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智力残疾学生体质运动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智力残疾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智力残疾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将北京市3所培智学校87名智力残疾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试运动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与平衡能力指标。结果实施运动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生理功能指标、握力及立定跳远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足闭眼及单足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运动干预使智力残疾学生的身体形态有"更强壮"的趋势,可显著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身体生理功能及上、下肢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初中学生中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运动伤干预活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2008年中小学生伤害基线调查中运动伤发生率最高的白云区的2所初中学校学生为干预对象,同区同类别另1所学校作为对照。对干预组学校学生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期为一学年,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学生的运动伤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运动伤相关保护行为发生率明显上升,危险行为发生率下降;干预后运动伤发生率(12.6%)虽略低于干预前(1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81);干预后部分疾病负担明显降低,并且本次的运动伤干预可产生共147 316元的经济效益。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运动伤干预措施在改善学生知识行为及降低相关疾病负担方面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持续开展,观察其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3.
当前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的首位死因。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是伤害的主要发生场所之一,教师作为小学生在学校中的直接教育者和保护者,在伤害预防控制的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对伤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其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情况直接相关,通过对其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学生在学校发生运动伤害。我们通过分析干预前后教师对学生中常见运动伤害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变化,为干预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动伤害是伤害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引起中学生伤害的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已经成为危害中学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伤害发生后,不但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部分学生还因门诊或住院治疗导致缺课甚至休学影响到学业,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对家长工作和家庭经济都带来较重负担[3-4].为探讨农村中学生对运动伤害的认识水平及干预效果,笔者在上海市崇明县2所中学开展了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综合监测和干预技术的研究,并开展干预效果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汪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13-515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既是自身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定期对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进行科学测试,可以动态显示体质健康水平变化情况,不仅为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营养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儿童贫血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云南傈僳族聚居地2所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1所为干预学校(65人),对其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另一所为对照学校。将健康教育前后干预学校学生的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与对照学校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营养干预对傈僳族学龄儿童贫血率的影响。结果干预学校的学生Hb含量由教育前的(132.5±13.2)g/L升高到教育后的(139.9±1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H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学校(P<0.05),优质蛋白质、铁等营养素的摄入量有明显提高,饮食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龄儿童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降低贫血患病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学校运动俱乐部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效应,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上海二联小学7~9岁儿童,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标准为评价标准,共筛出超重和肥胖儿童85名。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6名)和对照组(19名)。对干预组儿童进行学校运动俱乐部群体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1.5 a后对2组儿童躯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肥胖和超重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下降25.8和1.5个百分点;干预组男童身高平均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女童体重平均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肥胖超重儿童在运动俱乐部活动中运动步数基本稳定在每天4 000步,达到运动干预规定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稳定在140次/min的最佳运动心率水平上。结论采用计步器和心率表对运动干预过程实施监控,建立肥胖儿童个人运动管理档案,合理调节运动处方,是科学管理干预运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评价在洛阳市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每2周1次,每次不少于1h,共不少于20次,干预时间为2 a.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以及2个干预组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评价干预效果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差值作用最大(两个干预组分别为22.58±10.21和28.82±13.42);与单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比,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趋于保守;未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初中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P值均>0.05).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效提高了父母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均数之差为4.69分.结论 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但干预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描述西双版纳州1985-2010年25 a来7~18岁傣族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特点,为研究傣族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云南省资料,对7~18岁傣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5-2010年,7~18岁傣族学生形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男、女身高分别增长3.94,2.99 cm,体重分别增长2.69,2.06 kg,胸围分别增长2.63,3.14 cm.各年龄组肺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肺活量分别下降304.55,237.14mL.速度素质男生基本持平、女生下降,力量素质均明显提高,耐力素质明显下降,柔韧性降低;女生除柔韧性优于男生,其余项目男生均优于女生.结论 7~18岁傣族学生生理功能和耐力素质指标明显下降.应针对学生生理功能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干预效果,寻找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最佳时期.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设<戈滋病健康教育>讲座3学时,内容涵盖艾滋病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医学知识.讲座开设前和结束后,研究对象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除防治伦理和政策项目组外,一年级学生组干预的效果比三年级学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有效性,适应性,建议在低年级中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符合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的营养教育干预模式,为医学院校新生营养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帮一”营养教育干预模式,对正在学习食物与健康课程的本科新生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分为教师授课组、“一帮一”教育组和对照组(不参加任何干预项目),每组100名学生。结果营养教育干预后,教师授课组与“一帮一”教育组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物消费频率的合理性及早餐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一帮一”教育组与教师授课组营养教育干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被干预的学生均认为干预效果及可行性较好。结论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作为高校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的有益补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洪亮  姚应水  金越龙 《中国校医》2008,22(5):542-543
目的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干预效果,寻找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最佳时期。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3学时,内容包括艾滋病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医学知识。讲座开设前和结束后,研究对象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除防治伦理和政策项目组外,一年级学生组干预的效果比三年级学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有效性、适应性,建议在低年级中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措施对农村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干预效果,为降低农村学校青少年运动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一个二类农村地区中,选取县城城镇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2006年度的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8 647名为研究对象,推行综合干预措施1 a后,采取同一判断标准作干预前后自身对比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知识得分干预后提高了24.7%,知晓率提高了88.5%,女生(25.8%,90.4%)均比男生(23.9%,86.7%)明显;但随着学段的上升,学生知识知晓率提高的幅度呈明显减少趋势 (小学生138.7%,初中生99.3%,高中生64.6%).行为得分干预后提高了55.5%,男生(87.6%)比女生(38.6%)明显,以初中生(100.1%)提升的幅度最大.运动伤害发生率干预后下降了97.6%,女生(146.0%)比男生(78.9%)明显,以初中生(131.9%)下降的幅度最大.结论 推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学校运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已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4]。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探索也因此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外很多研究的结果认为,学校是防治儿童肥胖的重要干预场所[5-8],有些基于学校的干预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10]。但是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干预项目有很多不完善处,特别是对于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有研究提出,教师具备对儿童进行饮食和运动教育的最  相似文献   

15.
