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流感疫苗接种规划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0年1月、4月、8月共抽取1 941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血清抗凝实验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体阳性率为59.51%,0~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较低,6~岁和16~岁人群抗体阳性率较高,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结论 流感疫苗是防止疫情最有效措施之一,在流感高峰期来临前,要加强疫苗接种、补种,特别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200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简称甲流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长宁、杨浦、闸北、普陀、浦东新区和崇明县内接受甲流疫苗接种(接种组)和未接受甲流疫苗接种(对照组)的在校中小学生,分别收集接种组与对照组学生每日的发热和流感样病例数,通过计算疫苗保护率和保护效果指数,以评价甲流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结果 甲流疫苗接种前,流感样病例的发病高峰是在2009年11月,流感样病例罹患率达6.19%.接种疫苗后,接种组发热的罹患率为0.98%,流感样病例的罹患率为0.61%;对照组发热的罹患率为2.37%,流感样病例的罹患率为1.75%.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甲流疫苗接种后控制发热的保护率为58.65%,保护效果指数为2.42,控制流感样病例的保护率为65.14%,保护效果指数为2.87.结论 接种甲流疫苗可以降低中小学生发热及流感样病例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pH1N1)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SIV)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疫苗接种前后的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价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760例符合要求人群随机分为pH1N1疫苗免疫组(VH组,460人)和SIV免疫组(VS组,300人),分别接种pH1N1疫苗和SIV,观察接种不良反应;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人群接种前、后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760名疫苗接种者共发生不良反应57例(7.50%),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VH组发生不良反应为29例(6.30%),VS组发生不良反应为28 例(9.33%),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0,P>0.05).疫苗免疫21 d后,VH组抗-p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转率为95.6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高达1∶424.4(95%CI:325.07~ 523.76).VS组抗-季节性流感病毒GMRT上升至1∶183.8(95% CI:71.32 ~ 296.28).结论 pH1N1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适宜无接种禁忌症人群的普遍接种.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的粘膜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1].截至2009年10月28日,中国内地病例数量已达42009人,死亡4例.世界卫生组织曾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高到了第六级(最高级)[2].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安排,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教委于2009年11月起为崇文区中小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该文对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高校发热学生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流感发生和进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2009年9月-12月在某高校校医院门诊就医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详细记录病人发热诱因、临床症状、转诊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病的特点及转归。结果 460例发热病人中,420例有在国庆期间回家或到外地游玩或与发热病人同宿舍居住、同班上课、同餐厅就餐等经历,40例有用凉水洗澡、运动、受凉等诱因。潜伏期1~7d。患者除发热外,主要症状为咳嗽(65.0%)、咳痰(60.0%)、咽痛(55.0%)。查血常规者150例,其中126例正常,24例轻度异常。X线胸部检查,7例异常(4例肺炎,3例肺纹理增粗)。除肺感染患者住院治疗7~14d外,其余病人给予对症治疗4~7d痊愈。结论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高校大学生发热病人具有聚集性、症状轻、病程短、预后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接种后反应。方法对宜昌市1 210例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接种或未接种的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等。结果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0.0%。不同专业及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其中局部反应2.48%,全身反应4.96%;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在24 h内有14例,1~2 d有16例,2~6 d出现的7例,1例在接种7 d后出现类流感综合症状。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高,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病例临床特征、抗体变化规律及病原学检测等多角度分析一起由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利用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分别进行流感病毒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45例流感样病例中,确诊40例,其中22例为甲型H1N1流感、12例为季节性H3N2型流感、6例为H1N1和H3N2病毒混合感染.不同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混合病毒感染和单一病毒感染者的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病毒基因序列没有差异.同时分析表明,所有流感病例的病毒株均对金刚烷胺耐药,对奥司他韦(达菲)有效.患者的双份血清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表明,暴发由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结论 这是一起由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甲型H1N1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较H3N2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世界范围大流行期间,我国从5月份出现甲型H1N1确诊病例,9月份在全国范围出现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宝鸡市2009年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比往年提前,且流感样病例人数较往年异常增多;9月份出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病例,随后病例数量持续上升,甲型H1N1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7 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0~25日期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567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血清抗凝实验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9.41%,未接种疫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3.94%;全人群中,省会城市抗体阳性率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在全人群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6~岁和16~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高,60岁及以上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中小学生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医护人员。