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目的 目的 评价金湖县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效果,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1995年起, 采取药物 驱虫、 健康教育、 改水改厕与环境整治等措施, 对土源性线虫病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卫生知识知 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1995-2012年, 全县共完成驱虫服药646 437人次, 人均服药 2.48次。自来水受益率97.90%,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89%。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1996年的54.05%上升至 95.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0.92, P<0.01), 卫生行为正确率由1996年的59.07%上升至96.40%,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χ2 =202.69, P<0.01)。2012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21%, 较1989年的62.57%下降了98.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 016.92, P<0.01)。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58%、 1.12%、 0, 较1989年分别下降了94.96%、 97.28%、 1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蛔 =129.50,χ2 钩 =544.62,χ2 鞭 =254.19, P均<0.01)。结论 结论 金湖县通过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和 相关措施, 有效控制了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3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为防治工作提供示范。方法选择8个示范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基线调查和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合格率、改厕覆盖率和改水受益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8个示范区共覆盖农村人口2808141人,接受健康教育对象422.79万人次。新增无害化厕所259638户,总覆盖率为56.43%,较2006年上升了54.35%;新增改水受益人口790673人,总受益率为71.55%,较2006上升了37.20%。共完成药物驱虫643.27万人次,人群平均卫生知识知晓率从45.18%上升至95.92%,平均卫生行为合格率从57.38%上升至98.78%;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5.88%下降到7.7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实际,示范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5种健康教育传播方式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在示范区采取雨淋式、浇灌式、喷洒式、涌泉式、滴灌式5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对人群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及寄生虫感染率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种传播方式共覆盖504.29万人次,人群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从45.11%上升至95.99%,上升了112.80%;卫生行为平均合格率从55.26%上升至98.79%,上升了78.78%;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5.88%下降至7.75%,下降了78.39%;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从41.43%下降至6.99%,下降了83.13%。结论多种传播方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人群卫生知识,改善卫生行为,降低寄生虫感染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将示范区按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和问卷调查,分析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8.66%,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5.87%、90.00%和65.22%。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9.56%和67.73%,儿童组与成人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0.51%和68.09%,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115.23%,卫生行为合格率上升了51.61%。结论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综合防治模式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四川省选择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的丹棱县(示范县)和合江县(对照县)为观察县,2006-2009年在示范县全面实施以健康教育、药物驱虫、改水改厕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照县未组织实施综合防治。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2009年示范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06年显著降低,随年份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1.14%、81.65%和65.77%;对照县人群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不具有下降趋势性。2006年示范县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高于对照县,2009年均低于对照县。结论示范县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降低;综合防治模式可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土源性线虫病曾在江苏省广泛流行,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积极有效防治,江苏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大幅下降,从1989年的59.32%下降至2019年的0.12%,自2013年以来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维持在0.5%以下的水平。自1987年以来,江苏省采取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控策略,但各阶段防控措施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主要包括驱虫服药、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和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估等。至2019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均达到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标准。今后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落实精准防控,以进一步巩固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成效、消除土源性线虫病对人群的危害。本文对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防控历程及策略演变等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贵州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方案要求,于2006-2009年在开阳县开展药物驱虫、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人群感染调查等工作,并收集逐年资料,分析、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示范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0.25%下降至8.37%,下降了72.32%。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从26.88%、2.86%、4.13%下降至7.43%、0.09%和1.13%。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44.18%上升至93.64%,上升了111.94%。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为81.29%,改水受益率达96.31%。结论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符合当前农村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模式是控制寄生虫病的得力举措,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年对示范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进行基线调查后,连续3年实施健康教育、药物驱虫、改水、改厕和改造环境等干预措施,2009年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09年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96%,与2006年(35.20%)相比,上升了14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5,P=0);2009年居民健康行为合格率(97.10%)与2006年(48.00%)相比,上升了1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7,P=0)。2006年示范区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9.14%,2009年下降至2.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8,P=0)。在土源性线虫感染中,2006年和2009年蛔虫感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8.74%和2.08%。结论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达到了降低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我国土源性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新模式。