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综合防治模式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四川省选择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的丹棱县(示范县)和合江县(对照县)为观察县,2006-2009年在示范县全面实施以健康教育、药物驱虫、改水改厕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照县未组织实施综合防治。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2009年示范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06年显著降低,随年份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1.14%、81.65%和65.77%;对照县人群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不具有下降趋势性。2006年示范县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高于对照县,2009年均低于对照县。结论示范县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降低;综合防治模式可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贵州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方案要求,于2006-2009年在开阳县开展药物驱虫、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人群感染调查等工作,并收集逐年资料,分析、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示范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0.25%下降至8.37%,下降了72.32%。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从26.88%、2.86%、4.13%下降至7.43%、0.09%和1.13%。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44.18%上升至93.64%,上升了111.94%。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为81.29%,改水受益率达96.31%。结论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符合当前农村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模式是控制寄生虫病的得力举措,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实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的成本效益,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7-2009年容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经费总投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容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2007年基线调查时的30.10%降至2009年的12.30%。3年示范区总投入969185.6元,人群避免发病所产生的直接效益为8841.5万元,成本效益比为1:91。结论土源性线虫感染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实施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并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优化集成,探索更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四川省丹棱县和威远县作为观察县,在2个观察县实施不同的防治措施。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丹棱和威远县从2006年基线调查到2009年考核评价,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χ~2丹=799.41,χ~2威=367.172,P均0.0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从57.12%和32.60%下降到10.06%和3.21%,下降幅度分别为82.39%和90.15%。结论丹棱县开展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威远县对目标人群开展的长期、持续地健康教育干预,并引导居民主动服药驱虫的措施对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有显著成效,各地可因地制宜,集成优化防控措施,选择经济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江苏省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根据《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应用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监测点未来感染率。结果经过5年防治,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降至3.13%,均为轻度感染。其中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77%、0.89%、1.49%和1.19%,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结果也显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将进一步下降,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结论苏北地区土源性线虫病已基本控制,应调整防治策略;同时继续做好监测和重点人群服药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3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为防治工作提供示范。方法选择8个示范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基线调查和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合格率、改厕覆盖率和改水受益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8个示范区共覆盖农村人口2808141人,接受健康教育对象422.79万人次。新增无害化厕所259638户,总覆盖率为56.43%,较2006年上升了54.35%;新增改水受益人口790673人,总受益率为71.55%,较2006上升了37.20%。共完成药物驱虫643.27万人次,人群平均卫生知识知晓率从45.18%上升至95.92%,平均卫生行为合格率从57.38%上升至98.78%;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5.88%下降到7.7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实际,示范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评价金湖县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效果,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1995年起, 采取药物 驱虫、 健康教育、 改水改厕与环境整治等措施, 对土源性线虫病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卫生知识知 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1995-2012年, 全县共完成驱虫服药646 437人次, 人均服药 2.48次。自来水受益率97.90%,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89%。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1996年的54.05%上升至 95.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0.92, P<0.01), 卫生行为正确率由1996年的59.07%上升至96.40%,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χ2 =202.69, P<0.01)。2012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21%, 较1989年的62.57%下降了98.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 016.92, P<0.01)。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58%、 1.12%、 0, 较1989年分别下降了94.96%、 97.28%、 1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蛔 =129.50,χ2 钩 =544.62,χ2 鞭 =254.19, P均<0.01)。结论 结论 金湖县通过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和 相关措施, 有效控制了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桐城市在寄生虫病综合防治中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后,农村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30.53%(68/210)上升至99.49%(197/198),卫生行为合格率由36.67%(77/210)上升至100%(198/198),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由31.76%(794/2500)下降到1.90%(19/1000)。健康教育是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土源性线虫病曾在江苏省广泛流行,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积极有效防治,江苏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大幅下降,从1989年的59.32%下降至2019年的0.12%,自2013年以来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维持在0.5%以下的水平。自1987年以来,江苏省采取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控策略,但各阶段防控措施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主要包括驱虫服药、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和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估等。至2019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均达到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标准。