结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免疫屏障尚未建立,目前仍需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以期及早地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轻症病例占89.47%,男女之比为2.16∶1;以青少年居多,30岁以下占87.7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具有季节性流感特征,但较季节性流感病程长.X线示肺纹理增粗为66.67%,10.53%患者合并肺炎.43.86%表现为心电图异常;部分有心肌酶学指标升高,尤以危重病例明显.26.32%患者有肝功能异常.40.35%的患者外周血象表现为白细胞降低,少数有血小板下降.17.54%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6例重症、危重症病例3岁以下2例,40岁以上3例,均并发肺炎、心肌炎,2例危重症病例并发Ⅰ型呼吸衰竭、低氯低钠血症等.本组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好,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其特点,儿童及老年人易重症的高危人群;掌握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中下旬,昆明市多所中小学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部分学校采取停课等干预措施,疫情于2009年10月中旬得以控制.现将该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根据昆明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及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高中生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从嘉兴市选择5 760名高中生,设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对照组),随访观察1个流感流行周期(6个月)后,比较两组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住宿情况高中生流感样、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性流感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性别、住宿情况、季流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男生较女生、住校生较走读生更易发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甲型H1N1流感疫苗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虽未得到有效验证,但该疫苗接种可能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同类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洛阳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累计发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25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79例,疑似病例174例,罹患率为8.57%,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学校晨检,严格隔离传染源,及时报告,是及时发现和预防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孕产妇合并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11-12月收治的1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患者(危重症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存在发热咳嗽症状,体温38.7~39.6℃,持续3~14 d.淋巴细胞降低9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9例,C反应蛋白均增高(12~129 mg/L),低蛋白血症者9例(22.4~30.2 mg/L).11例胸部影像学均提示两肺广泛片状密度增高,经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或)综合治疗,10例痊愈、1例好转出院,9例孕妇患者均继续妊娠.仅1例新生儿败血症经治疗已痊愈,余新生儿及胎儿情况良好.结论 孕产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易发展为重症,及时抗病毒抗菌、辅助支持治疗很重要,继续妊娠多数是安全的,但对新生儿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面积之广,其流行强度已经直追甚至超过禽流感和SARS.到2009年12月底,全球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万余人,且死亡人数还在增加.WHO在短时间内提升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为6级,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前后人群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部分疫苗接种人群为受试者,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实验检测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与免疫后3个月的血清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与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与3个月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64%(9.58%~18.61%)、83.63%(78.15%~88.20%)、77.06%(71.09%~82.32%),GMT分别为9.36(8.30~10.56)、122.53(100.29~149.70)、96.07(77.85~118.54)。免疫前与免疫后1个月、3个月后相比,抗体阳性率与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1个月与免疫后3个月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升高,且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锻炼、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和流行[1].2009年8月底防城港市1所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疫情陆续扩散蔓延到其他学校,2个月内有十几所学校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对防城港市53所学校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进一步防治重型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6-12月杭州市6家医院收治的36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患者27例,危重症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24.0(2.5~73.0)岁,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咽部充血(100.0%)、咳嗽(97.2%)、乏力(75.0%)和肌痛(44.4%)等,合并肺炎27例(75.0%)、呼吸衰竭5例(13.9%).入院时,危重症患者平均发热时间、急性病生理学与长期健康评价Ⅱ(APACHEⅡ)、氧合指数、血清肌酐、血小板、肌酸激酶分别为8.5(3~17)d、(14±5)分、157(130~337)mmHg(1 mm Hg=0.133 kPa)、93(66~298)μmol/L、(113±41)×109/L、335(64~2038)U/L,而重症患者分别为6(2~13)d、(10±3)分、258(210~557)mm Hg、79(25~107)μmol/L、(164±57)× 109/L、116.0(27~451)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4、2.790、-2.558、2.359、-2.478、2.782,P<0.05).3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见于年轻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危重症患者多有全身多脏器损伤,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鉴别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初以来,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在全球肆虐,在我国境内也不断蔓延,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由于高校人群相对密集、社会交往比较频繁、集体活动相对较多,全国不少高校的甲流疫情也时有散在发生,事关校园稳定和师生安全健康,防控工作不但非常重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