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经左后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33例患者则给予经右前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均出现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前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2013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63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放化疗前后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放化疗后,63例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3.7±17.7比96.4±17.8,P<0.01),而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4.9%(22/63),其中肺炎19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前肺弥散功能正常者(DLco%大于或等于80)和异常者(DLco%小于80),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11/37)比41.7%(10 /24),P=0.338].放疗后DLco%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大于或等于15%)和无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小于1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6%(6/19)比37.8%(14/37),P=0.664].结论 术前放化疗会降低食管癌患者肺弥散功能,但并不损伤肺通气功能,亦不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经胸食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手术的经典方法,虽然现代麻醉及外科技术降低了手术风险,但开放食管切除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甚至有文献报道高达70%~80%,住院死亡率也高达4%-7%,为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腔镜微创外科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食管手术。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为18例患者施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这一改良术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改良手术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18例).手术均行左胸人路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术,改良手术组将胸腔胃制作成管状且于上纵隔内主动脉弓上原位食管床吻合;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囊状胃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0、28、56天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等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改良手术组患者VC、FEV1、MVV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术前相比,改良手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左胸入路的食管癌手术相比,改良的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这一改良术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改良手术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18例).手术均行左胸人路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术,改良手术组将胸腔胃制作成管状且于上纵隔内主动脉弓上原位食管床吻合;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囊状胃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0、28、56天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等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改良手术组患者VC、FEV1、MVV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术前相比,改良手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左胸入路的食管癌手术相比,改良的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这一改良术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改良手术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18例).手术均行左胸人路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术,改良手术组将胸腔胃制作成管状且于上纵隔内主动脉弓上原位食管床吻合;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囊状胃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0、28、56天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等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改良手术组患者VC、FEV1、MVV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术前相比,改良手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左胸入路的食管癌手术相比,改良的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对改善食管切除术临床结果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与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在内的许多因素有关。肺部并发症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许多研究显示,导致食管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术前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及心肺储备低下(术前放化疗是否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尚不明确):手术因素包括术中大量失血、手术时间过长、进展期食管癌、近端食管癌、手术范围过大如McKeown切除加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因素包括心房颤动、喉返神经损伤、吞咽异常。可能的预防措施有:术前戒烟、积极的术后排痰、恢复进食前要确保吞咽机制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辅助经腹胸行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2002年8月以来,行电视胸腔镜辅助经腹和胸部小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1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颈胸骨劈开径路切除上段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988年2月至1995年9月采用颈胸骨劈开途径治疗上段食管癌39例,切除34例,切除率为87.2%。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7例,声嘶5例,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死亡。这种径路对上段食管癌显露好,大多在直视下操作,切除率高;食管与胃吻合方便;同时具有不开胸、对病人心肺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2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行不开胸食管剥脱术并Ⅰ期行胃咽吻合或胃食管端侧吻合术。结果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1例,气胸1例。1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1例住院期间因胃大出血死亡。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随访27个月~12年,13例存活超过1年,6例存活超过3年,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手术简单,效果满意,适用于颈段食管癌。食管剥脱术后行胃代食管者胃液反流严重,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食管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仍然是可切除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式,但传统食管癌手术为开放性手术,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达到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目的,许多医学中心将各种术式的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发展。MIE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食管癌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相比,MIE可减少手术失血量,做到完整规范的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获得与传统手术相当的长期生存结果。尽管如此,MIE治疗食管癌的优越性仍未得到明显体现,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就MIE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技术、围术期结果、肿瘤切除的完整规范性、长期生存结果及应注意的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50例,按手术先后分成A、B两组。A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共425例,男287例,女138例;年龄(58.2±11.5)岁,其中食管上段癌27例,食管中段癌346例,食管下段癌52例。B组行全胃代食管手术,共425例,男298例,女127例;年龄(58.5±12.8)岁,其中食管上段癌33例,食管中段癌338例,食管下段癌5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A、B两组手术时间[(175.0±12.8)min vs.