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以标  益莉萍  刘红  佘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79-1481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影响效果,为社区口腔保健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辖区内小学中抽取1所公办和1所民办学校,通过口腔卫生检查,共检查出947名患龋学生,再将患龋学生按班级整群随机分为干预组(460人)和对照组(487人).对干预组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社区口腔卫生管理,比较干预组、对照组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情况变化.结果 治疗率、充填率、窝沟封闭率干预后干预组(分别为56.30%,56.18%,16.9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06%,36.15%,4.52%)和干预前(分别为30.87%,30.1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对照组治疗率和窝沟封闭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2.12,0.02,P值均>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以运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中.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中班150名幼儿及150名幼儿家长与85名教师作为实验组,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另两所学生来源与实验组差不多的幼儿园140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幼儿龋患率。结果实验组家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口腔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幼儿龋患率与干预前比下降了3.8%,对照组幼儿龋患率比原来上升了8.5%,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所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模式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高桥社区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社区口腔卫生保健提供有意义的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抽中的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性别、户籍、年龄段学生的患龋情况。结果高桥社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3.18%,龋均为2.33;本市户籍学生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6.47%、2.45)均高于外地户籍学生(分别为55.82%、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岁、7岁龄组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81.07%、3.27;75.58%、3.0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家长的最高学历"及"家庭月收入"的学生患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桥社区小学生患龋率和龋均均较高,本市户籍学生高于外地户籍、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社区口腔卫生保健人员应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安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分析患龋率与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关系,为制定面向西安市小学生母亲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随机分层整群抽取西安市7个区县14所小学1768名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龋病与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关系。数据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率之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西安市二年级小学生乳牙患龋率为71.7%,恒牙患龋率为19.6%,总患龋率为73.4%;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乳牙和恒牙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口腔健康知行信能力越好,越能促进儿童的口腔健康并降低患龋率。结论西安市小学生患龋情况不容乐观;母亲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小学生患龋的关键因素,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小学生母亲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阿坝州学生患龋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当地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阿坝州某卫校一年级学生共224名,对其患龋情况进行现场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其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保健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年级学生患龋率为50.89%,龋均(1.50±2.09),龋齿充填率为6.53%。纳入的男生90人,女生134人,不同性别学生患龋率、充填率和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藏族152人,羌族43人,汉族20人,回族7人,彝族2人,不同民族新生龋均、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糖果的频率、每天刷牙次数、睡前刷牙后进食情况不同的学生患龋率、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坝州学生患龋率高,口腔卫生意识较差,需要加强对龋病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口腔护理习惯和就医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龋齿的影响,评估同伴教育干预对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口腔行为的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法抽取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395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校常规宣教(老师或者医护人员授课),观察组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口腔兴趣小组)结合,干预时间约1年。干预前后开展问卷调查、牙模刷牙和口腔检查。 结果 干预后,两组学生口腔知识和健康行为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除“最易发生龋齿牙齿”,干预后观察组其他问卷项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牙模刷牙合格率(82.51%)高于对照组(5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9, P<0.001),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χ2=242.984,P<0.001; χ2=95.404,P<0.001)。干预前后两组乳牙患龋率和恒牙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龋充填率(42.99%)高于对照组(30.63%),恒龋充填率(59.57%)高于对照组(4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3,P<0.001, χ2=4.778,P<0.05),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P<0.001)。 结论 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结合方式能更大程度促进小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行为和提高龋齿充填率,同伴教育用于小学生口腔卫生宣教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提高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对抽中的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并观察干预组、对照组间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的口腔卫生KAP 3方面正确回答率分别为87.35%、92.77%、86.75%,明显高于对照组(46.61%、61.95%、38.94%)和干预前干预组(45.37%、60.60%、37.91%)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所有18项调查内容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高桥社区小学生口腔卫生KAP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口腔卫生保健人员应继续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不断提高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沈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状况,制定干预方案,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在沈阳市内抽取2所条件相近、规模相当的幼儿园,选取就读于小班和中班的所有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需求问卷和儿童口腔健康检查表进行调查。制定干预方案,在干预后6个月、1年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沈阳市地区学龄前儿童平均龋齿数为2.82颗,患龋率为62.9%,干预第6个月,两组儿童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有所增加,但干预组的患龋率增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时,干预组的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下降,与基线调查时无差异,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仍高于基线调查时。干预过程中,患龋儿童龋病治疗率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沈阳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及早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干预,可以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徐州市小学生龋齿的患病情况,为小学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龋病的调查标准对徐州市1 523名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其中男性790名,女性733名。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受检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50.43%,充填率为8.78%,龋均为1.72,其中乳牙的龋均为1.47,恒牙的龋均为0.26。7岁为乳牙患病的高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恒牙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男生和女生患龋率分别为48.73%和5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积极制定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策略,降低龋患率,提高充填率。  相似文献   

10.
