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平顶山市农村初中生焦虑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焦虑状况,为农村初中生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 47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农村初中生的焦虑水平比较高,总检出率为9.2%;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低于初一、二年级学生;普通初中学生的焦虑倾向高于重点初中.结论应针对农村初中生中焦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南溪县中学生1987~1992年视力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年视力不良率高中均高于初中(P<0.05),初中最低为25.39%,最高为37.46%;高中最低为54.15%,最高达63.39%。经过两年学习后,初三视力不良率均比入学时明显上升(P<0.05);除高中87、91两级外,高三视力不良率比入学时明显升高(P<0.05)。各年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高于男生.1987~1992年视力不良程度构成,其变化尚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太原市城市中学初中生应对方式特点,探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859名城市中学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初中学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均分.初二年级男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男生,初二、初三年级女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女生,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均分同一性别不同年级间、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更大. [结论]应教育初中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避免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徐州市学生常见病检出现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徐州市1个城区和1个郊县12所中小学校学生,按照江苏省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结果 2017年有效监测2 147人,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6.23%,女生检出率(70.51%)高于男生(62.28%),城市(71.47%)高于农村(59.15%),高中生(84.88%)和初中生(76.18%)高于小学生(4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龋齿检出率为36.24%,女生(40.35%)高于男生(32.44%),农村(48.41%)高于城市(27.23%),小学生(57.86%)高于初中生(22.00%)和高中生(2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40%,男生(4.30%)高于女生(2.42%),农村(4.93%)高于城市(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超重检出率为17.89%;肥胖检出率为13.32%,男生(17.03%)高于女生(9.31%),城市(14.42%)高于农村(11.83%),小学(19.05%)高于初中(9.41%)和高中(9.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02%,农村(14.02%)高于城市(10.53%),小学生(18.10%)高于初中生(4.25%)和高中生(1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徐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差异,为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520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女生应对方式中,采取发泄的方式显著多于男生;与初一、初二学生相比,初三学生更多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而初一学生则较多采取幻想的方式;与农村、牧区来源的学生相比,城镇学生更多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而农村学生则更多采取求助和退避的方式.结论 在不同的应对方式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及不同生源地的初中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世景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244-1247
了解广西玉林壮族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留守初中生健康干预提供工作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广西玉林地区4所乡村中学1 422名壮族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11.5%,20.5%,43.6%,24.4%;评价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均低于非留守学生,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6,P<0.05);女生留守与非留守评价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乡村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男生,并且在营养行为、人际关系、身体运动和健康责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45,2.26,2.41,P值均<0.05).壮族留守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女生,在自我实现和身体运动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51,2.146,P值均<0.05).乡村学生对学校教育总体评价均在3分以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因素对留守壮族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大,依次为监护方式(β=0.398)、家庭月人均收入(β=0.264)、母亲学历层次(β=0.204)等;学校因素对乡村留守初中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次之,依次为健康教育活动(β=0.449)、校园健康文化( β=0.365)、健康教育制度(β=0.307)等.结论 广西玉林地区乡村壮族留守初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不容乐观,尤其在健康危险行为方面较为凸显,学校和家庭方面影响较为显著.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差异,为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520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女生应对方式中,采取发泄的方式显著多于男生;与初一、初二学生相比,初三学生更多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而初一学生则较多采取幻想的方式;与农村、牧区来源的学生相比,城镇学生更多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而农村学生则更多采取求助和退避的方式。结论在不同的应对方式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及不同生源地的初中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1985—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7~22岁学生视力检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47%.