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垂直斜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本病多发生于幼儿期,单眼发病较为多见,其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上斜视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及斜颈。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矫正.包括下斜肌断腱术、截除术及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前转位术等。本文对4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采用下斜肌后徙转位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2.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效果。方法观察17例接受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术前术后9方位眼位,歪头试验及代偿头位的变化。结果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均恢复,大于15^△的仍残留部分眼位异常及代偿头位。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对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近 3年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 1 43例 ,根据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徙后术、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前转位术 ,以及联合对侧眼下直肌或患眼上直肌手术。结果  1 43例患者术后随访 1~ 3 6个月 ,治愈 1 0 7例 ,占 74 83 % ;好转 2 9例 ,占 2 0 2 8% ;无效 7例 ,占 4 89%。结论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术式选择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 ,加强麻痹肌及间接拮抗肌原则进行。手术根据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徙后术、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前转位术 ,以及联合对侧眼下直肌或患眼上直肌手术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眼位矫正和视功能恢复 ,代偿头位逐渐好转或消失 ,年龄越小 ,恢复越快。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以正前方的垂直斜视度为依据:Ⅰ组:斜视度在10^△以内者3例,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Ⅱ组:斜视度在10^△—20^△者12例,采用下斜肌裁除术(3—5mm);Ⅲ组:斜视度大于20^△者17例,采用下斜肌裁除术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徒术。结果 1次手术26例获得满意:Ⅰ组:3例全满意;Ⅰ组9例满意,3例欠矫;Ⅲ组:14例满意,3例欠矫。在Ⅱ组中有1例行2次手术获得满意。结论 根据正前方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下斜肌后徙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多由出生时的创伤或婴幼儿期疾病所致。临床表现主要是上斜视及代偿头位引起的斜颈,面部不对称及背柱畸形,对儿童身心生长发育不利。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4~17岁,平均10.5岁,均是在出生3个月后被发现眼球运动不协调及斜颈。术前所有患者行角膜映光法,三棱镜中和测定斜视角,检查双眼和单眼运动功能,对能合作的患者行同视机,Hess屏及Parks三步法检查。在所查病例中,17例均有下斜肌功能过强,向侧方注视时内转眼伴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立体观察下斜肌形态的可行性。 方法:临床诊断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29例进行眼眶CT扫描。用Mimics软件对原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个体CT扫描数据的下斜肌数字图像,观察双眼下斜肌的3D形态。用自身对照设计,比较麻痹眼和健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差异,设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麻痹眼的下斜肌有的比健眼下斜肌粗;有的比健眼下斜肌细。下斜肌最大横径的测量:麻痹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平均为6.797依1.083 mm;健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平均为6.507依0.848 mm;两者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CT扫描数据的下斜肌三维重建数字图像可以用于观察下斜肌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张阳  苏志彩  吕璨璨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353-2354
目的:测量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其下斜肌异常的程度。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自身配对对照设计。选取30例合并单眼上斜肌麻痹的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做双眼外直肌后退和下斜肌减弱等相应的垂直肌手术时,观察患者麻痹眼和非麻痹眼的下斜肌,测量下斜肌的紧张度。下斜肌的紧张度是以斜视钩垂直于巩膜勾出下斜肌,肌肉离开巩膜的最大距离表示。结果:麻痹眼的下斜肌粗细不等,但都比健眼下斜肌坚韧、紧绷。麻痹眼的下斜肌平均紧张度为6.33±1.35mm,非麻痹眼的下斜肌平均紧张度为7.76±0.81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斜肌麻痹时患眼的下斜肌紧张度较高、弹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斜肌麻痹在垂直跟外肌麻痹中较为常见,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型,前者多见于儿童,且常为上斜肌不全麻痹,是造成儿童斜颈的原因之一.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需及早手术,矫正眼位以避免面、颈部、脊柱的继发性畸型.本文报告24例儿童先天世上斜肌麻痹委直斜度在10~30A,伴有明显眼性科颈,经行患眼下科肌后退术后,22例垂直斜度征至0~SA,眼位外须消失,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对乡和方法本组24例儿童先天世上升肌麻成中,男I3例,女!l例,左用8例,右眼16门,年用6~14岁.本组所有病例均有明显代偿头位、限性教颈、垂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61眼伴有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病例的资料。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在先天性垂直眼外肌麻痹中常见;年龄较小,有较好的双眼视觉;有典型的代偿头位;歪头试验阳性;一般无复视。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一经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效果。方法对46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原在位垂直斜度和眼外肌的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7例眼位为正位,9例眼位较前改善。