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小学生零食消费种类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3所小学的42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常吃“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量食用”3类零食小学生消瘦检出率分别为4.2%、2.5%、1.0%,超重检出率分别为5.6%、9.9%、18.6%,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6%、2.9%、11.8%。不同食用零食情况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95,P=0.002)。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小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在小学生中的知晓率,并参照该指南的零食分类和推荐消费级别对小学生的零食消费现况进行评价,为开展儿童零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14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共1 770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过去1个月内小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信息.结果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在小学生中的知晓率仅为22.2%.十大类43种零食中,学生消费报告率前10位依次是新鲜蔬果(86.7%)、纯鲜奶(78.6%)、黑巧克力和牛奶纯巧克力(70.2%)、水煮蛋(60.8%)、棉花糖和话梅糖等(56.2%)、蒸煮烤制的红薯或土豆(54.9%)、纯酸奶(52.4%)、豆浆(50.3%)、蛋糕及甜点(49.3%)、无糖或低糖燕麦片、全麦面包、全麦饼干(45.0%).消费频率过量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排名前5的分别为蛋糕及甜点(67.9%)、奶油夹心饼干(63.2%)、巧克力派(61.9%)、全脂或低脂炼乳(61.0%)、棉花糖奶糖等(50.8%).结论 小学生对“限量食用级别”和“适当食用”级别的零食消费行为存在严重的消费频率过量现象.学校和家庭要相互沟通,帮助儿童选择合理的零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8 - 2008年中国部分城市 8~14岁儿童零食消费行为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1998年和2008年在广州等市开展的儿童饮食行为数据进行分析.2次调查均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14岁的儿童6 189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凋查方法收集零食消费行为.结果 2次调查中城市儿童零食消费比例始终在98%以上,最常食用零食种类选择冷饮类的比例从59.5%上升到75.7%;新鲜蔬菜水果类从85.1%下降到74.5%;饮料的人均日饮用量从1998年的329.1 mL上升到528.8 mL,碳酸饮料饮用比例从1998年的78.5%下降到57.1%,其他含糖饮料饮用比例则从1998年的25.7%上升到60.5%.结论 儿童吃零食的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饮料的饮用量有所上升,零食种类的选择有所变化.应加强儿童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教育和干预,培养健康的零食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4.
中国九省学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行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零食消费在学龄儿童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指导学龄儿童青少年合理选择适量消费零食,使之成为正餐不足部分的补充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分析了1993年以来"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4轮调查数据,对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齐齐哈尔市城乡小学生零食行为的现状及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齐齐哈尔市三至六年级724名小学生近1 a的零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小学生经常吃的零食种类、经常喝的饮料种类以及选择零食的依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长及学校的态度、明星效应等是小学生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村小学生选择明星代言零食的比例高于城区小学生,营养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则低于城区小学生.结论 齐齐哈尔市小学生零食行为有城乡差异.干预零食行为的重点是农村小学生,关键在于家长,但学校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徐州市中小学学生的零食消费现状,为学生零食消费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徐州市两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的学生零食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小学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或口渴(37.6%);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顺位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或全果汁、薯片方便面以及糖果糕点。中小学生选择零食的影响因素前3位分别是个人口味、卫生和新鲜度以及营养(P<0.05)。结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存在一定误区,需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知识。  相似文献   

7.
刘峥  郭欣  符筠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7):1066-1068
了解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水、饮料、零食消费状况,为减少不良饮食行为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水、零食和饮料消费情况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饮用水种类以自来水(白开水)为主(52.3%),有25.5%的中小学生饮水量为每日1 500~ <2 000 mL.12.7%的中小学生每天喝饮料,饮料的摄人种类以无碳酸含糖饮料(茶饮料、果味/肉饮料等)为主(30.4%),大部分中小学生每日饮料摄入量不足500mL.17.8%的中小学生每天吃零食,中小学生多以水果为零食(83.6%),42.5%的学生每周用于购买零食的费用在10元以内.80.5%的中小学生在购买饮料和零食时首先考虑是否卫生.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大部分饮水量不足,含糖饮料摄入频率高,部分学生零食选择不够健康.应开展针对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零食的消费状况,为我国学生营养改善及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零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零食消费品种、频率等情况.结果 79.7%的学生每天吃1次以上的零食,选择零食前3位依次为蔬菜水果(54.3%)、饼干面包(45.5%)和方便面(41.7%).30.9%的学生每天花2块钱及以上买零食,初中生(42.8%)高于小学生(22.0%),吃学校食堂供餐学生(34.7%)高于吃企业供餐学生(24.7%),寄宿生(46.0%)高于走读生(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零食消费现象普遍且不合理,应加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改善对策研究,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在浦东新区每街镇抽取2所小学,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共调查小学生7 276名,营养教育后,城乡地区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零食行为较干预前提高,且整体优于对照组,但城区干预组常吃新鲜蔬果或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仍高于10%;在饮料行为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及态度,对零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18~49岁育龄女性零食消费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了解育龄女性零食消费者和非零食消费者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差异及零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贡献情况.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选择参加2004-2015年调查、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和膳食调查记录的18~49岁...  相似文献   

