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Abramson微创手术治疗鸡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应用Abramson微创手术(以Nuss手术的原理行胸部压迫沉降术)治疗6例鸡胸患者,均为男性,年龄l1-16岁,平均(13.67±1.75)岁,3例为胸骨对称弓状前凸型,3例为非对称型。6例均采用Nuss手术的钢板系统(支撑架及固定器)。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83±17.44)min;术中出血少于10 mL;术后住院5-7 d;6例均塑形满意,治疗效果评价优良,随访7-19个月,钢板均无移位,塑形效果持续优良。结论:应用Abramson微创手术治疗鸡胸操作简捷,创伤小,胸廓塑形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微创胸骨沉降术矫治鸡胸的效果,探讨微创胸骨沉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鸡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微创胸骨沉降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矫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47±2.3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7±2.56天、并发症发生率(6.85%)及鸡胸指数(2.27±0.3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胸骨沉降术是较为理想的鸡胸矫治方案,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胸骨沉降术联合Nuss术治疗鸡胸合并哈氏沟凹陷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20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胸外科收治鸡胸合并哈氏沟凹陷行微创胸骨沉降术联合Nuss术的个体化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Haller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家属满意度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45例鸡胸合并哈氏沟凹陷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2例,年龄为8~18(12.98±1.80)岁,体重为23.00~68.50(44.58±8.60)kg,测量Haller指数为1.69~2.27(2.12±0.15)。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7~208(181.89±32.61)min,术中出血量为5~20(10.58±2.58)mL,术后家属对患儿胸廓外观改善的满意率在95%以上,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切口感染,定期换药后逐渐愈合。术后1、4、12、24个月定期复查,其中22例已取出内固定支架,取出支架后1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表现。  结论  微创胸骨沉降术联合Nuss术的个体化方案,适用于治疗鸡胸合并哈氏沟凹陷患儿,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胸壁外观,而且可以增加胸腔容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二科康明强教授采用“NUSS钢板置入微创鸡胸沉降术”成功帮助1名先天性鸡胸患者恢复正常胸廓形状。据悉,手术是在两侧胸壁各开一个5cm大小的切口,沿胸壁皮肤下打一条“隧道”,把矫形的特殊钢板放入“隧道”固定好,将突出的胸骨压下去。  相似文献   

5.
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对52例婴儿室间隔缺损进行了修补手术(小切口组),术中保留胸骨柄的完整性,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同年46例标准胸骨正中切口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标准组)作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小切口组较标准组心肌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或肺不张及术后鸡胸畸形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创伤小,有美容效果,可明显降低婴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离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可能性.方法把16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甲状腺大小不同等情况,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在不离断颈前肌群的情况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163例患者术中均暴露良好,无死亡病例及术中术后窒息现象.主要并发症有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结论除了胸骨后甲状腺需胸骨劈开手术及甲状腺癌需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情况外,根据甲状腺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经颈白线入路或颈深筋膜入路不离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术野均暴露良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痛性硬结、皮肤粘连等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7.
纵隔镜检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向阳 《中国医刊》2001,36(1):49-51
1 历史本世纪50年代初Harken等人率先采用纵隔镜检查术,开了纵隔镜检查之先河;1959年Carlens等将这一技术进一步加以完善,奠定了现代纵隔镜检查术的基础,即沿用至今的标准纵隔镜检查术,它可显露气管周围和隆凸下的肿物,但不能显露胸骨后、主动脉窗及左肺门的肿物;1987年Ginsberg等人报告了经颈部切口入胸骨后间隙或经左侧胸骨旁第二、三肋间切口显露前纵隔、主动脉窗及左肺门处的肿物(即扩大的纵隔镜检查术),弥补了标准纵隔镜检查术的不足。近年来,Cybulsky等已将此检查列入门诊常规检查。2 标准纵隔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79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9月~2004年12月间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9例,男64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4岁.体重15~32 kg.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35例;有活动后气促13例;心电图T波改变或心肌劳损39例;X线胸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左移18例.肺功能检查有限制型通气障碍24例;二尖瓣脱垂1例;漏斗胸指数(FI)>0.3有30例;FI为0.2~0.3有47例;FI<0.2有2例;Heller指数(CT)>3.2有1例.结果全组患儿漏斗胸的矫治均采用改良胸骨上举术方法.早期并发症: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伤口感染并形成溃疡1例;晚期并发症:第2、3肋软骨前凸畸形1例.72例术后随访1~5年,复查所见胸廓塑型满意,胸壁强度理想,无反复呼吸道感染,运动后气促消失,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同,无一复发.全组术后住院7~15天(平均9天).结论小儿中、重度的先天性漏斗胸应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年龄掌握在年龄3~5岁为宜,改良胸骨上举术近远期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可作为首选术式;术中需注意保护肋骨肋软骨的结合部.  相似文献   

