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年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 (MP)感染情况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ELISA法检测 116 0例患者血液抗MP -IgM。结果 MP感染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从发病年龄分布上 ,患者随年龄增大 ,MP阳性率增高。疾病的分类上 ,2 34例患者 (2 0 .2 % )血清检测MP -IgM阳性 ,其中肺炎(30 8% )、支气管哮喘 (2 6 .1% )和COPD(2 1.2 % )患者MP阳性率较高 ,其他呼吸道疾病也有相当一部分感染 ,提示肺炎支原体是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 ,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住院部儿科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7岁儿童同时进行咽部分泌物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和静脉血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在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中,用液体培养法阳性率约30%;被动凝集法阳性率约37%。两种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是好发人群。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检测肺炎支原体及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入院第2天的静脉血,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90例患儿送检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检出243例,阳性率为22.3%,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出现,以夏秋冬季高发,感染率与季节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冬季,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进行随访和结果分析。方法以2008年1—12月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病程1周时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MP-IgM抗体,>950 IU/mL为阳性。出院后1 a、2 a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热退时之总热程均>3 d;平均总热程9.08d,最长17 d。随访到完整病例91例,其中6例2 a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5例有慢性咳嗽,3例出现支气管哮喘。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多数预后较好,但少数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及支气管哮喘发作。临床医师应重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防止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近10 a来,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且以学龄期儿童多见。2004年1月—2005年8月,本校门诊部应用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校门诊收治的肺炎患儿64例,均常规行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7~12岁,中位年龄10岁。随机分为A、B 2组各32例,2组患儿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儿科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住院部收治的1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10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检测病原体,统计对比两组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共检出阳性122例,占88.41%,检测阳性率最高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29.71%),其次为副流感病毒(15.94%)、呼吸道合胞病毒(14.49%),而Q热立克次体未检测出阳性结果;对照组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共检出阳性8例,占7.34%,检测阳性率最高病原体为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2.75%),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1.83%),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均检出1例,占0.92%,而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及Q热立克次体均未检出阳性结果。观察组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88.41%较对照组7.3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检测中效果突出,可早期准确掌握患儿病原体感染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一定程度避免盲目诊治致使患儿出现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结果 9 196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3 829例,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1),各季度中以第四季度检出率最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率较高,应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MP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童肺炎的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并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在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检查的儿童肺炎患者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以及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使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的802例检测中,阳性205例(25.6%);使用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的747例检测中,阳性135例(18.1%);使用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Mp-IgM检测的603例患者中,阳性126例(20.9%);三中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检测结果为3岁及以下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18.1%;4至7岁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6.2%;8岁及以上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7.6%;三个年龄段儿童的支原体阳性检测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患儿病情选取适当的检测方式,儿童肺炎的感染率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与同期儿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为对照分析,采用微量颗粒凝集法测定血清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滴度,大于或等于1:40为阳性,视为支原体感染;将全部哮喘组患儿采外周血计数嗜酸性粒细胞(PBEC),血清总IgE的检测。结果:哮喘组84例中,阳性44例,阳性率52.4%;对照组阳性18例,阳性率27.7%(18/65),哮喘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9.19,P〈0.01);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肺炎支原体(MP)血清特异性MP-IgM、MP-IgG抗体,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及临床控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中,检测出MP-IgM阳性22例,阳性率18.3%,MP-IgG阳性32例,阳性率26.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P感染的32例哮喘病人中有15例(46.9%)单纯给予吸入治疗获得良好哮喘控制;有17例(53.1%)给予红霉素足疗程治疗,配合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方得以完全控制。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应作肺炎支原体相关特异性抗体检测,并须配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及规范吸入激素治疗,以早日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0至2018年10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诊治的32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就诊之后均行MP–IgM、血常规检测,统计MP–IgM检测阳性患儿其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结合以患儿具体表现来做出最终感染类型的判断,比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和病毒感染三类患儿中MP–IgM及WBC阳性率的差异。