小学农村女生最高(37.24%),初中、高中和大学均为城市女生最高,分别为73.52%,75.44%和75.87%,总体趋势为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1985—2014年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34.70百分点,年增长量为1.20%;小学至大学各学段分别上升25.19,42.35,41.61和22.04百分点;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和农村女生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0.32,38.60,27.56和42.72百分点,增长幅度农村女生最大,农村男生最小.2000—2014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量高于1985—2000年,男生和女生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70,1.42倍;城市和农村为1.73和1.87倍,年增长量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1985—2014年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年增长速度为7.12%,男生和女生分别为6.43%和7.42%,城市和农村分别为6.07%和8.57%,年增长速度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P值均<0.05).1985—2014年轻度和中度视力不良比例下降7.0和4.8百分点,重度视力不良比例上升11.8百分点,女生高于男生,城市高于农村(P值均<0.05).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应重点关注低龄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胡珍珠 《中国校医》2008,22(3):291-293
目的探索农村初中生自我概念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描述问卷Ⅱ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自我概念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不同性别间年级自我概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初中生自我概念显著高于职业初中生,农村初中生整体自我概念从初一到初三逐渐上升,在其他维度上,初三学生得分普遍较低,农村初中生男生一般自我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和社会自我方面,女生普遍高于男生。结论男生自我概念发展呈U型,女生的发展呈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单一项目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所农村初中的2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疏离感总均分为3.72分,环境疏离感均分最高,为3.99分,社会疏离感为3.84分,人际疏离感得分最低,为3.39分;女生的无意义感和社会孤立感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初一学生孤独感得分明显低于初三学生(P<0.05);除生活环境疏离感外,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初中生疏离感状况相对良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疏离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中小学生贫血和蛔虫感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指导学生预防与控制贫血和感染蛔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研点校,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7,9,12,14,17岁年龄组学生构成调查样本.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血红蛋白;对农村7岁和9岁学生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蛔虫卵.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5.6%,男生为5.0%,女生为6.2%;城市为4.6%,乡村为6.6%,其中边缘性贫血占总贫血的82.2%.乡村7岁和9岁学生蛔虫感染率为5.9%,男生为5.5%,女生为6.3%.结论 贫血和蛔虫感染已不是广东省学生健康的主要威胁,但应保持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反弹.  相似文献   

12.
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浙江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现状。方法抽取城市、农村、民工小学3~6年级学生3328名,采用PHCSS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浙江省学龄期儿童女生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及总得分高于男生;低年龄组儿童自我意识大体上高于高年龄组儿童。城市、农村、民工小学儿童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幸福与满足因子及总得分上依次降低。结论浙江省学龄期儿童自信心较强,但易出现行为问题与焦虑情绪,幸福感不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城市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人群中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其中初中生占71.0%,高中生占29.0%;男生为49.4%,女生为50.6%;城区占47.6%,乡村占52.4%;调查的有效应答率为92.5%.结果该样本人群中抑郁障碍现患率为14.8%,男生的现患率(16.4%)显著高于女生(13.0%),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则没有差异(14.6%vs.15.4%).不存在年龄、城乡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成绩较差、自觉学习任务繁重、升学能力的自我评估较差、缺乏知心朋友、同学/亲朋之间相处不好、过于关心亲朋、父母失业状况、不与亲生父母居住、家庭成员构成的改变均可增加学生罹患抑郁障碍的风险.结论在样本人群中,抑郁障碍的现患率达到14.8%,中学生抑郁障碍的罹患情况与自身心理特质、家庭、教育、成长及社会环境有关,社会、家庭与学校均应加强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近3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发展趋势,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1985、1995、2005年和2014年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共22 43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4类,分别将上述4次调研中7~18岁学生中7~12岁合并为小学段、13~15岁合并为初中段、16~18岁合并为高中段,分别计算各学段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值及各学段城乡学生的均值差。 结果 近30年来,学生身体形态城乡差异的变化趋势为:男生从城区领先到城区优势扩大再到城区优势缩小,如男生小学阶段的身高由城乡平均相差4.3 cm到相差5.4 cm再到相差3.1 cm,男生高中阶段的体重由平均相差1.8 kg到相差7.2 kg再到相差6.2 kg;女生从城区领先到城区优势扩大再到城乡逐渐接近,如女生小学阶段的体重由城乡平均相差1.9 kg到相差3.7 kg再到相差1.2 kg,女生小学阶段胸围由平均相差0.9 cm到相差3.3 cm再到相差0.8 cm。乡村男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依然没有完全赶上城区男生,而乡村女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在逐渐接近城区女生。