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肠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的方式,对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本组研究对象中小肠腺瘤13例,间质瘤11例,平滑肌瘤7例,淋巴瘤4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准确率为94.29%。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门子128层AS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病变的价值。方法76例高度疑似小肠病变患者均经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以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小肠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76例高度疑似小肠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确诊68例,占89.47%。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6%、87.50%、96.05%。CT小肠造影与手术病理或内镜诊断小肠病变类型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01)。结论西门子128层AS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有效鉴别小肠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h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已经克服了单层螺旋CT不能应用于胃肠道检查的缺陷,在结合小肠内阴性对比剂和CT增强扫描后,已经开始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1,2],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此,本文拟对小肠肿瘤的MSCT低张小肠造影与手术病理的对照研究,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h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 MSCTE)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肠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小肠肿瘤的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结合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均行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VCT检查,对比分析两者影像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小肠腺瘤6例,腺癌5例,间质瘤3例,转移癌2例,肠叠1例(术前诊为癌),淋巴瘤2例,侵及相邻组织器官3例,淋巴结肿大8例.结论: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能较好显示小肠病变,并判断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在炎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疑似炎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及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记录CT小肠增强造影的图像表现。结果60例疑似炎性肠病患者中,51例确诊为炎性肠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6例,克罗恩病(CD)35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小肠增强造影诊断UC的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3.18%,诊断符合率为93.33%;CT小肠增强造影诊断CD的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80.00%,诊断符合率为90.00%。CT小肠增强造影显示,CD患者的肠腔狭窄、多节段性病变、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发生率高于UC患者(P<0.05),CD与UC患者的肠壁增厚、肠壁强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炎性肠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清晰显示病灶,有效鉴别UC与CD,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西门子双源128排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MSCTE)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90例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进行扫描诊断,观察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E诊断CD阳性率高达87.10%,UC阳性率仅为42.86%,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MSCTE诊断不同程度CD患者阳性率之间无差异,诊断不同程度UC患者阳性率之间也无差异,均P﹥0.05。MSCTE诊断CD患者中以肠道管壁增厚最为常见,UC患者中也以肠道管壁增厚较为多见。结论 MSCTE对诊断IB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尤其是对CD的诊断率更高,在鉴别UC、CD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重建技术及其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西门子64层螺旋CT全腹部增强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与CT诊断一致,其中正常7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9例.结论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MSCT多种成像对临床诊断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其中MPR像和MIP像意义最大,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CT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行小肠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观察肠腔、肠壁、肠系膜血管及肠周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发现阳性病例26例,脂肪瘤6例,间质瘤5例,小肠腺癌2例,小肠淋巴瘤3例,炎性肠病2例,肠梗阻6例,血管发育异常2例.结论:小肠CT对小肠疾病的定位、定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小肠间质瘤19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起源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10例,回肠6例;良性4例,交界性3例,恶性12例;CT表现特征为肠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良性倾向者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多<4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多显著均匀强化.恶性倾向(交界性和恶性)者多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最大径多>4 cm,其内多见低密度坏死及囊变区,肿块内或边缘条状强化瘤血管,边界不清,常推移或侵犯周围组织.结论 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能显示小肠间质瘤强化方式、内部特征、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 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小肠肿瘤早期大多无症状,发病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3%~6%,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0.3%。笔者对小肠肿瘤的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影(MSCTE)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肠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的MS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小肠间质瘤CT表现为:病变内生性生长3例,外生性生长11例,腔内外同时生长1例,其中良性3例,低度恶性3例,恶性9例。3例良性肿块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3例低度恶性及9例恶性恶性肿块直径大于4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坏死灶及囊变去,3例与肠腔相通,出现气液平,增强后瘤体内及瘤周见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小血管影,部分肿块侵犯邻近器官组织。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小肠间质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高分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小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正常自愿者,小肠平均灌注2500ml空气后采用螺旋高分辨CT扫描,对12例正常小肠行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成像和仿真内窥镜检查。结果 2例病人末端回肠充盈不良,显示不清,其多层螺旋CT肠充盈好,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小肠粘膜皱襞及管腔形态。结论 高分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小肠正常结构,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01-902
目的研究采用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行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检查,分析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十二指肠13例,近端空肠11例,远端空肠11例,近端回肠16例,远端回肠7例。CT、MR检查仅在近端回肠的灵敏度、NPV以及诊断率上有差异,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赵菁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1):178-179
本文探讨了口服小肠造影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方法简便,易于发现和显示肠道病变,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上优越于常规MSCT,尤其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小肠造影的临床实践带来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黄建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3,(8):143-143,14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矽肺的价值。方法对该院在2009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118例矽肺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和图像后处理,和矽肺诊断片进行对比多层螺旋CT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矽肺的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能够把矽肺阴影的大小、形态分布和并发等肺部改变清楚的显示出来,对Ⅲ期的矽肺阴影有很重要的鉴别和诊断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和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对矽肺进行诊断,是鉴别和诊断矽肺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肿瘤是一类发病率较低的肿瘤,尤其大部分小肠肿瘤是实性成分为主,病变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平扫上通常很难发现、且表现类似,彼此难以鉴别。本文描述小肠实性或实性成分为主的肿瘤的MSCT增强扫描技术和影像学特征,包括对比剂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在MS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中,CT小肠造影的优点是可以确定肠壁病变的真实范围、可能的透壁范围、肠系膜受累程度、远处转移、有助于发现和识别小肠肿瘤的供血血管、评估相应并发症;已经成为诊断、评估和分期小肠实性或实性成分为主肿瘤的最佳无创性成像技术。CT纹理分析(CT texture analysis, CTTA)作为新的研究热点,为原发性实性成分为主小肠肿瘤正确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04-1305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高度怀疑为小肠病变的患者先后采用CT小肠造影和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情况。结果 MRE对小肠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小肠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高于CT小肠造影检查,可以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变类型、部位及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