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糖尿病胰岛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胰岛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旨在探讨其在儿童糖尿病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糖尿病患儿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GADA、IAA、IC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病程组糖尿病患儿GADA、IAA、ICA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ADA、IAA、ICA均可用作儿童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其中GADA可作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较持久稳定的免疫学指标,ICA则作为IDDM较早期的免疫学指标,IAA常可因使用胰岛素而阳性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70%~90%新发病的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血清能查到胰岛细胞抗体(ICA),使之成为检测Ⅰ型糖尿病前期的一个良好筛选试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后测定第一时相胰岛素反应(FPIR)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也认为是Ⅰ型糖尿病前期的预测因子。随着诊断Ⅰ型糖尿病前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测定对Ⅰ型糖尿病诊断,Ⅰ、Ⅱ型糖尿病鉴别诊断及对Ⅰ型糖尿病的预测等方面资料在国内外相继有报道,我们采用免疫双扩散法对16例儿童期间发生的Ⅰ型糖尿病进行了GADAb测定,证明GADAb可作为儿童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型不明的婴幼儿糖尿病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6年收治,3岁内起病的自身抗体阴性胰岛素依赖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9例患儿,男12例、女7例,起病年龄8个月~3岁;主要症状为乏力、消瘦、多饮、多尿;糖化血红蛋白8.6%~12%,合并酮症酸中毒14例;19例患儿的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5-Ab)、胰岛素抗体(IAA)均为阴性,胰岛素水平正常偏低。采用二代测序及甲基化MLPA方法检测28个糖尿病相关基因,2例患儿阳性;其中1例携带HNF1A c.1699GA,为已报道的杂合突变,来自其血糖正常的母亲;另1例携带CEL基因的c.2214delT,为尚未见报道的杂合突变,来自其空腹血糖正常的父亲。结论自身抗体阴性T1DM与单基因糖尿病之间存在交叉与重叠,二代测序对早期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在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的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儿及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小儿(对照组1)和30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作比较。结果患儿组C肽、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ΔP<0.05),提示空腹C肽、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有重要价值;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检出率为62.5%,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型糖尿病患儿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者C肽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者无差别(P>0.05)。结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的联合检测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更加敏感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对其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显得日益重要。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包括糖尿病的诊断和其后的分型。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均可帮助分型诊断,有时会出现分型困难的情况,这时要把重点放在有效控制血糖上。一旦确诊,必须马上开始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的单用或联用,治疗要根据高血糖的严重程度、有无酮症和(或)酮症酸中毒来选择。不同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诊断伊始就要进行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评估,同时在以后的随访中也要定期复查血脂、肝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要监测血压,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糖尿病眼病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阳性率与患儿胰岛功能的关系 ,明确ICA和GADA检测对 1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儿童 1型糖尿病 31例均采用ELISA法测定GADA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ICA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肽、胰岛素 (DPC -IMMULITE机器 )。结果 ICA和GADA的阳性率分别为 4 5 .2 %和 38.7% ,儿童 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高于GADA。抗体阳性患儿空腹和餐后C肽(0 .99± 0 .36ng/ml和 2 .10± 0 .99ng/ml)及餐后胰岛素 (11.5 3± 7.11μIU/m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儿空腹C肽 (2 .19± 1.33)ng/ml,餐后C肽 (6 .18± 3.91)ng/ml和餐后胰岛素 (18.6 0± 10 .5 9) μIU/ml,P <0 .0 5。结论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ICA阳性率高于GADA。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儿 ,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胰岛功能损伤更明显。由于ICA、GADA两种抗体的阳性结果常不一致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机体在各种环境不利因素 (感染、药物、不良刺激等 )和内在不利因素 (肿瘤、恶劣情绪、过度疲劳等 )作用下 ,自身免疫耐受机制遭到破坏 ,免疫系统将自身抗原作为攻击目标 ,最终发生各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免疫系统发动对自身组织抗原的损伤作用 ,可以通过自身抗体、细胞因子、补体、酶系统和细胞毒性细胞等来完成 ,其中自身抗体的作用最为突出 ,常被视为AID的重要标志 ,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被视为诊断AID的重要线索。虽然自身抗体在AID中的确切病理作用仍不清楚 ,但它与AID的高度相关性则毋庸置疑。近十几年来医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DM)并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法(RIA)测定11例1型DM患儿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及甲状腺功能。结果 11例1型DM患儿中GADA、IAA、ICA阳性率分别为27.3%、63.6%、18.2%;TgAb、TMA阳性率分别为0%、27.3%,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2例,发生率为18.2%。伴与不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两组1型DM患儿GADA、IAA、IC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2.5%、100%和50%、33.3%和12.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型DM有相当高TMA阳性检出率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生率,并可能演变为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PAS),并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的1型DM确实存在胰岛自身抗体高企。  相似文献   

10.
