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双  田昌伟  陈林  王文明  沈蕙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838-1840
描述苏州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患病情况,为学校开展高血压有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苏州市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将年龄在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共714 977名纳入研究.结果 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为108.25和69.57 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3.45%,且男生(26.30%)高于女生(20.11%),城市儿童青少年(25.31%)高于乡村群体(21.53%),超重和肥胖群体(33.10%)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体重群体(19.90%),青少年(24.30%)的检出率高于儿童(23.24%).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为19.12%,且男生(18.93%)的检出率低于女生(19.34%),超重和肥胖群体的检出率(22.37%)高于正常体重群体(17.92%),青少年的检出率(21.05%)高于儿童(18.63%),但城市和乡村群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苏州市有很高比例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并且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超重和肥胖群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群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及年龄、身高标准分别筛查消瘦和生长迟滞来评价学生营养不良;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肥胖分类标准》(WGOC)筛查学生超重和肥胖状况。结果:2010年杭州市7~18岁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1%、12.51%和5.81%,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肥胖检出率乡村高于城市。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水平较低,营养过剩现象却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分别将213 833、212 742和209 942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的差异, 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7~18岁12个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在不同调查年度间差异, 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2010—2019年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增长速度模型, 分析近视检出率变化速度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2019年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检出率为60.1%, 近视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62.7%比57.4%), 女生高于男生(63.5%比56.7%)(均P<0.001)。2019年各省(市、区)近视检出率差异较大, 最低为贵州(49.6%), 最高为浙江(71.3%)。2010—2019年间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 从2010年的55.5%, 上升到2014年的57.1%, 最终上升至2019年的60.1%, 城乡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差距逐渐缩小;20...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7 582名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城乡差异,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根据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抽取7~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进行城乡比较。结果 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握力平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整体上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50米跑用时乡村高于城市;男生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乡村高于城市;女生耐力跑用时城市高于乡村。结论 7 582名学生体格发育、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均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充市2个地区4所中小学,共1 171名年龄在7~18岁的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进行评价,分析比较城乡、性别、年龄差异。结果男生身高、体重均高于女生,身高性别差异从14岁开始体现,体重性别差异在8~9岁及15岁以后体现;城市学生的身高、体重均高于农村,身高城乡差异从12岁开始逐渐减小,到17岁后基本消失,体重城乡差异在9~12岁最显著。BMI评价结果发现超重178人(15.20%),肥胖101人(8.63%),轻度消瘦27人(2.31%),中重度消瘦14人(1.20%);评价结果与性别、城乡有关联(P0.001),不同年龄组也有差异(x~2=57.902,P0.001),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7~12岁年龄组高于13~18岁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的是城市小学男生(33.33%和28.67%)。结论南充市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已接近我国发达城市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补充的同时,应特别关注城市小学男生的超重肥胖问题,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7~22岁学生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陶芳标  袁长江  阙敏  黄锟  宋国强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16-1019,1022
目的描述安徽省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年龄特征,探讨儿童青少年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性别和城乡差异。方法以参加安徽省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8450名7—22岁学生为研究对象,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百分位数、均数和标准差,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城乡7—22岁男生及女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随年龄变化总趋势一致,腰围和腰臀比男生大于女生。青春发育期女生臀围大于男生,农村青少年臀围的性别差异更为明显。各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中,城市男生腰围和腰臀比均最高。多数年龄组城市男生臀围明显高于农村(P(0.01或P〈0.05),城市女生腰围和臀围比农村稍高,城市男生腰臀比略高于农村,而农村女生的腰臀比较城市稍高。但腰臀比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组较少。结论基于城乡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差异,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腰围和腰臀比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方法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中国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中, 分别选取身高、体重、城乡、出生年月日、学段信息完整的7~17岁汉族儿童青少年197 397、196 790和195 625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判定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 并描述其分布和流行特征, 采用χ2检验分析其性别、城乡等组间差异, 通过计算年均增长率估计变化速度。结果我国2019年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血压高值检出率为15.3%(29 855/195 625), 其中男生检出率20.2%(19 779/97 847)高于女生检出率10.3%(10 076/97 778), 乡村检出率15.4%(15 066/97 567)高于城市检出率15.1%(14 789/98 058)(均P<0.05);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3.0%(25 377/195 625), 其中女生检出率13.2%(12 925/97 ...  相似文献   

8.
