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口服及阴道用米索前列醇对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症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的晚期妊娠妇女 2 0 0例 ,随机分为A组 ,米索前列醇 5 0 μg口服和B组 ,米索前列醇 2 5 μg阴道给药各 10 0例。间隔 4h时重复给药 ,宫颈成熟 (Bishop评分≥ 6分 )或临产后停止用药 ,最大剂量 6次 ,未临产者静滴催产素。结果  2 4h内经阴道分娩A组 31例 ,B组 47例 ,从引产开始至阴道分娩时间A组 35 .6± 12 .1h ,B组 2 8.2± 14.1h(P <0 .0 5 )。两组剖宫产率、异常子宫收缩、产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米索前列醇 5 0 μg口服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 ,给药方便 ,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首先选择有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低宫颈评分的足月妊娠孕妇300例,分成米索组150例,催产素组150例,米索组给予米索25μg阴道放置,6—8h1次,每日2次,最多连用3天;催产素组每日静滴0.5%催产素,连用3天。其次再在上述试验中选择经小剂量米索促宫颈成熟后宫颈评分≥6分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人工破膜 静滴0.5%催产素诱发宫缩:对照组继续阴道放置25μg米索诱发宫缩。结果:首先米索组促宫颈成熟和直接引起临产的例数明显高于催产素组,而未使宫颈达到成熟的例数,米索组也明显低于催产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性。其次在米索促宫颈成熟的基础上配伍人工破膜 静滴催产素组(观察组)和单一米索组(对照组)比较,引产成功率、顺产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性。但是新生儿窒息率和羊水粪染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性。结论:小剂量米索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较小剂量催产素好;在宫颈成熟的情况下,配伍人工破膜 催产素引产较单一米索组的引产效果相同,但羊水粪染率较单一米索组低,新生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10 0例妊娠 38~ 4 2周、有引产指征、单胎头位、无宫缩的初产妇 ,用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后穹隆引产 ,与相同条件的用催产素引产的 10 0例比较 ,观察用药前后的宫颈评分、引产效果。 [结果 ]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后 ,宫颈Bishop评分提高 4~ 5分 ,宫颈评分和引产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用于晚期妊娠引产能促宫颈成熟及发动子宫收缩 ,是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Bishop评分≥6分的宫颈检查良好的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与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引产的疗效比较。设计:选择198例宫颈检查良好且符合引产指征的产妇,随机采用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或催产素静脉滴注进行引产。米索前列醇100mg,1次/4h,最多6次,催产素则按标准剂量静脉滴注。结果:110例(55.6%)产妇使用米索前列醇,88例(44.4%)产妇使用催产素。两组从诱发宫缩到经阴道分娩的平均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19,对数转换资料),其中米索前列醇组平均时间犤(789.4±510.2)min犦略长于催产素组犤(654.0±338.2)min犦。每组各有2例产妇出现宫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引产前米索前列醇口服及阴道分次给药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设计:对204例孕32~42周有引产指征但宫颈条件不成熟(Bishop评分≤6)的产妇随机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或阴道给药,1次/4h,最多4次。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初始剂量为50μg,其后为100μg/次。阴道给药组剂量为25μg/次。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给药至分娩的时间。产后完成对产妇满意度及药物副作用的评估。结果:93例(45.6%)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111例(54.4%)产妇阴道给药。口服米索前列醇组首次给药至分娩的时间(21.1+7.9h)与阴道给药组(21.5+11.0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N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口服及阴道用米索前列醇对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有引产批征、无引产及米索前列醇习症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的晚期妊妇女200例,随机分为A组有米索前列醇50μg口服和B组,米索前列醇25μg阴道给药各100例。间隔4h时重复给药,宫颈成熟(Bishop评分≥6分)或临床产后经,最大剂量6次,未临产者静滴催产素。结果 24h内经阴道分娩A组31例,B组47例,从引产开始至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足月产妇妊娠晚期分别采用欣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米索前列醇栓、宫缩素三种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晚期足月待产,有引产指证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58例。平均年龄27.6岁,Bishop法宫颈评分≤4分,且均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等引产禁忌案例,随机分成三组。欣普贝生栓剂、米索前列醇栓置于清洁消毒阴道的待产妇的阴道后穹隆,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结果:欣普贝生栓引产率83.53%,米索前列醇栓引产率83.87%,结果相近(P〈0.05),效果明显高于缩宫素组的46.25%引产率(P〈0.01)。结论:多次阴道给药欣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米索前列醇栓在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过程中是安全有效且简便的方法,但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禁忌,避免突发状况。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妊38~42周正常孕妇行计划分娩,按宫颈Bishop评分分为二组,第一组宫颈评分≤5分共40例,首先口服米非司酮2日,总量200mg,促宫颈成熟,第3日口服米索前列醇;第二组宫颈评分≥6分共50例,直接口服米索前列醇,结果:总引产成功率达91.1%,宫颈评分≤5分组经口服米非司酮后宫颈评分提高≥2分者为50%,宫颈评分≥6分组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妊38~42周正常孕妇行计划分娩,按宫颈Bishop评分分为二组,第一组宫颈评分≤5分共40例,首先口服米非司酮2日,总量200mg,促宫颈成熟,第3日口服米索前列醇;第二组宫颈评分≥6分共50例,直接口服米索前列醇。结果:总引产成功率达911%,宫颈评分≤5分组经口服米非司酮后宫颈评分提高≥2分者为50%;宫颈评分≥6分组总产程缩短主要表现在潜伏期缩短P<005,且用米索前列醇100μg分娩率为70%。结论: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可提高日间分娩率,减少过期妊娠,对母婴安全,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 85例宫颈Bishop评分 <7分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妊娠孕妇 ,分为试验组 4 3例阴道给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 4 2例给予安慰剂。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Bishop评分平均升高 4 .4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分。