今后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落实精准防控,以进一步巩固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成效、消除土源性线虫病对人群的危害。本文对江苏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防控历程及策略演变等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年对示范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进行基线调查后,连续3年实施健康教育、药物驱虫、改水、改厕和改造环境等干预措施,2009年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09年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96%,与2006年(35.20%)相比,上升了14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5,P=0);2009年居民健康行为合格率(97.10%)与2006年(48.00%)相比,上升了1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7,P=0)。2006年示范区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9.14%,2009年下降至2.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8,P=0)。在土源性线虫感染中,2006年和2009年蛔虫感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8.74%和2.08%。结论祥云县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达到了降低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受检儿童粪便进行病原学检查, 其中部分儿童进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问卷调查和Probit 估计多元统计方法, 分析儿童服药驱虫、 个体特征、 饮食卫生习惯和家庭特征等16个相关因素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结果 共粪检1 707名儿童,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2.2%, 其中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6.9%、 3.8%和6.6%, 且以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为最高; 蛲虫检查495名, 感染率为5.1%。Probit 估计多元统计显示, 兄弟姐妹数量、 母亲受教育程度、 饮用生水、 饲养畜禽等4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其中, 母亲受教育程度能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边际效应为-0.074; 兄弟姐妹数量、 饮用生水和饲养畜禽均能提高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边际效应分别为 0.028、 -0.112和0.080。结论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 且以蛔虫感染为主; 改变儿童饮用生水的不良卫生习惯、 家庭饲养畜禽习惯和针对其母亲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儿童土源性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和贵州省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 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选择贵州和四川两省6个贫困县的95个行政村及46所小学为调查点, 每个样本村 各选择11名3~5岁学龄前儿童及8~10岁就读于样本学校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收集其粪便,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 行检查。同时对各村村医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该村2009年儿童驱虫情况及社会经济和卫生状况; 采用Tobit 估计 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两省共粪检1 707名儿童, 贵州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 染率为46.1%, 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1.1%、 4.1%、 10.8%; 四川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9.8%, 上述3种 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6%、 3.5%、 2.7%。两省共粪检890名学龄儿童, 贵州省样本学校儿童土源性线虫和蛔虫、 钩虫、 鞭虫 感染率分别为53.8%、 32.7%、 6.6%、 14.4%, 四川省分别为7.3%、 2.2%、 2.9%、 2.2%。Tobit 估计分析显示, 儿童驱虫治疗和村 水田比例是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P均 < 0.05)。结论 结论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 为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儿童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除构建长效驱虫工作机制和采取改水、 改厕等措施外, 还应加强健康教 育, 并将驱虫防治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6-2009年监测发现,勐海县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平均为88.12%,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9.70%、59.79%、36.79%、1.30%;感染者均以轻度感染为主。以菜园土样的蛔虫卵阳性率为最高,达44.5%。当地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采用问卷、皮试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嗜酸粒细胞检查。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通过对门诊及住院档案检索,回顾性调查寄生虫病例。 结果 本次共抽样调查24县(市、区)73个点(村)4类病种45 736人,检出14种寄生虫。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和11.48%,蛲虫感染率为22.0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60%。并殖吸虫病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检阳性率为9.23%,病史及嗜酸粒细胞检查符合并殖吸虫感染者占81.70%。带绦虫∕囊尾蚴病共调查16 371人,检出带绦虫病3例,血检阳性率为2.28%。回顾性调查3 210例,查出蛔虫病等21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埃及棘口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为福建省新纪录。 结论 福建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经济不发达及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5种健康教育传播方式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在示范区采取雨淋式、浇灌式、喷洒式、涌泉式、滴灌式5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对人群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及寄生虫感染率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种传播方式共覆盖504.29万人次,人群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从45.11%上升至95.99%,上升了112.80%;卫生行为平均合格率从55.26%上升至98.79%,上升了78.78%;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35.88%下降至7.75%,下降了78.39%;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从41.43%下降至6.99%,下降了83.13%。结论多种传播方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人群卫生知识,改善卫生行为,降低寄生虫感染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6–2018年镇江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8年以镇江市辖区内≥ 3周岁的常住居民及在本地居住满1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作为监测对象,采集其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测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虫卵,12周岁及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以检测蛲虫;计算各年各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并收集该期间内全市土源性线虫病驱虫服药数据。结果 2006–2018年全市累计粪检202 880人·次,共检出土源线虫感染者946例,平均感染率为0.47%;人群总感染率从2006年的1.10%降至2018年的0.11%,总体呈下降趋势(P < 0.01);各市(区)总感染率存在差异(P < 0.01),以润州区最高(1.65%),新区最低(0.04%)。全市人群蛔虫、钩虫、鞭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33%、0.09%和0.0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P 均< 0.01);感染均以轻度为主。2006–2018年全市累计检查45 427名儿童,共检出蛲虫感染者145例,平均感染率为0.32%;儿童蛲虫感染率从2006年的1.33%降至2018年的0.22%,总体呈下降趋势(P < 0.01)。土源性线虫感染者以单虫种感染(97.46%)为主,两虫混合感染主要集中在2007年前。2006–2018年全市累计驱虫服药535 089人·次,人群不良反应出现率为0.002%。结论 目前镇江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和健康教育,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