了解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为寻求最佳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的4所初中学校,每所学校选取2个初一班级,随机设置为教育组(194人)和对照组(186人).教育组每周进行1次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结果 口腔健康教育后,学生对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4%,龋齿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0%),龋齿的充填率达到83.1%,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和牙龈指数均大幅度下降;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除龋均外,教育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保健水平有促进作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东营地区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6至12月在东营市鸿港医院口腔科检查的7至12岁儿童共310例,将其按照不同口腔保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牙龈出血发病率、龋齿发病率、饭后漱口率、正确刷牙率、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结果 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饭后漱口率及正确刷牙率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34,均P<0.05).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牙龈出血发病率、龋齿发病率及龋齿总数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8.37、6.87、8.29;t值分别为7.33、9.36,均P<0.05).两组干预后分别与干预前相比,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6.89、4.25、6.56,均P<0.05).结论 在儿童口腔保健过程中加用健康教育可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降低牙龈出血发病率,促进健康口腔行为,改善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结合氟化泡沫对幼儿防龋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1 0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名;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并采用氟化泡沫防龋,对照组采用氟化泡沫防龋。观察2组儿童的龋齿发病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的患龋率均有所降低,对照组患龋率由48.2%降至45.8%,观察组的患龋率由45.6%降至33.8%,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且观察组的患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025,P〈0.01)。结论通过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结合氟化物防龋技术,可以起到更好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陈晨  赵锋  陈平  陈森  殷环  娜地拉  史宇晖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27-828,838
目的评价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龋齿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利用问卷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小学生龋齿相关知识得分由干预前(7.01±1.85)分提高至(7.61±1.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四年级提高最为明显。定期口腔检查比例由干预前33.2%提升至42.3%(P<0.05)。干预前后对自身及他人的口腔健康关注态度变化不明显。结论口腔综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生龋齿相关知识和口腔健康行为,还需要长期坚持在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降低患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追踪实施3岁前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完成3年后的效果。方法:参加《3岁前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纵向研究》课题的试验组3岁儿童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定期回访,口腔干预;对照组:不进行随访及口腔预防,仅针对龋病就诊时充填。3年后两组进行回访及口腔检查。两组均对幼儿进行龋病、牙面软垢指数、牙列咬合关系的调查记录。同时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0录入,应用SPSS 13.0完成数据分析。结果:3年后干预组儿童回访29例,失访1例,对照组儿童回访24例,失访6例。两组口腔健康状况比较显示:干预组患龋率为6.90%,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的龋均为0.48,对照组则为0.96;咬合关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母亲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幼儿母亲口腔保健知识的14项目知识指标中仅有2项对于孩子刷牙,家长采取措施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项目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效果明显,但持续性改进至关重要,回访追踪才能取得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蒋宝凤  蔡蔚  张莲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目的:探讨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降低幼儿患龋率、龋均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个社区共220名足月出生6个月的婴儿开展口腔健康早期干预3年。结果:2·5岁时两组幼儿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5岁时两组幼儿龋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展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降低婴幼儿龋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氟化泡沫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及对乳牙患龋情况、龋面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共200例3~4岁学龄前儿童,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防龋保健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每6个月干预1次,共干预治疗4次。观察比较两组的新增龋率、龋均、DMFT指数、浅龋再矿化率。结果两组干预前后龋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增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DMFT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MFT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浅龋再矿化率(36.0%,3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3.0%,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观察组应用氟化泡沫干预过程中,发生误吞4例,发生率为4.0%,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化泡沫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乳牙患龋情况、龋面变化,从而保护乳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医学类新生口腔健康状况,通过3种口腔健康干预方法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比较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医学类新生分为四组,在口腔健康干预前后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医学类新生龋病和牙龈炎患病率、牙结石检出率较高。经过不同的口腔健康干预后,口腔患病、口腔健康知晓、定期口腔检查和口腔就诊情况均有所改善,特别是口腔健康知晓正确率由干预前的11.73%提升到干预后的62.51%。3种口腔健康干预方法的满意度均较高,其中,口腔老师健康教育和口腔学生健康实践干预组满意度最高,达到90.27%。结论医学类新生口腔健康情况较差。采取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促进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