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CT图像,测量中国成人股骨颈α角的正常值范围,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的分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652例因非股骨近端病变、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而接受下腹或双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的CT体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双侧股骨近端均进行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459例;因为一侧股骨近端病变而仅测量健侧股骨颈α角者193例,其中仅进行左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93例,仅进行右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100例.共重组出1111组沿股骨颈长轴的股骨近端斜矢状图像,选取经过股骨颈中间层面的图像,利用AutoCAD2006软件测量股骨颈α角,同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进行分型,并对测量的结果数据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1111个股骨颈α角的平均值为38.2°±5.3°,正常值范围为28°~49°;其中左侧股骨近端552个,股骨颈α角为38.0°±5.3°;右侧股骨近端559个,股骨颈α角为38.4°±5.3°;双侧股骨颈α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1,P>0.05).男性股骨近端654个,股骨颈α角为39.2°±5.8°,女性股骨近端457个,股骨颈α角为36.8°±4.1°,股骨颈α角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0,P<0.01).各年龄段之间股骨颈α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5,P>0.05).根据股骨头颈交界处前方形态将正常股骨头颈交界处分为3种类型,凹陷型(Ⅰ型)股骨头颈交界处明显凹陷,有168个,占15.1%,平均α角为31.2°±2.0°;光滑型(Ⅱ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呈光滑的弧线与股骨头皮质相延续,有726个,占65.4%,平均α角为37.4°±2.4°;平坦型(Ⅲ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平坦呈直线状,有217个,占19.5%,平均α角为46.4°±3.8°;3组股骨颈α角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6.107,P<0.01),3组股骨颈α角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将正常股骨头颈交界处分为凹陷型、光滑型及平坦型可以直观反映股骨颈α角的大小,有助于全面认识股骨头颈交界处凹陷程度的变化,为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股骨上段为三维立体结构,与临床相关的参数有颈干角、前倾角及扭转角,通过X线及普通CT技术可以测量颈干角和前倾角,但却不能显示扭转角.笔者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并测量股骨颈扭转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前倾角CT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0):833-835
目的 :比较目前常用的两种股骨颈前倾角的CT测量方法的价值。方法 :取股骨标本 2 9个 ,分别采用Murphy法 (股骨头颈轴与股骨髁轴线间的夹角 )与Hernandez法 (股骨颈横断面轴线与股骨髁轴线间的夹角 )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值 ;同解剖法测量前倾角的值比较。结果 :解剖法测量结果 :12 .2 0 6± 4 .872 ;Murphy法测量结果 12 .4 82± 4 .4 6 1,与解剖法比较P >0 .0 5 ;Hernandez法测量结果 :9.4 82± 4 .4 5 3,与解剖法比较P <0 .0 1;Murphy法与Hernandez法测量结果比较P <0 .0 1。结论 :CT测量Murphy法更接近解剖值、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扭转畸形的影像学测量方法,为临床精确测量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CT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对19例膝骨关节炎的病人进行下肢扭转畸形测量,主要测量股骨前倾角、膝扭转角、胫骨扭转角、肢体扭转角,并与正常人及股骨干燥标本前倾角数值进行对比。结果:CT三维立体成像技术测量的前倾角与干燥标本的前倾角之间无明显差异。骨关节炎病人的前倾角、膝扭转角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①CT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可以对下肢扭转畸形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②扭转畸形是膝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对股骨近端解剖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颈干角为135°的股骨柄,对照组采用颈干角为127°的股骨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术侧股骨偏心距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 FO)、该变化值与健侧股骨偏心的比值(sd FO)指标值、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全局偏心距以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和Harris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x FO、sd FO指标值分别为(1.8±4.6)、(8.9±12.6),明显低于对照组(5.9±4.8)、(20.4±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以及全局偏心距分别为(4566.5±32.6)和(65.5±11.4)mm,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579.5±37.6)、(69.4±12.6)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任何不适现象,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大转子疼痛现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7°和135°的颈干角股骨假体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功能恢复,135°的颈干角股骨假体可以更好地重建股骨近端解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阳性支撑、阴性支撑、中性支撑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6年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男性31例,女性49例;年龄54~88岁,平均71. 