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为骨肉瘤并接受手术切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经病理确诊的患者骨肉瘤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组织中PD-L1的表达,以PD-L1肿瘤细胞表达超过5%为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72例骨肉瘤组织样本中,22例(30.6%)呈PD-L1阳性。PD-L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以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均与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中位时间无关(P均0.05);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PFS中位时间(68.0个月,95%CI33.8~102.2个月)和OS中位时间(68.0个月,95%CI 34.6~101.4个月)均长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22.0个月,95%CI 16.8~27.2个月;30.0个月,95%CI 20.6~39.4个月)(P均0.05);PD-L1阳性骨肉瘤患者PFS中位时间(10.0个月,95%CI0.0~20.7个月)和OS中位时间(28.0个月,95%CI 11.1~45.0个月)均短于PD-L1阴性患者(44.0个月,95%CI21.0~67.0个月;52.0个月,95%CI31.4~72.6个月)(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骨肉瘤患者PFS期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肿瘤是否为PD-L1阳性均是骨肉瘤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影响因子(P均0.05)。结论骨肉瘤患者中部分肿瘤呈PD-L1阳性,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PD-L1是否阳性均是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阻断程序性死亡因子(PD-1)/PD-L1的免疫疗法可能是PD-L1阳性骨肉瘤患者可选择的新型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经手术治疗的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生存情况。方法 :由两位研究员对Pub Med、Embase、Ovid、CNKI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11月。检索词包括"脊髓室管膜瘤"或各种脊髓Ⅱ级室管膜瘤组织分型。文章纳入标准:文献对每个病例信息都仔细阐述,准确描述病例的组织分型特点,均采用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患者原发灶位于脊髓之外,病例信息及组织分型特点不全,非手术治疗。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18岁组与≥18岁组进行分析。根据肿瘤切除范围将患者分为完全切除(total resection,TR)组、部分切除(subtotal resection,STR)组及活检和减压(biopsydecompression)组进行比较。按照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巨细胞型室管膜瘤及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纳入未明确阐述Ⅱ级室管膜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共6组进行比较。按照辅助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辅助治疗(adjuvant treatment,AT)组和未采用辅助治疗(no adjuvant treatment,NAT)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变量Kaplan-Meier法分析各变量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可信区间(95%credibility interval,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154例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其中男82例,女72例。平均年龄、症状持续时间、随访时间、肿瘤长度、PFS、OS分别为35.7±17.2岁、22.3±26.7个月、56.6±53.1个月、4.6±3.7个椎体层面、35.0±38.4个月、44.7±53.1个月。单变量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者包括:18岁组与≥18岁组PFS及OS,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PFS及OS,巨细胞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PFS,细胞型、乳头状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OS,TR组、STR组与活检及减压组PFS及OS,AT组与NAT组OS;有统计学差异者包括:细胞型(P0.001)、乳头状型(P=0.007)及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PFS较其他患者短(P0.001),巨细胞型室管膜瘤患者比其他患者OS短(P=0.001),AT组比NAT组PFS明显延长(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者包括: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的OS,TR组、STR组的PFS及OS,AT组与NAT组的OS;有统计学差异者包括:细胞型室管膜瘤(HR=7.784,95%CI 3.307~18.318,P0.001)、乳头状室管膜瘤(HR=10.536,95%CI 2.116~52.461,P=0.004)及接受辅助治疗(HR=0.224,95%CI 0.107~0.468,P0.001)的肿瘤进展风险较高;巨细胞型室管膜瘤(HR=31.673,95%CI 2.771~361.978,P=0.005)死亡风险较高;AT组比NAT组PFS更长(HR=0.224,95%CI 0.107~0.468,P0.001)。结论 :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的病理分型为影响其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细胞型、乳头状室管膜瘤及采用辅助治疗的患者PFS相对较短,复发风险较高;巨细胞型室管膜瘤OS相对较短,死亡风险较高。手术切除范围不会明显影响治疗效果,辅助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 i R-1256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预测远期生存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78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 R-1256的表达量,通过Kaplan-Me ie r生存曲线分析m i R-1256表达水平不同的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C患者的癌组织中mi R-1256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1)。