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结合红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局麻下自髂骨抽取自体红骨髓约10~15ml,在X线透视下进行严格的骨髓移植操作,同时配合ESWT治疗19例骨不连患者,与单纯ESWT治疗组2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髓移植后随访1年,有16例长骨骨不连患者获得愈合,骨折愈合率84,2%,略高于单纯ESWT组;联合治疗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9.13周,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后成骨作用明显;采用ESWT结合红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方法简单、有效,不失为骨不连非手术疗法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的基础上,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自体MSCs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3例骨不连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每4周一次复查患肢X线片,随访9个月后比较患肢愈合情况和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其中22例骨不连患者均观察到有新生骨痂的形成,最终达到骨性愈合。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成骨,结合冲击波的微动力学刺激,可以加速骨痂的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刚  刘克宇  邹正荣  陈凯  李小磊 《河北医药》2013,35(15):2268-2269
目的探讨不吻合血管保留骨膜的骨块移植在骨不连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骨不连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带骨膜骨块移植治疗;B组采用不带骨膜骨块移植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P<0.01);同时A组患者中无骨折不愈合发生,B组患者中出现骨折不愈合2例。结论不吻合血管保留骨膜的骨块移植应用于骨不连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愈合效果,减少骨折不愈合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16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中段7例,下段9例)患者在有效可靠的内固定或外固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骨问返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或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下外侧骨膜瓣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下段内侧骨膜瓣进行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临床追踪随访平均7个月(3~12月)。无切口感染、神经干损伤、患肢血运障碍等主要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3~7月)。术后肘关节、腕及手部功能无障碍。结论 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植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胫骨骨膜移植对尺骨远端骨折的愈合疗效。方法:采用移植组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作比较。结果:高原地区胫骨骨膜移植组各项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高原地区胫骨骨膜移植可促进尺骨远端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山东省临沂市146医院外二科276003)刘瑞军,冯承臣,徐前锋,宋思爱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经皮穿刺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内固定后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24例。临床资料:男19例,女5例。年龄17~61岁,平均47岁。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观察股骨骨不连患者82例,其中股骨粗隆下骨不连17例,股骨干骨不连52例,股骨髁上骨不连13例。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7d、15d骨折端注射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自体红骨髓。结果X线片显示2个月60例骨折端周围有大量新生骨痂,5个月75例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7.2±1.8)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改善骨折区成骨能力,是治疗股骨骨不连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判断其发生的原因.术中清除病灶,髂骨植骨,常规内、外固定,并联合骨膜瓣移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5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3例在术后3~6个月均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错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3例延迟至术后1年愈合.X线片显示,一般术后1个月骨折端周围出现骨痂,3个月后有连续骨痂形成,6~10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发生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血运被破坏,固定措施不当,复位不准和感染.采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方法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判断其发生的原因.术中清除病灶,髂骨植骨,常规内、外固定,并联合骨膜瓣移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5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3例在术后3~6个月均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错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3例延迟至术后1年愈合.X线片显示,一般术后1个月骨折端周围出现骨痂,3个月后有连续骨痂形成,6~10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发生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血运被破坏,固定措施不当,复位不准和感染.采用骨膜瓣移植联合常规固定方法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蒂骨膜骨瓣转位治疗。结果:患者经随访1年.骨折端愈合率达100%,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蒂骨膜骨瓣转位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支架与皮瓣结合治疗小腿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优越性。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组合式外支架固定小腿,并结合使用隐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或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方法治疗8例小腿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结果随访平均2年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无压疮、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结论外支架与皮瓣结合是治疗小腿骨折并皮肤缺损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复合皮瓣一期修复手贯通伤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依据足背动脉在足部发出各分支的解剖特点,以足背动脉为主干,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足背动脉分支为血管蒂,设计不同的足复合皮瓣,修复手贯通伤复合组织缺损,临床应用19例。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个月至3年,外形满意,皮纹清晰,两点分辨觉5-7mm,手指功能良好。