4岁。根据复位后髋关节正位X线片中股骨干内侧皮质与股骨颈内侧骨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组,即股骨干内侧皮质位于股骨颈内侧骨皮质外侧(阳性支撑组46例)、股骨干内侧皮质位于内侧(阴性支撑组19例)、近似解剖复位(中性支撑组15例)。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前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小转子完整性、术后及时尖顶距(TAD)以及术后3个月后TAD、颈干角、股骨颈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前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小转子完整性、术后及时TAD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个月影像学随访,阳性支撑组的TAD、颈干角改变较小(平均1. 24mm和2. 87°),而阴性支撑组变化较大(平均5. 55mm和6. 21°),中性支撑组变化最小(平均1. 04mm和2. 81°),阴性支撑组TAD、颈干角改变与阳性支撑组、中性支撑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性支撑组与中性支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长度变化的平均值在阳性支撑组、阴性支撑组、中性支撑组中分别为4. 89mm、5. 03mm、2. 86mm,中性支撑组股骨颈长度变化与阳性支撑组、阴性支撑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性支撑组与阴性支撑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恢复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在复位时,应尽量解剖复位(中性支撑),若达不到解剖复位,允许骨折远端向外轻度移位,使股骨内侧皮质位于股骨颈内侧骨皮质的外侧(阳性支撑),如此能为骨折端提供有效的力学稳定,从而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跗骨窦区断层解剖与影像学表现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跗骨窦结构及颈韧带在断层解剖与CT、MRI表现,并进行对照,为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例尸体跗骨窦标本,颈韧带表面涂抹对比剂后CT扫描,图像后处理观察颈韧带;对17例标本行MRI扫描,40例正常人行CT容积扫描与MRI扫描,并将标本制作成不同典型断层标本,分别通过测量观察跗骨窦特征及颈韧带走行特征。辨认跗骨窦内部结构及周围结构,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跗骨窦及颈韧带径线测量在断层解剖上与MRI对比、MRI与CT图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跗骨窦内部结构及周围结构在CT、MRI均可清晰显示。结论 MRI图像与断层解剖标本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能够清晰显示跗骨窦局部结构,跗骨窦软组织的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与MRI图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评估老年患者不同股骨偏心距( femoral offset,FO)对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力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2例正常双髋关节用CT图像进行影像学测定,参数包括FO、颈干角和颈长.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THA中不同颈长、颈干角和FO的变化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 结果 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随着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 ~44 mm范围内,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应力水平单调上升. 结论 降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提高股骨上的应力及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与FO密切相关.重建FO有利于恢复外展肌力臂及正常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岁。患儿无痛性跛行1年余,因有进 行性加重倾向来我院就诊。体检:左下肢有短缩,左 侧大粗隆位置较高。髋部无肿胀,无压痛。内收、外 展受限。X线检查:左股骨颈短缩、增宽,股骨头位置 下降,颈干角变小,股骨头内侧与股骨颈交界处见近 三角形骨片游离,骨密度正常,大粗隆位置较高,沈通 氏线连续。X线诊断:先天性髋内翻畸形。图1 左股骨颈变短,颈干角变小,大 粗隆位置升高,股骨头内侧与股骨颈 交界处见三角形骨片   讨论 先天性髋内翻较少见,据文献报道发病率 约占新生儿的1/25000,单侧发病多于双侧。女性发 病率大于…  相似文献   

10.
有症状的股骨颈疝凹:解剖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描述了3例有症状病人股骨颈疝凹的异常影像学表现,并通过对165块股骨标本的病理学和解剖学研究来探讨股骨颈疝凹的发病机理。所有3例病人均行平片、CT及MR检查。其中1例进行了骨扫描,1例进行了2年后的放射学随访。3例病人在外科去除病变后6周~6个月的临床随访期间均无症状,且获得了组织学分析结果。165块来源于不同年代和不同群体的股骨标本分别测量其股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