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广州阳江两地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状况,为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广东省社会经济状况,以广州、阳江、阳春分别作为大、中、小城市的代表,采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对随机整群抽取的4915名中小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攻击问卷得分与全国相比,属较高水平;男、女学生的攻击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学段学生攻击总分及各量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广州、阳江、阳春学生的攻击总分及各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性别、年龄、地区差异有关,在进行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时,应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筛选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大学生各44名,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孤独感问卷(Loneliness Scale,Univesity of California of Los Angels,UCLA)、多维状态无聊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ate Boredon Scale,MSBS)、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检出率由100.0%下降到45.8%;实验组干预前后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时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改善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降低负性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探究手机依赖程度和社交焦虑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医学生心理健康行为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使用国际通用量表中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IAS)对广西4所医学高校在读的8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或多组MPAI、IAS量表调查得分,用直线回归分析MPAI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IA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MPAI总分平均(39.88±10.77)分,IAS总分平均(42.83±8.88)分,其中手机依赖症者占10.30%。不同性别、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MPAI均分、IAS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MPAI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不同性别、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逃避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失控性、低效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戒断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呈正相关(r=0.246~0.380,P0.001)。结论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社交焦虑行为关系密切,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社交焦虑行为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共抽取13所高校665名大学生;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量表、自尊量表(SE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和寝室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48,10.520,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行为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4,-2.211,P值均<0.05).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品质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5).是否学生干部得分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9,-3.045,P值均<0.01).社交焦虑得分与自尊和行为信任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3,0.339,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与寝室人际信任中的行为信任对社交焦虑的解释度均达到统计学水平(B值分别为-0.492,-0.17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行为信任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张琳  刘鹏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8):1251-1253
了解体育锻炼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共同作用对朝鲜族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 在吉林大学选取468名朝鲜族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进行调查,筛选出68名社交焦虑朝鲜族大学生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IAS总分、SAD总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07.08±22.35)分,对照组为(178.87±4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6,P<0.01).干预后,IAS总分、SAD总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09,-14.081,-16.135,-11.859,P值均<0.01).干预组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4,P<0.01);IAS总分、SAD总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干预后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5,20.589,18.076,11.254,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朝鲜族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攻击分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上海市10所幼儿园1 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2.9%,男孩攻击性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孩(P<0.05).目前健康状况好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者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儿童,曾患疾病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曾患疾病者,儿童存在入睡困难也显著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健康状况较差、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或曾患疾病等与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张焕  李琨煜  苏晓芳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893-1895
分析青少年攻击行为倾向与情感忽视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4所中学1 680名初高中学生,采用攻击行为问卷中文版(BWAQ-RC)、情感忽视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417名(24.82%)中学生存在攻击行为倾向,为攻击行为组.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攻击行为组情感忽视率(44.12%,19.64%)及忽视度[(51.59±10.84)%,(34.62±6.56)%]较高(X2/t值分别为98.42,38.32,P值均<0.05).青少年间接攻击、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及BWAQ-RC总分均与情感忽视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51,0.71,0.64,0.59,0.61,P值均<0.05).是否留守、学习成绩、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条件、是否情感忽视者BWAQ-RC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5.76,121.44,17.13,78.36,13.44,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分析模型且对BWAQ-RC总分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为情感忽视,其次为留守、父母婚姻状况等(B值分别为0.40,0.25,0.22,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情感忽视是攻击行为倾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情感忽视青少年群体,并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预防其出现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徐凯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13-1516
探讨洛阳中学生攻击性现状及其与性别角色冲突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攻击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洛阳市8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2条目攻击性问卷、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人口资料问卷.结果 中学生攻击性量表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得分分别为(33.63±8.92) (7.80±3.02) (8.38±2.69)(8.97±3.11) (8.48±3.06)分.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幼时监护人中学生攻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受教育程度为中学/中专的中学生敌意得分较高(F=3.659,P<0.05).中学生攻击性总分及各因子与性别角色冲突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值为0.118~0.342,P值均<0.01).学业-家庭冲突、成功、权力与竞争和限制性情感对中学生攻击性有正向的预测力(β值分别为0.216,0.175,0.091,P值均<0.05).结论 改善中学生的性别角色冲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中学生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部分地区2 8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愤怒、指向自我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农村大学生在敌意上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高攻击组、中间攻击组及低攻击组中,任意2组之间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SS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客观支持与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敌对、偏执、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攻击行为有关(F=11.762,P<0.01).结论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并探讨其与个体学业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学业行为问卷、自尊量表对宝鸡市中等职业学校的414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攻击行为得分上,男生的生理攻击显著高于女生(t=6.09,P0.01);二年级学生的语言攻击、愤怒、总攻击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t=2.81,2.42,2.27,P0.05);2在学业行为得分上,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积极(F=9.815,P0.01),学习策略/灵活性则较差(F=4.339,P0.05),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坚持性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F=8.528,P0.01);3中职生攻击性行为与学业行为、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相关(r=0.459~0.117,P0.05),自尊与学业行为的注意力/坚持性、自我效能感维度均能显著预测个体攻击行为(Beta=-0.383,-0.119,t=-5.794,-2.083,P0.05);4与学业行为良好组的中职生相比,学业行为不良组的中职生攻击行为总体水平及其各维度得分均较高(P0.01)。