张迎修  陈敏  魏蕾  王淑荣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15-316,319
目的分析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流行分布,为成年期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分析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的检出情况。结果山东省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28.58%(城男)、23.85%(乡男)、20.99%(城女)和19.68(乡女),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城乡及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与体重状况关系密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表现为肥胖组(男48.97%,女40.91%)>超重组(男36.96%,女31.22%)>体重正常组(男24.29%,女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控制青少年超重肥胖是预防血压偏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青岛市7~17岁4 841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以及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采用χ2检验、标准离差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 青岛市7~17岁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5.37%和11.59%,男生高于女生。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为30.4%,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血压Z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血压偏高组的BMI值(20.58±4.42)高于正常组(18.85±3.47)。多因素分析显示,城乡、性别、年龄和BMI均是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岛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高于山东省。年龄较大的城市肥胖男生发生高血压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筛查生长迟滞和消瘦,并以此评价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2010年杭州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1.41% ~ 14.09%之间,以消瘦型营养不良为主,占87.76%.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并随年龄增大呈逐步升高趋势.结论 2010年杭州市高年龄组学生、女生以及乡村男生的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及BMI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营养与健康改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北京市7518户家庭0~25岁儿童青少年8073名,进行身高、体重等项目测量。结果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第2次突增开始年龄女孩为9岁、男孩为11岁;体重第2次突增开始年龄男、女孩均为7岁;体重指数(BMI)增长最快的年龄女孩为7~12岁和22~24岁,男孩为11,17,22岁。7~17岁各性别年龄组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与1995年相比,城市变化不大,郊区增加明显;平均体重城、乡均明显增加;身高、体重、BMI城乡差异不明显。结论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居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存在体重增长过快等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0年和2014年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营养状况的变化以及2014年城乡学生的差别.方法 选取2010年和2014年陕西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身体形态和机能以及营养状况比较分析.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4年城乡学生多数年龄组的体重显著增长、肺活量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城区多数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均高于乡村;2014年全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5.0%,比2010年减少3.2%;肥胖学生总体检出率15.5%,比2010年成倍增加.结论 与2010年相比,2014年陕西省学生体重明显增长、肺活量显著下降,肥胖检出率迅猛增加;2014年城区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虽优于乡村学生,但差别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7~12岁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2000-2010年身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评价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利用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2岁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新疆维吾尔族7~12岁城区与乡村男、女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10与2000年相比,新疆维吾尔族城乡男女儿童青少年7~12岁年龄组平均身高、体重(乡村男生增长0.17 kg外)、胸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年间身高分别平均下降2.41、1.06、3.78和1.32 cm;体重分别平均下降0.64、2.00和0.03 kg;胸围分别平均下降0.36、0.17、0.70和0.43 cm。城市与乡村相比,近10年间城市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平均值低于乡村男、女生,胸围高于乡村男、女生。结论 新疆7~12岁维吾尔族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2010年整体较2000年出现下降趋势,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引起家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Average body weight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ve been reported in many countries, but it is unknown whether these are due to effects of social selection or social causation. We examined whether adolescent body mass index (BMI) predicted selective urban/rural migration over a 21-year period and whether urban/rural living over the same period predicted differences in BMI increase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in Finland. The participants were from the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 (n = 1787) aged 12–18 years at baseline and 33–39 years at the final follow-up, with data collected at six follow-up phases. Supporting social selection, heavier adolesc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migrate to urban areas as adults: in obese adolescents the likelihood of living in an urban area at 33–39 years age was one third of that in normal weight adolescents. Supporting social causation, rural residence over the study period predicted a greater increase in BMI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than urban residence did.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independent of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BMI, and of participants' own educational level, occupational class, marital status, and parenthood status. Togeth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higher body weight of people living in rural areas of Finland may be due to both social selection and social causation mechanisms, i.e. heavier people tend to migrate to more rural areas where people tend to get heavier.  相似文献   

15.
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我国15个省区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现状。方法以2004年学生体质监测7-18岁汉族学生共161477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乡村以及不同地区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7~18岁城市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优于乡村学生,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的均值变化均为城市大于乡村,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12岁组城市与乡村男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52.78和148.66cm(差值为4.12cm),城市与乡村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52.68和149.24cm(差值为3.44cm);12岁组城市与乡村男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4.75和39.27kg(差值为5.48kg),城市与乡村女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2.9l和39.17kg(差值为3.74kg);12岁组城市男女生的平均胸围分别大于乡村男女生3.68cm和2.56cm。东部沿海地区7~14岁组男女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值均大于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南地区各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值均为全国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重视西部以及农村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加强学生营养和体质改善工作,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趋势,以便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儿童体格检测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4项指标.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与1985年同类资料进行纵向比较.结果 1998年西安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发育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同一年龄各指标均值以城市男童为最高,乡村男童和城市女童居中,乡村女童最低.13 a纵向比较发现,西安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在13 a中均呈现生长发育长期增长趋势,乡村儿童的增长幅度超过城市儿童.结论在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农村儿童,尤其是农村女童,这对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6~18岁学生进行腰围和身高检测,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百分位数、腰围身高比的均值,比较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年龄、城乡和性别差异。结果2010年调查5141名学生,城市男生1287名、城市女生1256名、农村男生1300名、农村女生1298名。广州市6-18岁学生随年龄增长腰围不断增加,女生在青春发育期腰围值接近男生,其他年龄组均是男生超过女生。同性别各年龄组的腰围城市大于乡村。城乡男女生6-18岁WHtR在0.40至0.45范围内波动,13岁前城乡男生WHtR高于女生,13岁后女生wHtR大于男生或与男生重叠。同性别各年龄组的WHtR均是城市大于乡村。结论广州市6~18岁城乡学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在年龄、性别、城乡表现出差异;该数据为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腰围身高比的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广州地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沧州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按照地理及经济分布状况,随机整群抽取2 312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研指标分析。结果:沧州市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稳步增长的趋势,同性别比较,城区高于乡村,同地区比较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城区男童、女童体格发育水平高于2006年WHO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乡村男童与此标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村女童低于此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沧州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存在城乡、性别差异,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儿童发育的环境、观念差异,同时对城区儿童预防和控制超重。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区7~18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为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4年测量的7~18岁藏族学生253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拉萨城市及那曲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趋势均为城男比乡男提前,即乡男的快速发育时间落后于城男,但17~18岁时2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无明显差别。身高快速发育时间城女比乡女提前2a,18岁时身高、体重城女高于乡女,胸围无明显差别。结论西藏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拉萨市和那曲农村学生的3项指标只在个别年龄存在差异,总体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