结论依据足背动脉在足背部发出分支的解剖特点,根据手掌背创面的大小、距离的远近,选择足背动脉不同的分支为血管蒂并设计复合皮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实用,足部是修复手贯通伤复合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的损伤特点和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2001-06~2006-06对22例各种原因导致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患者,急诊行清创一期显微外科修复:两侧皮肤缺损并掌骨干骨折或缺损者16例,行足背双叶皮瓣或第一跖背、跖底串联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取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同时取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取跖背神经修复神经缺损;两侧皮肤缺损并掌指关节缺损者6例,行携带跖背、跖底皮肤的跖趾关节移植,同时取趾长伸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取跖背神经修复神经缺损。随访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2例,随访8~56个月,平均3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全部愈合,手掌外观、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合并组织缺损的手掌贯通伤,通过急诊清创并运用显微外科方法一期修复皮肤、骨、关节、肌腱、神经等各种组织的缺损,可以缩短病程,最大程度的恢复手掌的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四肢长骨骨缺损(其中6例合并皮肤缺损),皮肤缺损8cm×3cm~20cm×7cm,骨缺损6~14cm;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加自体植骨治疗,其中切取骨皮瓣面积9cm×4cm~23cm×8cm,切取腓骨瓣长8~18cm。结果 6例骨皮瓣及12例骨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生长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移植骨12个月后增粗与受区骨基本相似。结论游离腓骨(皮)瓣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伴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牵引成骨区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5组,分别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一侧下颌骨牵引间隙放置PRF膜,作为实验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稳定期第1、3、7、14、28天处死一组动物,切取牵引间隙处骨痂行HE染色和BMP-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间隙处骨痂BMP-6表达情况。结果 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化染色BMP-6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实验组在稳定期1、3、7天BMP-6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期14、28天BMP-6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F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BMP-6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的早期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发挥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前肌瓣联合邮票植皮和负压引流术在修复胫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疗效。方法19例胫骨骨折伴有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患者,予行胫骨前肌瓣转移修复,封闭式负压引流,创面二期行自体刃厚邮票植皮、负压引流术。结果术后18例肌瓣及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经刃厚邮票植皮后愈合。1例肌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所有患者愈合时间10~28d,平均19.5d,随访1~24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片色泽、质地、弹性良好,骨折均愈合。结论胫骨前肌瓣联合自体刃厚邮票植皮和负压引流术,适用于胫骨骨折伴胫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带蒂筋膜瓣包裹法及单纯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制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设为A组,采用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左侧设为B组,采用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光密度比测量并于12周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定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X线片、大体形态观察显示,外骨痂生长情况、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骨性愈合后的力学强度,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2组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带血运筋膜瓣做为膜材料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较单纯应用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组织缺损18例患者。其中手部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单纯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2例,二者兼有4例),足部软组织缺损6例(其中单纯骨外露2例,合并肌腱外露4例)。结果 17例采用一期VSD覆盖创面,二期结合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创面修复术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1例采用二次VSD覆盖创面,结合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片移植创面修复术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该例患者为糖尿病患者)。结论 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手足创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 2组,将A、B组每只兔一侧前肢制成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去抗原牛松质骨.术后3、6、12周分别取材,将术侧桡骨完整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麦胚凝集沉淀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显示:A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修复完成;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为骨不连接.组织学检查:A组新生骨量较多,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B组骨小梁间隙可见纤维组织长入,较多软骨团出现,编织骨数量多.统计学分析表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背并联游离皮瓣修复手贯通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01~2007-01,笔者依据足背动脉在足部发出各分支的解剖特点,以足背动脉为主干,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足背动脉分支为血管蒂,设计不同的足背并联游离皮瓣,修复手贯通伤,临床应用13例。结果本组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6~21个月,外形满意,皮纹清晰,两点分辨觉5~7mm,手指功能良好。结论依据足背动脉在足背部发出分支的解剖特点,根据手掌背创面的大小、距离的远近,选择足背动脉不同的分支为血管蒂,设计足背并联游离皮瓣修复手贯通伤,血供可靠,手术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