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真空定位袋在放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把真空定位袋抽成真空,并使其厚度分别为1cm,3cm,5cm,10cm不等,将其置放于加速器治疗床的固体水模上,固体水模内放置剂量测量仪探头,分别用6MV和15MV高能X线进行照射,得到一组剂量仪读数,然后拿掉真空定位袋,其它条件不变,再去照射。用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可求出真空定位袋的穿透因子。结果对于不同型号,不同厚度的真空定位袋,穿透因子不同。结论相同能量X线照射下,穿透因子随着真空定位袋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型号和厚度的真空定位袋,穿透因子随着X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有必要对真空定位袋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放射治疗定位和剂量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中负压真空气垫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方法:用真空泵把负压真空气垫抽成真空,分别使负压真空气垫厚度为1、2、3、…10cm不等。用能量为6MV的X线照射,然后拿掉负压真空气垫,同样条件下照射,计算出负压真空气垫的穿射因子。负压真空气垫对体表剂量的影响,首先测出一组不同厚度时的开放野的数值;将3种不同的负压真空气垫平放在有机玻璃模体上,再测出一组读数,求出体表剂量的增量。结果:负压真空气垫的厚度不同,穿射因子也不同;使用真空气垫提高了皮肤表面的剂量。结论:对负压真空气垫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保证放射治疗定位和剂量计算的精度;新买的负压真空气垫应由放疗科物理师及技术员检测后方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模体材料如水、固体水校准加速器绝对剂量时对校准结果的影响程度,分析固体水模在不同能量挡时代替水模体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水及PTW固体水测量Varian 21EX各个能量挡,测量探头板测量点深度为0.7 cm;6、9 MeV电子线测量深度为1 cm,需放置0.3 cm的固体水;12、16、20 MeV电子线测量深度为2 cm,需放置1.3 cm的固体水;6 MV X线测量深度为5 cm,需放置4.3 cm的固体水;15 MV X线测量深度为10 cm,需放置9.3 cm的固体水。结果:6、9、12、16、20 MeV电子线测量模体为固体水时比水分别小5.6%、2.8%、1.9%、0.7%、0.1%,6、15 MV X线测量模体为固体水时与水的差别分别为3.7%、3.6%。结论:校准12、16、20 MeV电子线及6、15 MV X线时固体水模可代替水模体,差别较小;6、9 MeV电子线因测量深度较浅,加之固体水是多个小单位固体水的叠加,测量差别较大,不易代替水测量。  相似文献   

4.
花威  李军  陈婷婷  谭飞  汪步海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108-109,122
目的:探讨Varian直线加速器全碳纤维治疗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将固体水模置于主床板、衔接处、延长板的中心处,改变机臂角度,从不同角度让不同能量的高能X射线穿透治疗床,通过对比测量计算出穿透因子。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加床和不加床的计划,测量绝对剂量的误差。结果:6、15 MV X线,主床板和延长板的穿透因子在机架角105~120°区间较低,主床板在115°时最小,穿透因子分别为0.954 4、0.968 5;延长板在110°时最小,穿透因子分别为0.914 7、0.924 7;衔接处的穿透因子远小于主床板和延长板,120°时最小,分别为0.484 8、0.586 0。利用TPS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加虚拟床后,实测剂量更接近计划中的计算值。结论:随着床板厚度的增加,穿透因子减小;主床板和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接近,衔接处衰减最大,摆位时应避免射野穿过;能量越高,穿透因子越大;在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时,加虚拟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计划中不同人体组织深度剂量沉积特点。方法 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建立20 cm×20 cm×20 cm水模体,然后在水模体中心轴处,深度3cm下建立含不同人体替代组织的模体结构,并赋予组织密度值和CT值,射野10 cm×10 cm,使用6 MV X射线SSD=100 cm照射,提取射野中心轴深度剂量曲线数据与水模体中深度剂量曲线比较。结果 当给予6MV X射线照射时,含空气和肺组织模体均在组织和水材料下交界后出现二次剂量建成,且剂量值下降大大慢于单纯水模体;含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模体中的深度剂量线和单纯水模体相比相差较小,其中含骨骼肌模体中深度剂量线基本与水模体中相同,而含脂肪模体中数值略高于水模体的;含骨组织、铝模体和水材料的上交界后出现二次剂量建成现象,而和水材料下交界后剂量快速下降;含各种组织的模体在达到一定深度后剂量曲线均趋于平行。结论 当射线由低密度物质进入高密度物质后会产生二次剂量建成效应,且密度差异越大建成效应越明显;当射线由高密度物质进入低密度物质后,深度吸收剂量快速降低,且密度差越大降低速度越快。这种深度剂量特性对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楔形因子对照射野大小和射线深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照射野大小和测量深度不同,将导致楔形因子发生改变,继而使楔形照射野下的剂量计算发生偏差。方法利用德国WELLHOFER公司DOSE-1剂量仪和FC65-G指型电离室、水模(40 cm×40 cm×30 cm)分别测量6MV条件下不同深度、不同面积的平野和楔形野的剂量率,计算其楔形因子。结果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较明显,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楔形因子也增加,楔形板角度越大,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越明显,从1.5cm到10cm时楔形因子最大有2.5%的偏差。