结果:32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由检测,其中MP–IgM阳性者共计80例,阳性率为24.8 %。80例阳性患儿中,男、女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年龄分布上,3 ~ 6岁患儿阳性率明显要高于0 ~ 2岁、 7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三个阶段中,WBC阳性率及MP–IgM阳性率均呈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IgM及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MP–IgM检测阳性率高、WBC检测阳性率高的特点,两者可作为临床初步鉴别呼吸道感染类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镇海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日本赛乐迪亚-麦可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以被动凝集法检测451例肺炎患者MP-IgM抗体。结果451份血清标本中,MP-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28.2%,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7%和32.7%,学龄前期(0~6岁)、学龄期(7~20岁)和大于20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4%,36.3%和5.2%,各年龄段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a中以1月份阳性率最高为50%,7月份最低为11.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镇海地区儿童肺炎的重要原因,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学龄期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也逐渐增多,其他年龄段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梅州市肺炎支原体流行病特征。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门诊和住院14441例疑似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全血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分析肺炎支原体流行病特征。结果: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中心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2017年为30.28%,2018年为19.19%,2019年1月至6月月为23.07%,总阳性检出率为23.82%,各年份之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的患儿其肺炎支原体检出情况显示,4~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178例(31.29%),其次是7~12岁,阳性检出率为355例(28.83%),最低为1岁以下组,为379例(13.45%)。其中,4~6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为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为2061例,阳性率为24.42%,女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为1379例,阳性率为22.98%,不同性别间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中心收治的肺炎支原体病例与患儿的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哮喘组患儿124例,对照组患儿145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51.6%,显著高于对照患儿MP-IgM阳性率34.5%;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免疫酶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取得很大进步。肺炎支原体(MP)被认为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微生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感、咽炎、鼻咽炎、气管和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可引起心、脑、肝、肾及溶贫等多系统肺外并发症,为国内外儿科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儿科从2000年3月开始对门诊及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检测MP为阳性者纳入研究,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经查血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96例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结果:396例肺炎患儿MP-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5%;0-1岁年龄组MP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3-6岁年龄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一、四季度MP-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二、三季度(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比例高,阳性率与年龄、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520例呼吸道感染病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共520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标本,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与药敏试剂盒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520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14岁以下患者157例,阳性65例,阳性率41.4%;14岁-60岁患者289例,阳性98例,阳性率33.9%;60岁以上老人患者74例,阳性22例,阳性率29.7%。男性295例,阳性111例,阳性率为37.6%;女性225例,阳性74例,阳性率为32.9%。结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人中MP感染率较高,尤其以14岁以下患者最明显,感染率与性别无关。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壮观霉素敏感性分别高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相似文献   

18.
崔廷玲  俊梅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921-1922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76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56.6%。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的患儿占95.6%。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93.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数正常(占71%)。胸片以一侧或双侧大片云絮状或点斑状阴影为多见,占91.1%。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0例中总有效率95%;对照组36例中总有效率83.3%。两组痊愈比较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加强疗效、缩短病程,值得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在婴幼儿阶段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一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802例婴幼儿用被动免疫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统计学处理。结果:802例中MP—IgM阳性168例,阳性率20.9%;不同性别间NP-IgM阳性率男22.2%,女19.5%,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季度MP-IgM阳性率分别为28.2%、21.7%、23.O%、27.1%,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月龄MP-IgM阳性率,25—36月组28.6%,明显高于1—12月组(10.9%)和13—24月组(14.7%),P〈0.05,有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细菌21%,肺炎衣原体17.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随月龄增长发病有明显增加,其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到本院做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儿童1738例,分0-3岁,4-6岁,7-9岁,9岁以上,几个组观察分析。结果:0-3岁阳性率22%,4-6岁阳性率30%,7-9岁阳性率27%,9岁阳性率22%,总阳性率26%。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结果准确,快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