32例代偿头位消失,5例代偿头位减轻,2例代偿头位无变化。治愈32例(70%),好转14例(30%),总有效率100%。结论对于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斜度和眼外肌的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各种手术方法与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分别行患眼下斜肌断腱、下斜肌部分切除、下斜肌后徙转位、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月(7~36月),下斜肌断腱术22例,术后满意率86.36%,下斜肌部分切除术16例,术后满意率87.5%,两者治疗效果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下斜肌后徙转位54例,术后满意率88.89%;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20例,术后满意率80%。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应根据术前垂直斜视度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且应该早期治疗。下斜肌断腱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当,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15~△者;下斜肌后徙转位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15~△~25~△者;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25~△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和眼外肌的功能状况,对4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其中40例(85.1%)眼位为正位,7例(14.9%)眼位较前好转.30例(63.8%)代偿头位消失,8例(17.0%)代偿头位减轻.治愈30例(63.8%),好转17例(36.2%),总有效率100%.结论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方式的选择按照减弱直接拮抗肌及配偶肌,加强麻痹肌原则进行.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后正位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楠  卢炜  王京辉 《眼科》2004,13(1):35-37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术后正位的代偿头位、Bielschowsky征及双眼视觉的恢复规律。方法:对36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经手术治疗后,眼位达正位者(原在位垂直斜视度≤5^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术前36例中,伴代偿头位26例,术后代偿头位消失14例(53.8%),好转12例(46.2%),头位消失时间为术后1天至术后3个月,平均33.8天。②术后Bielschowsky征阴性25例(69.4%),阳性11例(30.6%)。③术前存在同时知觉、融合功能、远立体视、近立体视者分别为7例(19.4%),6例(16.7%),3例(8.3%),1例(2.8%);术后存在同时知觉、融合功能、远立体视、近立体视者分别为31例(86.1%),29例(80.6%),22例(61.1%),10例(27.8%)。结论:①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代偿头位者仅部分有双眼视功能。②评判术后代偿头位消失与否,至少应观察1个月以上。③Bidschowsky征阴性不应作为评判上斜肌麻痹治愈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15.
Familial congenit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our pedigrees, each with two or more cases of congenit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among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are presented. Except for a single case report in 1926, this disorder has not been known to occur in a hereditary manner. Theories of pathogenesis of congenital fourth cranial nerve palsy are discuss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ereditary occurrence of this disorder. Analogy is drawn between the familial forms of congenit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and Duane'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6.
17.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59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59眼)中11例(13眼)施行了下斜肌断腱术,23例(26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术,18例(20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18例(20眼)治愈,23例(28眼)好转,总有效率78.85%(41例)。下斜肌断腱术有效率81.82%,下斜肌后徙术有效率78.26%,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有效率77.78%。结论上斜≤15Δ可采用下斜肌断腱术或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断腱术与下斜肌后徙术具有同样的矫正效果。上斜16Δ~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术,上斜≥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联合配偶肌(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上斜肌麻痹 (superiorobliquepalsy ,SOP)的发病情况、分类、临床表现、常用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及手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 系统分析 1 4年间收治的 3 5 5例SOP病例。结果在各类麻痹性斜视 60 1例中 3 5 5例 (5 9 1 % )为SOP。先天性和后天性分别为 2 93例 (82 5 % )和 62例 (1 7 5 % )。双侧病变 90例 (2 5 4% )。 3 1 9例 (89 9% )归属于Knapp的分类标准。先天性SOP和后天性SOP有代偿头位者分别为 :1 60 / 2 93例 (5 4 6% )和 47/ 62例 (75 8% ) ,P <0 0 1 ;合并水平斜视者分别为 :1 90 / 2 93例 (64 8% )和 2 0 / 62例 (3 2 3 % ) ,P <0 0 0 1 ;先天性SOP 1 1 0 / 2 0 8例(5 2 9% )继发弱视。有同时视者 ,先天性 1 1 4/ 2 0 2例 (5 6 4% ) ,后天性 2 3 / 2 3例 (1 0 0 0 % ) ,P <0 0 0 1 ;有融合功能者 ,先天性 66/ 1 5 7例 (4 2 0 % ) ,后天性 2 0 / 2 0例 (1 0 0 0 % ) ,P <0 0 0 1 ;有远立体视者分别为 :41 / 1 48例 (2 7 7% )和 1 3 / 1 8例 (72 2 % ) ,P <0 0 0 1 ;有近立体视者分别为 :1 9/ 1 46例 (1 3 0 % )和 3 / 1 6例 (1 8 8% ) ,P >0 0 5。 92 8%先天性SOP眼有下斜肌亢进。 82 5 %后天性SOP者有明显自觉复视。自觉外旋斜视检出率为 46 2 % (先天性者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