市65所初中、76所高中、34所职业技术学校和12所大学的学生共39 798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初中、高中、大学卷)进行集体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总体报告率为7.6%,其中初中、高中、大学分别为6.1%,8.4%,9.0%,城区和郊区分别为8.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倾向与打架、受欺侮、自残、自杀等伤害行为及孤独感、心情郁闷、失眠等心理问题有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 网络成瘾是大、中学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网络成瘾与伤害有关心理、行为密切相关.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时,应考虑采取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家长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武汉市4所小学1 503名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6%。自我意识各维度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合群、焦虑、行为和幸福满足的高自我意识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保护因素。结论高自我意识可以抑制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自我意识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湖州3所中学7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98%的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成瘾比例高于女生;除问题解决因子外,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各因子均呈正相关;网络成瘾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与家庭总功能上得分均高于非成瘾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周上网次数、网龄、情感反应和年龄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变量.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关系密切.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情感关注以及对上网情况的适当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