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胸腔引流位置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普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应用单根膈肌上胸腔引流管置管,B组35例应用单根肋膈角至胸顶胸腔引流管置管,C组20例采用双根膈肌上及胸顶胸腔引流管分别置管,比较3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疼痛评分比较: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胸腔积液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术中引流管置管位置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单一负压引流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微创中心收治的83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中采用引流管的不同,分为负压引流管组(n=40)和28F号常规引流管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气、积液、皮下气肿、胸引液总量、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引流管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率、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切口VAS疼痛评分等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后胸腔积液、胸腔积气、皮下气肿发生率,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引流管持续时间及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引流管组比较,负压引流管组患者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瘢痕反应率明显降低,拆线时间明显缩短,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单一负压引流管安全、有效,与常规28F胸引流管临床效果相当,且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防治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胸心外科174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纵隔、胸腔双引流组: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60.75±6.28)岁,术后行纵隔、胸腔双引流;对照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2.36±5.24)岁,术后常规单纯胸腔引流。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VS.2.6%,P〉0.05)。纵隔、胸腔双引流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二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发热,术后3周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71.86±7.43)hVS.(123.12±10.05)h]、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5%VS.26.9%)、心脏并发症发生率(16.7%VS.32.1%)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6例,失访17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食管癌手术中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高龄食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0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胸部及腹部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性切除102例,姑息性切除4例(2例侵犯气管,2例侵犯胸主动脉).26例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20例、主动脉弓下吻合6例.左后外侧切口+左颈部切口颈部吻合8例.右颈、右胸及上腹部正中三切口手术20例,右胸及上腹部正中两切口手术52例.胸内吻合采用管型吻合器吻合,颈部吻合采用间断全层食管-胃端侧吻合,并浆肌层包埋.结果 合并心、肺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合并心、肺疾病患者(P<0.05);并发症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多均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可防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正> 食管癌开胸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造成胸膜腔内渗血渗液,同时也有气体进入胸膜腔,故手术后需在胸腔内放置引流管,以排出积气和积液,以利于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肺癌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乳糜胸(肺癌组)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食管癌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84例肺癌术后12例,以及4479例食管癌术后52例乳糜胸的临床特点。结果:肺癌组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为0.29%,食管癌组为1.16%。肺癌组术后4d内确诊4例,食管癌组为40例(77%)。肺癌组出现典型乳糜样胸水者占83.3%,而食管癌组为5.8%。肺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食管癌组轻。肺癌组再手术率为16.7%,食管癌组为96.2%。本组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胸腔内大出血是胸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后果严重。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行开胸手术32例,术后并发胸腔内出血再次手术止血2例。无1例死亡。就32例开胸手术病人进行胸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引流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等。 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90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安置不同内径的胸部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术后患者带管时间、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止痛药物的应用、疼痛评分(NRS)等情况。比较带管时间、NRS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止痛药物应用次数采用χ2检验。 结果粗、细管径组的组间带管时间、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管径组在术后止痛药物的应用、NRS评分明显低于粗管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管径引流管因其患者舒适度、依从性好等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术后胸腔引流量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7年4月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64):术后48 h内以0.01%的硝酸甘油溶液微量泵泵入行控制性降压,血压严格控制在90~100 mmHg/60~70 mmHg范围内;对照组(n=64):术后48 h内未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血压波动在110~148 mmHg/70~102 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第1、3、5、7、9天的胸腔引流量及胸腔引流总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胸腔引流总量、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9±134)ml vs (1 203±146)ml,P<0.01;(8.7±1.1)d vs (10.6±1.3)d,P<0.01;(9.5±1.2)d vs(11.2±2.4)d]。 结论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可有效减少胸腔引流总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胸腔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食管癌切除吻合技术的逐步成熟,新器械的熟练应用以及综合治疗的发展,在胸外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已使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未完全杜绝,而一旦发生,如果诊断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完善有效,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我院自1957年开展食管癌手术至今,已进行了近万例该类手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现就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82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院胸心外科自1992年2月至1997年8月对67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了连续心电监护,发生心律失常182例,发生率为27%。现对其发生原因和围术期预防及处理讨论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182例中男127例,女55例;年龄32~80岁,平均58.2岁。术前心电图异常者32例,包括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1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高电压3例,低电压2例,室性早搏1例,其他2例;余者心电图正常。食管癌173例中,经左颈、胸二切口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130例;经右颈、…  相似文献   

13.
