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事敏  陈碧玲  王冠玉 《中国校医》2011,25(7):536+538-536,538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法在喉癌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喉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吸痰法和改良后吸痰法吸痰,对2组患者吸痰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24 h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改良后吸痰法吸痰彻底,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湿化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增霞  苏咏霞  李利  曲波  连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8-4319
[目的]探讨持续性湿化气管套管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在32例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中采用0.45%氯化钠湿化液加入一次性氧气雾化吸入器持续雾化,间断滴入1.25%碳酸氢钠溶液和0.45%氯化钠溶液,两者交替使用。[结果]吸痰次数较传统方法吸痰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套管壁无干痂,光滑湿润,无套管堵管发生。[结论]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持续性湿化,有利于保证气道通畅,减少了吸痰次数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芬 《现代医院》2009,9(6):79-80
目的对比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中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观察两组患者的每日排痰量和吸痰次数。结果氧气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较超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气组在减少日均排痰量及吸痰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优于超声雾化吸入,并且是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的感染更为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及肿瘤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氧气雾化吸入组,第二组为超声雾化吸入组,观察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后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及痰液粘稠度等指标。结果:氧气雾化组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血氧饱和度平均值在95%以上,痰液可以咳出;超声雾化吸入组的患者有个别发生呛咳、胸闷,血氧饱和度平均值在90%,痰液可以咳出。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生命体征的干扰少,排痰效果较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患者的接受程度好,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间断氧气雾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断氧气雾化法气道的后疗效满意率高(80% VS 30%),所产生的并发症肺部感染、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 VS 77.5%;10% VS 45%)。结论使用氧气雾化面罩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做间断氧气雾化法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气道湿化护理,减少气管切口暴露,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段利雅  张鹏 《现代保健》2012,(22):18-19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护理,统计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取持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进行湿化;B组66例,采取传统雾化吸入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在气管切开后3、6、12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A组阳性例数少于B组(P〈0.05)。在所有痰液细菌培养标本中,G-菌占75.23%,G+菌占24.72%,较常见的细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传统雾化吸入法与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比较,后者能明显缩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开胸术后排痰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忠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3000-3001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患者有效、简便、舒适的雾化吸入疗法,以促进患者有效排痰,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将开胸术后患者随机抽签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两组分别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超声雾化器。雾化液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加a糜蛋白酶5mg。观察两组日均痰液量、日均协助排痰量和次数以及患者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指标。[结果]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减少日均协助排痰量及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t=16.725,t=39.137,P﹤0.05),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舒适方面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χ^2=15.85,χ^2=13.11,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法与超声雾化吸入法相比,是防治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更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防治气管内麻醉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9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方法,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痰栓形成、刺激性咳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8.9%的患者出现气管黏膜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6.7%、对照组为77.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Ⅲ度黏稠度观察组患者为4.5%,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冰敷联合氧气射流雾化能够有效防治气管内麻醉后肺部感染、减少患者的疼痛、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相似文献   

9.
喉部手术后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肿瘤病人通常按肿瘤病变的范围大小行喉部分切除和全部切除术.这些病人术后必须配带气管套管和喉套管,从而形成了人工气道,丧失了原有气道的加湿功能,造成气管粘膜的干燥,纤毛运动下降,呼吸道易受感染和排痰困难.雾化吸人是临床上常规用于湿化痰液,协助排痰,预防术后肺、支气管感染的有效措施.而传统的护理是从气管内滴入雾化液以维持气管粘膜的湿润来排痰抗炎,但效果不理想.氧气雾化吸入在肺部疾病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得到公认[1].笔者自1997年8月始对喉肿瘤病人术后采用早期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至今已75例.肺、支气管感染及支气管内痰痂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加鼻塞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以血氧饱和度(Sa O2)作为观察参数,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3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雾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8±5.24),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效果更佳,能明显提升患者Sa O2,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全程护理效果。方法:结合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14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全部采用这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将140例随机随机分组观察,并设置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只给予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氧气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最终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百分之90,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百分之75,氧气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推荐临床医师应用。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相似文献   

13.
彭卫平  王君莲 《医疗装备》2022,(19):171-173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脑出血(ICH)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于气管切开后采用持续气道湿化,观察组于气管切开后采用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湿化24 h后,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3 d,观察组RR、HR均低于对照组,SaO2、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7 d,观察组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ICH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保证气道湿化效果,稳定生命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防治儿科重症患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气道炎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NICU和PICU因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患儿42例,按拔管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拔管前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剂量1~5mg,观察组拔管前30min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拔管后即刻吸入1次,然后每30min吸入1次,共3次,0.5~1mg/次,比较两组拔管后气道炎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气道炎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替代传统的地塞米松注射防治气管插管拔管后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明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氧的有效性,以便更好的向病人进行宣教,提高其利用效能。方法:与传统鼻塞吸氧方法进行对比,并利用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氧与传统鼻塞吸氧相比,虽然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O.05),但对患者减低痰液粘稠度、滋润咽部等有显著效果(两组比较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氧是有效降低食管、贲门癌各术式开胸术后咽干、咽痛、痰液粘稠等呼吸道不适症状、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在全麻开胸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雾化吸入方式的不同,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和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全麻条件下开胸手术后的呼吸道表现、血气分析、排痰状态等,判断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于术后的影响.结果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下,呼吸道表现、血气分析、排痰状态等,氧气组均要优于超声组.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对于全麻开胸患者术后治疗的首选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艾玲 《现代养生》2014,(6):139-139
目的:对比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中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超声组60例和氧气组60例。超声组患儿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氧气组患儿行氧气物化吸入治疗。分别监测2组患儿行雾化吸入前5min、雾化吸入中及雾化吸入后1h各时间点上的SPO2值。同时,观察并统计2组患儿呼吸困难消失、咳嗽减轻、发热消失及肺部痰鸣音消失的时间。结果:雾化吸入中和雾化吸入后,在组间比较上,氧气组患儿平均SPO2均高于超声组(P<0.05);在组内比较上,氧气组患儿平均SPO2有所上升(P<0.05),而超声组患儿SPO2有所下降(P<0.05)。同时,氧气组患儿呼吸困难消失、咳嗽减轻、发热消失及肺部痰鸣音消失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SPO2值,同时促进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及肺部痰鸣音症状得到更快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接诊的10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相关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ICU气管切开患者协助吸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1例需要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应用普通式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使用吸痰器的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32%,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每天使用吸疾次数为(5.0±1.85)次,对照组为(14.0±1.7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切开置管吸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吗啡用于急性手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吗啡组(M组)和0.9%NaCl溶液组(N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达5分及以上时采用雾化吸入吗啡10 mg(盐酸吗啡10 mg与地塞米松5 mg,0.9%NaCl溶液稀释至5 ml)及0.9%NaCl溶液5 ml.雾化吸入的方式均采用10 L/min氧气驱动,面罩吸入.患者疼痛缓解不满意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术后镇痛效果采用VAS评估,记录雾化吸入即刻,雾化吸入10 min、30 min、1 h、2 h、6h患者的VAS、血压、心率、呼吸、SpO2等,并观察恶心、呕吐、肺部并发症、患者自控镇痛的使用等.结果 (1)4例患者改为全身麻醉,2例患者术后立即要求装镇痛泵被剔除试验,M组18例,N组16例进入试验.(2)雾化吸入10 min两组患者的VAS均显著低于雾化吸入即刻(P<0.01),雾化吸入30 min至6 h M组患者的VAS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且显著低于N组(P<0.01).N组患者有8例采用静脉补救镇痛.(3)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吗啡用于轻中度手术后疼痛安全、迅速、有效,可以尝试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