"快乐10 min"活动预防儿童肥胖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儿童肥胖的群体干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从北京市东城区选择10所小学,以二~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5所学校为干预组(1157人),5所学校为对照组(1060人)。干预组进行"快乐10min"活动,包括健康教育、增加运动、减少静坐时间等为期1年的群体干预,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的形态指标均因学生的发育而升高,但与肥胖评价有关的指标如体重、BMI、腰围、皮脂厚度的增加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男生肥胖增长速度比对照组低3.65;女生超重、肥胖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分别低35.80和2.09。干预组肥胖者中有80.2继续维持肥胖状态,19.8转变为非肥胖状态;对照组肥胖者中有82.1继续维持肥胖状态,17.9转变为非肥胖状态,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快乐10min"活动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显著。肥胖干预应全社会共同参与,从低龄儿童抓起。  相似文献   

16.
探讨攀岩运动干预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为攀岩运动应用于儿童健康提升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方案.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滨区某公立小学53名8~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3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8周基于动作发展的攀岩运动干预,对照组除不参与攀岩运动干预过程,其他所有条件与实验组均相同.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协调能力测试(KTK)评价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结果 攀岩运动干预后,实验组男女生粗大动作总分均高于运动干预前得分[男生组干预前(217.5±32.3)分,干预后(245.1±24.2)分;女生组干预前(219.6±30.3)分,干预后(246.9±23.2)分,P值均<0.01],对照组男女生较干预前虽有个别测试项目提升,但总体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组干预前(219.9±26.8)分,干预后(224.8±30.2)分;女生组干预前(216.6±18.1)分,干预后(214.8±28.6)分,P值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在运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后向平衡测试(WB)、单足跳跃测试(HH)、侧跳测试(JS)3项测试(52.1±6.8,61.7±8.7,73.7±7.6)分高于对照组(43.1±9.9,54.5±15.2,64.9±6.8)(P值均<0.05),水平移动测试(MS)得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动作发展的攀岩运动干预对8~9岁儿童的位移、稳定等粗大动作协调能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将为运动认知和复杂运动技能形成与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了解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的各项体检指标干预前后变化,为探讨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海淀区216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适宜的有氧运动、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医务及家长监督、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儿童超重、肥胖率明显下降,13.4%的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3,P<0.01).儿童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改善明显,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多项指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适宜的运动方式,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肥胖有效、方便、无副作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赵梅  黄艳林 《中国校医》2007,21(5):511-513
目的了解沈河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状况。方法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要求操作。结果部分指标与1996年所测相应指标进行纵向对比,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良好,体质量增加的水平大于身高增长,男生表现尤其突出;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呈下降趋势。结论学生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小学生校园心理暴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以深圳市宝安区3~5年级3 84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生活技能,行为强化,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按1∶1∶1多组平行对照试验,分别对干预组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行为强化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教学管理,1年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调查3 843名小学生,校园心理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8.7%。干预后学生人群的认知评分为(57.7±5.8)分,高于干预前(54.4±8.5)分,其中除健康教育组外,干预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学生校园心理暴力(67.0%)低于干预前(78.7%),且干预组校园暴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校园心理暴力行为发生普遍,各干预措施在降低心理暴力行为发生、改善暴力认知方面效果较好;建立以健康教育为基础,行为强化和生活技能干预为辅的校园暴力干预模式,将有效遏制我国当前校园暴力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