结论中职男生的生理攻击与二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学业行为状况与中职生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集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集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疗效,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南昌市32位自愿接受治疗的网络成瘾大、中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人;治疗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进行为期1个月的干预,对照组采用非特异的支持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进行评估,结果共有28名学生完成集体心理干预,治疗组(79%)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SCL-90,GSES,CI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SCL-90各因子、CI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GSE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组SCL-90各因子、GSES及CIAS的改善情况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中学生自尊、羞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和Buss&Perry攻击问卷,对从哈尔滨市方便抽取的l 17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主要攻击形式为敌意和言语攻击.男生的攻击行为总分、愤怒和身体攻击水平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806,3.864,4.279,P值均<0.05);高一学生攻击行为水平最高,初一学生的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初三和高一学生(P<0.05);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维度上的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尊与羞耻、攻击行为及各维度间呈负相关,羞耻与攻击行为及各维度间呈正相关(P值均<0.05).自尊不仅能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攻击行为,还可通过羞耻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攻击行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172,0.150,中介模型拟合指标x2/df=2.924,CFI=0.899,TLI=0.912,RMSEA=0.038,SRMR=0.044.结论 中学生自尊、羞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密切,且羞耻在自尊预测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消防部队军校学员A型行为分布特点,为消防部队官兵A型行为类型者的行为调控和心理调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张伯源等人修订的《A型行为类型问卷》,对596名消防部队军校男性学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被调查对象中有21.64%学员具A型行为模式,62.99%具B型行为模式,5.37%学员为中间型。消防部队学校学员"TH"和"TH+CH"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9、-17.125,P<0.05)。"TH""LH"和"TH+CH"因子分上,均呈现年级越高,得分也越高的特征,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招队学员"CH"和"TH+CH"因子项得分低于非特招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2.302,P<0.05或0.01)。城市户籍学员"CH"和"TH+CH"因子项得分均高于农村户籍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1、2.428,P<0.05或0.01)。 结论 应帮助A型行为学员减少敌意,增加耐性,培养阳光心态,在竞争和合作中促进A型行为学员体会更多的积极情绪;也要帮助B型行为学员提高进取心,塑造两类学员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学生羞耻倾向与敌意、愤怒、攻击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精神卫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Buss-Perry攻击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哈尔滨市851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中学生羞耻倾向、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4,6.87,2.98,P值均<0.05),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中学生羞耻倾向、愤怒、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年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73,3.63,5.77,4.05,P值均<0.05),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过程.羞耻倾向、敌意、愤怒与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敌意与愤怒在羞耻倾向预测攻击行为间多重中介作用(x2/df=4.11,CFI=0.901,TLI=0.907,RMSEA=0.047,SRMR=0.054).结论 中学生羞耻倾向可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也可通过敌意、愤怒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工读男生的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工读学生攻击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攻击性问卷、儿童虐待史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对研究组74名工读男生和对照组108名普通中学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攻击总分与躯体攻击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憎恶显著低于对照组,躯体虐待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父亲鼓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工读男生言语攻击与双亲憎恶、母亲精神虐待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5);母亲关爱与言语攻击呈正相关,母亲关爱与愤怒、母亲鼓励与愤怒和敌意、父亲鼓励与敌意和攻击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工读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工读男生的儿童期受虐经历、父母养育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新生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预防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扬州某大学98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攻击行为(60.81±9.56)和自我控制得分(63.78±8.79)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女生(t=1.66,P<0.05),非独生子女攻击行为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3.38,P<0.01),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农村学生(t=-3.29,P<0.01).与低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组相比,高体育锻炼水平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强,攻击行为少(F值分别为6.94,5.01,P值均<0.05);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12,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P<0.01).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控制,间接地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1.59%.结论 体育锻炼是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及认知移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移情量表及UCLA孤独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4城市94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中学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孤独感与认知移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5.86,3.25,-3.54,P值均<0.05),除认知移情外,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中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得分高于高中生,认知移情得分低于高中生(t值分别为4.49,2.69,-8.02,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与孤独感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8,P值均<0.01),与认知移情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0.25,P值均<0.01).认知移情在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6%,19.2%.结论 孤独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受网络欺凌与实施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认知移情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学生攻击性结构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贵州省6所学校的1 47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110名中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分析攻击性结构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 男生外显攻击性、竞争人格倾向得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004,2.232,P值均<0.05),女生的内隐自我攻击性得分高于男生(t=2.468,P<0.05);高中生的外显攻击性得分高于初中生(t=-2.425,P<0.05),内隐攻击性的学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显攻击性与合作人格倾向呈负相关(r=-0.112,P<0.01),与竞争人格倾向呈正相关(r=0.306,P<0.01);内隐攻击性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外显攻击性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关系密切,而内隐攻击性与合作、竞争人格倾向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评估初中生忽视与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两者相关性,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某区城乡5所中学六~八年级的2 012名在校学生进行自拟青少年虐待问卷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忽视率为73.5%,忽视得分为(8.33±2.85)分,其中农村学生的忽视率和忽视程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但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5个维度总体处于“较好”和“一般”健康状态.无忽视组学生心理健康的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忽视组(P值均<0.05).控制性别和城乡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忽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O.147~-0.221,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忽视状况较为严重,忽视经历不利于青少年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等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春梅    崔继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5,(24):4462-4464
摘要:目的 了解高中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现状,探讨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交往焦虑量表为调查工具,在吉林省随机整群抽取2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为(42.50±9.406)分,高一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学生(t=-2.710,P<0.01);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2.018,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9.30±11.224)分,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507,P<0.01),高二学生社会支持总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学生(t=2.673,P<0.001);高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影响其社交焦虑水平,尤其是来自于朋友的情感支持与协助,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