与mi R-1256高表达患者相比,m i R-1256低表达患者的TNMⅢ~Ⅳ期比例更高(24.4%vs 54.5%,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更高(24.4%vs 58.0%,P0.001)、PFS和OS均明显缩短(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Ⅲ~Ⅳ期(HR=4.983,95%CI:3.484~6.588,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HR=2.031,95%CI:1.204~3.491,P=0.009)和m i R-1256低表达(HR=3.281,95%CI:2.256~4.982,P0.001)是影响CRC患者PF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TNMⅢ~Ⅳ期(HR=4.203,95%CI:2.301~6.874,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HR=1.784,95%CI:1.243~3.886,P=0.047)和mi R-1256低表达(HR=2.903,95%CI:1.835~5.218,P0.001)也是影响CRC患者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癌组织中m i R-1256的降低与CRC肿瘤进展相关,也是预测CRC患者远期生存预后降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AGGF1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3例HCC与癌旁组织中AGGF1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AGGF1蛋白表达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探讨AGGF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183例HCC癌组织中AGGF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8.3%比14.2%,P0.001)。与AGGF1阴性组(58例)相比,AGGF1阳性组(125例)中多发肿瘤患者更多(13.6%vs 0.0%,P=0.003)、TNMⅢ~Ⅳ期患者更多(46.4%比25.9%,P=0.008)和BCLC分级为B级患者更多(57.6%比31.0%,P=0.001)。AGGF1阳性组的VEGF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71.2%比22.4%,P0.001),MVD也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患者(32.6±8.4比16.5±5.5,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证实AGGF1阳性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短于AGGF1阴性患者(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TNMⅢ~Ⅳ期、AGGF1阳性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GGF1蛋白水平是影响H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AGGF1蛋白可作为HCC患者的预后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108例,根据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根治性手术,观察组给予根治性手术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两组VAS评分、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为(4.01±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为12.00个月(95%CI:11.09~12.91),明显长于对照组9.00个月(95%CI:8.4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S为16.00个月(95%CI:15.07~16.93),明显长于对照组12.00个月(95%CI:11.45~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治性手术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中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AR-V7)的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存在1≥处全身转移,拟使用阿比特龙治疗的新发CRPC患者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AR-V7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对两组患者PSA下降时间、PSA无进展生存(PFS)、临床状态PFS、影像学PFS以及总生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77例患者,其中AR-V7阴性组49例,AR-V7阳性组28例。AR-V7阴性组PSA下降时间[(72.04±66.92)d与(190.11±102.44)d,P=0.000]、PSA无应答率[6.12%(3/49)与21.4%(6/28),P=0.040]明显小于AR-V7阳性组,而PSA PFS[(489.17±269.39)d与(130.56±120)d,P=0.010]、临床状态PFS[(551.91±322.05)d与(261.44±200.85)d,P=0.018]、影像学PFS[(523.7±223.28)d与(247.56±202.80)d,P=0.003]明显长于AR-V7阳性组。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分别为(1246.89±375.65)d和(1001.42±248.94)d(P=0.159),总生存率分别为89.8%(44/49)和89.3%(25/28)(P=0.1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C患者中,AR-V7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阿比特龙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NC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40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膀胱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C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NCG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SNCG的阳性表达率为90.7%(127/140),而癌旁组织中无表达(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的表达是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因素(HR=2.044,95%CI:1.114~3.752,P0.05);SNCG阴性表达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78.7±4.2)个月(95%CI:70.5~86.9个月),(80.3±4.0)个月(95%CI:72.4~88.2个月),而SNCG阳性表达者DFS和OS分别为(48.7±5.4)个月(95%CI:38.1~59.3个月),(51.1±5.2)个月(95%CI:40.9~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0.544);COX多因素显示SNCG与膀胱癌预后无关。结论 SNCG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膀胱癌复发相关,但不能作为膀胱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核内β-连环素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7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细胞核中β-连环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以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为评价指标,探讨β-连环素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ROC曲线衡量β-连环素在评估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胃癌肿瘤组织细胞核内β-连环素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肿瘤组织细胞核内β-连环素阴性表达者DFS(26月)和OS(38月)优于阳性表达者DFS(18月)和OS(24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细胞核内β-连环素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患者OS独立预后因素(HR=0.87,95%CI:0.54~2.34,P=0.03);ROC曲线显示,β-连环素在评估胃癌患者预后中具有中等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2)。