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γ-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的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及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RSV感染儿童哮喘68例,随机分为雾化吸入IFN-γ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IFN-γ雾化吸入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值均<0.01)。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IgE降低(t=5.12,P<0.01),IL-4减少(t=7.9,P<0.01),IFN-γ上升(t=9.4,P<0.01)。ISG、IgA、IgM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N-γ雾化吸入治疗RSV感染儿童哮喘有较好临床疗效。具有调节哮喘免疫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干扰素剂量和给药方法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探讨干扰素剂量和给药方法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48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例。各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肌注大剂量α干扰素[α-IFN,5×104IU/(kg·d)]。B组肌注小剂量α-IFN[2×104IU/(kg·d)],C组肌注小剂量α-IFN加雾化吸入小剂量γ-IFN(3×103IU/次),D组雾化吸入小剂量γ-IFN.结果D组患者退热时间比A、B、C3组明显延长(P<0.01),其他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喘鸣、干、湿罗音等)消失时间A与C组、B与D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C组与B、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C组显效较早。结论IEN治疗RSV肺炎的疗效与给药剂量和方法密切相关,小剂量IFN治疗效果较差。小剂量α-IFN肌注配合小剂量γ-IFN雾化吸入治疗RSV肺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6.
7.
重组干扰素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将9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52例),B(43例)两组,分别以基因重组干扰素α-2b(rIFNα-2b)和布地奈德(BUD)治疗。结果表明,rIFNα-2b治疗组患儿的入院后病程及咳嗽、喘憋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和消失所需时间,显著少于BUD治疗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提示使用rIFNα-2b可进一步提高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水平和效果,并能避免使用皮质激素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肝素钙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认的RSV肺炎患儿115例随机分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吸入(地塞米松、γ-糜蛋白酶、庆大霉素),观察组采用肝素钙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儿喘憋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喘憋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P〈0.05)。结论对RSV肺炎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雾化吸入,对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雾化吸入,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新生儿时期发病较少,国内有报道RSV肺炎在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6.3%,并且分析了新生儿时期RSV肺炎的特点。我院新生儿病房于1996年1月~1997年2月间收治了2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经综合治疗,特别是对3例重症患儿予多巴酚丁胺与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满意。现就我院20例新生儿RSV肺炎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一般情况:20例患儿中男11例,女9例。发病日龄为9~28天(14.7±11.9天),其中9~14天12例(60%);15~21天4例(20%);22~28天4例(20%)。足月儿19例((95%);早产儿1例(5%)。住院天数10~36天…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我们对一年期间住院的新生儿RSV肺有瞻性研究。病原检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感染性肺炎儿中RSV感染率16.3%,冬春季发病多见且患儿都重于夏秋季发病者。咳嗽,多痰,喘息,肺部中小水泡音,喘鸣或干鸣音和胸片肺气肿在重症RSV肺炎中比较突出,发生率分别占全部患儿的88%,68%,24%,52%,32%和72.7%。轻症则缺乏特异性表现,仅靠2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在小儿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性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3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1=0.958,P1<0.01=, 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2=-0.7296,P2<0.01). 结论:细胞免疫紊乱以及免疫损伤在这二种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媛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7):621-624
目的:调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尽早识别RSV感染重症病例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入我院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重症RSV肺炎82例。(1)RSV感染高峰出现在1月至3月;(2)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年龄以<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对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婴幼儿病毒性肺炎108例(间质性肺炎76例,毛细支气管炎32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其血清RSV-IgM抗体。结果间质性肺炎患儿血清RSV-IgM抗体阳性率48.68%(37/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IgM抗体阳性率为25.0%(8/32例),二组有显著性差异(χ2=5.20P<0.05)。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28.59,11.25Pa<0.05)。病毒性肺炎婴幼儿RSV-IgM阳性率发热病例最高,占81.97%(50/61例),其次为呼吸困难占57.14%(12/21例),最低为气促,占26.87%(18/67例)。结论RSV-IgM抗体检测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其检测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ms,RSV)和鼻病毒感染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α-干扰素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哮喘患病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并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 ,不仅能诱发哮喘 ,且与哮喘的病情加重有关。为寻找降低RSV感染后哮喘患病率的有效方法 ,我科从1994年至1998年对RSV感染患儿应用小剂量α -干扰素治疗 ,疗效明显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经鼻咽部分泌物免疫荧光RSV检测或血清特异性RSV_IgM阳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0例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月~2岁3月 ;对照组55例 ,男28例 ,女27例 ,年龄1月~2… 相似文献
18.
机体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的发病有关。RSV既可以通过其两个膜蛋白F和G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又可能使机体辅助性T细胞1和2比例失调,并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造成免疫病理损伤。RSV感染还可以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致哮喘因子,增强机体对变应原的致敏作用,诱导辅助性T细胞2反应等机制诱发哮喘。目前针对RSV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而F蛋白和G蛋白亚单位疫苗能够诱导中和抗体和保护性抗体,在RSV疫苗的开发中有比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