照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照射野的增加,楔形因子也增加,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射野较小而深度较浅时,实测的楔形因子比标准值要小,射野较大且深度较深时,实测的楔形因子比标准值要大。结论用传统方法计算楔形野剂量存在误差,根据质量控制要求,楔形因子的精确度不能超过2%,为保证剂量计算的准确,消除计算误差,应测量并使用不同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同时对楔形因子做深度修正,采用相对深度的楔形因子,以达到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X线能量的选择.方法:选择21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6 MV和15 MV X线进行3DCRT治疗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2个计划均使用相同的布野方案和剂量体积约束.比较2组治疗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能量6MVX线治疗计划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与15 MV的结果近似相同,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6 MV治疗计划危及器官脊髓、心脏,正常组织肺的受照剂量与15 MV的结果一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段食管癌3DCRT中,不同能量X线照射后,肿瘤组织、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高能X线使患者受到更多的低剂量照射.因此,中段食管癌3DCRT时X线能量一般选用6 M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数字化X射线摄影中照射野的大小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cm、20cm厚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组合用80kV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EC)摄影,记录相同曝光条件下不同照射野41cm×41cm,35cm×41cm,35cm×35cm,24cm×30cm,18cm×24cm的入射体表剂量(ESD)、剂量面积乘积(DAP)、管电流(mAs),计算图像质量因子(IQF)值,所得数据的差异比较用One-Way ANOVA分析和LSD-t检验。对3名医师阅片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结果 不同照射野,相同厚度组合的DAP、IQF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2、14.23,21.38、19.82,均P < 0.05);ESD、mAs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329、0.347,0.029、0.535,均P > 0.05)。10cm、20cm厚度组合,照射野大小与DAP、IQF值呈正相关,与ESD、mAs无相关性。体模越厚,ESD、DAP、mAs增加越显著;体模增厚10cm,同一照射野的ESD、DAP、mAs分别增加约90%、74%、87%,IQF值增加约9%。结论 相同曝光条件下,照射野的大小与DAP、IQF值正相关,合理选择照射野,可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提高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X线照射下放疗时用的固体面膜对患者体表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IBA公司的MatriXX多通道剂量仪,32行32列矩阵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有机玻璃假体验证模,瓦里安CX直线加速器,测量不同形状和厚度的固定面膜对人体表皮剂量的影响.结果:6MV-X线照射下,戴热塑面膜比不戴热塑面膜,射野逐渐增大,其表面剂量增加范围在15.3%-27.5%之间,10MV-X线时在17.4%-36.8%之间.结论:通过两种能量的X线的比较,光子线能量越高对人体表面剂量的影响越大,面膜越薄且有网孔的,表面剂量影响越小,在临床使用中究竟该如何在计划系统中修正其影响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摆位和照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治疗摆位、照射技术及放疗质量保证。方法采用体膜(或真空膜)固定体位,通过CT(或MRI)确定等中心点。调强治疗计划和实施由NOMOS公司Peacock系统完成,利用Varian600C直线加速器6MV—X线,采用1cm或2cm步进式断层技术(Peacock MiMiC)进行治疗摆位和照射。结果IMRT与传统的放射治疗技术相比,显著降低了正常组织和器官(如小肠、膀胧和直肠)的受照剂量,同时增加了肿瘤靶区剂量,肿瘤消退率100%。结论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分布理想,局部控制较好,疗效确切,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消化道、泌尿系和骨髓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国内外目前常用的OSL剂量计的能量响应特性,评价剂量计的能响性能。方法:在标准剂量学实验室用60~250kV的窄谱束X射线及60Coγ标准辐射场,分别在空气中和板模体上照射两套OSL剂量计,测量后分别分析和评价其能量响应特性。结果:OSL剂量计在空气中和板模体上的能量响应在0.048~1.25MeV范围内,皆不>±20%。结论:正确选择灵敏度一致的OSL剂量计,其能量响应特性可满足辐射防护人员剂量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一款用于测量诊断X射线装置辐射输出量、输出量率的剂量检测仪.方法:选用高灵敏PIN结半导体探测器,通过附加一定厚度铝片和喷涂金属粉末的塑料联合补偿材料,改善探测器在诊断X射线能量范围内的能量响应.基于数字单片机技术的设计,以高速C8051F310微控制器内核作为控制系统的前置放大电路及微功耗高速A/D转换电路,以RS232接口进行通讯,上位机软件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VC++语言编写.