方法在我国选择8个省(自治区)作为土源性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取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健康教育、药物驱虫以及环境改造等措施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结果通过3年防治,各示范区居民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主要的组织保障措施有3种模式,健康教育有3种模式,组织群众服药驱虫有4种模式,改水改厕和整治环境有2种模式。结论通过各示范区的工作,总结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江苏省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方法 方法 采用Kato?Katz法对沭阳县马厂镇葛 荡村和龙集镇吴圩村2 140名居民开展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调查, 对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结果 结果 2011年 和2012年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06% (11/1 034) 和 0.99% (11/1 106); 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06%(11/ 1 034) 和0.27% (3/1 106), 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 (0/1 034) 和0.09%(1/1 106), 鞭虫感染率均为0; 3~12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 别为0 (0/198) 和2.69% (7/223)。结论 结论 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 需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在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在四川省理县、安岳、青川县和自贡市自流井区对乡(镇)和村医生、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对中小学生、家庭主妇和碘盐零售店店主等目标人群开展碘盐鉴别、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作文比赛,发送碘缺乏病防治短信、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举办讲座等干预方法,并在干预前和干预半年后对上述4个县(区)分别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所小学的3~5年级学生各40名,同时在所选小学所在地选取20~50岁家庭主妇30名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和家中盐碘定性检测.结果 培训各级医生、干部和教师共计2839人;在45所小学开展碘盐鉴别活动,在240所学校上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课,在156所学校开展作文比赛,发送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短信109 000条,发放健康教育材料791 499份,举办讲座2106次.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6.9%(657/2444)上升到干预后的90.4%(2201/2435,X~2=2027.49,P<0.01);食盐有碘率由干预前的96.6%(2360/2444)上升到干预后的99.8%(2430/2435,X~2=71.13,P<0.01);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9.2%(356/601)上升到干预后的96.7%(586/606,X~2=247.18,P<0.01);碘盐覆盖率由干预前的97.3%(585/601)上升到干预后的99.8%(605/606,X~2=13.55,P<0.01),合格碘盐食用率由干预前的84.5%(508/601)上升到干预后的96.0%(582/606,X~2=45.70,P<0.01).结论 在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中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和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健康教育是碘缺乏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碘缺乏病防治并建立其持续工作机制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充分利用与发掘社区资源优势及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为增强健康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探索新途径.方法运用问卷测查、个别晤谈、群体访谈和干预等方法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健康教育模式的结构与机制作动态研究.结果 (1)初步建立社区健康教育"组织","运行","参与"模式(简称OOP模式).(2)效果评定显示(1997年4月1138例;1998年10月1198例),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信念和行为取向均有所提高和转变.结论 (1)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效与可持续发展在于健康教育组织网络的建立健全.(2)健康教育内容、方法与民众需求的匹配.(3)民众的参与热情和健康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结核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寻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按时间顺序依次纳入2018年6—12月和2019年1—6月在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所有结核病患者340例和300例,分别排除12例和4例的聋哑、外籍和问卷无效患者,最终纳入328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提供健康教育)和296例(试验组,由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提供健康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包括健康教育知识测评表(20道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选择题,选择正确计5分、错误计0分,满分100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包含入院宣传教育、疾病知识、出院指导、服务态度等15条题目,选择很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赋值3分、2分、1分,总分45分)]和出院随访(复诊情况)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包括知晓率和测评平均得分)、患者满意度及复诊依从性(包括按时复诊、未按时复诊及从未复诊3种情况,以按时复诊率为复诊依从性好)。结果 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测评平均得分[(92.42±5.64)分]、总知晓率[92.41%(5471/59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52±9.14)分、67.74%(4444/6560)](t=-41.004,P<0.001;χ2=2520.110,P<0.001)。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在入院宣传教育[(7.70±0.86)分]、疾病知识[(17.53±1.25)分]、出院指导[(7.70±0.84)分]及服务态度[(5.07±0.73)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2±0.80)、(16.14±1.25)、(7.06±0.85)、(4.30±0.55)分](t值分别为-9.700、-13.364、-9.531、-15.387,P值均<0.001)。试验组患者严格按时复诊依从性[86.82%(257/296)]明显高于对照组[55.79%(18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60,P<0.001)。结论 配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结核科病房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结核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寻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按时间顺序依次纳入2018年6—12月和2019年1—6月在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所有结核病患者340例和300例,分别排除12例和4例的聋哑、外籍和问卷无效患者,最终纳入328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提供健康教育)和296例(试验组,由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提供健康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包括健康教育知识测评表(20道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选择题,选择正确计5分、错误计0分,满分100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包含入院宣传教育、疾病知识、出院指导、服务态度等15条题目,选择很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赋值3分、2分、1分,总分45分)]和出院随访(复诊情况)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包括知晓率和测评平均得分)、患者满意度及复诊依从性(包括按时复诊、未按时复诊及从未复诊3种情况,以按时复诊率为复诊依从性好)。结果 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测评平均得分[(92.42±5.64)分]、总知晓率[92.41%(5471/59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52±9.14)分、67.74%(4444/6560)](t=-41.004,P<0.001;χ2=2520.110,P<0.001)。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在入院宣传教育[(7.70±0.86)分]、疾病知识[(17.53±1.25)分]、出院指导[(7.70±0.84)分]及服务态度[(5.07±0.73)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2±0.80)、(16.14±1.25)、(7.06±0.85)、(4.30±0.55)分](t值分别为-9.700、-13.364、-9.531、-15.387,P值均<0.001)。试验组患者严格按时复诊依从性[86.82%(257/296)]明显高于对照组[55.79%(18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60,P<0.001)。结论 配置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结核科病房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藏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促进棘球蚴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方法 2008年7~11月,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康定县和炉霍县,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形式相结合,对部分在校学生,牧区群众、乡镇干部和寺庙僧侣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健康教育材料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制作具有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材料。