1Ⅰ型糖尿病的预测Ⅰ型糖尿病的预测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自从1974年首次报告在糖尿病病人血清中测出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后,发现新诊断的Ⅰ型糖尿病病人的ICA阳性率很高。以后经过测定方法的标化和诊断标准的统一,采用JDF单位。临床开始对新诊断的...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我们测定了 30例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及其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 ,并研究其与空腹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增高值 (ΔHbA1c)与持续时间 (以月计算 )的乘积即糖化血红蛋白月 (ΔMA1c)的关系。旨在探讨 1型糖尿病患儿上述指标的变化及生长障碍的发病机理。对象1 观察组 :本组 30例均为本院儿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儿 ,其中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3~ 15 (9 8±3 3)岁。均具有典型症状 ,急性发病 ,12例 (40 % )有酮症酸中毒 ,其中 3例并发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12.
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抗体和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型糖尿病 (type 1diabetesmellitus ,T1DM)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s,AITD)均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文献报告二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T1DM患者常常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 ]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而AITD患者胰岛细胞抗体 (IC Ab)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亦明显升高。国内外近几年关于儿童及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改变的研究情况如下。1 儿童及青少年T1DM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改变的发生率1.1 血清甲状腺自身抗…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测定方法较为复杂,同时需要较多的血量,因此给儿科临床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拟应用流式细胞术建立一种简便、快捷、敏感的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方法。应用荧光素化的羊抗人F(ab)2段IgG抗体结合血小板表面的抗体,应用荧光素化的羊抗鼠IgG抗体作为阴性对照。即以直接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结合的IgG。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的平均荧光强度。血小板荧光强度(MFI)反映血小板表面PAIgG的水平。测定正常人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平均荧光强度(MFI)为23.67±9.10(道数)。31例ITP组的MFI为103.63±31.41(道数)。ITP病人的血小板荧光阳性率为90%。治疗有效的病人,随血小板计数的上升,血小板荧光强度逐渐下降。因此,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抗体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PAIgG检测方法,可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ABOHDN)为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以黄疸为主要症状 ,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胆红素脑病、贫血。应用激素治疗抑制溶血的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 ,ABOHDN、ABOHDN合并G 6 PD缺陷病或感染性疾病较少报导。现总结我院儿科自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ABOHDN85例 ,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1)ABOHDN的诊断标准 :①溶血的临床表现 ;②抗体释放试验阳性 ;③抗体释放试验阴性者 ,游离抗体、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阳性 ,母亲抗A(B)I…  相似文献   

15.