乳糜胸是胸部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我院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 3 2 6例 ,发生乳糜胸 5例 (1.5 3 % )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9~ 62岁。上段食管癌 3例 ,中段食管癌 2例。乳糜胸均位于左侧胸。每日胸液 3 0 0~ 180 0ml。胸液苏丹Ⅲ染色阳性。本组行禁食、补液、营养支持治疗 ,胸液逐渐消失。消失时间 5~ 12d ,平均 8d。术后随访 1~ 2个月未见胸腔积液。讨  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主要是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所致。由于胸导管的解剖特点 ,术中最易损…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 1985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 13 19例 ,术后并发膈疝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3 8~ 65岁。采用气管内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 ,经左胸第 5~ 7肋间进胸 ,从膈肌裂孔处剪开膈肌腱部进腹游离胃 ,保留胃右及胃网膜右动脉 ,于胸内行食管胃吻合术。术后重建膈肌裂孔 5~ 8cm,1例未行胃膈固定 ,4例于胃前壁行胃膈固定 1~ 2针。本组 1例术后 10天 ,剧烈咳嗽后突感左上腹及左胸部剧痛 ,同时伴有呼吸困难。 4例无明确的发病时间 ,主要表现为术后 3~ 7天开始出现腹痛、腹胀。5例均发…  相似文献   

15.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2004年4月5日行中段食管癌切除术.术前胃镜检查示食管肿瘤距门齿31cm,溃疡周边堤样隆起.术后一般状况平稳,无胃区疼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术后第3天拔除胃管.4月12日行泛影葡胺食道透视示造影剂通过顺利,拔除胸部闭式引流管,无渗漏.病理报告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食道残端无癌浸润,气管旁淋巴结无癌转移. 4月22日出现发热(38.5℃),右胸隐痛,无咳嗽、咳痰.食道钡透疑食道胸膜漏,胃镜证实胃食道吻合口愈合良好,胃小弯侧胃穿孔1.5cm,经内镜下套扎术、支架及生物蛋白胶栓堵术均未成功,下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应用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状况渐缓解,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食管癌手术吻合口处理方法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以胃底附近大网膜包裹吻合口;对照组32例,于吻合口外左侧胃-食管浆肌层缝合包埋吻合口。比较两组术后24h的pH动态监测结果(24 h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反流持续最长时间、p H值<4.00的累计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反流持续最长时间、pH值<4.00的累计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RDQ评分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RDQ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倾斜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胃底附近大网膜包裹食管癌手术吻合口,能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价值。方法将98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1例采用颈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更换敷料治疗。对比2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能有效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食管癌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对改善病人机体营养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免疫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 ,往往制约了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对 132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原因分析 ,制定护理对策 ,提高了肠内营养护理质量 ,使肠内营养得以顺利进行。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病人 132例 ,男 10 2例、女 30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5 5 .6岁。胸腔镜辅助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4 4例 ,经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 2 8例 ,食管胃弓上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特征及其变化特点。 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华西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共3171例,其中因术后严重并发症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153例,再入率为4.8%。收集153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结局,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有关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1月。 结果153例再入ICU患者中死亡68例。肺部并发症、吻合口和心血管并发症是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85/3171)、0.9%(29/3171)和0.3%(10/3171),病死率分别为1.1%(35/3171)、0.5%(15/3171)和0.2%(5/3171)。ICU获得性肺炎会增加死亡风险。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再入ICU的时间间隔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4,OR=2.151,95% CI为1.022~4.528)。分析总结相关文献,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根据年代可分为3个特征性时间段:1950年之前,顺序为休克、外科感染;1950至1980年间,顺序为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而1980年后,常见严重并发症顺序为肺部并发症、吻合口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 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仍具有较高的风险,再入ICU可以成为反映其严重程度的标准。目前,肺部并发症已成为食管癌术后最主要的致死性并发症,其次为吻合口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