11.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饮料消费状况,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和促进学生营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饮料消费种类、频率等.结果 小学生、初中生选择饮料种类前3位依次为碳酸饮料(42.9%)、含乳饮料(36.7%)、茶饮料(36.0%).48.9%的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的饮料,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在学校食堂供餐(51.1%)和混合供餐的学生(51.7%)中高于企业供餐学生(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1.2,P<0.01);寄宿生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48.2%)低于非寄宿生(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P<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的饮料消费普遍.应加强对学生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睡眠质量在饮料消费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减轻大学生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从安徽省和江西省2所大学整群抽取大一至大三4 6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items,PHQ-9)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使用自我报告的饮食频率调查表评估饮料的消费。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应用潜变量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1.4%,7.5%,4.1%和2.0%。饮料消费评分、PSQI评分和PHQ-9评分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饮料消费和PSQI评分的分位数越高,回归系数更大,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在饮料消费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关联的潜变量中介效应模型中,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值为0.1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1.3%。结论大学生较差的睡眠质量在饮料消费与抑郁症状之间起...  相似文献   

13.
普陀区小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配送中心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和饭菜质量,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普陀区教育局服务配送中心配送营养午餐的2所公办小学学生及家长1 023名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对配送中心供应的饭菜质量满意度,并对菜谱进行营养素分析。结果午餐提供的蛋白质、铁、维生素C等营养素分别超过供给量标准的15.4%,10.4%和63.9%,但能量、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供给量相对不足,钙仅达到供给量的27.9%。家长和学生总体满意度良好,家长对学校午餐的建议中丰富花色品种、冬天饭菜做好保温、重视营养居前3位。结论应适当调整午餐膳食结构,增加奶类、豆类、深绿色蔬菜、海产品的比重,改善午餐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了解南京市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31所小学3 636名学生进行自填式吸烟知信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小学生尝试吸烟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种混杂因素进行调整.结果 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6.1%,男生尝试吸烟率(8.1%)高于女生(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8.20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父母均吸烟、未在课堂上学过控烟知识、30 d内在学校暴露于二手烟的小学生尝试吸烟的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烟草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87.2%,男、女生分别为86.7%和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145,P=0.067).烟草相关正向态度持有率为95.4%,男、女生分别为94.3%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98,P=0.000).结论 小学生尝试吸烟影响因素较多.家庭和学校应共同采取措施,引导他们学会拒绝烟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烟台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烟台市5个城市地区和5个乡村地区13260名中小学生进行营养和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 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于每周水产品、畜禽肉和鸡蛋的推荐摄入量以及BMI的计算方法知晓率较低,均低于34%。除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禁止饮酒和BMI的计算外,其他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为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获取积极性较高,超过80%。每天食用蔬菜和水果达到推荐摄入量的学生低于49%,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吃少于1次快餐、每天的睡眠时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运动、不偏食节食和暴饮暴食方面,为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针对不同地区学生营养和健康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向晋辉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14-915,9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网络聊天群随机抽取42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非婚性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7.5%,其中男生为28.6%,女生为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0,P=0.578).大学生非婚性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生理成熟年龄、认识性行为途径、朋辈状况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005,9.318,68.380,P值均<0.05),在不同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378,0.963,2.745,P值均>0.05).结论 性生理成熟年龄、认识性行为途径及朋辈中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对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大学生性教育应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多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早餐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东莞市某镇四~六年级小学生452名进行早餐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81.42%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选择早餐食物品种主要依据包括营养又健康(44.47%),父母安排(21.90%),口味(21.24%);多数人早餐结构不合理,优、良者仅占12.17%,只有2.21%符合营养早餐4类食物要求;对营养早餐认知正确率仅7.96%;96.24%认为有必要每天吃早餐;88.50%家长要求子女每天都吃早餐,其子女每天吃早餐率高于没要求者(x2=29.519,P<0.01);营养知识得分多者早餐质量较高(x2 =9.977,P=0.041);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较高者早餐质量也较高(x2=70.091,P<0.01).结论 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质量不高,与学生对营养早餐认知度低有关;多数学生能每天吃早餐,建议对小学生及家庭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中小学生共385名,对零食消费频率、影响因素和学生相关健康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1.00%的中小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年龄段(x2 =14.031,P=0.003)、对零食消费的态度(x2=62.114,P<0.001)会影响学生的零食消费频率.零食消费主要原因是感觉饿了/渴了(66.00%)和好吃(60.00%),零食主要来源于学生家长(65.40%),消费地点主要为学生家里(84.90%),消费时间主要是下午(55.10%).吃零食的学生中龋齿或牙周病、就医、胃肠不适等现象的报告率高于不吃零食的学生(P<0.05).结论 合肥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现象普遍,不合理的零食消费与多种健康问题相伴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还需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相关健康行为及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小学一-五年级的学生1212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9个口腔健康知识问题中窝沟封闭的作用学生回答正确率最低,为17.66%,对牙齿健康有益的食物知晓率最高,为92.33%,刷牙率(刷牙≥1次/d)为94.72%,每日早、晚均刷牙者占调查人数的52.8%。小学生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媒体、家人、教师和医护人员。结论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欠佳。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教师、家长应加强联系与配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