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患者和中青年患者进展性卒中(SIP)危险因素。方法SIP患者156例分为中青年组198例和老年组58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既往脑血管病史是SIP的危险因素,在老年患者发病率高(P〈0.01,P〈0.05),老年SIP以颈内动脉狭窄为主,而中青年以大脑中脉狭窄多见(P〈0.01);吸烟、饮酒及肥胖是中青年SIP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中青年及老年S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SIP好发于基底节区。结论对可引起老年SIP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老年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及内镜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方法 对112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8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患者l临床表现和中青年组患者相似,老年组患者吞咽困难、心脏症状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合并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胃镜检查提示老年组并发食管癌、食管狭窄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老年组患者误诊率及手术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且多见严重并发症,应常规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47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与同期350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及伴随疾病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溃疡尤其是高位溃疡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巨大溃疡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在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方面,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症明显多于中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典型上腹痛少,无症状及非特异性症状多,伴随疾病多,其中胃溃疡及巨大溃疡的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我院内镜中心近2年来经胃镜检出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29例与同期检出的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05例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症状不典型。大多缺乏典型腹痛症状。老年组129例,其中胃溃疡6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复合溃疡14例;中青年组105例。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8例,复合溃疡9例。两组相比胃溃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37.1%,直径〉2cm的溃疡占29.0%,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2.6%,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与中青年组相比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多,胃溃疡多发,溃疡面积较大,并发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CAG)特点。方法本院148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n=52),普通老年组(年龄t〉60-〈75岁)(n=74)和高龄老年组(年龄≥75岁)(n=22),对3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青年组吸烟者明显高于高龄老年组(P〈0,05),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低于高龄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P〈0.05),普通老年组左回旋支(LCX)和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普通老年组ACC/AHA积分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弥漫长病变多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有不同的临床和CAG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冠心病防治措施,对合理防治冠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年(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49例年龄≤45岁的青年AMI与56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5岁的AMI的性别、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老年组 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前降支病变为主,累及回旋支(LCX)、右冠(RCA)比例无差异 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前降支病变为主,多累及回旋支、右冠.青年组男性病例46例(93.9%),明显高于老年组,女性病例3例(6.1%),明显低于老年组 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阳性家族史青年组高于老年组 高血压31例(63.3%),高脂血症8例(16.3%)均高于老年组(P〈0.05) 冠脉造影青年组多支冠脉病变11例(22.4%),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病变血管重,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因素,为防止其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S患者192例,根据有否AMI发生分为MS合并AMI组和非AMI组,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MS合并AMI组与非AMI组比较,性另4、吸烟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史(P〈0.01)、收缩压(P〈0.01)、空腹血糖(P〈0.05)、甘油三酯(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和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等6个因素是MS合并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MS患者应积极控制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禁烟),针对血糖、血压、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异常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燕 《中国校医》2007,21(6):687-68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青年的区别。方法对34例住院的老年(年龄≥65岁)、27例中青年(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双支、多支病变明是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重度病变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但吸烟、饮酒、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显著低于中青年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共计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手术平均时间、X线平均曝光时间和Door—balloon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Door—balloon时间相当,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以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安贞医院收治的行直接PCI的AMI患者100例.其中青年组50例,老年组50例.回顾性总结2组患者临床发病情况,危险因素,CAG结果及6个月直接PCI治疗结果.结果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明确的诱因且多有吸烟和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多为单支血管病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与老年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控制诱因和危险因素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及术后,DIVER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间符合PCI治疗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归为两组:32例(A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28例患者(B组)给予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血管(TIMI)血流变化、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A组(25.0%vs3.6%,P〈0.05),两组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中应用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减少无复流现象,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2组术后2 h、6 h、12 h、24 h、2 d、4 d及7 d血浆BNP值及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2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浆BNP水平在术后2 d[(270.3±82.4)ng/L vs(315.4±90.6)ng/L,P0.05]、4 d[(370.7±89.5)ng/L vs(419.5±94.1)ng/L,P0.01]及7 d[(120.2±43.5)ng/L vs(178.6±54.8)ng/L,P0.01]低,术后2周LVEF高[(50.6±4.2)%vs(47.5±5.3)%,P0.01],LVESVI[(31.3±5.1)ml/m2 vs(35.7±7.2)ml/m2,P0.01]、LVEDVI[(57.5±5.3)ml/m2vs(61.8±5.9)ml/m2,P0.01]及RWMI[(1.51±0.46)vs(1.73±0.52),P0.05]低。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2 d、4 d、7 d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7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炎性指标,并与42例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男性患病率高,急性起病多,首发肩、膝大关节者较多(48.7%),其关节疼痛数、关节畸形数、关节晨僵时间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血沉(ESR)高于中青年组(P〈0.05),类风湿因子(RF)检出率低,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无统计学意义,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病变、骨关节炎的患者明显增多。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多见,其发病形式、关节受累严重程度、并发疾病与中青年患者显著不同,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及常规药物治疗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治疗1周及1个月后实验组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及其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S0)均较对照组升高,3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从而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7.
尉飞 《现代保健》2014,(21):86-8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v、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hs—CRP、血清Hcy和血脂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Hcy、hs—CRP、TC、HDL—C、I,DL—C,青年组Hcv、hs-CRP、HDL—C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老年组三组中Hcy、hs—CRP、HDL-C检出率均较高,中老年组的LDL—C检出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间TG、TC、HDL—C、LDL—C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与血清Hcy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清Hcy是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住院的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标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2.0 g,qd,iv-drip)共2周,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安慰剂.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N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LVEF改善更加明显,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临床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15μg/(kg·min)静脉泵入24 ~ 48 h,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60 min ST段完全回落45例(93.8%,45/48),对照组为35例(72.9%,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治疗组为95.8%(46/48),对照组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STEMI行急诊PCI,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高血栓负荷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35例,对照组(单纯行PCI,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段回落百分比(STR)≥50%比率;术后2周及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出血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罪犯血管MBG2~3级比例治疗组多于对照组[60.0%(21/35)比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Rl〉50%比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4.2±5.7)%比(4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Dd治疗组小于对照组[(46.5±4.9)mm比(57.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60.5±4.5)%比(43.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