试验组用药后 12h内自然临产发生率为 6 7.4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4 .3%。结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安全、有效、用药方便。强调加强用药期间观察与护理对保证治疗的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Per1和Per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r1和Per2是时钟基因和抑癌基因,其异常表达与生物体昼夜节律紊乱和对癌症的易感性存在密切联系。与传统mRNA定量方法相比,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具有简便、高效、成本低、准确性高、线性范围广的特点。本文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的Per1和Per2基因的定量检测系统,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时钟基因和昼夜节律的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Jian KL  Xu Y  Wang XQ  Ai DS  Liu L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84-6, 2395
目的 研究择时运动调节昼夜节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金黄地鼠在昼夜节律时相点CT6做力竭运动,2h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CT6)择时运动引起金黄地鼠自发性活动超前间脑中PerlmRNA(rnPerl)、Per2mRNA(mPer2)表达水平进行侧定.结果 在CT6择时运动,金黄地鼠间脑中的mPerl、mPer2基因表达显著性降低.结论 在CT6时相点力竭运动引起动物相位超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间脑细胞内昼夜节律基因转录-翻译负反馈调节环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对共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中分子时钟的诱导作用.方法 10d龄SD大鼠,取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连续24h,间隔6h收获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1和Rev-erbα mRNA表达规律.结果 10张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6d可诱导细胞中Rev-erbα和Per1节律性表达(P<0.01);Rev-erbα和Per1的表达高峰分别为CT5和CT11.减少共培养时间至2d或脑片数量至2片,仍可诱导Rev-erbα的节律性表达(P<0.05).而诱导per1的节律性表达至少需要6d共培养时间和6张脑片(P=0.031).结论成功建立SCN脑片与细胞共培养模型,为研究SCN对外周组织细胞的调控打下基础,Rev-Erbα和Per1的波动表达并非同时发生,前者对SCN信号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分子时钟诱导模型。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分离SCN脑片或皮层脑片,分别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分为SCN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皮质共培养组,6d后连续24h每间隔6h收集NIH/3T3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1mRNA水平。结果SCN共培养组Per1的表达均表现明显的节律性(P=0.001),对照组大脑皮质共培养组Per1基因表达均无明显节律性变化。结论成功建立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模型并诱导细胞内分子时钟的节律性表达,为研究SCN调控外周组织细胞生物节律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和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蛋白的表达。结果Per1和Per2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Per1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85%(28/33),Per2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70%(23/33);Per1在胶质瘤Ⅰ-Ⅱ级表达强度高于Ⅲ-Ⅳ级,Per2在胶质瘤Ⅰ-Ⅱ级与Ⅲ-Ⅳ级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存在着阳性表达,Per1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Per1 mRNA表达水平的系统,并检测小鼠纹状体中该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提取小鼠纹状体总RNA,用Per1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 I法进行实时检测。结果确定了Per1基因荧光定量的扩增和检测参数。证明在此条件下无非特异扩增,并且扩增效率在90%以上。利用此检测体系发现小鼠纹状体内Per1基因的表达呈节律性波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定量测定Per1 mRNA表达水平,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的特点。纹状体中Per1基因表达的节律性波动提示黑质纹状体系统间的相互调节可能具有昼夜节律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生物钟基因Period2(Per2)在鼠胶质瘤C6细胞内周期表达规律。方法采用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胶质瘤C6及NIH3T3细胞,在ZT0-ZT48之间设14个时间点,最初PMA的刺激时间记为ZT0,均在PMA刺激后每隔4h分别提取C6及NIH3T3细胞总RNA。利用标准曲线法Real-time PCR检测相应时间点Per2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6细胞中生物钟rPer2基因表达最高点在ZT28,最低点在ZT16;NIH3T3细胞中生物钟mPer2基因表达最高点在ZT24,最低点在ZT12,两者均呈现明显的节律性;C6细胞与NIH3T3细胞同时间点Per2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经PMA诱导后,Per2在C6及NIH3T3细胞均呈节律性表达,但二者表达节律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研究生物种基因与胶质瘤的时间生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及副作用。方法初始剂量为美施康定30mg,每12h一次,疼痛不能缓解时加量为60mg,每12h一次。直肠给药组作为观察组,口服给药组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91.7%,观察组副作用较对照组轻。结论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效果明显,P〉0.05,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直肠给药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是每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中年妇女常见的身心疾病。由于大多数的中年妇女缺乏该疾病保健知识,容易产生忧郁、焦虑、多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及工作。护理人员应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各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Per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Per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中Per2的表达缺失与分化程度及TMN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er2的表达状态与NSCLC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Per2的表达状态均非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er2在NSCLC中表达降低,其阴性表达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影响N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