结论 应加快乡村经济建设,加强乡村学生健康教育,促进城乡学生同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为医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探究.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对603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和母亲惩罚严厉得分男生低于女生,父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得分男生高于女生;父母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得分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父亲偏爱被试则是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得分市县学生高于乡镇学生,而父母的偏爱被试则是乡镇学生高于市县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男生低于女生;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共情性关心市县学生低于乡镇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反应指数多个因子间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共情能力的发展,消极的教养方式抑制共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汉族学生视力现状及近5年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实验法对黑龙江省汉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统计不同年龄组城乡学生近视发病率及视力水平,并将监测结果与2005年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0年男生近视患病率为47.9%;女生为55.9%;城市男生为56.2%,乡村男生为39.6%;城市女生为64.2%,乡村女生47.9%;男女生及城市与乡村近视患病率经χ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0年男女生总体视力均处于中等近视水平,男生好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18岁城市男生及城乡女生、13~15岁乡村男生近视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6~18岁男女生视力水平最低。2005年男生近视患病率为40.7%,女生为49.6%;2010年男生为47.9%,女生为55.9%;男女生近视比例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总体视力高于全国水平,男生视力好于女生,乡村学生好于城市学生,小学生、大学生好于初高中生。2010年学生近视率较2005年明显增加,且男生近视率增加较女生明显,城市较乡村明显,初高中生增加较小学生明显,大学生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4月,在山东省随机抽取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的城乡初中、高中二年级和一年级学生3 352名,采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调查3 352名中学生,有明显心理症状的检出率为19.99%。阳性检出率,强迫为25.70%,人际关系敏感为22.50%,敌对为20.30%,偏执为17.70%,抑郁为15.40%,躯体化为10.20%,焦虑为14.00%,恐惧为11.50%,精神病性为12.00%。女生的总量表得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P<0.01),各个因子症状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1或<0.05)。总量表得分及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分,农村高中生均高于城市高中生(P<0.01或<0.05),农村初中生(除躯体化、敌对、总症状指数外)均高于城市初中生(P<0.01或<0.05)。总量表得分及各因子分均为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最低,沟通很少的最高(P<0.01)。[结论]山东省城乡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症状,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心理症状女生较男生严重,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为防治贫血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9月,在大连市抽取部分城乡中小学校,选择部分7、9、12、14、17岁男、女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合计检测1 208名中小学生,共检出贫血者139人,贫血检出率为11.51%,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检出率分别为6.36%、15.81%(P<0.01)。贫血检出率,7岁为19.17%、9岁为10.82%、12岁为8.00%、14岁为11.58%、17岁为9.52%(P<0.05);男生为8.07%、女生为14.85%(P<0.01)。其中城市男生为4.51%,城市女生为8.10%(P>0.05);农村男生为10.94%,农村女生为20.67%(P<0.01)。贫血学生以边缘性贫血为主,占79.86%。[结论]大连市中小学生贫血率较高,尤以农村地区和女生为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春市青少年的生长状况及肥胖现状。[方法]2007年,在长春市城乡抽取15所学校,对2112名中小学生检测身高、体重、胸围,评估肥胖状况。[结果]随着年级的增长,身高、体重、胸围均呈增长趋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一年级上升趋势比较明显,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趋于平缓。体重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一年级男生均高于女生,高中三年级女生高于男生’(P〈0.01);男生身高各年龄段均高于女生(P〈0.01或〈0.05)。身高小学一年级、小学四年级、高中一年级城区均高于农村(P〈0.05);体重高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城区高于农村(P〈0.01);胸围小学四年级城区高于农村,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农村高于城区(P〈0.01或〈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学生的肥胖率为13.49%,随着年级的增加肥胖率逐渐升高(P〈0.01);肥胖率男生为17.05%,女生为10.35%(P〈0.01);城区为14.68%,农村为12.61%(P〉0.05)。[结论]长春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肥胖率呈高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重庆片区7 200名7~18岁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中小学生2010年与2000年相比,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 a间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2.30,3.76,2.09和2.66 cm;体重分别增长了3.76,3.89,2.36和2.71 kg;身体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7.23,9.99,7.80和7.63 cm;乡村男女学生50 m跑成绩分别提高0.19,0.17 s,城市女生下降了0.08 s;城市男女小学生和城市中学女生耐力分别提高了5.13,3.90和6.13 s。结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处于增长阶段,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针对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和部分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