结论:胃癌组织细胞核内β-连环素表达水平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呈正相关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可能是胃癌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PTBS)治疗胃癌术后复发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12月对31例胃癌术后复发致胆道梗阻行PTBS,观察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时间,分析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31例成功行PTBS,27例(87.1%)临床症状缓解,术前总胆红素(150.5±59.8)μmol/L,术后1周下降至(61.8±32.4)μmol/L(t=14.440,P=0.000)。支架中位通畅时间250.9 d(95%CI:205.5~296.4 d),中位生存时间251.9 d(95%CI:222.6~281.2 d),12例(44.4%)支架堵塞,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β=-1.746,95%CI:0.038~0.808,P=0.026)、术后是否化疗(β=-1.692,95%CI:0.039~0.870,P=0.033)是支架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术后复发致胆管恶性梗阻行PTBS安全有效,支架置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术后化疗是支架通畅时间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卡培他滨(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Pub Med、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中含CAP,对照组不含CAP的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者分别检索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0软件对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3/4级毒副反应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入选6篇RCT,共1 269例,其中CAP治疗组669例,对照组60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了OS(HR=0.84,95%CI:0.74~0.95,P=0.006)、PFS(HR=0.83,95%CI:0.74~0.93,P=0.001)和ORR(OR=1.51,95%CI:1.08~2.12,P=0.02)。在毒副反应方面,除了手足综合征在治疗组中相对发生率较高(P=0.001),其他3/4级毒副反应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亚组分析中,治疗组为CAP联合吉西他滨(GEM),对照组为GEM单药治疗,共入选3篇RCT,共935例,分为CAP-GEM组468例,GEM单药组467例。与GEM单药化疗相比,CAP-GEM显著提高OS(HR=0.85,95%CI:0.74~0.98,P=0.03)、PFS(HR=0.80,95%CI:0.71~0.91,P=0.000 9)、ORR(OR=1.53,95%CI:1.04~2.24,P=0.03)。CAP-GEM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手足综合征方面发生率增高,其余3/4级毒副反应较GEM单药均无明显增高。结论: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进展期胰腺癌OS,改善了PFS和OR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76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患者年龄(60.2±10.8)岁,随访时间(53.6±40.8)月.组织学分级G3 23例(30.3%),深肌层浸润53例(69.7%),宫颈间质累及14例(18.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8例(10.5%).结果 复发12例(15.8%),死亡3例(3.9%).术后无治疗17例中复发5例(29.4%),单纯放疗41例中复发5例(12.2%),联合放化疗18例中复发2例(11.1%).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79.7%,5年总生存率93.5%.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疾病无进展生存率:RR=5.573,95% CI 1.419-21.892,P=0.014;总生存率:RR=29.435,95% CI 2.453-353 143,P=0.008).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差.LVSI是影响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cTNM分期为Ⅲ或Ⅳ期(M0) 的胃癌患者78例,按入组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给予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每2周为1周期,3周期后采用RECIST标准评价临床疗效,2~4周后手术,术后给予原方案化疗3周期.若术前评效为疾病进展(PD)者,术后改为ECF方案(表阿霉素、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确诊后2周内手术.术后给予6周期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的辅助化疗.结果 试验组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66.7%,R0切除率(82.1%)明显高于对照组(59.0%)(P=0.025),淋巴结转移数目[(3.23±2.80)枚]明显少于对照组[(5.79±2.69)枚](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和2.6%)及淋巴结清扫数目[(19.69±2.95)枚和(20.59±3.22)枚]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10±2.32)个月和(18.20±1.30)个月(P=0.006).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R0切除、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及末梢神经毒性,患者均可耐受,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单次跨膜受体蛋白Notch家族成员1表达异常是否为食管鳞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为T3N0M0期患者术后早期辅助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T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和8例正常食管组织的Notch1的表达情况,将病例分为Notch1(+)组和Notch1(-)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进行方差分析,并追踪分析两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Notch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52.5%(21/40)病例中Notch1表达阴性,47.5%(19/40)病例中Notch1表达阳性。Notch1表达阳性组患者的PFS(月)较表达阴性组的PFS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3±7.38vs.12.19±5.48,P〈0.05),但两组患者OS(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5.89±4.67vs.23.05±4.47,P=0.056)。