2009年10月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对不同人群(学生、居民、干部和僧侣)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基线调查并用制作的健康教育材料开展活动,2010年5月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材料使用情况的效果评价;同时,选择地域相邻,人文、自然、地理和发病等情况相似的康定县新都桥镇作为对照,不实施健康教育行动,以评价健康教育活动的干预效果。结果根据不同人群对健康教育材料和形式需求的差异,设计制作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实施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牧区居民对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P<0.05)仅"饭前应洗手"一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88.6%(78/88)和95.5%(84/8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和牧区居民的各项行为改善率非常显著(P<0.01)。尽管健康教育前后干部和僧侣的行为改善不明显(P>0.05),但牧区居民和干部对"正确处置动物内脏"的行为则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37.1%(13/35)和30.3%(10/33)上升至健康教育后的82.9%(29/35)和78.8%(26/33)(P<0.01);而僧侣中"不喂养野犬"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为6.4%(3/47)和10.6%(5/47)(P>0.05);学生、居民和僧侣对接犬危险性的认识率和行为改善率分别提高了18.2%和19.3%,42.8%和54.3%,6.4%和14.9%,对照县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次设计的健康教育材料针对性强,易于接受,对不同人群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善影响较明显,达到了预期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陕西省防氟(砷)改灶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陕西省防氟(砷)改灶项目实施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2005年陕西省防氟(砷)改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召开项目启动会,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督导小组,培训改灶技工等;根据已有调查资料,确定安康、汉中2个市的7个县(区)为实施改灶项目县;在各项目县(区)采用多种形式对病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按照<陕西省卫生部门防氟改灶验收办法>进行验收.每个项目县(区)抽查1所学校,选择4年级以上30名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测试;每个项目县(区)选择2个乡,每个乡选择2个村,每村选择15名16岁以上成人进行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安康、汉中市7个项目县(区)共完成传统炉和成品炉改灶95 322个(计划数为95 314个),完成率为100%(95 322/95 314):成人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88%(444/508),学生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100%(210/210).结论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经费保证是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今后应建立健全防氟(砷)改灶服务网络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以巩固防氟(砷)改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海省牧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2021年3—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32个县的牧民,使用专项调查专家组经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后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访问式调查,共发放33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41份,问卷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肺结核高疫情地区主动筛查发现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探索健康教育对纳入治疗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7年9—12月在全国报告发病率最高的青海、贵州、广西、西藏、新疆5个省(自治区),各选择1个乡镇,对肺结核主动筛查项目中发现的149例肺结核患者,分别于诊断后进行10min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面对面访问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及收入情况、医疗支出情况、前往肺结核定点医院交通方式及费用,以及诊断后即刻、进行10min健康教育后纳入对象的治疗意愿情况,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等。干预前后两次调查均发出149份问卷,收回149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均为100.00%。分析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的改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健康教育后影响患者纳入治疗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主动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为78.52%(117/149),10min健康教育后提高至85.23%(127/149)。经10min健康教育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贵州(0,0/39)相比,青海(29.41%,10/34)、广西(26.09%,6/23)、新疆(15.62%,5/32)的患者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18.13,P<0.001);与<65岁患者(2.44%,1/41)相比,≥65岁患者(19.44%,21/108)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6.83,P=0.009);与往返定点医院时间≤30min的患者(8.43%,7/83)相比,往返时间>30min的患者(22.73%,15/66)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5.97,P=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的患者(OR=10.18,95%CI:1.31~79.38;Wald χ 2=4.91,P=0.030)及往返定点医院所需时间>30min的患者(OR=3.36,95%CI:1.25~9.02;Wald χ 2=5.78,P=0.020)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 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纳入治疗率有明显效果,以村医入户方式效果较为明显;应重点关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往返治疗点时间较长患者的纳入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特殊人群干预前后STD/AIDS知识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特殊人群(女性桑拿按摩从业员)掌握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程度,为制定对特殊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蔓延提供依据.为21世纪的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于2000年10~11月用试卷考核的方法对广州市内5家按摩场所的162名女性从业人员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1)对性病的一般知识,如艾滋病、梅毒、淋病的名称、传播途径等在培训前的回答正确率为80%;培训后回答正确率为99%;(2)对专业性较强的性病知识如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的认识培训前仅为2.46%和1.23%;(3)对性病、艾滋病的防护知识严重缺乏,只有约4.93%的人表示有必要采取防护;(4)文化程度对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近几年来的健康教育,特殊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针对性地加强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各级性病防治机构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布拖县彝族农村地区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彝族农村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抽取2个村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小学生社会人口学信息、饮食和卫生习惯以及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信息;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测小学生粪便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当地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布拖县彝族农村地区2个村160名小学生。小学生感染的土源性线虫虫种有蛔虫、鞭虫和钩虫,总感染率为89.38%,其中2种及以上虫种感染率为54.55%,蛔虫和鞭虫感染率较高;感染程度以轻度和中度居多,分别为75.68%和22.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布拖县彝族农村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饮用生水(OR = 19.26),保护因素有老师告知的正确饮食和卫生习惯情况(OR = 0.67)。结论 四川省布拖县彝族农村地区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今后应以蛔虫和鞭虫为重点防治虫种,并进一步发挥老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降低小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