1型糖尿病儿童甲状腺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1型糖尿病(T1DM)儿童甲状腺抗体阳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4月T1DM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IFN-γ和CD3+、CD4+、CD8+淋巴细胞的关系。结果:经筛选后共获得甲状腺双抗体资料完整的T1DM患儿186例,其中甲状腺双抗体正常143例,甲状腺抗体阳性43例(23.1%),其中双抗体阳性21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3型变异型患儿18例(9.7%)。甲状腺抗体阳性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甲状腺抗体正常组(27.9% vs 14.7%,P<0.05)。甲状腺抗体阳性组患儿年龄大于甲状腺抗体正常组(10.1±3.2岁vs 8.1±4.0岁,P<0.05)。甲状腺抗体阳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抗体正常组(4.48 ±1.27 pg/mL vs 2.82 ±0.84 pg/mL,P<0.05),而其CD3+细胞比例低于甲状腺抗体正常组[(61±11)% vs (66±11)%, P<0.05)]。结论:儿童T1DM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增高可能与遗传背景和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IL-2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合并糖尿病(DM)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 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02至2008年收治的4例JSLE合并D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 4例女性患儿,3例12岁,1例8岁。4例患儿风湿免疫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均确诊为JSLE;4例患儿多次查血糖升高,符合DM诊断;2/4例行胰岛素刺激试验和糖耐量试验,1例提示1型糖尿病可能性大,1例2型糖尿病可能性大;3/4例DM发病急剧,出现DM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2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4例患儿均予糖皮质激素或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活动均能缓解。1例患儿失访;3例患儿分别随访1、2和5年,其中2例长期应用胰岛素治疗,1例JSLE活动期予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后通过控制饮食维持血糖正常;血糖均控制满意,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DM可能JSLE的一种表现。糖皮质激素可能不是引起DM的主要原因。在治疗JSLE合并DM时,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JSLE患儿应及早预防DM的发生,除监测血糖和尿糖外,还应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生是由于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产生导致β细胞进行性破坏的自身免疫反应,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了牛乳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过早、过多摄入牛乳制品会增加IDDM发生的危险性。实验室检测发现新近诊断的IDDM患者体内抗牛乳蛋白抗体明显增高,认为抗BSA抗体交叉作用于β细胞表面膜蛋白,引起β细胞表面膜蛋白,引起β细胞地破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童 1型糖尿病TH1 TH2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测定 30例儿童 1型糖尿病和 30例健康儿童的干扰素γ(IFN γ)、IL 4水平。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及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进行比较。结果  1型糖尿病患儿的IFN γ水平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其中病程 <2年者 ,IFN γ水平高于病程≥ 2年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1型糖尿病患儿的IL 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IFN γ IL 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HbA1 c <7 0 %、HbA1 c 7 0 %~9 0 %及HbA1 c>9 0 %的三组患儿作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自身抗体阳性患儿和自身抗体阴性患儿的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儿童 1型糖尿病存在TH1细胞免疫应答增强 ,TH2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且这种特征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表现得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儿童糖尿病1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糖尿病(D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198例DM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98例DM患儿中,男97例,女101例.均为首诊病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6岁及9~11岁;首诊例数逐年增加,2008年较1999年增加了3.7倍;其中1型糖尿病(T1DM) 174例(占88.9%),2型糖尿病7例(占3.5%),新生儿DM 14例(占7.1%),其他3例(占1.5%).首诊的TlDM患者中,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42.0%;发病前有感染史者55例,与无感染史者比较,DK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DM家族遗传史者23例.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并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1例;并肝功能异常30例,肾功能异常12例,血脂异常48例,尿蛋白阳性27例.糖化血红蛋白为(12.0±1.8)%;共分析了25例T1 DM患者的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为28%,胰岛素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0%,谷氮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阳性率为72%.结论 首诊的儿童DM逐年增加,以T1DM为主;新生儿DM增加明显;DKA是T1DM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首诊的T1DM者中,感染是发生DKA的重要诱因;儿童DM常合并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肝肾功能异常及血脂异常;糖尿病自身抗体中GADA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 ,因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对ITP的诊断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 (monoclonalantibodyspecificimmobolizationofplateletantigens ,MAIPA)测定了ITP患儿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的抗GPIIb/IIIa和抗GPIb/Ix自身抗体 ,并同时测定这些患儿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PAIgG) ,将二者作比较 ,试图评价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