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常莉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687-2687
破伤风是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外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危重疾病。近20年,破伤风的患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归功于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计划免疫(小儿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措施有关。但如果发病,仍极具威胁性。所以,预防工作很重要。人类应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防治破伤风已近百年,在我国也有半个多世纪,曾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TAT系马血清制品,其马血清蛋白对人体有很强的过敏原性,常引起过敏反应。今年6月我院引进了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该药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查阅有关文献,末发现有过敏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破伤风,给药途径仅限于臀部肌肉注射,不得静注或静滴。冻干制剂可用无菌的注射用水溶解。用于预防破伤风,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每次250IU,如创面感染严重则剂量加倍,用于治疗破伤风每次3000~6000IU。使用中若发现浑浊、沉淀、异物、过期均不得使用。同时使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自动免疫,但注射部位和用具宜分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破伤风类毒素的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Fab段。方法:从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志愿者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用一组人IgG Fab基因特异性引物,从合成的cDNA中经PCR扩增出抗体轻链(VL CL)和重链Fd(VH CHl)基因,分别经Xba Ⅰ/Sac Ⅰ和Spe Ⅰ/XhoⅠ酶切克隆入噬菌粒pComb3。用破伤风外毒素作为抗原进行筛选富集获得特异性抗破伤风类毒素的噬菌体抗体,切去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Ⅲ(gⅢ),表达可溶性人抗破伤风类毒素的Fab段。结果: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所获得的基因为人IgGFab基因;用ELISA鉴定表明,表达的人IgGFab抗体能特异性地与破伤风外毒素结合。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可得到与破伤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的人抗破伤风类毒素基因工程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6.00‰,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74‰,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28.60,P〈0.005)。结论 如何管理好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加强优生优育和新法接生的宣传教育,打击非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是控制和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惠州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因素和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病病例全部为农村人口或流动人口,分娩方式均为院外分娩、旧法接生,只有10.61%的母亲在孕期到医院进行过产前检查,所有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破伤风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现对我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6例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及边远地区,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低于1‰活产儿),病死率亦很高。因此,加强对新生儿破伤风的认识,对育龄争妇女及孕妇实施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实行新法接生在新生儿破伤风的防治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效果,我院1994-1998年共收治35例新生儿破伤风,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东莨菪碱,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病程。现介绍护理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旧法接生致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红英 《右江医学》2008,36(6):777-778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七日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随着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我市农村无计划生育及旧法接生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因此新生儿破伤风仍较常见。发病原因主要是在接生时,应用被破伤风杆菌污染而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断脐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本病常有吞咽、张口困难,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暂停甚至死亡。控制痉挛、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6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艾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72-1173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我科在1995年以前破伤风死亡率为30.5%。1995~2002年共收治65例破伤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措施,死亡率降低至15.38%,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破伤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04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62例重症破伤风患者护理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在医师正规治疗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精心的护理,提高了破伤风窒息患者抢救和治疗的成功率。结论迅速而有效地实施重症破伤风窒息ABC抢救方案,保持气道的通畅、控制痉挛、防治并发症,是抢救重症破伤风窒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破伤风患者的远期智力分析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25200)项云微,周咏梅[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智力近年来,新生儿破伤风仍有报道,但对存活者的远期智力情况报道不多。1985年至1991年间,我院儿科共治愈新生儿破伤风66例,并对其中31例进行远...  相似文献   

13.
破伤风抗毒素(TAT)对预防和治疗破伤风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给人注射后能引起过敏反应。即使在脱敏过程中也可发生,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认识。现将我院门诊破伤风过敏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何远学  苏林光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10-1410,1455
目的 总结成年人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185例成人破伤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破伤风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是农民;发病原因仍以外伤和感染占首位,因自行注射毒品引发破伤风者不断有出现;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受伤后伤口未及时进行正确处理。结论在广大农村加强破伤风防治和及时、有效、彻底清创伤口是降低破伤风患病的关键;一些新的感染途径如注射吸毒和医源性因素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劳丽秀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23-123
目的观察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对年龄28d内的62例新生儿破伤风用安定持续静滴,并将结果按发病时间迟早进行分析。结果62例新生儿破伤风60例治愈,治愈率96.7%。结论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厌氧性感染。长期以来,破伤风的治疗比较困难,需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且疗程较长,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6~1998年间共收治破伤风患者38例,除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外,加用伤口局部注射双氧水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有...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2例苏洪珍,张湘宁(滨州市市府门诊所,256619)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所致过敏性休克或死亡者,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但皮试阴性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病例较少见。...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破伤风不产生自然免疫,所有人群普遍易感,而迄今尚没有一种对破伤风有特效的药物,病死率又高,加之成人没有可靠人工自动免疫的保护,人们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从而导致了破伤风抗毒素的滥用。人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后,抗体已不能中和毒素的作用。只能在破伤风杆菌在伤口内产毒时,创口处及周围组织中的抗体方能起中和作用,即在游离毒素对抗体才能起作用。但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发育、产毒,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破伤风的潜伏期短则数日,长可达数月数年。如在伤后立即注射1500-300Iu抗毒素;在48-…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通过人体伤口进入血液释放毒素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此病的特点是致病菌在可形成无氧坏境的外伤伤口繁殖,一旦发病起病急、预后较差。据统计,破伤风患者出现死亡率为10%左右。我院治疗破伤风现已有几十年治疗经验,成功将死亡率降至1~5%,大大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对于破伤风病人的护理工作也得到了我院越来越多的重视。鉴于此,现将我院收治此病种患者的情况以及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破伤风系破伤风厌氧杆菌所致传染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解放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虽然已大大下降,但每年发病率都超过百万,病死率高达60%以上[1]。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主要直接原因是肌强直性痉挛和窒息,故制止痉挛是治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