结果:探测器的能量响应好于5%(70 ~ 150 kV),测量精确度为士0.071%(SD),稳定度为士0.18%(SD).结论:该诊断X射线剂量仪体积小,全数字化,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可用于诊断X射线装置常规计量测量与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病人放射治疗使用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2例腹部肿瘤病人体外照射随机分为真空袋组26例和非真空袋组26例,所有病人分别在首次和每周周末治疗时,在直线加速器下摄取验证片,通过与定位片比较测出误差大小。结果两组摆位误差结果显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误差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8,p<0.01;t=8.64,p<0.01),上下方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p>0.05),说明真空袋组在前后和左右方向摆位误差明显少于非真空袋组,在上下方向无明显减少误差。结论腹部肿瘤病人放射治疗中,使用真空袋体位固定可减少前后和左右两个方向摆位误差,并使摆位简单易行,提高摆位精确度和疗效,病人体位舒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使用四种热塑成型膜在6MV光子束和6MeV,9MeV电子束时皮肤剂量改变情况。方法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TM23343-3381平行板电离室。测量条件:100Mu,10cm×10cm照射野,100cm源皮距。分别放置不同塑型膜,测量0.1mm和1mm等效水厚度物质下剂量,并归一于相同测量条件无塑型膜时剂量。结果 6MV光子时,使用四种塑型膜均提高了基底细胞层(0.1mm)和真皮细胞层(1mm)剂量,其中延时型膜提高基底细胞层剂量最高达1.9%。已涂和未涂膜在电子束时能降低基底细胞层剂量达0.5%;其余实验结果都增加了皮肤剂量最高为6MeV延时型膜为9.6%。结论使用热塑成型膜能增加皮肤表面剂量,但在电子束下使用已涂和未涂膜能轻微降低皮肤基底细胞层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MV X线时组织等效补偿膜与人体空气间隙对表面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6MV X-线,分别放置5、10、15 mm Superflab等效组织补偿膜于平板电离室上,改变等效组织补偿膜与泡沫表面空气间隙至0、5、10、20、30、40、50 mm,相同其他条件测量,记录静电仪读数并归一于各厚度补偿膜0 mm空气间隙测量值。结果:很小的空气间隙时(5 mm)表面剂量就有显著下降(10%左右),空气间隙为5~30 mm范围时表面剂量变化较小,之后随空气间隙进一步增大,表面剂量又有较明显下降。结论:使用补偿膜越薄,空气间隙越大,表面剂量下降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研究瓦里安公司新型直线加速器TrueBeam型号光子束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采用Standard Imaging公司的QA BeamChecker Plus采集TrueBeam系统6 MV光子线长期日检数据,并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价参数包括中心轴剂量、平坦度及对称性。结果:18个月的日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6 MV的X射线中心轴剂量偏差为(0.0%±0.7%),仅1次检测结果〉2%;平坦度稳定性好,偏差为(0.1%±0.1%);轴向对称性偏差和横向对称性偏差测量结果均在±1%以内。结论:TrueBeam医用加速器系统的6 MV光子束具有非常稳定的剂量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不同图像引导方式在头模中的成像剂量。方法应用UNIDOS E型剂量仪(德国PTW公司)与30013型电离室,测量Varian Clinac iX直线加速器配置的EPID、OBI和CBCT图像引导功能在圆柱形模体的成像剂量。二维图像采用0o和270o两个正交野成像,三维图像采用CBCT成像。结果二维成像时,OBI系统(KV级X线)模体内各点平均吸收剂量0.74mGy,显著低于EPID系统(MV级X线)的90.93mGy,且图像清晰度优于后者;标准CBCT(KV级X线)各点平均吸收剂量4.77mGy,而低剂量CBCT模式仅为标准模式的50%,能够完成精确匹配。结论OBI系统比EPID系统成像剂量更低,图像质量更好。CBCT作为三维图像引导方式显著优于二维图像引导方式,进行日常的摆位验证也是安全的。因此,合理选择图像引导方式和设置图像采集参数,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额外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吴成平 《现代保健》2014,(33):37-40
目的:探讨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获卵数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2月-2014年6月743周期长方案IVF-ET的周期资料,根据获卵数分为六组,分别是A组:1-4个;B组:5-9个;C组:10-14个;D组:15-19个;E组:20-25个;F组:26-41个。比较各组年龄、BMI、Gn天数、Gn总量、临床妊娠率、可利用胚数、取消移植率等指标。结果:(1)随年龄增加,获卵数下降,Gn量增加。(2)各组间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n时间延长,获卵数增加。(4)可利用胚数及优质胚数A、B、C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获卵数增加,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数有增加趋势。但是在获卵数15个以上时,可利用胚数并未随获卵数增加而显著增加。(5)C组临床妊娠率最高,F组妊娠率最低。(6)获卵数5-14个时取消率低,获卵数20个以上时,因OHSS高风险取消移植率显著增高,获卵数1-4个时因内膜异常取消移植率增高。结论:年龄与获卵数、Gn量相关。Gn时间延长,获卵数增加。获卵10-14个时妊娠率最高,获卵数15个以上时,可利用胚数并未随获卵数增加而显著增加,然而OHSS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