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性格特点,探讨留守儿童性格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原则,选取308名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和278名农村非留守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Y-G性格测验和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Y-G性格测验的抑郁性和自卑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思考的向性、协调性和社会的向性上也存在差异(P0.01)。Y-G测验的情绪稳定性因子(包括抑郁性、情绪变化、自卑感和神经质)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相关(P0.001),社会适应性因子(包括主客观性、协调性、攻击性和一般活动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为抑郁、自卑和内向,D,C,I和N性格的留守儿童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这些儿童更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人格特点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格特点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等测量工具,对随机整班抽取的聊城大学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外向对积极应对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直接作用.外向对积极心理有直接作用,而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较小.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均有直接作用,以积极应对为中介,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与外向特点相当,对积极心理的直接作用明显高于外向.结论 外向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点是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27-1528
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有效地完成工作,能对自己及社会做出贡献[1].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3].积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正相关[2,4-5].应对的特质理论还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偏好的应对方式[6].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4 1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等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显著相关。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内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凤琴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46-1049
自20世纪50年代应对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应对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其中,应对方式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热点。心理学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应激源与心理健康之间并非是直接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作为中介机制在其中起了调节作用。换言之,个体的应对方式不同,相应的应激反应水平不同,从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同。Andrews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以上[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后期,面临大学校园里人际关系、学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聋生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聋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长沙某职业技术学院103名聋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质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敌意、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消极应对、神经质、内外向及精神质。结论聋生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结论学校应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冀云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93-994
有研究发现,儿童期躯体虐待、性虐待和成人后的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显著相关,受虐儿童存在多方面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和心理疾病问题[1-4]。另有研究表明,家庭暴力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可以说是致命的,完全暴露在家庭暴力下的儿童所经受的无法言述的痛苦对心理打击是摧毁性的;暴力倾向严重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容易有暴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应不良大学生A型人格与防御方式的特点,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量表、A型行为类型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江西某高校4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适应不良组大学生A型行为检出率为36.5%,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A型人格总分、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掩饰因子得分分别为(14.44±3.67),(12.78±3.22),(27.23±6.12),(4.50±0.86),(4.63±0.57),(5.55±0.88);适应良好组大学生A型行为检出率为10.6%,各因子得分分别为(10.21±3.23),(11.45±3.60),(21.66±5.92),(3.39±0.76),(4.33±0.63),(5.04±0.9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成熟防御机制、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进入适应不良的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的40.0%。结论大学生适应不良受到A型人格特征、防御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兰英  郝晓锋  吕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53-1154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民航业迅猛发展,这不仅对空乘人员的数量有更多的需求,而且对空乘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空乘人员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民航业的需求,国内许多院校开设了空乘专业,各院校的招生模式也大致相同。为了解空乘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笔者对某高校空乘专业学生进行了人格特征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薛朝霞  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1-1073,1076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个体稳定因素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素质、人格特质等和情景因素包括应激情境的客观特征(如应激程度、可控程度、人际交往技能)、环境资源(如社会支持)交互作  相似文献   

12.
自杀行为是危害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也是大学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杀意念是自杀潜在的危险因素[1-2].因此,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自杀率显著高于同龄的非大学生人口,而家庭环境因素[3]、抑郁情绪[4 ]等均与自杀意念相关.该研究拟在了解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流行现况的基础上,探讨曾经的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家庭环境、应对方式等多个因素共同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大学生群体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和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情侣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相互人格特征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对某高校50对大学生情侣自己和对象的人格特征进行评定。结果在相同人格维度上,情侣之间的人格特征相关均不显著,情侣间开放性和神经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3.606,P0.05或P0.01);在不同人格维度上,女方开放性与男方认真性人格维度相关显著(r=0.311,P0.05);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大学生自评结果与男友对其的评价结果相关显著(r=0.296,0.355,0.366,P0.05或P0.01);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自评与其女友评价相关显著(r=0.548,0.367,P值均0.01);在神经质维度上,女友对男友的评价与男友自己评价之间差异显著(t=2.599,P0.05)。结论大学生情侣在相同的大五人格维度上没有普遍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对女友人格的判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生对男友的人格判断有一定准确性;女生对男友神经质倾向的判断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7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有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征,自责应对方式,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结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时间洞察力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34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未来定向、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现在定向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同时两者与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未来定向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的时间定向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应对方式变量预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结论 大学生的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安徽某高校成绩落后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绩落后大学生人格特征发展状况,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研究工具,调查安徽省某高校二年级98名成绩落后大学生与138名成绩中等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成绩中等大学生相比,成绩落后大学生在乐群性、兴奋性、幻想性及紧张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因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绩落后男、女大学生之间在忧虑性、幻想性、敏感性及稳定性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教育,使成绩落后大学生不断优化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宋建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40-1241
目的 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南通大学625名在校医学硕士生,采用心理压力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大学医学研究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方面(63%),其次为学业(43%)和经济(38%)方面.在压力应对方式上,60%的学生能合理解决问题.不同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硕士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浙江某高校城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洪芹  罗德明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27-1028
目的 了解城乡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 PF)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分别对浙江省某高校2003-2005年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其中16 PF收回有效问卷11 395份,UPI收回有效问卷11 255份.结果 城市和农村大学新生在乐群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世故性、独立性、忧虑性和紧张性等人格特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来自城市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结论 应根据不同生源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应对(coping)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视为超出自身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1]。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或策略的发展既存在年龄或年级的差异,也有性别之间的差异[2-8]。另外,应对的应用研究及其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9-11]。参照Lazarus的认知评估的过程理论[12],假定在特定情境或生活事件中,作为个体人格认知单元的归因倾向会影响其应对方式的选择,笔者对哈尼族、傣族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了生活事件、归因特点、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报道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网络体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叶华 《中国校医》2008,22(6):636-637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大学生应对方式、网络体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方法142名芜湖大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84名,女生58名,平均年龄20.15岁。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网络体验与收获调查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7.1%。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专业、年级、网龄、人格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性别、人格积极应对方式、网络体验与收获与未成瘾者差异显著。结论导致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的原因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