(171.0±10.5)min,t=1.702,P>0.05]和术后住院时间[(16.0±8.5)dvs.(16.3±8.8)d,t=1.77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无失访,A组吻合口瘘(χ2=5.550,P<0.05),反流性食管炎(χ2=9.150,P<0.05),胸胃综合征(χ2=10.500,P<0.05)等并发症发生率比B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05)。结论在经"颈、胸、腹"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手术中,管状胃代食管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降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不输血行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输血完成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1996 年1 月1998 年3 月共施行食管鳞癌切除术615 例,将其分为两组,输血组:1996 年1 月1997 年1 月围手术期常规输血的食管癌手术患者279 例;不输血组:1997 年2 月1998 年3 月围手术期不输血食管癌手术患者336 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 输血组与不输血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差异( P> 0 .05) ;围手术期输血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胸腔引流穿刺量输血组大于不输血组( P< 0-05) 。 结论 食管癌手术客观上存在不输血而顺利完成的可能性,围手术期不输血不影响食管癌手术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术后长期生存和短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癌手术患者126例,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长期生存组(≥5年,48例)和短期生存组(≤1年,78例),应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食管残端鳞癌检查结果的阴阳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长度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它们的危险系数分别为2.943,2.641,2.126和1.728。相关分析发现肿瘤长度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488,P<0.001),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r=0.216,P=0.014;r=0.238,P=0.007)。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食管残端癌残留阴阳性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长度;肿瘤病理分级为强危险因素,肿瘤长度为低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食管残端癌残留阴阳性为非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1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2月10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取平卧头高脚低30°位,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然后取左侧卧位,经右胸在胸腔镜下游离切除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最后将胃由膈肌裂孔上提到胸腔,制成管状胃,将胃与食管在右胸膜顶行吻合。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3.5~5.5h,术中失血量200~400ml。胸腔引流总量300~550ml,术后住院时间8~12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胸中下段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胸膜腔胃与胸骨后胃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2岁以上中上段食管癌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胸膜腔胃组和胸骨后胃组。胸膜腔胃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62~79(64.70±11.47)岁,胃从胸膜腔路径行颈部吻合;胸骨后胃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63~77(65.90±12.72)岁,胃从胸骨后路径行颈部吻合。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进行肺功能测定,比较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腔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胸骨后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胸膜腔胃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膜腔组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肺内感染5例,肺不张1例,胸骨后胃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幽门梗阻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1年两组患者呼吸方面症状与术后30 d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膜腔胃对肺功能有明显影响,而胸骨后胃对肺功能影响较小,适合高龄及肺功能差的患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出院患者533例进行随访。纳入随访资料完整、术后生存5年以上并无确切复发、转移的124例患者作为长期生存组,其中男10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岁。术后1年内由于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的62例患者作为短期生存组,其中男56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肿瘤复发、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肿瘤长度(x2=13.459,P=0.001)、肿瘤根治程度(x2=42.470,P=0.000)、肿瘤分化程度(x2=11.010,P=0.004)、肿瘤浸润深度(x2=66.577,P=0.000)、残端情况(x2=42.740,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x2=60.043,P=0.000)以及淋巴结转移数(x2=72.90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EOR=2.444,95%CI(L205,4.957),P=0.013]、肿瘤浸润深度[0R=6.145,95%CI(3.022,12.495),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OR=12.151,95%CI(4.961,29.763),P=0.000]、淋巴结转移数EOR:11.935,95%CI(3.492,23.541),P=0.000]和残端情况EoR=13.081,95%CI(2.043,83.775),P=0.007]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相关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96,P〈0.001),肿瘤浸润深度与有淋巴结转移数呈正相关(r=0.519,P〈o.001)。结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残端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患者复发、转移和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目前食管癌TNM分期未能完全反映对预后的影响和指导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应从多方位分析相关恶性度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3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例,年龄63 (41~76)岁。 结果 1例中转开腹,围手术期1例死亡。手术时间362.1 (300~560) min,其中34例胸腔镜手术时间90.6 (60~220) min,33例腹腔镜手术时间61.1 (45~85)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平均206.5 (100~500) ml。术后平均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18.0 (13~31) 枚,阳性转移率44.1% (15/34)。术后病理类型:鳞癌33例,小细胞癌1例。术后病理分期ⅠB期1例、ⅡA期1例、ⅡB期15例、ⅢA期11例、ⅢB期3例、ⅢC期3例。术后住院时间15.2 (6~35) d。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4% (11/34):包括肺部感染4例(11.8%),呼吸衰竭2例(5.9%),乳糜胸1例(2.9%),颈部吻合口瘘4例(11.8%),声音嘶哑2例(5.9%)。33例随访1~16个月,2例死亡,2例失访,余29例生存。 结论 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恢复快、技术可行,手术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45例I~Ⅲ期食管癌行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先侧俯卧位,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再改平卧位,头高脚低分腿位,右倾30^。,术者位于患者左侧、扶镜手位于患者两腿中间,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部淋巴结;上腹正中5cm切口,将胃提出腹腔外,制成管状胃;左颈部斜切口,将胃由膈肌裂孑L经右胸上提到左颈部,与食管在左颈部吻合。结果全组45例无中转开胸开腹,手术时间(260±60)min。术中失血量(200±80)ml。术后胸腔引流总量(860±330)ml。术后住院时间(10±3)d。术后胸胃穿孔,二次手术后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1例,胃瘫1例。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6.5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手术是首选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仍较高,其原因近几年文献报道较多,而结论却不一致,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