9.
胸部正中切口作为心脏手术的常规路径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实践证明该切口显露充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其缺点是该切口锯开胸骨创伤大、失血多、婴儿幼儿容易形成鸡胸等并发症,术后切口瘢良影响患者的美观。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13岁.因学校体检发现胸廓畸形入院.3年前患儿自感胸廓两侧不对称,右侧较左侧略向外膨隆,3年内有所进展.查体:体温36.7℃,脉搏81 min-1,呼吸23 min-1,血压115/82 mmHg.患儿胸廓不对称,右侧第6、7肋骨高于左侧约2.5cm,胸廓左右径约为30 cm,前后径左侧约为21.0 cm、右侧约为23.5 cm.术前测定血清钙、磷水平基本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251U·L-1)明显增高.术前CT三维重建示:右侧第6、7肋骨呈向外膨隆畸形,肋骨明显高于对侧.患儿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和CT等影像学资料确诊为非对称性鸡胸.采用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重塑患儿胸廓外形.手术置入器械包括:手术固定片1枚、6号钢丝线2根和4号钢丝线2根.取鸡胸最高点水平线与两侧腋中线交汇处各做1个1.5 cm长切口,双侧同时沿肋骨表面和肌层之间做隧道分离至胸骨前,将折弯好的固定片自一侧拉入隧道,对侧由卵圆钳拉出,双侧按照NUSS手术方式将固定片固定于肋骨表面.术中患者出血量<50 mL,术后给予抗炎、止痛治疗,术后第7天拆除皮钉,现已随访1年7个月,患儿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本文对1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柄开窗入路行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颈胸段后凸畸形手术前平均(19.2+7.6)°,术后(3.6+2.7)°,矫正效果明显。结论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完成上胸椎(T1~4)前方显露、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内直视手术的标准入路,这种切口比较容易暴露心脏的各个心腔和心底部的各大血管,但是有创伤大、出血多、胸廓稳定性差、鸡胸、影响美观等缺点。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和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术后美观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采用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日渐增多[1,2]。我们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完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3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历史回顾 胸部正中切口作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规径路,在心脏外科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表明该切口显露充分,适用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但缺点是该切口上至颈部,下达上腹部,锯胸骨、创伤大、失血多,胸廓完整性受到破坏,且有发生胸骨感染,胸骨哆开,钢丝外露,婴幼儿易形成鸡胸等并发症,同时术后切口疤痕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心脏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人们对外科的“微创”要求越来越高,术后美观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2006年1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经颈部手术,无1例需劈开胸骨,无手术死亡.术后暂时性声嘶2例,饮水呛咳1例,食管破裂1例,无低钙抽搐、甲状腺危象、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治愈13例,姑息性手术1例.结论 只要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胸骨后甲状腺肿经颈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5例前上纵隔肿瘤设计胸骨旁纵形小切口手术切除,小切口长度平均7cm,术中切断1根肋软骨,手术结束时,被切断的肋软骨用2-0无损伤绦纶线缝接,术后不放闭式引流. 结果胸骨旁纵形小切口无中转开大口,病人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不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简单,病人活动方便,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991年 2月~ 1999年 12月 ,本院共收治漏斗胸患儿 10例 ,鸡胸 2例 ,采用胸骨肋骨重叠抬高 (降低 )成形术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5~ 10岁 ,其中鸡胸 2例为男性。患儿发育较差 ,8例有运动后气喘 ,3例矮小 ,2例无自觉症状 ,漏斗胸畸形呈极深的中央凹陷 ,可容水 30ml以上 9例。胸部X线摄片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侧移位。心电图示T波倒置 3例 ,窦性心律不齐 3例 ,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各 1例。1 2 漏斗指数判定 我们按和田寿郎制定的漏斗指数测定 ,本组 10…  相似文献   

17.
我科1991年2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漏斗胸患儿10例,鸡胸2例,采用胸骨肋骨重叠抬高(降低)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颈部切口联合部分锁骨切除入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方法.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2月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经颈部切口联合部分锁骨切除入路,切除右锁骨内侧1/3,暴露术野,切除胸骨后甲状腺.结果 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均完整切除,无大血管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5年,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余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颈部切口联合部分锁骨切除入路能够以较小的创伤充分显露术野,是治疗Ⅱ型胸骨后甲状腺肿或胸骨后甲状腺癌较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婴儿鸡胸     
[问]我的孩子11个月,胸骨向前突出,医生诊断为鸡胸,开了些钙片及鱼肝油。请问这对小儿有什么影响?还应注意什么? 河北迁安 路× [答]鸡胸少数为先天性,多数是后天缺乏维生素D和钙引起。胸骨高耸,旁边的肋骨必然内陷,压迫肺组织,引起肺瘀血、肺不张,影响肺的发育,也容易发生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右胸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骨部分劈开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至2006年9月我科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用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清除(VATS组),并与40例胸骨劈开胸腺切除(胸骨部分劈开组)比较.结果 VATS组中31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干而中转开胸止血,术后无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亦无手术死亡.胸骨部分劈开组术后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呼吸机支持后恢复,1例术后2 d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胸骨劈开组相比,VATS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危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MGFA 评分和溴化吡啶斯的明用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 P<0.05).结论 VATS经右胸前外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安全、可行,与胸骨部分劈开径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