结论肿瘤组织中Notch1阴性表达的患者术后容易复发转移,Notch1表达阴性可能是食管鳞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该危险因素的T3N0M0患者提示需要早期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胰头后淋巴结(No.13组)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2根治术加No.13组淋巴结清扫的72例Ⅱ~Ⅲ期胃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与研究组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行D2根治术的72例Ⅱ~Ⅲ期胃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生存情况,并对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8±0.4)h比(2.7±0.4)h]、术中出血量[(191.9±81.5) ml比(186.0±81.7)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比15.3%)、住院时间[(12.3±4.2)d比(11.9±3.2)d]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63%比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有15例(20.8%)患者No.13组淋巴结阳性,其3年生存率为13%,明显低于57例No.13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N分期(P<0.01)和组织学类型(P<0.05)是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TNM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No.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2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个研究,包含胃癌病例6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胃组织(OR=37.50,95%CI:4.76~295.51,P〈0.01);低分化胃癌组织的Oct-4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组(OR=0.27,95%CI:0.16~0.45,P〈0.01),但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OR=2.09,95%CI:0.63~6.94,P=0.23)及TNM分期(OR=0.62,95%CI:0.25~1.54,P=0.30)与Oct-4表达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说明Oct-4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胃癌(GC)患者外周血TW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7例GC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外周血TWA1表达量,随访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TWA1 mRNA的阈值,分组比较TWA1 mRNA不同表达患者的PFS情况。Cox回归模型评估TWA1 mRNA水平对G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随访(20.91±5.76)个月,随访率为94.79%(91/94),平均PFS(21.83±5.13)个月。TWA1 mRNA对GC患者PFS判定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95% CI:0.687~0.875,P<0.001),截断值为1.27。TWA1 mRNA高表达患者的PF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χ2=14.415,P<0.01)。淋巴结转移(HR=3.328,95% CI:2.098~5.971,P=0.044)、TNM Ⅲ~Ⅳ期(HR=3.400,95% CI:1.114~4.795,P=0.011)及外周血TWA1 mRNA高表达(HR=7.429,95% CI:1.711~32.263,P=0.007)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外周血TWA1的表达与GC患者PFS显著相关,TWA1 mRNA水平对GC患者随访预后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clinDl蛋白在T2-3N0M0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27例T2-3N0M0期食管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应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分界点,分析CyclinD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yclinD1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90例(39.6%),高表达137例(60.4%)。CyclinDl蛋白的表达与性别(P=-0.298)、年龄(P=O.525)、肿瘤位置(P=0.570)、肿瘤长度(P=-0.056)、分化程度(P=0.713)和浸润深度(P=0.557)无明显相关性,但CyclinD1低表达组与cyclinD1高表达组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51.1%VS.43.8%;5年生存率:43.3%VS.30.7%;P=-0.047)。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CyclinD1不是T2-3N0M0期食管癌独立预后因素(艘值=1.378,95%CI:0.990—1.919,P=-0.057)。结论CyclinD1过表达可能是影响T2-3N0M0期食管癌不良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补充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疾病进程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全部73例HCC,临床分期均为中国分期Ⅱ期,并接受至少2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22例,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补充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照组51例TACE后未予补充治疗,比较两组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期差异,并作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6个月(95%可信区间4.7,7.3)。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7.30%、63.61%、48.12%,对照组3个月、6个月、1年无疾病进展率为76.51%、42.17%、24.82%,两组有显著差别(10g—rank检验,P〈O.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个月(95%可信区间11,23)、12个月(95%可信区间10,14),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术后补充PEI能明显延长HCC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塞来昔布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已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FOLFOX4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塞来昔布400 mg,2次/d.收集术前、术后3周(化疗前)及治疗6个周期后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和COX-2水平.结果:50例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两组患者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周(化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和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COX-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塞来昔布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效果较单用化疗方案好,能提高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良好,能够降低血清VEGF和COX-2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有助于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